經過這一次,孩子再也不敢說謊了。
(3)偶爾發一通怒火也無妨
領導在享有人、財、物的支配權的同時,還負有相當的責任。下屬工作不力,完不成目標任務,間或出了差錯,上級最後要追究領導的責任。責任是一種壓力。
在壓力下領導的心情難免比較緊張,遇到下屬不理解自己,或工作上不撐體麵,完不成計劃時,容易感到煩躁,這樣就造成了愛發脾氣的習慣。
領導的“火氣”,是對下屬的一個警告和懲戒,事實上遠比和風細雨的批評有效得多,在工作實踐中,偶爾發一通怒火,宣泄一下你心中的緊張和鬱悶,從而達到心理上新的平衡,對你來說也是有益的。可以說,發脾氣事實上是領導促進工作,推進管理的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在工作的緊要關頭,鞭打“慢牛”,刺激快牛,還是比較管用的。
某鄉鎮紙箱廠的廠長,是一個好發脾氣的人,但他在職工中卻評價甚好,企業也比較景氣。他的經驗之談是:“鄉下人沒文化,你下毛毛雨他不認賬,電閃雷鳴才能鎮住。我臉一黑,沒有一個不乖的。”廠長的水平或許有限,但他的話卻是實實在在的。沒一位領導會平白無故地衝著下屬撒氣。對人來說,發脾氣是一種衝動心理的外化,上司有一些脾氣,也屬於正常現象。
任何事都有一個限度,當領導的如果經常發火,官大脾氣大,那可就無益了。不但下屬不買賬,你自己也會覺得無趣的。
(4)嚴肅批評道德敗壞的下屬
1883年,德國社會民主黨理論刊物《新時代》主編卡爾·考茨基和年輕美麗的維也納姑娘路易莎結為夫妻。
他們的結合是以鬥爭為代價的,因為兩人的家庭都不同意這樁婚事,特別是路易莎,為考茨基做出了很大的犧牲。5年過去了,他們的生活是和諧的。1888年10月,恩格斯剛從美國旅行回到倫敦,便聽到一件使他“大吃一驚”的消息:這對以往的恩愛夫妻離婚了。
原來,考茨基乘妻子去維也納照顧有病的母親的時候,在他母親有意安排下和瑞士一位法官的女兒蓓拉一見鍾情。於是,考茨基宣布和路易莎離婚,賣掉家具,準備和蓓拉結婚。
路易莎是一位寬宏大度的婦女,她“表現了充分的自製力”和“英勇氣概”,她寫信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最尊敬的長輩恩格斯,坦率地表示了同意離婚的態度。
恩格斯懷著欽佩的心情讀著這封“了不起”的信,而一想到考茨基這樣的拿愛情當兒戲的男人,他不禁暗自重複著一位名人講過的話:“得了吧,你們不配受婦女尊敬!”
恩格斯說:考茨基是個“傻瓜”和“下賤胚”。“總有一天早上,卡爾好像從沉睡中醒來一樣,明白他幹了一件一生中最大的蠢事。”果然,他的話應驗了。
當蓓拉看到考茨基的弟弟漢斯時,她認為她真正愛上的不是考茨基而是身材魁梧的漢斯,5天之內兩人就訂了婚。考茨基陷入自己造成的兩頭落空的尷尬局麵。
他的母親看到計劃落空,也惱羞成怒,揚言不準蓓拉進她的家門。
事後恩格斯給考茨基去信,嚴肅批評他這種喜新厭舊的錯誤行為,讓他“自己一個人好好想想整個事情的真正性質和後果。”他告訴考茨基,在以後的生活中必須吸取兩個教訓:第一,父母不要幹預新婚夫妻的生活。這種幹預隻會給家庭新成員造成痛苦,也間接給子女造成痛苦。第二,在夫妻之間,每個丈夫會發現自己妻子的某些缺陷,反之亦然,這是正常的,但不要接受第三者的哪怕是好意的過問。過了好幾年,恩格斯還用這件事提醒考茨基注意總結生活中的教訓,並告誡黨內的其他同誌。
在路易莎被迫同意與考茨基離婚的時候,恩格斯就曾親切地對她說:“在任何情況下,您都可以把我們的家當作您自己的家。”1890年,路易莎被恩格斯請到自己家裏,做他的秘書和管家,直到他逝世。恩格斯將四分之一的財產和全部家具留給了他所尊敬的婦女——路易莎·弗賴貝格爾。
(5)對害群之馬必須采取嚴厲措施
人的性格是多方麵的,為人處事、對待工作的態度亦因性格、修養等因素表現各異。有兢兢業業、開拓創新之士,亦有隻說不幹、胡亂搗蛋之徒。前者是推動事業發展的主力軍,後者則是阻礙事業前進的絆腳石。身為領導者必須對下屬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聰明的主管都深知集體的團結和紀律的嚴明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所以他們對企業中的那些“不地道”的員工時刻保持著高度的警惕,該批評的時候就批評,該清除時便清除,毫不猶豫、不留情、不手軟,以保持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
具有下列幾種行為的員工,是不能容忍的,應立即予以批評,嚴重的話也可以考慮清除:
①以“我”為中心,很難與人合作。一項工作通常是需要各部門之間互相協調,員工之間通力合作的。這種員工往往心目中隻有“自我”、工作中突出“自我”,我行我素,其他員工一般很難與之合作,不利於工作的整體推進。
②沒有幹勁、缺乏責任感。這是一種抱著“混”的態度應付工作的人。這種員工普遍缺乏責任感,工作草率、馬虎,對分內的事也不認真去做,“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至於這鍾撞得好不好、聲音響不響,他全然不管。
③心胸狹窄,容不下別人。這種員工多少都有一點才氣。因為這點才氣,表現就較自負,然而,他又不願看到別的同事超過自己,無容人之量,這種員工多數群眾基礎不好。由於他心胸狹窄難容人,和同事少不了有磕磕碰碰的事情發生,別人也不願意和他同處。
④淨耍嘴皮子不幹事。事情是要一件一件來做的,工作中的事每一件都是具體而實在的,不身體力行是無法完成的。
社會上曾流傳有這樣一句話:“幹的幹,看的看,看的給幹的提意見”。此類員工就是說得多,幹得少,他們不但影響著其他員工的情緒,也會敗壞整個工作作風。
⑤隻會溜須拍馬,和主管套近乎。這種員工的心思不在幹好本職工作上,而是尋找機會和主管拉關係、套近乎,以求得對自己的“照顧”。對工作往往心不在焉,得過且過。
⑥牢騷滿腹,不滿太多。這種員工表現在對辦公室內許多事情懷有成見,愛發牢騷,說三道四,影響其他員工的積極性。這種員工,對穩定員工思想具有消極作用。他們常常對許多事都看不慣,隨便亂說亂講,對新員工的成長尤其不利。其危害不可小覷。
⑦陰毒損壞,愛說人壞話。這種員工思想不夠健
康,經常在背後講人壞話,影響員工的團結。
⑧對任何人都持懷疑態度。這種員工在工作中不會接受其他員工的建議,哪怕他的做法是錯誤的,也隻相信自己,不把別人的意見放在心上。固執己見,容易出錯失誤。
⑨頭腦不清,辦事稀裏糊塗。這種員工工作態度一般比較端正,但做事不善動腦,缺乏條理,思維不清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甚至工作目的也不明確。
沒有哪一位主管希望自己的部門出現員工不團結,影響工作的現象。要維護工作的正常進行,對一些害群之馬必須采取果斷的措施予以製止。不然,許多事情不能按計劃進行,後患無窮。
(6)殺雞駭猴,殺一儆百
幾乎每個單位或部門裏都有一些不遵守紀律、我行我素的職員。這些職員的表現如果不及時予以製止,單位極易陷入無序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主管可以采用“殺雞儆猴”的方法,重點批評、懲治個別典型,以警告其他下屬,使他們遵紀守法,服從指揮。
在用人管人中,運用“殺雞駭猴”策略,對樹立領導者威信、增強對下屬的控製力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
但是,運用此策略也應該注意以下幾條原則:
①槍打出頭鳥。如果說辦公室裏已經暴露出了無序的苗頭,領導者就該注意觀察,逮住第一個以身試法者,並從速從嚴予以處置。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第一位隻有一個人,容易處置;第二,第一位膽量大,影響壞,若不及時處理,便會有效仿者緊隨其後。處理第一位能夠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②敲擊情節嚴重者。如果同時碰到好幾位違紀違規者,應當縮小打擊麵,重點懲處情節嚴重、性質惡劣、影響最壞者。其他的給予適當的批評教育就行。如果不加選擇,一律照打,第一,由於打擊麵過寬,達不到“警”的目的;第二,會影響工作;第三,樹敵太多,影響你的威信。隻有有選擇地重點打擊,才能切實收到效果。
③懲處要使對方心服口服。既然是懲罰,肯定都是無情的。作為主管,在使用這一手段時,也要考慮到對方的情緒。應當注意:第一,懲處方式不能過於偏激,要留餘地,能被對方接受;第二,懲處要有理有據,根據紀律規定、製度來執行,使被懲處者心服口服,無話可說。
④注意軟硬兼施。“殺雞駭猴”隻是管理上的一種手段,但不是惟一的手段,它不是以打擊報複為目的的。所以,運用“殺雞駭猴”的策略,還要注意軟硬兼施。這樣,能使被懲處者在被“殺”的同時,又感受到了一些關愛。對領導者而言,鐵腕政策得到了實施,又籠絡了人心,還樹立起了一個可畏可敬的領導者的形象。
⑤懲處資深人員或中層幹部。如果能夠抓住一個資深人員或肩負重任的中層幹部進行懲處,效果會更好,更能對普通職員起到警告作用。有實績的人或部門主管尚且被懲處、指責,其他職員能不感到緊張而加倍努力工作嗎?
某公司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一天,公司總經理辦完事回到公司,剛一下車突然發現一位青年員工推著自行車剛進大門。總經理抬腕看了看表,上班已經10多分鍾了。於是,他上前問道:
“你是哪個部門的?”青年一看是總經理,便囁嚅著說:
“我……是企劃部的。”
總經理等了一會發現還有遲到的員工。於是,他回到辦公室,命令秘書立即通知各部門主管緊急開會,會議內容隻有一個:整頓紀律,清查今天遲到者。結果,各部門共查出6名遲到者,包括1名部門主管。
總經理命令全體幹部職工暫停工作,全部到會議大廳集中。會上,他當眾宣布,對5名遲到者給予警告處理,對那位部門主管給予紀律處分,並扣除當月全部獎金。然後,他告誡大家遵守公司紀律是對每一個員工最基本的要求,必須重視起來,認真對待。
通過這一件事,很快改變了員工紀律觀念一度鬆懈的現象。有了紀律的約束,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⑥懲處與你關係密切的人。國外曾經有這麼一個公司,公司的老總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與下屬們親密無間,時常在一起打牌、下棋、遊山玩水……久而久之,下屬便把老總當作朋友一樣看待了。與此同時,平日上班遲到、早退現象頻繁,更有甚者,竟然有人連續幾周不來上班,老總交給的任務要麼馬馬虎虎完成,要麼幹脆拖個十天半月的再去幹。
半年下來,公司的紀律嚴明、勤奮工作的風氣已蕩然無存,營業額和利潤直線下落,使得這位老總很是擔憂,怎麼辦呢?
老總思前想後,在某一天的公司大會上,宣布曾經與他十分親密的一位好友因紀律散漫,業績拙劣而被辭掉。
所謂“殺一儆百”,這一招果然十分管用,公司員工看到此景,都紛紛重新勤奮起來,而且在產品的廣開銷路方麵更是不斷創新,妙招頻出。一切又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開去。
“殺雞駭猴”不能用得太多、太頻繁,否則,會引起下屬們對你的不滿,甚至認為你缺乏管理能力,從而從心裏看不起你,影響領導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