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把握分寸是上司麵前說話的關鍵(3 / 3)

過於直接的批評方式,會使領導自尊心受損,大跌臉麵。因為這種方式使得問題與問題……人與人麵對麵地站到了一起,除了正視彼此以外,已沒有任何的回旋餘地,而且,這種方式是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對立情緒的。你的反對性意見猶如兵臨城下,直指上級的觀點或方案,怎麼會使領導不感到難堪呢?特別是在眾人麵前,領導麵對這種已形成挑戰之勢的意見,已是別無選擇,他隻有痛擊你,把你打敗,才能維護自己的尊嚴與權威,而問題的合理性與否,早就被拋至九霄雲外了,誰還有暇去追究、探索其中的道理呢?

事實上,我們會發現,通過間接的途徑表達自己的意見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這大概就是古人以迂為直的奧妙所在吧!

原因其實是很簡單的,間接的方法很容易使你擺脫其中的各種利害關係,淡化矛盾或轉移焦點,從而減少領導對你的敵意。在心緒正常的情況下,理智占了上風,他自然會認真地考慮你的意見,不敢於先入為主的將你的意見一棒子打死。

卡內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就提出,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的,每人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有些問題可以不必采用直接批評的方法,相反,可采用間接的方法來指出問題,有時效果反而會更好。

其實,領導也是很普通的人,通過迂回的辦法去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並力求使領導改變主張,仍然是十分奏效的方法。你無須過多的言辭、無須撕破臉麵,更無須犧牲自己,就可以說服領導,接受你的意見。

10.用“自相矛盾”的方法適時規勸領導在看待和處理問題時,出於種種原因,有時也會有不明之舉,容易導致工作的失誤或者因小失大危及全局。此時,正是下屬表忠心、獻良謀,取得領導信任的最佳時機,下屬萬萬不可錯過。寥寥數語,就可能使領導迷途知返,並將你視為忠臣、知己,在內心的功勞簿上為你記上一筆。

秘書小王就有過這樣的一次經曆。

有一次,局裏召集各科室的負責人開會,準備安排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在會議開始的彙報工作中,有一位科長工作責任心不強,把幾項交辦的工作沒做好,還捅了漏子,結果引的局長很情緒化,發了不小的脾氣,使會議氣氛十分緊張。秘書小王目睹此景,便建議休會……先休息十分鍾。在休息的間歇,秘書小王遞了一個紙條給局長,上麵寫著:“劉局長,會前你曾說過,這個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布置工作,動員幹部,剛才的會議氣氛有點兒緊張,不利於這次會議的順利進行。有些問題似應專門開會或會後再解決。”

當複會後,小王發現劉局長已恢複了正常,並把會議引導到了正常的議程上。會議比較圓滿的結束了。

會後,劉局長笑著拍了拍小王的肩膀說:“小王啊,多謝你的‘清涼劑’呀!”

以後,小王與劉局長結成了非常好的工作友誼,小王也越來越受局長的賞識了。

自然,“自相矛盾”的勸說術有其很強的說服力,但它也是“雙刃劍”,用不好也會自傷其身,因此,下屬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提醒:

第一,要注意語氣適當,措辭委婉。因為“自相矛盾”法就是要提醒領導注意自己的言行的不一致性,或者是對其論點作出某種程度的否定,這無疑會涉及領導的尊嚴與權威,尺度把握不準,搞的不好就會有嘲諷、犯上之嫌,被領導誤以為心懷不滿,另有所指。所以下屬一定要注意使自己的口氣比較和緩,顯示自己的誠懇和尊敬之情。特別是要使領導明確的認識到,你的所作所為都是出於做好工作的動機,是為領導設身處地的著想,而不是針對領導者本人有何不恭的看法。

第二,盡量言詞簡短。俗話說:“言多必失”。因此下屬在勸諫時,隻要指明大意就已足矣,其中的推理不妨由領導自己來做,越是語言簡短,越是語意含蓄,就越能引起領導的深思,又不致於引起領導的猜忌。而且,言辭簡短不致於使你引用的領導的話淹沒在解釋論證的海洋中,要知道,正是這些引用極大地滿足了領導的成就感,當你的領導清楚地了解到……一句他本人也不曾在意的話卻被下屬鄭重地記在心上,或者他十分重要的觀點的確受到了下屬的重視,他一定會增加對你的好感,多幾分欣賞和認同;少幾分敵意和對立,從而能夠仔細地傾聽你的建議,對你的相反的看法鄭重對待。因此,言簡意賅,不失為引起領導重視和好感的一個好辦法。

第三,要注意場合。用領導自己的話來批駁他的某些觀點,最好是在私下場合中使用,而不宜在公開場合或是有他人在一旁的情況下運用。因為在私下裏,即使你對領導有所觸痛……但如果言之有理,領導也會采取比較寬容的態度。而在公開場合,這就會演化為領導的尊嚴和權威問題,他會為此而戰,從而使情緒壓過理智,麵子高於道理,這對下屬無疑是自找麻煩,“好心難得好報”。

11.在娛樂中趁領導高興時提建議現代心理學證明:人在情緒不佳、心有憂懼等低落狀態下較之平常,更容易悲觀失望,思維遲鈍且惰於思考,情感波動大並易產生過激行為。這說明,人是一種有著複雜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動物,其思維特征要受到某種心理狀態的影響,因此,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我們也要注意對方的情感變化,趨利避害,從而占據某種心理方麵的優勢和主動,防止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領導也是人,也無法擺脫上述思維規律的影響,這就提醒我們,一定不要在領導情緒不佳時進言;同時,這也啟示我們,在領導心緒高漲、比較興奮時提出建議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而大凡有見識的下屬,都一定知道向領導“灌輸思想”的重要性。領導一旦接受了你的某種觀點,就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它來指導自己的決策,使他的方案能夠沿著你預定的軌跡前進。這種方法含而不露,形式靈活,影響力長久而隱匿於無形,實屬高招中的妙手。許多下屬正是靠著那種與領導之間的隨意交流甚至是休閑娛樂,逐步啟發、誘導著領導,使自己的種種想法得以實現,並使自己成為領導者不可或缺的“寵幸”之人,發揮著巨大的甚至是無可替代的影響力。

給領導提建議,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麵,那就是一定要注意時機和場合,以便使領導更能用心領會你的意見,並不會導致對你的反感。在娛樂活動中,一般領導的心情比較好,這時候提出建議會使領導更容易接受。特別是如果你能把所提的建議同當時的情景聯係起來,通過暗示、類比等心理活動的作用,則會對領導有更大的啟發。還有些比較成功的下屬善於接住領導的話茬兒,上承下轉,借題發揮,巧妙地加以應用,從而很好地觸動了領導,使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某地方,一個單位剛購置了一批計算機及相關設備,並準備修建一個機房。但在機房安置空調機一事上,領導卻不肯批準,認為單位的同誌們都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辦公,不宜單獨對機房破例。雖然有關同誌據理力爭,說明安裝空調是出於機器保養而非個人享受的需要……但仍不能打破領導的老腦筋,說服領導。

有一次,單位的領導與同誌們一起出去旅遊、參觀。在一個文物展覽會上,領導發現一些文物有了毀壞和破損,就詢問解說員。解說員解釋說,這是由於文物保護部門缺乏足夠的經費,不能夠使文物保存在一種恒溫狀況下所致,如果有一定的製冷設備,如空調,這些文物可能會保存更加完善。領導聽後,不禁有些感慨。

此時,站在一旁的機房的負責人老王乘機對領導低語:“劉局長,機房裏裝空調也是這個道理呀!”

劉局長看了他一眼,沉思片刻,然後說:“回去再打個報告上來”。

後來,這位領導果真批準了機房的要求,為他們裝上了空調設備。

從例子可以看出,正是由於老王能夠不失時機地將眼前的景象同自己所要提出的建議聯係起來,使領導產生由此及彼的類比和聯想,從而很好地啟發了領導,使他能夠接受老王的意見,使問題得以解決。在娛樂中的寥寥數語竟勝過鄭重其事的據理力爭,這不能不引起下屬的深思,更值得我們加以借鑒。

固然,在娛樂中,領導心情比較高興,情緒較為放鬆,更容易接受下屬的一些建議。但是如果不能細察當時的情形,不能選擇有利的進言時機,有時反而會弄巧成拙,招致領導的不快。

畢竟領導是來娛樂的,可能對於許多領導來說,這是難得的放鬆,他們並不想有人在這時候打攪他難能可貴的片刻興致,更不想去談什麼工作。如果下屬不懂審時度勢,察言觀色……在領導玩興正濃時去請示工作或提出建議,無疑會使領導感到不快,在這種情形下,又怎麼能夠說服領導呢?

比如,一位領導正在與別人下棋,想著走哪一步,如何才能置對方於死地,此時你插上幾句工作上的事,領導一說話,一走神,結果忘走了一步棋或者沒看清對方的動向,丟了子……他怎麼會高興呢?即使是剛才處於優勢,心情正好,此時也會大為掃興,心生不快,很可能他就會視你的建議為出氣筒,大加撻伐,或者根本就對你和你的建議不願理睬。

因此,此時你最好的選擇便是加入到領導的娛樂活動中去,為領導助興或幫助領導盡快取勝,使他的興致得到滿足。而且,在這一過程中,由於你和領導共同創造並分享了快樂,也容易使他接受你,為談話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12.準備不充分不可隨便提建議韓非子曾在他的書中提出了臣屬向君主貿然進言的十種危險情形,其大意便是告誡人們……對上級進言一定要小心謹慎,周密準備,而不應采取某種輕率的態度,行倉促之舉。否則的話,不但事可能會有所不成,還會給進諫者本人帶來禍端。所以,當我們向領導準備提出建議時,一定要慎重。要有備而來,力求達到言而有功,勞而有成的效果。

下屬在向領導進言前,一定要進行深思熟慮的準備,使自己的建議能經得住各種問題的考驗,你不妨按下麵這些方法試著做一做:

第一,搜集必要的、準確而有力的數字和事實材料來論證自己的建議。由於數字和事實具有客觀性,也就更能說服人,這會使你顯得具備相當的科學頭腦並對現實有著較為充分的了解。

第二,試著去批駁與你的建議相反的那些論點。如果你能夠做到將其駁倒,那就等於說你已在反麵論證了自己的觀點。

第三,要充分考慮到各種反對意見。既要吸收其合理性以彌補自己建議的不足,又要指明其不合理性作為批駁的重點。

第四,要想一想,領導可能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來,並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有一事先的準備。

第五,不妨對未來作一預期,展示你的建議的光明前景,並對各種可能性作出估計,這樣,不僅可增強領導對方案的信心,也會使你顯的具有某種長遠目光,引起領導對你的重視……

事實上,方案論證縝密還會提高領導對你本人的評價和印象。那些考慮欠成熟的下屬多半會被領導認為,想法幼稚、做事粗心、目光短淺或者考慮不周等等,而且這些印象可能會具有“首因效果”(即第一印象影響以後對你的看法)和“暈輪效應”(即你的優點或缺點一旦被認識,會在以後的看法中被不斷放大甚至掩蓋你的其他優缺點)。而考慮成熟的方案則會使領導對你產生某種好感,顯示你良好的思維能力和縝密細致的辦事作風,這無疑會成為你今後靠近領導的一項資本。

由古而來,許多著名人物就是靠著多年的苦苦思索,才提出一套可靠的治國大略,引起統治者的注意和賞識。戰國時期的蘇秦,就曾拜師鬼穀子,悟得連橫的妙策,在說服秦王未成後,他便在家中苦讀薑太公的《陰符經》,“頭懸梁,錐刺骨”,日夜揣摩,又提出合縱的思想,終於獲得燕王的賞識,得卿相之尊。諸葛亮苦讀百家,廣交朋友,為自己的觀點做了最充分的準備,以致於能夠對著劉備暢談“隆中對”,提出圖霸興漢的戰略策略,一舉贏得劉備的信任和賞識,成為一代名臣。這一切都充分地說明,欲說服領導,就必須對自己的觀點進行最充分的論證,使其能經得起考驗和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