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會說話才能跟客戶做成生意(2 / 3)

“此次幸會,是因為我的上司趙科長極為敬佩您,叮囑我若拜訪閣下時,務請先生您在這本書上簽名。”邊說邊從公文包裏取出這位朋友最近出版的新著。於是這位朋友不由自主地信任起他來。在這裏,趙科長的仰慕和簽書的要求隻不過是個借口,目的是對這位朋友進行恭維,使他開懷。

此種情況,由不得人家不照他的話去做。這種社交手段,確實難以招架。

素不相識,陌路相逢,如何讓所求之人了解你與他是朋友的朋友,親戚的親戚,顯然十分牽強,但一般人不駁朋友的麵子,斷不至於讓你吃閉門羹。這是一條交際的捷徑。

與不相識的人打交道,通過第三者的言談,來傳達自己的心情和願望,在辦事兒過程中是常有的事。人們會不自覺地發揮這一技巧。比如:“我聽同事老張說,你是個熱心人,求你辦這件事兒肯定錯不了。”等等。但要當心,這種話不是說說而已的,也不能太離譜,有時有必要事先做些調查研究。

為了事先了解對方,可向他人打聽有關對方的情況。第三者提供的情況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與對方的初次會麵有重大意義時,更應該盡可能多方收集對方的資料。但是,對於第三者提供的情況,也不能全部端來當話說,還要根據需要有所取舍,配合自己的臨場觀察、切身體驗靈活引用。同時,還必須切實弄清這個第三者與被托付者之間的關係。這一點非常重要,不然,說不定效果適得其反。

像斯通先生一樣,許多人的成功就在於直路不通,便走彎路,先給別人一點“好處。”

……讓其受益。“予之”後,“取之”就可以容易多了。

4.此路不通何妨換一條

做生意與對方說話碰壁是常有的事,有的時候因為人家根本不需要,有的時候——買方市場條件下人家可以有很多選擇。這時候,如果能換一種切入角度,尋找打動對方的關鍵,加以言辭的妥當修飾,定會柳暗花明。

希爾廣告公司的斯通先生到一家具商場去推銷一項計劃,一張口就吃了“閉門羹”。

商場經理拒絕參加,使斯通先生十分尷尬,但斯通先生隻是笑笑,說:“無妨,那我就當您的一個顧客吧。”經理對此不能不表示歡迎。看過商品之後,斯通先生指著一種優質進口床墊問商場經理銷路如何,經理不由歎道:“一般顧客對一種新品牌總有個認識過程。”斯通先生給他出了個“點子”:在樓梯口放張床墊,再在旁邊迎門立一塊告示牌,上書:“踩斷一根簧,送您一張床。”經理將信將疑地照辦了。結果,顧客進店先蹦床成為該商場的一道風景,人們聞訊而至,爭相蹦踏,笑聲不息,接下來的經濟效益可想而知了。後來,商場經理專門宴請斯通先生並主動表示願意加入那項營銷計劃。

像斯通先生一樣,許多人的成功就在於直路不通,便走彎路,先給別人一點“好處”,讓其受益。“予之”後,“取之”就可以容易多了。

安琪到美國後在紐約打工。他苦苦奔波於各個人才市場之間,但還是求職無門。怎樣才能“打進去”呢?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當他深入多個家具市場進行觀察有了新的發現後,就找到一家不太景氣的家具公司。“我們公司不要人”,他剛一開口,就被工作人員擋了回去。“你能聽我說完我的想法嗎?”於是他先簡短精練地說了自己想如何改變家具樣式,使之更適合現代人的需求的想法,然後緊接著說:“百聽不如一試,你們先給我一個機會。讓我試工兩個月,如果經我設計的家具不能打開市場,不用你們說話,我就自己走人……”工作人員被他新穎的想法吸引了,趕忙向經理打電話說明了情況,結果安琪順利“過關”了。後來他設計的新式家具在訂貨會上果真受到歡迎。安琪終於謀到了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安琪先聲奪人地把自己的創新告訴別人,使他們知道了自己的才能;而對家具公司來說……安琪的想法可是一筆“財富”,他們得到了實惠,自然要聘請安琪的,這一招正迎合了人們向“好”的心理。我們做生意大可不必讓別人“笑到最後”,剛開始,就讓對方嚐到甜頭……以後笑得會更燦爛。

然而,礙於某種情麵,當我們給予對方一定物質的實惠時,說得太過於直接就有傷大雅……有時會使對方感到尷尬,甚至因厭煩而回絕我們。所以,在提供“實惠”時也是要掌握一定技巧的。

李某是一名經營科長。廠裏緊缺一部分原料,他又和供應此種原料的廠家的一位工作人員有過一定交情,廠裏便派他去和那位業務員聯係。因為此種原料在當時的國內市場十分緊缺,考慮到有一點難度,廠家便決定給予那位業務員相關報酬。李某因此陷入了兩難境地,憑他和那位業務員的交情,開口提錢的確有點太俗套,不說吧,又真難為了那個業務員。正在為難時,他突然想到那個業務員母親的生日快到了。於是,李某便想利用這次機會,在業務員母親大壽那天,李某把他拉到一邊,說:“伯母大壽,我也沒什麼可送的,這不,我代表我們廠給伯母送來一份薄禮,也是我們的一片心意吧!”那位業務員一聽是他們廠出的錢,心裏已明白了,便順水推舟地說:“老兄,你們廠真是重情義,兄弟我別的不說,原料方麵的事別著急,我會盡我所能辦到!”就這樣,李某既避免了使雙方尷尬,又順利地辦好了想辦的事。如果他生硬地把錢塞給那位業務員,直說求他辦的事,就會使人感到很“見外”,即使當時應承下來……也是很勉強的。所以做生意的過程中說話一定不要一條道走到黑,換一種說話的角度後果會隨之而改變。

5.不要忽視電話溝通

打電話,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和商務交流中最普遍的方式之一,但商務電話與家用電話有很大差別。作為一名商界從業者,你每天都要接聽很多電話,也要打出無數個電話。與你在電話中進行交流的可能是你的熟人,也可能是一些陌生的顧客。短短的一根電話線,有時可能決定著你人生和事業中的某件重大事情,決定著你事業的成敗。當你打電話或接聽電話的時候,你能自如地運用自己的語言嗎?你能讓對方覺得你誠實可信嗎?你能在互不見麵的情況下主動駕馭對方嗎?

作為一名管理者,你的大部分信息交流和業務都是通過電話來實現的,無論是回答別人的谘詢,闡述自己的觀點,還是決定一項商業事務或者處理一個令人頭疼的電話。語言運用的技巧也是節省金錢和時間的有效途徑。掌握打電話的技巧能夠有效地防止你進行沒有必要的交談。盡管電話交流如此重要,也仍然有許多管理者不能有效地利用這種工具。每天都有許多人不能通過電話很得體地處理他們的事情。

電話溝通隻聞其聲不見其人,要想達成交易恐怕比麵對麵還要難。所以對說話的技巧更要注意:

(1)打電話時要簡短,而且聲音要柔和。我們不知道別人有多忙,或甚至認為施壓給他

為理所當然,這是不對的。千萬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打電話時,要保持柔和、輕鬆,並盡可能用最短的時間表達你的目的,然後結束。如果你遵循這個原則來打電話,別人會很樂意在辦公室裏接聽你的電話。

(2)注意聽對方在說些什麼。當你接聽電話時,不要一邊看其他報紙,或是閱讀放在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