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事到臨頭能以軟話緩解局麵(1 / 3)

軟話,也就是低頭話。低頭話說起來肯定不那麼舒服,但事到臨頭該低頭時能低頭也是辦事情的一種策略。一兩句低頭話便能化解劍拔弩張的爭端、打消別人的怨恨……低頭話不僅要能說出口,還要會說,能在緩解局麵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持自己的尊嚴。

1.對領導有所求時要會低頭換取同情世界上所有的人差不多都具有同情弱小和憐恤難者的仁慈感情,找領導辦事能否獲得應允,有時恰恰是這種同情心在起作用。所以,不管你平常多麼硬直自傲,這時候必須低下頭來說軟話,擺出一幅可憐相才行。

通常情況下,人們是不願輕易去找上級辦事兒的,上級盛氣淩人的“架子”在一般下屬那裏是不會被愉快接受的。一般而言,下屬不到萬般無奈和迫不得已的時候,是不會隨便提出一件事讓上級煩心的。所以,對一個人情世故相對成熟的下屬來說,不經過“三思”,隻靠腦瓜兒忽地一熱乎便去找上級辦某件事的人可謂寥寥無幾。按照一般社會經驗歸納起來,有如下一些事體是下屬們經常要找上級出麵辦理和幫助解決的誘因:

一是與工作有關的利益。這些利益包括調崗、晉升、漲工資、分房子。調停與同事之間的矛盾、平息一些不利於自己發展的言論或輿論。這一類事能否辦到,關鍵在於你在上級心目中的位置,位置高了,他會把利益的平衡點放在你身上;位置若是低了,則必須借助外在的或間接的力量起作用方能把事兒辦成,否則便隻能充當各種利益的旁觀者了。

二是與社會生活有關的利益。包括借貸、買賣、調節各類糾紛。參與婚喪嫁娶等各類紅白喜事的協調,對各類被侮辱被損害者的法律公斷以及某些同學同鄉同事朋友等托辦的事宜等等。辦這類事兒,上級一般未必直接出麵和直接行使權力,他們的間接活動有時卻是非常有效的。

三是與家庭關係有關的利益。包括夫妻關係、兒女關係、親戚關係。這些關係所涉及的利益有時不能得到滿足或者受到了傷害而自己又無力自我成全,於是責無旁貸,隻好間接地承攬過來找某位上級說情,懇望他能出麵幹預或施加影響。如為子女找工作,幫助妻子調動工作,幫助某位親屬安置工作等等。

正是因為有以上這些利益關係,你才有可能經常要找上級辦一些事情。這些事情幾乎都可以涵蓋在“困難”二字之下,如經濟困難、思想困難、情感困難、地位困難等等,找上級辦事兒,說穿了無非是托他們幫助解決這些“困難”。即言困難就有一些不堪負重的苦衷,要想把事情辦成,最好的方法就是如何把這些苦衷通情達理、不卑不亢和牽腸動肚地吐出來,切人肌膚地誘使上級產生同情心,從而幫助你把懇求辦的事情辦好。

要引起上級同情,必須了解上級自身的人生經曆和社會經曆,對上級曾經有過類似的切身感受過的事情,容易得到同情,從而得到支持和應允。

要引起上級同情,說低頭話時必須在人之常情上下功夫,必須把自己所麵臨的困難說得在情在理,令人痛惜惋惜和可悲可惜。所以,越是哪一點給自己帶來遺憾的地方和痛苦的地方,則越是大加渲染,這樣,上級才願意以拯救苦難的姿態伸出手來幫助你辦事兒,讓你終生對他感恩戴德。因為大凡能激發人的公正之心、慈悲之心和仁愛之心的事情,都能引起人們的同情和幫助,他都能使人在幫助之後產生一種偉大的濟世之感。

要引起上級同情,必須了解上級的好意,了解他平時愛好什麼,讚揚什麼,又憤慨什麼,了解他的情感傾向和對事物善惡清濁的評判標準。上級的同情心有時是誘出來的,有時是忙出來的。如果上級對某個朋友有成見認為他水平很差,他不得誌和受排擠,是不足為怪的。那麼,你要幫朋友解決常年在基層受壓抑之苦;並想藉此引起上級的同情,可能就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了。隻有沒有成見的時候,才能產生同情心。

同情心可以促進領導對你的理解,但這並不等於說馬上就會下定幫你辦的決心,因為領導者要考慮多方麵的情況,有時會處於猶豫之中,甚至會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不想過問,這時,就需要努力激發領導的責任感,要使領導者知道,這是在他職責範圍內的事,他有責任處理此事,而且能夠辦好此事。

所以,利用領導善良的同情心說低頭話,如果運用方法恰當,即使上司鐵石心腸,也能收到“以情感人”的奇效。

2.有感情也得能低頭

小時候的玩伴或是過去的同學、戰友,當年在一起的親密無間,時過境遷,人家現如今有了出息,地位高了,心態也不一樣了。如果你去求他辦事,無視你們之間現在的差距,還是以“當年如何”的心態跟他交流,注定剃頭挑子一頭熱。在這裏必須明白一點,感情歸感情,你也完全可以拿它說事兒,但必須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能夠拉下臉,說一些恰當的低頭話才成。

蔣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不但殺了大量的共產黨員,而且還秘密拘捕了數以萬計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

有一天,蔣介石接到門衛官的報告。說從家鄉來了一位親戚想要求見他,蔣介石一聽家鄉來人了,連忙叫門衛官請他進來。

門外進來一人,蔣介石仔細一看,正是自己的表弟,說起這個表弟,年齡隻比蔣介石小兩歲……是蔣介石小時候最要好的一個親戚。

隻見蔣介石的表弟走了過來,行了一禮,說:“表哥目前可錯殺一千,也可得意,隻怕連我這個表弟你也認不得了吧!”

蔣介石一聽此言,知道這位表弟必有什麼事要責備於他。仔細問清緣由後,果然不出所料,原來蔣介石在大肆拘捕共產黨員與革命群眾時。把這位表弟的一位好友也抓了進去。

蔣介石一聽是這事,不由暗暗為難,這時的他“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人”,於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表弟放人的要求。

蔣介石的表弟一見這種情況,就知道今天若來硬的,肯定不會達到放人的目的。於是,他用悲傷的語氣對蔣介石說:

“看來表哥確實變了一個人,姑媽當時對我說的話我還不信,現在看來是不會錯了。”

接著,他回憶起小時候的情形,那時表兄弟在一起是多麼的開心,感情是多麼的深厚,那動情的言語不由得令蔣介石也為之暗暗感到悲傷。

說完這些話,蔣介石的表弟一抹眼淚,起身就要告辭,這時,蔣介石一揮手,說:

“好吧,表弟,看在你我幼時的感情的份上,我答應你放人!”

就這樣,一番親情感動了殺人如麻、心如鐵石的蔣介石,可見親怕是人世間所有人都會引起重視的一種感情,真正那種“七情六欲皆無”的境界看來是極少的人能做得到的。

從這個故事我們也可以看出,在利用親戚關係時,言語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說,善用親情在很大程度上要善用語言去說服對方,感動對方。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時做過放牛郎。結交了一幫窮朋友。做了皇帝後,那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便漸漸襲來了,於是他很懷念過去的一幫窮朋友,總想找機會與他們敞心敘談。

有一天,一個人從鄉下趕來,一直跑到皇宮門外,在他的哀求下,值日讓官進去啟奏說:“有舊友求見。”

朱元璋吩咐傳進來,那人見麵後即下拜說:

“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子當兵,多虧榮將軍。”

朱元璋聽他說得動聽、含蓄,心裏很高興,回想當年大有饑寒交迫有樂共享、有難同當的情景,心情很激動,所以,立即封他為禦林軍總管。

這個消息讓另一位窮朋友聽見了,心想:

“同是那時候一塊兒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當也不會倒黴的。”

和朱元璋一見麵,他高興極了,生怕舊友忘了自己,便指手劃腳地說:

“我主萬歲!還記得嗎?從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們在蘆花蕩裏,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裏煮。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把罐子把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湯都沒在泥地裏,你隻顧順手從地下抓豆子吃,卻不小心連草葉子也送進嘴裏,卡住喉嚨。還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葉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才把紅草葉子咽到肚子裏去。”

當著百官的麵,朱元璋又氣又惱,哭笑不得,為顧全風度,他喝令左右:

“哪來的瘋子,拿下,重責。”這位皇帝的窮朋友,因一味講實話,既不掩飾自己,又不讚美別人,結果落得如此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