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受到語言攻擊或者別人的謬論會造成危害的時候,我們就得反駁。反駁不好容易造成激烈的對應,甚至導致人際關係的失敗。但如果反駁得當,則可以保護自己,挽回不良影響。
1.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做老實人說老實話,本來應該是一條為人處世的準則,但若一味地老實寬厚,反倒會遷就縱容別人不適當的言行,所以,麵對別人的無禮攻擊和嘲笑挖苦,我們一定要學會適當的反擊……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尊嚴。
一個吝嗇的老板叫夥計去買酒。卻沒有給錢,他說:“用錢買酒,這是誰都能辦到的;
如果不花錢買酒,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一會兒夥計提著空瓶回來了。老板十分惱火,責罵道:
“你讓我喝什麼?”
夥計不慌不忙地回答說:
“從有酒的瓶裏喝到酒,這是誰都能辦到的;如果能從空瓶裏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
顯然,老板隻是想占對方的便宜,如果夥計不能有效地反駁他荒謬的論調,就有可能遭到老板的嚴厲訓斥,或者是自己貼錢給老板買酒,無論如何吃虧的人都是他自己,沒準兒還會助長老板的囂張氣焰。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了這樣無理取鬧,蠻不講理的人,也一定要據理力爭,適當反駁,切不可一味地任其擺布。那麼,具體應該如何去反擊這種無理取鬧的行為,讓對方承認自己的錯誤呢?
首先要控製自己的情緒。以“驟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大丈夫的涵養與氣量,在氣質上鎮住對方。
然後要冷靜考慮對策,從中選出最佳方案,以免做出莽撞之舉。
最後還要選準打擊點,反擊力要猛,一下子就使對方啞口無言。
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才華橫溢,又具有很強的個性和正義感。他看不慣並不能容忍一切腐敗現象,就對此進行猛烈的抨擊,但一切依然如故,有時候他還會受到對方的嘲笑和挖苦。
即便如此,馬雅可夫斯基仍然會堅持自己的立場,對於一切攻擊進行尖銳的駁斥。
在一次演講中,他剛講了一個笑話,忽然有人喊道:“您講的笑話我不懂!”
“您莫非是長頸鹿!”馬雅可夫斯基感歎道,“隻有長頸鹿才可能星期一浸濕了腳,到星期六才能感覺到呢!”
“我應當提醒你,馬雅可夫斯基同誌,”一個矮胖子擠到主席台上嚷道,“拿破侖有一句名言:從偉大到可笑,隻有一步之差!”
“不錯,從偉大到可笑,隻有一步之差。”他邊說邊用手指著自己和那個胖子。
詩人接著回答條子上問題。“馬雅可夫斯基同誌,您今天晚上得了多少錢啊?”
“這與您有何相幹?您反正是分文不掏的,我還不打算與任何人分哪!”
您的詩太駭人聽聞了,這些詩是短命的,明天就會完蛋,您本人也會被忘卻,您不會成為不朽的人。”
“請您過一千年再來,到那時我們再談吧!”
“馬雅可夫斯基,您為什麼喜歡自誇?”
“我的一個中學同學舍科斯皮爾經常勸我:你要隻講自己的優點,缺點留給你的朋友去講!”
“這句話您在哈爾科大學已經講過了!”一個人從他座上站起來喊道。
“看來,”詩人平靜地說,“這個同誌是來作證的。”詩人用目光掃視了一下大廳,又說道:“我真不知道,您到處在陪伴著我。”
一張條子上說:“您說,有時應當把沾滿塵土的傳統和習慣從自己身上洗掉,那麼您既然需要洗臉,這就是說,您也是肮髒的了。”
“那麼您不洗臉,您就自以為是幹淨的嗎?”詩人回答。
“馬雅可夫斯基,您為什麼手指上戴戒指?這對您很不合適。”
“照您說,我不該戴在手上,而應該戴在鼻子上嘍!”
“馬雅可夫斯基,您的詩不能使人沸騰,不能使人燃燒,不能感染人。”
“我的詩不是大海,不是火爐,不是鼠疫。”
馬雅可夫斯基在與這些個別觀眾的交戰中,即駁斥了對方無理取鬧的言行,也有力地維護了自己的立場和尊嚴。
然而,有時反擊這種不適當的言行,也不宜鋒芒太露,旁敲側擊,指桑罵槐,反而更為有利。
有個叫比爾的人,常以愚弄他人而自得。一天早上,他坐在門口吃麵包,看見傑克遜大爺騎著毛驢從遠處哼呀哼呀地走了過來,於是他就喊道:“喂,吃塊麵包吧!”
大爺出於禮貌,從驢背上跳下來說:“謝謝您的好意。
我已經吃過早飯了。”
比爾卻一本正經地說:“我沒問你呀,我問的是毛驢,”說完,很得意地一笑。
對比爾這一無禮侮辱,傑克遜大爺十分氣憤,卻又無法責罵這個無賴。他抓住比爾“我和毛驢說話”的語言破綻,狠狠地進行了反擊。
他猛然地轉過身,“啪,啪”照準毛驢臉上就是兩巴掌,罵道:“出門時我就問你城裏有沒有朋友,你斬釘截鐵地說沒有,沒有朋友為什麼人家會請你吃麵包呢?”
“叭,叭”對準驢屁股又是兩鞭,說:“看你以後還敢不敢亂說?”
罵完,翻身上驢,揚長而去。
大爺借教訓毛驢,來嘲弄無賴已和毛驢建立了“朋友”關係,使他有苦難說,無辮子可抓,幽默地反擊了比爾的挑釁。
總之,對於故意尋釁的敵人和尖酸刻薄的語言,我們一定要學會恰當的反擊,而不能一味地忍讓和寬厚下去,讓他小人得意。為人兼有軟硬兩手,才是處世自保並爭取主動的真理。
2.放大荒謬是反駁的妙招
麵對別人不適當的言行,有時候不宜直接回擊,而將正話反說,委婉地點撥對方,則既能夠巧妙地表明自己的態度,又能避免傷害對方,造成過分尷尬的局麵。
楚莊王的一匹愛馬死了,他非常傷心,下令以上等棺木,行大夫禮節厚葬。文臣武將紛紛勸阻也無濟於事,最後楚莊王還下決心說:“誰敢再勸阻,一定要殺死他。”
很明顯,不論怎樣改頭換麵,隻要一說“不”,必是自取其辱。優孟知道了,直入宮門,仰天大哭,倒把莊王弄得異常納悶,迫不及待地問是怎麼回事。優孟說:“那馬是大王最喜歡的,卻要以大夫的禮節安葬它,太寒酸了,請用君王的禮節吧!”莊王越發想知道理由了,優孟繼續說:“請以美玉雕成棺……讓各國使節共同舉哀,以最高的禮儀祭祀它。讓各國諸侯聽到後,都知道大王以人為賤而以馬為貴啊。”至此莊王恍然大悟,趕緊請教優孟如何彌補自己的過失。終於將馬付於庖廚,烹而食之。
以優孟地位之微,如果直陳利弊,凜然赴義,固然令人肅然起敬。但最終的結果卻實在難以令人想象,而他正話反說,卻能巧妙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反語是語言藝術中的迂回術。正話反說以徹底的委婉,欲擒故縱,取得合適的說話角度……達到比直言陳說更為有效的說服效果。
齊國有一個人得罪了齊景公,齊景公大怒,命人將這個膽大包天的人綁在了殿下,要召集左右武士來肢解這個人。為了防止別人幹預他這次殺人舉動,他甚至下令:“有敢於勸諫者,也定斬不誤。”文武百官見國王發了這麼大的火,誰還敢上前自討殺頭之冤。晏子見武士們要對那人殺頭肢解,急忙上前說:“讓我先試第一刀。”眾人都覺得十分奇怪:晏相國平時是從不親手殺的,今天怎麼啦?隻見晏子左手抓著那個人的頭,右手磨著刀,突然仰麵向坐在一旁的齊景公問道:“古代賢明的君主要肢解人,你知道是從哪裏開始下刀嗎?”齊景公趕忙離開坐席,一邊搖手-邊說:“別動手,別動手,把這人放了吧,過錯在寡人。”那個人早己嚇得半死,等他從驚悸中恢複過來,真不敢相信頭還在自己身上,連忙向晏子磕了三個大響頭,死裏逃生般地走了。
晏子在齊景公身邊,經常通過這種正話反說的方法,迫使齊景公改變一些荒謬的決定。比如,有一個馬夫有一次殺掉了齊景公曾經騎過的老馬。原來是那匹馬生了病,久治不愈,馬夫害怕它把疾病傳染給馬群,就把這匹馬給宰殺了。齊景公知道後,心疼死了,就斥責那個馬夫,一氣之下竟親自操戈要殺死這個馬夫。馬夫沒想到國君為了一匹老病馬竟會殺了自己,嚇得早已麵如土色。晏子在一旁看見了,就急忙抓住齊景公手中的戈,對景公說:“你這樣急著殺死他,使他連自己的罪過都不知道就死了。
我請求為你曆數他的罪過,然後再殺也不遲。”齊景公說:“好吧,我就讓你處置這個混蛋。”
晏子舉著戈走近馬夫,對他說:“你為我們的國君養馬,卻把馬給殺掉了,此罪當死。你使我們的國君因為馬被殺而不得不殺掉養馬的人,此罪又當死。你使我們的國君因為馬被殺而殺掉了養馬人的事,傳遍四鄰諸侯,使得人人皆知我們的國君愛馬不愛人,得一不仁不義之名,此罪又當死。鑒於此,非殺了你不可。”晏子還要再說什麼,齊景公連忙說:“夫子放了他吧,免得讓我落個不仁的惡名,讓天下人笑話。”就這樣,那個馬夫也被晏子巧妙地救了下來。
我們發現:正話反說可以放大荒謬,讓人更為明白地見到了荒謬的真麵目,從而達到了更好的勸諫效果。
漢武帝劉徹的乳母曾經在宮外犯了罪,武帝知道後,想依法處置她。乳母想起了能言善辯的東方朔,請他搭救。東方朔對她說:“這不是唇舌之爭,你如果想獲得解救,就在將抓走你的時候,隻是不斷地回頭注視武帝,但千萬不要說一句話,這樣做,也許有一線希望。”當傳訊這位乳母時,這位乳母有意走到武帝麵前,要向他辭行。隻見乳母麵帶愁容地不停地看著漢武帝。於是,東方朔就對乳母說:“你也太癡了,皇帝現在已經長大了,哪裏還會靠你的乳汁養活呢?”武帝聽出東方朔是話中有話,麵部頓時露出淒然難堪之色,當即赦免了乳母的罪過。
總之,說反話的效果源於它的“顯微鏡”作用,荒謬之上再加上更荒謬,則荒謬就無處躲藏,顯而易見了。
3.幽默能讓對方的說法不攻自破
弗洛伊德說:“最幽默的人,是最能適應的人。”
人生常常有許多尷尬的時刻,在那一瞬間,我們的尊嚴被人有意或無意冒犯,或者被喜歡惡作劇者當眾將了一軍。此時,有的人感到自己丟盡了臉麵,無地自容,恨不能把頭紮進褲襠裏去。可是有些人卻不,他們會麵不改色,從容自若地談笑如故,將有傷自己臉麵的難局一一化解,著名電影導演希區柯克有一次拍攝一部巨片。這部巨片的女主角是個大明星、大美人。
可她對自己的形象“精益求精”,不停地嘮叨攝影機的角度問題。她一再對希區柯克說,務必從她“最好的一麵”來拍攝,“你一定得考慮到我的懇求”。
“抱歉,我做不到!”希區柯克大聲說。
“為什麼?”
“因為我沒法拍你最好的一麵,你正把它壓在了椅子上!”
這就要靠幽默的力量。
麵對別人苛刻的意見和要求,恰當地回敬對方一個幽默,能夠巧妙地表明你的看法和立場,而且不至於讓場麵過分尷尬。同樣,當別人故意找茬,妨礙你工作的時候,運用幽默的力量也能夠有效地處理好眼前的問題。
幽默是一種智慧的表現和心態的放鬆,人投身於社會中,總會遭遇無數的痛苦,悲傷以及困苦,如果你善於運用幽默的力量,能夠主動地去創造幽默,那世界一定會充滿了歡笑,也可能化解不少的紛爭。麵對別人的一些不適當的言行,處處針鋒相對,隻會讓矛盾越積越深,而運用幽默的力量,則能夠打破緊張的局麵,使自己和對方各種各樣不愉快的心情,頃刻間煙消雲散。而且憑著你的幽默風格,你還可以同別人建立起一種良好的關係,受到別人的喜愛和支持,做起事來自然事半功倍。
4.反駁要抓住對方的要害
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從道義上說來,這一命題當然能夠成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雙方對壘,有時會出現一種荒謬——有理的被對手置於困境,竟會寸步難行。那對手……或者是掌權者,憑借權力,以勢壓人,使你欲辯不能,或者是無賴漢,刁鑽潑皮,不講道理,使你辯而不獲。
麵對這種情況,如果有理的一方不甘忍辱含垢,必欲力爭抗辯,爭出困境,那麼在論辯時……所說的話全都要切中事理的要害或問題的關鍵……使對手理屈詞窮,鉗口莫辯,從而挽狂瀾於既倒,變頹勢為勝局。
有位哲學家常說:“人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幻覺,而不是真象。可是當他在街上遇到驚馬時,他卻躲上了房頂。
人們想用他自身的行為來駁斥他自己的謬論。所以問他:“你不是說人眼看到的都是幻覺嗎?為什麼還要躲上房去呢?”
發揚進攻精神,從他自身上找問題,這是對的,但是人們對他的狡詐性估計不足,沒有注意到,在指出他躲上房去這一行為時,涉及到我們自己的視覺。而按他的謬論,這視覺是幻覺。這就給了他可乘之機,讓他得以自圓其說:“你們看見我上房了嗎?那是你們的幻覺……”
第一個回合沒有駁倒他之後,我們要總結一下:進攻精神和找他自身的矛盾,這個方向是對的,要保持;但是不要涉及我們的視覺,而是要在他的視覺上找問題。另外,我們在以往的經驗中可知,要注意對方話語中籠統概括一切的字眼。這往往是他的破綻之所在。他說:“人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幻覺。”這句話中“人”和“都”這二字都是這種字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