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牛
【產地分布】
產於中國陝西及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分布廣,東起江蘇、浙江,西至四川、貴州、雲南,南達福建、廣西、廣東均有分布。
【形態特征】
常綠小灌木,高10~30厘米,有匍匐根狀莖。莖單一,徑約2毫米,枝及花序有褐色柔毛。葉對生,通常3~4葉集生莖梢,呈輪生狀,紙質,橢圓形,長3~7厘米,寬2~3厘米,頂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尖鋸齒,上麵綠色,有光澤,下麵淡紫色,兩麵疏生腺點。花著生於莖梢或頂端葉腋,2~6朵集成傘形;萼片、花冠裂片及花藥背部均有腺點;萼片卵形、急尖;花瓣長卵形,白色或淡紅色;雄蕊5,短於瓣片。核果球形,直徑5~8毫米,熟時紅色,有黑色腺點。
【陽光】
性喜溫暖潮濕氣候,多生於林下、溪穀旁之陰濕處。
【土壤】
土壤要疏鬆肥沃(用充分腐熟的枯餅肥作基肥為最佳)。
【花期】
花期7~8月,果期8~11月。
【施肥】
每年用混合肥作追肥,施2~3次。
【溫度】
生長適溫為16~28℃,可耐-4~5℃低溫。
【水分】
保持盆土濕潤即可。
【繁殖】
一般用種子繁殖,10~12月果實鮮紅堅硬時即可采收,將果實采下,置於清水中搓去果皮,撈出可直接在育苗盆上播種,覆土後在盆麵上蓋玻璃或塑料薄膜,以減少水分蒸發,但要常檢查透氣;或濕沙貯藏,至第二年春季播種。播種後保持土壤濕潤,溫度控製在18~24℃之間,約30天左右即可生根出苗,發芽率可達85%以上。當幼苗有3片真葉時,即可起苗上盆。播種苗2~3年即可開花結果。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較少,在栽培中有時會出現黑斑病和褐斑病。為防止該類病害發生,在植物生長期,每半月噴一次1%波爾多液,發生病害後,再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15天噴一次,直到控製為止。
【花與健康】
紫金牛全株都有藥用價值,自古以來就是非常常用的草藥。
【擺放居室】
既可觀葉又可觀果,是適宜在陰濕環境種植的優良地被植物,也可種植在高層建築群的綠化帶。
南天竹
【產地分布】
原產我國,日本、印度也有分布。
【形態特征】
常綠灌木,高約2米。莖直立,少分枝,幼枝常為紅色。葉互生,常集於葉鞘;小葉3~5片,橢圓披針形,長3~10厘米。夏季開白色花,大形圓錐花序頂生。漿果球形,熟時鮮紅色,偶有黃色,含種子2粒,種子扁圓形。
【陽光】
喜光,耐陰,強光下葉色變紅。
【土壤】
適宜在含腐殖質的沙壤土中生長,能耐微堿性。
【花期】
花期5~6月,果熟期10月至翌年1月。
【施肥】
栽後第一年內在春、夏、冬三季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同時還要補栽缺苗。以後每年隻在春季或冬季中耕除草,追肥1次。
【溫度】
喜溫暖多濕及通風良好的環境,較耐寒。
【水分】
喜濕。
【繁殖】
繁殖以播種、分株為主,也可扡插。
播種繁殖:秋季采種,采後即播。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33厘米開溝,深約10厘米,均勻撒種,播後,蓋草木灰及細土,壓緊。第二年幼苗生長較慢,要經常除草、鬆土。以後每年要注意中耕除草,追肥,培育3年後可出圃定植。移栽宜在春天雨後進行,株行距各為1米,栽前帶土挖起幼苗。
分株繁殖:在冬季挖根時,把老株蔸部有根的小苗剪下栽種,栽培方法與播種繁殖法相同。
【擺放居室】
南天竹樹姿秀麗,翠綠扶疏,紅果累累,圓潤光潔,是常見的觀葉、觀果植物,無論地栽、盆栽還是製作盆景,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問】
南天竹都有哪些品種?各有什麼特點?
【答】
主要的栽培品種有:小葉翠綠、果黃綠色的玉果南天竹;果穗長達1尺以上如狐尾、結子茂密的狐尾南天竹;葉子狹長而繁密、色彩多變呈紫色的五彩南天竹;葉如琴絲、枝幹矮,適用於作案頭清供的琴絲南天竹;種色通紅的碧葉南天竹;身材高大的高稈南天竹等。
小檗常作樹籬,因有猩紅色的秋葉和鮮紅色久而不落的漿果還可作觀賞植物。有些種類具有紫色或黃色的葉,無刺,或具矮小株形,可用於美化環境。
小檗
【產地分布】
原產日本,現我國南北均有栽培。
【形態特征】
落葉小灌木,小枝多紅褐色,有溝槽,具短小針刺,刺不分叉,單葉互生,葉片小型,倒卵形或匙形,先端鈍,基部急狹,全緣葉,葉表暗綠,光滑無毛,背麵灰綠,有白粉,兩麵葉脈不顯,入秋葉色變紅,腋生傘形花序或數花簇生(2~12朵),花兩性,萼、瓣各6枚,花淡黃色,漿果長橢圓形,長約1厘米,熟時亮紅色,具宿存花柱,有種子1~2粒。
常見的栽培品種有:紫葉小檗,葉片常年紫紅;矮紫葉小檗,植株低矮不足0.5米,葉片常年紫紅;金葉小檗,葉片常年金黃色。
【陽光】
對光照要求不嚴,喜光也耐陰。
【土壤】
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生長最好。
【花期】
花期5月。
【施肥】
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花期每周向葉麵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溶液,以促進坐果。
【溫度】
喜溫涼濕潤的氣候環境,耐寒性強。但紫葉、金葉品種須栽於陽光充足處,利於葉色美麗。
【水分】
澆水要掌握“見幹見濕”的原則。
【繁殖】
以播種繁育為主,也可扡插繁殖。播種於9~10月采種,秋播或將種子層積至翌年春播。扡插可在春、秋進行,用當年生半木質化枝作插穗,生根容易。苗木移植春秋均可,但北方地區冬季幹燥多風,以春植為宜。整形修剪宜在春季萌芽前進行,枝條生長過旺會影響觀賞,亦應隨時修剪。栽培容易。
【病蟲害防治】
小檗極易生白粉病,尤其是在大麵積栽植,又通風不良的情況下更為嚴重。一旦發現此病,應立即用三唑酮稀釋1000倍液進行葉麵噴霧,一般情況下,一周一次,連續2~3次即可治愈。
【擺放居室】
葉小圓形,入秋變色,春日黃花,秋季果紅,是一個觀葉、觀花、觀果的園林觀賞樹種,適於在草坪、花壇、假山、池畔用作點綴,並可用作綠籬。
火棘
【產地分布】
分布於我國黃河以南及廣大西南地區,國外已培育出許多優良栽培品種。
【形態特征】
側枝短刺狀;葉倒卵形,長1.6~6厘米,複傘房花序,有花10~22朵,花直徑1厘米,白色;果近球形,直徑8~10毫米,成穗狀,每穗有果10~20餘個,橘紅色至深紅色,甚受人們喜愛。9月底開始變紅,一直可保持到春節。是一種極好的春季看花、冬季觀果植物。
【陽光】
喜長日照花卉,盆栽若想要它多結果,首先要給予充足的光照。
【土壤】
耐貧瘠,對土壤要求不嚴,田園土、沙壤土或中性土均能生長良好。
【花期】
花期3~4月。
【施肥】
一般新樁3~4月不施肥,5~6月每10天用0.2%的尿素液進行盆土和葉麵噴施一次,7~9月,用菜籽餅水每10天施肥一次,10~12月,用雞糞10%稀釋後15天施肥一次,次年1~2月停止施肥。
【溫度】
稍耐寒,黃河以南露地種植,華北需盆栽,塑料棚或低溫溫室越冬,溫度可低至0~5℃或更低。
【水分】
盆麵土不幹不澆,澆就澆足,直到盆底流水為止。
【繁殖】
常用扡插和播種法繁殖,播種開花較晚。播種於果熟後采收,隨采隨播,亦可將種子陰幹沙藏至次年春季再播。扡插可於春季2~3月選用健壯的1~2年生枝條,剪成10~15厘米長的插穗,隨剪隨插;或在梅雨季節進行嫩枝扡插,易於成活。
【病蟲害防治】
易得白粉病,可采用噴灑波爾多液、石硫合劑或多菌靈進行防治。害蟲主要有刺吸性介殼蟲和蚜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