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如何去做會有若幹種不同的選擇,一個人要想拓寬自己的生存通道,就要不斷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做“好”,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生存的智慧。努力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的人,就能從自己的付出中贏得成倍的收獲,他的生存前景也必然一片光明。
一個人如果整天無所事事,那種空虛的生活將是多麼無望。要想使自己覺得生活有希望,惟一的辦法就是做,做有建設性的事,做有意義的事,做比較難的事。做事就是為自己點亮一盞通往希望的燈,在做事的過程中,你就會覺得前途充滿了光明,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你就會邁向成功。
掌握正確的做事原則
確定屬於自己的定位
做事不能夠跟著感覺走、漫無目標、毫無原則和計劃的進行,做事必須掌握正確的做事原則,否則,許多事都會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做事原則而功敗垂成或者從一開始就難以進行下去。因此,人們往往堅持以下的幾個做事原則來進行:
有位父親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幾年前,他可以很自信地對女兒說:“恐怕在20萬個父親中,你才能找到一個像我這麼了解孩子的人!”但在女兒進入高中後,他的這種信心逐漸動搖了。在一次按約同老師通話後,他的信心基本崩潰。因為老師毫不留情地說出他女兒一大堆“必須及時改正”的缺點,並得出了“沒有數學腦子”、“缺乏邏輯思維能力”等可怕的結論。在這種壓力下,他那曾經是快樂的、爭強好勝的女兒,終於說出這種話:“爸,我厭學了……”這樣苦苦掙紮到高三,他把女兒送到了美國。在經曆過一段痛苦的適應期後,好消息不斷從大洋那邊傳來。幾個月後,他女兒不但取得了很好的考試成績,還得到了幾份美國老師寫給大學的推薦信。這些信,給他的女兒斯蒂芬很高的評價,她在國內曾經被老師批評為“沒有數學腦子”,而她的美國數學老師卻說她“在數學和解決難題方麵有顯著特長,經常以自己優雅而且具有創造性的方式解決難題、完成數學證明”。語法老師說她“對細節和微妙的語法差別有敏銳的目光,能成功地記住新詞彙並在文章中創造性地運用”,能用輕柔的語言“輕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英文老師稱讚她“對學習感到興奮”,能在學習中“探索智慧”。“有一種人格的力量,不自負,不自私,不虛偽。”“我以性命擔保她行。對此,絲毫不應該懷疑!”指導老師概述性地說:“斯蒂芬表現得很完美。”她的所有老師都有共同的想法,“她太不可思議了,請再給我們20個像斯蒂芬這樣的學生!”
同一個人,獲得的評價為什麼如此不同呢?這實際上隻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
半杯水,有人看到的是空的那一半,有人看到的則是有水的那一半。我們當然不能糊裏糊塗地把半杯水看成一杯水,但更不應該隻看到那空的一半。在因嚴重缺水而生命垂危的情況下,“隻有半杯水”和“還有半杯水”這是兩種不同的信念,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死。對一個人的認識和評價也是如此,積極而正確的評價,可以給一個人巨大的前進動力,而消極的評價——盡管也符合事實,則往往使人失去奮鬥的勇氣和生活的樂趣。因此,不論對自己還是對他人,我們都要盡可能地把其最好的一麵挖掘出來。
某位知名作家,在成名前曾換過十幾份工作。在一次應電視台《夜來客談》欄目之邀參加一個以“換工作”為主題的座談會上,他發表了自己的一些體悟和見解:
他說:18年來,我一共換了13個工作。換工作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可說因人而異,我不斷更換工作的主要原因是:給自己尋找一個恰當的位置。
我認為,人類的痛苦大都因為把自己擺錯了位置。18年來,從一開始‘為生活而工作’,到目前‘為理想而工作’,這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程。隻有你為理想而工作時,工作、生活與娛樂才可能合而為一,這時你將領悟到,為尋找這個位置所付出的任何犧牲與代價,都是非常值得的。
多年來不斷地換工作,許多人有兩點體會:
第一,選擇工作時,除了追逐財富之外,別忘了心靈的滿足。若一味地追逐財富,到最後必定彷徨不已,因為追求財富隻是手段而已,人生真正追求的目標是和諧、快樂、幸福。
第二,社會就像一部大機器,是由輪軸、齒輪和許多小螺絲釘組成的。對一部機器而言,輪軸與齒輪固然重要,但小螺絲釘也是缺一不可。因此,與其去當一個不能勝任、痛苦不堪的輪軸,不如去當一個勝任愉快的小螺絲釘。
對於想換工作的人,自己應該首先清楚換工作隻是手段而已,真正的目的是在尋找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在換工作前,不妨拿一張紙與一支筆,描繪出自己3年後的樣子,如果描繪出的景象自己很滿意的話,就不要隨意更換;相反的,如果描繪不出自己3年後的樣子,或畫出的景象並非自己期望的,那就表示目前的工作有問題,應該趕緊轉變方向。
最後,這名作家不無感慨道:“隻有在為理想而工作時,工作、生活與娛樂才可能合而為一。而一個人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找不到自己的優點,進而擺錯了自己的位置。”
一個人怎樣給自己定位,將決定其一生成就的大小。誌在頂峰的人不會甘於落在平地,甘心做奴隸的人永遠也不會成為主人。
成功的含義對每個人都可能不同,但無論你怎樣看待成功,你必須有自己的定位。
三個工人在砌一堵牆。有人過來問:“你們在幹什麼?”
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砌牆。”
第二個人抬頭笑了笑,說:“我們在蓋一幢高樓。”
第三個人邊幹邊哼著歌,他的笑容很燦爛:“我們正在建設一座城市。”
10年後,第一個人換了另一個工地,不過還是砌牆;第二個人坐在辦公室裏麵畫圖紙,他成了工程師;第三個人呢,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三個同樣起點的人對相同問題的不同回答,顯示了他們不同的人生定位;10年後還在砌牆的那位胸無大誌,當上工程師的那位理想比較現實,成為老板的那位卻誌存高遠。最終,他們的人生定位決定了他們的命運:想得最遠的走得也最遠,沒有想法的隻能在原地踏步。
盲目行動的人不會有未來可言,因為他完全沒有把握自己的方向,我們一定要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找準目標,這樣才能到達夢想的彼岸。
做事要先充滿自信
一個人,如果具有堅強的自信,往往可以成就神奇的事業,甚至成就那些雖然天分高、能力強,但是疑慮與膽小的人所不敢染指的事業。
你做事的成就大小,永遠不會超出於你自信心的大小。假使拿破侖不自信,認為他的軍隊不可能越過阿爾卑斯山,那麼他最後也就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
隻有敢於負起責任的人,才能成功;隻有說什麼做什麼、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得到的人,才能達到目的。要負責做一件事,首先必須要有堅定的自信力,始終相信自己能夠做成任何要做的事。
有許多人,一旦稍受挫折,便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他們認定自己的運氣不好,再掙紮也沒有用。但隻要你常常留心,就可以看見不少成功的人都曾經失敗過,甚至於破過產,但他們自信、有勇氣、有決心,始終沒有跌倒,仍在努力地工作著,希望能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任何人都非始終要保住自己的勇氣不可,無論遭遇怎樣的挫折,也不要意誌消沉。一個人如果老是拿不定主意,畏畏縮縮地做事,無異是攔住了自己的前途,這好像浮在水麵的死魚,隻憑水勢東漂西蕩一般。而一條活魚,則能夠逆著急流,直衝而上。
一切事業的失敗,都不是由於物質上的損失,而是因為沒有自信心的緣故。
當一個人失去自信心時,做一切事情都將不會有成功的希望,正如一個失去脊椎骨的人,永遠挺不起腰站直一樣。
一個成功者,他走路的姿勢、他的舉止,無不顯出充分自信的樣子,從他的氣勢上,可以看出他是能夠自己做主,有自信和決心完成任何工作的人。一個能自主、有自信和決心的人,絕對擁有成功的資本。
相反,一個失敗者,從他走路的姿勢和態度,可以證明他沒有自信心和決斷力,從他的衣飾、氣勢上也可以看出他一無所長,而且他那怯懦拖拉的性格也常通過他的舉動充分顯示了出來。
一個人可以調整他自己的品格和態度,讓自己扮演各式各樣的角色。假如你有意要成為一個成功的演員,就非把你的態度和品貌處處演成成功者的樣子不可。
自信心對於事業簡直是一種靈丹妙藥,有了它,你的才幹就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沒有自信心的人,無論有多大本領,也不能抓住任何機會。因為他在重要關頭,總是不能把所有的本領都表現出來,因此明明可以成功的事,往往最後以失敗告終。
一個商人在生意生隆、一帆風順的時候,固然很容易喜形於色,春風滿麵,但在生意不順利、市麵不景氣、入不敷出時,一切艱難困苦都向你襲來,這時如果你仍能鼓起勇氣,從不煩惱,待人和氣,對自己充滿信心,一如既往地做生意,這樣的態度不僅是難能可貴的,而且你會看到希望就在不遠處等著你。
堅定地相信自己,絕不容許任何東西動搖自己有朝一日必定事業成功的信念,這是所有取得偉大成就人士的基本品質。許多偉大的人開始時都落魄潦倒,並經曆了多年的黑暗歲月。在這些落魄潦倒的黑暗歲月裏,別人看不到他們事業有成的任何希望。但是他們卻毫不氣餒,始終如一兢兢業業地刻苦努力;那是因為他們相信終有一天會柳暗花明,事業有成。
想一想這種充滿希望和信心的心態對世界上那些偉大的創造者的作用吧!在光明到來之前,他們在枯燥無味的苦苦求索中煎熬了多少年!要不是他們的信心、希望和鍥而不舍的努力,成功的時刻也許永遠不會到來。信心是一種心靈感應,是一種思想上的先見之明。
曾經擔任過美國足聯主席的戴偉克·杜根說過這樣一段話:你認為自己被打倒了,那麼你就是被打倒了。你認為自己屹立不倒,那你就屹立不倒。你想勝利,又認為自己不能勝利,那你就不會勝利。你認為你會失敗,你就失敗。因為,環顧這個世界的成功例子,發現一切勝利,皆始於個人求勝的意誌與信心。你認為自己比對手優越,你就是比他們優越。你認為比對手低劣,你就是比他們低劣。因此,你必須往好處想,你必須對自己有信心,你必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一切事,你必須始終對自己說:我行,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這樣,你才會最終走向成功。
描繪好人生的事業藍圖
“從現在起的十年,你想做什麼呢?”
一個為期十年的事業規劃,必然會摻點幻想,誰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事呢?由於可能出現許多未能預料、未可預知的事,任何一幅事業藍圖都可能不完全現實,但令人驚訝的是,卻有那麼多人實現了他們長遠的目標。國外潛能學家進行的調查中有11個人(占20%)就正在做他們16歲以前決定的事。
事業藍圖不僅是目前趨勢的合理延伸,它還需配合價值觀、信念和直覺,把可能性和心誌做新的組合。它不是瞬息萬變的幻想,有效的事業藍圖,應該是實際可能的觀念所激發的。
長遠事業的建立,最常見的阻礙也許就像很多人所表示的這個感覺:“我不太確定自己要幹什麼,所以我隻是做一天算一天。”缺乏長期的指引,往往使一個人不能集中衝刺的力量。成功人士斷言,先準備好再上路,是很重要的。這樣做不但可以建立事業,也能發展個人。人隻有努力去完成,才會知道如何完成。凡是在事業奠基階段忽略了發展的人,後來都不太可能趕上前者。對於一些有成就的人來說,從個人或環境變化的觀點去再塑事業都比較容易。
事業藍圖集中了事業人的思想,但事業藍圖得來不易,它們以情感為基礎,而人類情感卻是邏輯思考無法滲透的。事實上,事業藍圖是靠發現得來的,而不是追求得到的。
期望最佳成績,為最糟的情況做好計劃,隨時為意外之事妥善準備,這是任何一個有先見之明的人都不會忘記的工作。你無法控製別人的所為,但是你可以預期各種不同的情況,盡你所能做好萬全準備;你也能控製你在意外發生時的反應。像奧運冠軍塗彌在雨中練習跑步一樣——即使陽光普照,也帶著他的雨天跑鞋。
塗彌認為,最正確的進度報告,其實是來自他的內在。
他再三地自問:“我對今天的進展感覺如何?我開始有沮喪的情緒了嗎?我是否在朝著目標奮力向前?我是專心致誌還是漫不經心?”
最後,重要的問題是:“我的目標真是為我自己而訂的嗎?就我過去所為和未來能做的,這目標是否實際?”惟有你自己能回答。
為什麼要相信你自己內在的回答,而非來自於同事、朋友、甚至家人?因為堅毅意誌規則第四條的啟示:別用負麵模擬。所謂負麵模擬,是指在心理上預演你的問題,誇大它們,或者最糟的是,無中生有。當你沉溺於負麵模擬,你便加入了塗彌的“澡盆俱樂部”。
塗彌把意料之外的事做一個“偶發事故規劃”,實際上就是:“預期最佳狀況,為最糟的情況做計劃,隨時準備出其不意的事。”也就是這堅毅意誌的最後一項原則,使塗彌奪得奧運會十項金牌,並且在奧運史上贏得一席之地。
在四年的準備過程中,塗彌總是為意料之外的事,做好萬全的計劃。當他在加州大學訓練時,那時氣溫大約在27℃左右,他卻總是帶著專為雨天準備的特製跑鞋。當然,雨天在加州是很罕見的,但塗彌為每一種意外狀況事先做好計劃。他總是為每一種想象得到的體能、心理和氣象的可能性變化,做好準備。
他是少數如此做好萬全準備的人之一,在很少有的情況中,練習時真的下雨了,他發覺其他的運動員幾乎全都到雨棚下避雨去了,或是轉入室內運動場。但塗彌仍在大雨滂沱中練習,以防萬一到墨西哥市時那裏也下了雨。
在那10月陰雨的午後,塗彌與德國選手爭奪冠軍金牌。那德國選手看來有些焦慮,有點兒煩惱跑道的狀況,他試跳一個比他最佳成績還有一段差距的高度時,失敗了。
塗彌則輕鬆、冷靜,看來像在雨中玩耍。這位奧運十項運動中最年長的選手,在雨中跳出了6英尺6英寸的成績。他披掛著金牌,自信怡然地離去。
一個計劃如果沒有內在的動機做支撐,即使立意良好也不夠完美,這時候必須對這計劃加以質疑。如果有明確的動機,還應該再將思考與感覺結合在一起,一天一天推進自己的成功。
曾有人巧妙地把人比喻為一隻船。在人的海洋中,大約有95%的船是無舵船。他們總是漫無目的地漂泊,麵對風浪海潮的起伏變化,他們束手無策,隻有聽其擺布,任其漂流。結果他們要麼觸岩,要麼撞礁,以沉沒而告終。
還有約5%左右的人,他們有方向、目標,又研究了最佳航線,同時學習了航海技巧。這些船從此岸到彼岸,從此港到彼港,有計劃地行進。那些無舵船一輩子航行的距離,他們隻要兩三年就達到了。他們像現實中的船長一樣,既熟知下一個停泊或通過的港口,也深知航船的目的地。即使航行的目的地暫不明確(譬如探險航行),也能清楚地知道目標的特性、目的地上應有什麼和現在航行在什麼水域。如果出現狂風巨浪,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天災人禍,他們也不會慌張,因為他們知道,隻要把應做和能做的都做到,那麼抵達目的地就是確定無疑的事。
人生需要仔細規劃,沒有仔細規劃的習慣,隻能使自己每天過漫無目的的生活。成大事者的習慣之一就是善於在自己的人生規劃圖上精打細算!
有一位哲人說過:“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蠟建築蜂房以前,已經在頭腦中把它建成了。”
這種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設計、規劃的過程就是事業目標策劃的過程。
目標不但使我們的行動有依據,人生有意義,還能激勵我們的鬥誌,開發我們的潛能。
這仿佛是個定律。在人生的前方設定一個目標,並且把它當作是一個理想,同時也把它當作是一個約束,就像跳高,隻有設定一個高度目標,才能跳出好成績來。
“人”的基本行動係統,在“設計階段”就被確定是“目標探求型”的係統。它的基本部分似乎與自動誘導魚雷係統或自動操縱裝置係統類似。例如,一旦確定了目標,自動推進係統就自動跟蹤目標地區的反饋信號,隨時調整和修正航海誘導計算機設定的路線,決定擊中目標前一切必要的即時行動。
人生的敗者在其一生中從未達到過自我解放,從未做過給自己以人身自由的決斷。即使在最自由的社會裏,他們也不敢決定自己的人生如何度過。他們去工作是為了看看世上又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觀看別人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上了。
人生的成功者往往從起步時就有了生活目標。應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應做出什麼樣的事?當自己離世以後,能為後者留下些什麼?——成大事者思索,並且明達。
他們很清楚,按階段有步驟地設定目標是如何重要。“五年計劃”,“一年計劃”,“六個月達標”,“本年度夏季運動會的目標”等等。成大事者之所以成為成大事者,是因為他們隨時都明確自己的目標,並在行進過程中不斷確認正確的航向。
成大事者每天的目標,至少要在前一天的傍晚或晚間製定出來,還要為第二天應該做到的事情排出先後順序,至少要寫出6個以上的明確順序的內容。於是,第二天清晨醒來,他們就按著事情的順序,一一去身體力行。
每天結束時,他們會再次確認這張目標表。完成的項目用筆劃去,新的項目追加上去,一天內尚未完成的,順推到下一天去。
一個能成大事的目標,對自己和家庭,從現實到長遠利益都應是周全的。同時還應該是明確的。怎樣才能進行積極的“目標設定”呢?其秘訣就在於明確規定目標,將它寫成文字妥為保存。然後仿佛那個目標已經達到了一樣,想象與朋友談論它,描繪它的具體細節,並從早到晚保持這種心情。
海上行舟與我們的人生極其相似。在人生的海洋上,流逝的時間像吹到船上的風,揚起風帆的船隻有靠我們自己。周圍發生的一切,都無法代替我們去駕駛那隻屬於我們自己的小船。
“做”要善於利用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沒有時間,生命就無法衡量,也無法計算;沒有時間,一切曆史都失去了意義,一切生命都失去了華彩。
時間一去不返,不管你高興還是憂傷。
時間是碎片,不懂得收集,它會在無意間溜走。時間更像邊腳料,要學會合理利用,一點一滴的累計,才會得到長長的時間。
向時間要效益,合理利用時間就是與時間爭奪寶貴的生命。“忙裏偷閑”,會這樣做的人,才是會生活的人。
唐朝百丈禪師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要維持一個人心靈的健康,一定要避免時間的荒蕪。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努力去做事,讓自己振作起來。積極努力的做事可以讓人的身心更加健康。有的人退休後,又開始從事第二職業,他們不僅會獲得成就感,其身心也會健康。還有許多退休的教師,他們積極投入助人的義務工作,非常令人敬佩。
時間是慷慨的,也是吝嗇的。勤學者,時間給予他的是知識和智慧,時間使他的生活更有光彩,青春更加美麗。怠惰者,時間終究將他拋棄,到頭來雙手空空,一無所有。所以說,你要珍惜你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一個城郊的居民區住著3戶人家,他們的平房緊緊相鄰著,3個男人都是從農村被招進了一家煉鐵廠。
廠裏工作辛苦,工資又不高。下班了,3個人都有自己的活。一個到城裏去蹬三輪車,一個在街邊擺了一個修車攤,還有一個在家裏看書,寫點文章。蹬三輪車的人錢賺得最多,高過工資。修車的也不錯,能對付柴米油鹽的開支。看書寫字的那位雖沒有收入,但也活得從容。
有一天,3個人說起自己的願望。蹬三輪車的人說,我以後天天有車蹬就很滿足了。修車的說,我希望有一天能在城裏開一間修車鋪。喜歡看書寫東西的那個人想了很久才說,我以後要離開煉鐵廠,我想靠我的文字吃飯。其他兩位當然都不信。
5年過去了,他們還是過著同樣的生活。但10年後,修車的那位真的在城裏開了一家修車鋪,自己當起了老板。蹬三輪的那位還是下班了去城裏蹬車。15年後,看書寫字的那位發表的一些作品,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20年後,他被一家出版社看中,調到省城當了編輯。
時間無限,生命有限。在有限的生命裏懂得把時間拉長的人就擁有了更多做事情的本錢。人的生命是有時限的。
偉人們所達到的高度,不是一飛就到,而是他們在同伴們都睡著的時候,在夜裏辛苦地往上攀爬……
時間是個有伸縮性的箱子,隻要你填,它是永遠都不會滿的。把業餘時間也填滿,那麼,日複一日,你的生活將會有很大的改變。
利用好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的時間如果不好好規劃一下,就會白白浪費掉,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就會一無所成。事實表明,成功與失敗的界線往往在於怎樣分配時間,怎樣安排時間。
讓我們做個假設。銀行每天給你一定數目的錢,就算24萬吧。你在這一天內可以隨心所欲,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用途也沒有任何規定。條件隻有一個:用剩的錢不能留到第二天再用,也不能把節餘歸己。
如果你處於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呢?像大多數人一樣,你會很快想出辦法把每天的錢花光。開始,你會購買你最需要的東西。但如果你是精明人,你會很快想出辦法把每天的錢用於投資。從長遠來看這投資會使你得到更多的回報。
事實上你每天都麵臨上述的情況,無論你是否意識到,那家“銀行”就是時間。你每天都會得到24小時,隨便你怎麼利用。這些時間你如果不利用,最後也不會回來。
“一切節約歸根到底都是時間的節約。”因為時間的特點是:既不能逆轉,也不能貯存,是一種不能再生的、特殊的資源。
時間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毫不留情的,是專製的。時間既可以毫無顧忌地被浪費,也可以被有效地利用。有效地利用時間,便是一個效率問題。也可以說,效率就是單位時間的利用價值。人的生命是有限時間的積累。以人的一生來計算,假如以80高齡來算,大約是70萬個小時,其中能有比較充沛的精力進行工作的時間隻有40年,大約1500個工作日,35萬個小時,除去睡眠休息,大概還剩2萬個小時,生命的有效價值就靠在這些有限的時間裏發揮作用。提高這段時間裏的工作效率就等於延長壽命。顯然,“效率就是生命”也是無可非議的。
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善待時間,善用時間。隻有珍惜時間,我們的生命才會更“長壽”,我們的“效率”才會更高。
要精明地利用時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做事情時要大大減少你浪費掉的時間。這樣做就好像是在同等的時間內延長了自己的生命。而要使你有限的生命期得到延長,需注意:堅決不做毫無價值的事來浪費你有限的時間。
我們身邊有許多人整天都在忙忙碌碌,整天都沒有閑暇時間。表麵看起來,好像他們在充分地利用著時間。可是,到頭來我們並沒有看到他們有什麼成就。其實,這些忙忙碌碌的事情中,有一大半是可做可不做的、沒有價值的事情。做這些事純粹是白白地消耗寶貴的時間,生命也就在這裏一分一秒的悄悄地流失了。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養成一個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因為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裏能做出一些有意義的事,方不虛度此生。有些人總是以沒有時間作為借口,但是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一樣,想擠總是有的。
沒有人真的沒有時間。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時間做必須做的事情,至少是最重要的事情。很多人看起來很清閑,卻能夠做更多的事情,他們不是有更多的時間,而是更善於利用時間。
凡是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惜時如金的人。無論是老板還是打工族,一個做事有計劃的人總是能判斷自己麵對的顧客在生意上的價值,如果有很多不必要的廢話,他們都會想出一個收場的辦法。同時,他們也絕對不會在別人的上班時間,去和對方海闊天空地談些與工作無關的話,因為這樣做實際上是在妨礙別人的工作,浪費別人的生命。
善待來客的人往往會巧妙地安排時間。老羅斯福總統就是這樣做的一個典範:當一個分別很久、隻求見上一麵的客人來拜訪他時,老羅斯福總是在熱情地握手寒暄之後,便很遺憾地說他還有許多別的客人要見。這樣一來,他的客人就會很簡潔地道明來意,告辭而去。
在日常生活中,你要學會和自己比賽,始終走在時間的前麵,盡可能地超出自己平常的成績,不斷向輝煌巔峰邁進。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人常常感到時間緊張,沒有很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麼不妨試著堅持每天睡前擠出十幾分鍾的時間,做你該做的事,一旦養成習慣,長期堅持下去就很容易了。
除了認真用好餘暇時間之外,我們還應該學會善用零碎時間。比如在車上時,在等車時,可用於學習、用於思考、用於簡短地計劃下一個要做的事情。把零碎時間用來做零碎的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零碎時間,短期內也許沒有什麼明顯的感覺,但積年累月,將會有驚人的成效。
耐心是做事成功的必備條件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沒有耐心是什麼事都做不成的,小到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大到成就一番事業,無一不是如此。大家對於奧運冠軍想必都不陌生吧,他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這樣輝煌的成就,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有耐力,在技術水平相當的情況下,有耐力的運動員更容易取得成功。做個有耐心的人不容易,做到平心靜氣的處事是一種境界和修養。
春秋戰國時代,秦國大舉興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公子平原君多次寫信給魏王及魏公子信陵君,請求魏國援救。魏王派將軍晉鄙帶領10萬大軍援救趙國,但又懾於秦國的威脅,便讓晉鄙把軍隊駐紮在鄴地,名義上是援救趙國,實際上是執行兩麵政策,等待、觀望形勢的變化。
平原君向魏國派出使者催促出兵救援,但魏國仍按兵不動,平原君一氣之下又給信陵君寫了一封信,譴責信陵君見死不救。因為信陵君的姐姐是平原君的夫人,所以平原君責罵信陵君說:“公子即使看不起我,要讓我投降秦國,難道也不同情公子的姐姐嗎?”
信陵君接到這封信感到非常憂慮,但無論他采取什麼辦法遊說,都無法說服魏王。信陵君此時真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昏了頭,他把自己手下的賓客集中起來,湊集了百餘輛車馬,想奔赴秦國,與平原君一同戰死。
臨行時經過夷門,見到了信陵君最器重的賓客——看門人侯贏,侯贏聽了信陵君的慷慨陳辭後非但不加鼓勵,反而冷淡地說:“公子您自勉吧,老臣不能隨你一同去了。”
信陵君走出數裏,心中很不是滋味,心想我對侯贏的待遇可算得上周到了,如今我將要去送死,他憑什麼連一言半句送行的話都沒有呢?信陵君越想越氣,就叫賓客停下來等他,他又駕車返回去找侯贏。
信陵君回來的時候,侯贏正站在門口等他,笑著說:“臣本來就知道公子會返回來的呀!”
侯贏評價信陵君帶賓客赴死的舉動說:“公子喜愛士人,名聞天下。如今遇到難處,就想帶著賓客奔秦軍,這就如同把肥肉投給老虎,你本想達到救援趙國的目的,但這下子就什麼功勞也沒有了!”
信陵君恍然大悟,於是向侯贏求計,利用如姬竊得兵符,調走了晉鄙的10萬大軍,解除了秦國對邯鄲的包圍。
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竊符救趙的故事。
穩重冷靜有耐心是一個人思想修養、精神狀態良好的標記。一個人隻有保持冷靜的心態才能思考問題,才能在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中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諸葛亮講的“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如能把“寧靜以致遠”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那定會有助於克服浮躁的缺點。
清廷派駐台灣的總督劉銘傳,是建設台灣的大功臣,台灣的第一條鐵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劉銘傳的被任用,有一則發人深省的小故事:
當李鴻章將劉銘傳推薦給曾國藩時,還一起推薦了另外兩個書生。曾國藩為了測驗他們三人中誰的品格最好最有耐心,便故意約他們在某個時間到曾府去麵談。可是到了約定的時刻,曾國藩卻故意不出麵,讓他們在客廳中等候,暗中卻仔細觀察他們的態度。隻見其他兩位都顯得很不耐煩,不停地抱怨;隻有劉銘傳一個人安安靜靜、心平氣和地欣賞牆上的字畫。後來曾國藩考問他們客廳中的字畫,隻有劉銘傳一人答得出來。結果劉銘傳被推薦為台灣總督。
據《左傳》記載,魯莊公十年,弱小的魯國在長勺打敗了強大的齊國。兩軍對陣時,齊軍戰鼓剛響,魯莊公就要迎戰,被曹劌阻止。直到齊軍擂第三通戰鼓,曹劌才同意出擊。齊敗退後,魯莊公急忙率軍追擊,又被曹劌阻止,曹劌在戰場做了一番觀察,才說:“可矣。”事後,曹劌對魯莊公說:“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彼之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由於曹劌穩重冷靜,善於思考,魯軍才能在齊軍士氣喪失而自己士氣正旺的情況下發起攻擊,才能在齊軍確是潰逃而沒有埋伏的情況下乘勝追擊,從而創造了曆史上以弱勝強的一個奇跡。
按照正確的方式方法做
不要生搬硬套別人的做法
以正確的方式方法做事是成功的一個重要前提。方法正確了,做事就可以少走彎路,盡快向目標靠近。所以,做事應該有自己的正確主張和見地。那麼,該如何以正確的方式方法進行呢?你不妨看一下下麵的幾條建議:
拿破侖一生中令人歎服的一大戰績,就是成功地跨越了高峻的阿爾卑斯山,以出奇製勝的方式把奧地利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頃刻間土崩瓦解。
當時人們都認為,阿爾卑斯山是“天險”,沒有一支軍隊可以翻越。但拿破侖心中早擬好了翻越的具體方案,據此對士兵加以訓練,因此他率領軍隊成功地越過了天險。
當位於阿爾卑斯山另一邊的奧地利軍隊,發現數萬法軍正在逼近首都時,他們甚至以為這支軍隊是“天降神兵”!當奧軍準備調兵迎戰時,卻為時已晚。
拿破侖善於出奇製勝,贏得了無數次的大小勝利。而導致他最終垮台的原因,卻正是因為他曾經贏得了太多的戰爭。在贏了多次以後人就會自滿,並且會用以前的經驗來應付新的戰爭。可是事實證明,經驗並不足以應付紛紜複雜的新情況,以經驗套用在新形勢上則無異於縛住了自己的手腳,等於作繭自縛,自毀前程。
例如,當法軍入侵俄國時,俄國大將庫圖佐夫創造了一個焦土戰術。這是拿破侖以前從未碰到過的,所以在俄軍麵前簡直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每當看到法軍,俄軍便向後撤,並把所有他們認為可能落入法軍手中的房屋和補給品統統燒掉。法軍一直在追,俄軍一直在退,沿途法軍所見的盡是熊熊烈火。
拿破侖率軍隊追到莫斯科時,發現首都也是一片火海,克裏姆林宮居然也被俄軍給點燃了。拿破侖感到俄國人簡直瘋了!不過,他很快發現,法軍找不到任何糧食和駐紮的房屋,遠遠從法國運送的補給品也遙遙無期。當時正值冬天,法軍饑寒交迫,根本無法立足。
拿破侖此時才發覺形勢十分不妙,便匆匆下令撤軍。可是為時已晚,俄軍反退為進,轉守為攻,追擊法軍。在倉皇撤退的路途中,士氣低落的法軍又遭到俄軍的追擊,終於在滑鐵盧戰敗投降。
拿破侖所遭受的慘敗,完全是盲目照搬自己以前的成功經驗的緣故。因此可以說,拿破侖不是敗在敵軍的手上,而是敗在他自己的手上,是他成功的經驗給他帶來了失敗的結果。
每個人在做事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做法,也會從別人那裏吸取到經驗,對於經驗,必須辯證地看待,靈活地運用,這樣才不會落入生搬硬套的怪圈。
不知道你是否聽過這個故事:從前,有個四口之家:丈夫、妻子和兩個小孩。丈夫是個商人,他每天到各村去收購糖,回家後,總是把糖裝進籮筐或麻袋裏,然後運到外地去賣。在集中包裝這些糖時,經常掉些糖在地上,而他卻滿不在乎。他妻子是個細心、勤儉的人,她見滿地的蔗糖心疼極了。每當她丈夫裝完糖後,她都要把地上的糖揀起來,裝在麻袋裏,存放在最後的房間裏,不告訴丈夫。
第二年,臨近年關時,蔗糖短缺,丈夫隻好停止買賣。按照當地的慣例,每年年終要結一次總賬,一切拖欠的債務都要償還完畢,絕不能拖到明年。
這兩年來這個商人的生意做得很不順利,特別是缺糖的這一年,他虧蝕了本錢,還欠了人家一些債。數目雖然不多,但也使他傷透腦筋。他整天冥思苦想:“到哪兒去籌借這筆錢來還債呢?”後來他對妻子說了這件事,並且感歎道:“如果能留下點蔗糖就好了,一定能賣個好價錢,也不至於負債。可現在一點糖也沒有,怎麼辦?”
丈夫的艱難處境,使妻子猛然想起平時揀的糖,她想:“糖可能不多,但還有些。”她疾步走到後房,清點一下,居然還不少呢,整整有四擔之多。妻子滿麵笑容地將此事告訴丈夫,丈夫到後房一看,真是絕處逢生,麵對四大擔蔗糖,不禁欣喜若狂。
商人扭虧為盈,全靠細心賢惠的妻子,這消息傳遍全村,也傳到鎮上。
鎮上有家賣書報和文具的小店,店主將這件事講給自己的妻子聽。妻子也想博得丈夫的誇獎和感激,她思忖片刻,覺得這很容易。從那天起,她每天趁丈夫不在時將書、報紙、課本、日曆等,每樣拿一二本藏起來,天天如此。快兩年了,她看到藏起來的書報等物已經不少,洋洋得意地叫丈夫到後房去看。丈夫不看倒也算了,一看氣得差點昏倒:“天呀,你這是在拿我的血汗錢開玩笑!”丈夫仰天哀歎。愚蠢的妻子生搬硬套,報紙、課本、日曆過了時,還會有誰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