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睡眠養生
一、冬季宜早臥晚起
在傳統養生學中十分強調人體要“順應自然”的觀念。傳統養生學認為,人生於天地之間,其生命活動就要與大自然的變化保持一致,需要根據四季氣候變化的規律而改變自己的日常生活規律,以順應自然,這就是“天人相應”的思想。
《黃帝內經》對一年四季的起居規律有著詳細的論述:
“春三月……夜臥早起。夏三月……夜臥早起。秋三月……早臥早起。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陽光。”
意思是說在春季的三個月和夏季的三個月中,要睡得晚,起得早;秋季的三個月就要睡得早,起得早;而在冬季的三個月中就應該睡得早,起得晚,一定要等到太陽升起來以後再起床。
傳統養生學認為在大自然中,一年四季具有春暖、夏熱、秋涼、冬寒的特點,所以大地植物就呈現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現象。人體也應該像植物一樣順應自然規律,所以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
春夏的晚睡早起是為了順應自然界春生、夏長的特點,有利於機體內陽氣的生長;而秋季早睡早起,順應了秋收的特點,早睡以利於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張。冬季早睡晚起,則是順應了冬藏的特點,有利於陰精的滋養和貯藏。
冬季天寒地凍,草木凋零,動植物多以冬眠狀態以養精蓄銳,為來年生長做準備。人體也應該順應自然界的特點而適當地減少活動,以免擾動陽氣,損耗陰精。所以傳統養生學提出人們在冬季早睡晚起,有利於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對健康有益。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冬季早睡晚起可避免低溫和冷空氣對人體的侵襲而引發呼吸係統疾病,同時也可以避免因嚴寒刺激誘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充足的睡眠還有利於人體的體力恢複和免疫功能的增強,有益於預防疾病。
二、走出冬季睡眠養生誤區
冬季睡眠時,不少人為了保暖,把門窗緊閉、調高空調溫度、蒙頭睡覺,殊不知這樣做對身體極為不利。
(一)門窗緊閉好暖和
冬季關上門窗睡覺,的確會減少空氣對流,使室內溫度上升,但由此帶來的空氣不流通危害更大。時間一長即會出現頭暈、出汗、咽幹舌燥、胸悶欲吐等症狀。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產生500餘種化學物質,其中從呼吸道排出的有149種,其結果是使空氣中含有大量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塵粒。一個人每分鍾大約需要有0.02立方米的新鮮空氣,空氣不流通,氧氣就會越來越少,而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則愈積愈多,人在得不到足量氧氣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以上症狀,如果在睡眠時還會出現夢囈和驚叫。人在暖氣環境中,體表血管處於擴張狀態,亦易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內分泌功能紊亂,尤其是老人、小孩和慢性咽喉炎。如在病房,空氣不流通還能引發交叉感染。緊閉門窗雖能保暖,但不利於健康。
應注意經常經常打開門窗,流通空氣,以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冬季應每天開窗2~4次,每次10分鍾左右。尤其是病人的住所更應注意經常通風。
(二)蒙頭睡覺最舒服
寒冷的夜晚,不少人喜歡用被子蒙頭大睡。這樣既不衛生,也未必舒服。蒙頭而睡的時候,除了因氧氣不足而造成呼吸困難、頭昏腦脹外,從嘴裏呼出的大量水汽也使被窩內的濕度急劇加大,被窩內良好的小氣候迅速遭到破壞,全身肌膚都會變得不舒服。
醫療氣象專家研究發現,最舒適的被窩小氣候要求有每秒0.2米的微氣流。這麼小的風速對人體近乎沒有吹風感,調節起來比較困難。一般來說,隻要睡眠時被子沒有裹成“筒狀”,被子與身體間有一定的空間,並且在肩以下墊被與蓋被間留1~2處小小的縫隙,基本上就能達到令人體舒適的“微氣流”標準。
(三)空調溫高好舒服
冬令時節寒風刺骨,有的家庭為禦寒保暖紛紛使用空調,為了在室內享受溫暖,有相當一部分人,喜歡將空調的溫度調至27℃或以上,使得室內溫度如同春夏之交,的確使人感覺十分舒適。空調溫高雖然對工作和生活帶來了舒適感,但長期在空調環境中的人易患空調綜合征。具體表現為鼻塞、咽喉幹燥、口幹、頭痛、免疫功能下降等。尤其冬令,室內外溫差如在25℃以上,一旦有事外出,則極易患感冒;一些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則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中風、麵神經癱瘓,甚至死亡。
正確使用空調,對健康是有益的。使用空調時,可在室內放置增濕器或放一盆水,以便保持室內適度濕潤。室內溫度調節應適宜,宜逐漸將溫度調高,當溫度調至適宜時,應脫去外衣而不要怕麻煩;如要外出,應逐漸將溫度調至15℃為宜,不要馬上離開空調房間,這樣能使鼻腔對空氣溫度有一個適應過程。晚上睡眠溫度宜在15℃~18℃之間為佳。有感冒或其他傳染病患者的家庭,不宜使用空調。
三、老人冬天起床要慢
冬天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時間生物醫學的研究顯示,心腦血管疾病多在深夜和淩晨發作,而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和中風的發病率以清晨為高。
淩晨4點左右,人的心跳與呼吸速度減慢,生命活動處於最低點,此時心腦動脈的血流極緩,易致血栓形成,心腦缺血;而當清晨人從“半休眠”狀態蘇醒時,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血壓升高,又易使已老化的心腦血管破裂。為防不測,腦動脈硬化、高血壓、心髒病病人以及年老體弱者,冬天早晨起床前,宜躺在床上閉目養神數分鍾,等頭腦完全清醒、身體適應了“生物鍾”節律的變化,再緩慢起來。其間,可在床上先左右後輕緩地伸伸懶腰,做些微小的活動,以確保起床及其以後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