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合時有節,有益脾腎
“合時有節”指一天三餐要定時而進,並且吃有定量,不能暴飲暴食。年老脾胃虛弱者,可以少吃多餐。《備急千金要方》指出:“飲食過多則聚積,渴飲過多則成痰。”李杲《脾胃論》也指出:“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自由生也。”故飲食有節,脾胃健旺。冬至日是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是天地陰陽氣交的樞機。陰極生陽,一陽萌動,是人體陰陽氣交的關鍵時刻,故冬令進補多選擇冬至日開始,與宇宙間天地陰陽氣交相合,可以促進人體陽氣萌生,涵養精氣,內藏於腎,化生氣血津液,促進髒腑的生理功能。又因冬天閉藏,生理功能處於低潮,消耗相對減少,故進補後可發揮最大藥效,且可保存封藏最長時間。藥性應偏於溫熱養陽,但應以溫而不散、熱而不燥為要。
3.適量飲酒,素食清淡
適量飲酒,亦有健身作用。酒有悠久曆史,既可治病,又可健身。少量飲酒有活血通脈、助藥力、增食欲、恢複疲勞等作用。國外研究證明,葡萄酒對心髒有保護作用,但不宜過量,亦不宜空腹飲用。《冬季攝生消息論》指出:“冬三月天地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以待日光,去寒就溫毋泄皮膚。逆之腎傷,春為痿厥,奉生者少。斯時伏陽在內,有疾宜吐;心膈多熱,所忌發汗,恐泄陽氣故也。宜服酒浸補藥或山藥酒三杯,以迎陽氣調其飲食,適其寒溫。不可冒觸寒風,老人尤甚,恐寒邪感冒多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冬月陽氣在內,陰氣在外,老人多有上熱下冷之患,不宜淋浴。陽氣內蘊之時,若加湯火所逼,必出大汗。高年骨肉疏薄,易於感動,多生外疾。早起服醇酒一杯以禦寒,晚服消痰涼膈之藥,以平和心氣,不令熱氣上湧。切忌房事,不可多食炙煿、肉、麵、餛飩之類。”以素食清淡為主,適量搭食肉食葷腥。“高粱厚味,足生大疔”。《呂氏春秋》也說:“肥肉美酒,多以自強,名曰爛腸之食。”在中國窮鄉僻壤,長壽者比較多,觀之飲食,較多以粗茶淡飯為主。冬季用藥酒、藥食進補,藥要適量,即掌握“度”。
二、藥物滋補
1.調補肝腎
人的體質之虛有陰、陽、氣、血之異,病症之虛有心、肝、脾、肺、腎五髒之別,補益藥物及食品也有補氣、補血、滋陰、助陽、寧心、益腎、健脾、補肺等不同功效。更何況,老人與兒童生理需求不同;男人婦女生理結構有異;氣血陰陽之虛,可相兼為患;五髒之虛,可互為因果。鑒於以上的種種複雜情況,滋補就必須根據病情的屬性及需要采取相應的補益藥品或食品,陰虛者滋陰,陽虛者溫陽,氣虛者補氣,血虛者補血,心血不足者補益心血,腎陰不足者滋陰益腎,氣血俱虛則氣血雙補,心脾不足則補益心脾,肝腎陰虛則滋養肝腎。隻有辨症準確,治法適當,才能選擇有效的補益藥膳而取得滿意療效。反之,辨症不明,治法不當,亂用藥補食補,不僅不會祛病強身,反而會傷身遺禍。如本來陰虛的病人卻去吃燥性強烈的溫陽之品,就等於火上澆油,助火上炎,加重病情;又如人參是補氣健脾益肺的良藥,若誤用,也會造成胃部脹滿、不思飲食、流鼻血等不良後果。
冬季的自然界,天寒地凍,植物落葉枯萎,動物冬眠,呈現一派蕭條收藏的景象。萬物生機潛藏,如中藥何首烏,能調補肝腎,雖四季可服,但冬季更宜。首烏所含卵磷脂,是構成神經組織,特別是腦髓的主要成分,亦是血細胞及其他細胞膜的重要原料,能促進血細胞的新生及發育。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作用,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具有纖維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膽固醇沉積,減少血栓或微血栓栓塞形成等作用,故能防止或減輕動脈粥樣硬化。堅持常服何首烏(或水煎,或浸酒,或製片丸),有健腦強心、補肝益腎、益精髓、壯筋骨、養血氣、烏須發、降血壓、降血脂的功能,故能達到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目的。
2.滋補宜忌
滋補之宜,藥膳從其醫療意義來說,是中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以中醫學的陰陽五行、髒腑經絡、辨症施治的理論為基礎。因此,運用補益藥膳補虛療病,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因時製宜。冬季天氣寒冷,陰盛陽衰,易患陽虛之症,無論是保健益壽,還是補虛祛病,都應注意以溫補陽氣為主,慎用或少用滋陰藥物。二是因地製宜。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特點,來考慮進補的原則,稱為“因地製宜”。如我國西北地區,地勢高而寒冷少雨,補宜溫潤;東南地區,地勢低而濕熱多雨,補宜涼燥。因地製宜,一方麵指地區不同,患病有異,治法有別;另一方麵是說在不同的地區患相同的病症,補益用藥也應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如陽虛之症,東北、西北嚴寒地區服用溫陽之品可以稍重,而東南、西南地區則宜稍輕。三是因人製宜。根據病人性別、年齡、體質等不同特點,來考慮滋補的原則,稱為“因人製宜”。如小兒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內髒功能尚未發育健全,體內精血、津液等還不充實,在服用補品時,應注意以健脾胃、補腎氣為主,主要目的是加強消化吸收功能,以便獲得充足的營養,促進生長發育;老年人的生理特點是腎氣漸衰、肝腎不足,表現為體質虛弱、機體功能減退、抗病能力低下,因此在滋補時,應以增強體質、延緩衰老、補虛祛病為主,多服用些補益肝腎、氣血的補品與藥物。再如,同是女性,少女時期滋補以補脾氣、養肝血為主;青壯年婦女以補血養血為主;老年婦女以補肝腎、益氣血為主。采用的補益之品也應有所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