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補之忌,滋補要注意藥物的劑量。古代醫家說:“用藥各定其量”,服用補益藥膳也必須講究適當的劑量。一方麵,劑量太小,偶爾用之,難以取效;另一方麵,過量頻服,有時也會出現相反的效果。如補陰太過可能會傷及陽氣,補陽太過又會損及陰液;人參過服,會致中焦滿悶、不思飲食;過服鹿茸,會致燥熱、鼻衄等症。因此,除術後、產後等氣血暴虧的情況外,一般應掌握在常規劑量的範圍內進服補益之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開始服用某一補品時,最好先用小劑量,待適應後,再逐漸增加。
適時滋補。適時滋補是說要注意滋補的時間。從季節上來講,為強身健體而滋補,以冬令為宜,民間流傳“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不僅是經驗的積累,也是符合中醫理論的。從一日早晚的時間看,不同類的補藥也應掌握一定的時間進服。如人參、西洋參、石斛等(開水浸泡或加水蒸汁),可不拘時間,隨時代茶飲;菜肴類補品可佐餐服食的,可在中、晚餐服食;粥類多在早晚服;點心類可在上午10時、下午3時左右服食。另外,補陽藥應早晨服,補陰藥宜於晚服。
在一些藥物和藥物、食物和食物、藥物和食物相互配合服用時,會產生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因此不能同時服用。配伍禁忌包括以下幾方麵。一是藥物相反:烏頭反半夏、瓜蔞、白蘞、貝母、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黎蘆反人參、黨參、丹參、沙參、細辛、赤芍、白芍。二是服食藥忌:豬肉反烏梅、桔梗、黃連;豬血忌地黃、何首烏;豬心忌吳茱萸;豬肉反半夏、菖蒲,忌銅、醋及丹砂;狗肉反商陸,忌杏仁;鯽魚反厚樸,忌麥門冬、蕎麥、豬肝;鰭魚忌朱砂;雀肉忌白術、李子;鴨蛋忌李子、桑葚子。三是服藥食忌:服白術時勿服桃、李、雀肉、芫荽、蒜等;服黃連、桔梗時勿服豬肉;服細辛時勿服生菜;服甘草時勿服海藻;服茯苓時勿服莧菜;服天門冬時勿服鯉魚。四是食物相反:馬肉反倉米、蒼耳、薑;豬肉反牛肉;羊肝反椒及豬肉;兔肉反薑;牛肉反栗子;羊肚反小豆、梅子;羊肉反魚膾酪;鹿肉反鮑魚、蝦;牛肝反鯰魚;牛腸反狗肉;雞肉反魚汁;野雞肉反蕎麥、鯽魚、豬肝;雀肉反李子;雞蛋反龜肉、生蔥、生蒜;雞肉反兔肉;鴨肉反豬肉;黃魚反蕎麵;楊梅反生蔥;柿、李反蟹;李子反雞蛋、蜜;生蔥反蜜;竹筍反糖;韭菜反酒。
以上的這些說法,雖然未經科學驗證,但在古書中已有記載,古人的經驗是在實踐中認真總結出來的,滋補時可作參考,不要忽視。
病症禁忌,補品應用於虛症或體質虛弱者,能夠輔助治療,增強體質,延年益壽。但並非所有的人都可以使用補品,更不可亂補蠻補,否則,不僅無益,反增禍患。滋補的禁忌有以下幾方麵:體質強壯者不宜滋補,以免致陰陽偏盛,反增疾患。實症者不宜滋補,以免邪戀不去,延長病程。表症者一般不宜滋補,而應以發散為主,否則關門留邪,致病久不解。陰虛症忌用溫熱性質的補品,以免助熱傷陰。陽虛者忌用寒涼性質的補品,以免更傷陽氣。正虛邪戀、虛實錯雜症禁用純補,應攻補兼行或待邪去後再進補益。
總之,滋補是一個較長的過程,無論是為了補體質之虛,還是祛病症之虛,無論是為了強身健體,還是為了延年益壽,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取效的,而是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見到效果。因而,進服補益之品要細水長流、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急於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