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補腎陰,益氣血。適用於心腎陰虛患者食用。
⊙蟲草燉龜肉
【原料】冬蟲夏草30克,龜肉250克,沙參90克,鹽5克。
【做法】①將龜入盆中,加溫水(約40%),使排盡尿,宰去頭、足,剖開龜殼,除去內髒洗淨,放入砂鍋中。
②加入洗淨的蟲草、沙參,加水適量。
③先以武火燒開,加鹽,再以文火燉至龜肉熟透即成。
【食法】每日1~2次,適量食用,常食效佳。
【功效】補益肺腎,養陰潤燥。適用於肺腎陰虛之糖尿病及肺腎陰虛之體弱消瘦、骨蒸咳血等。
⊙枸杞燉鱈魚
【原料】鱈魚1尾,枸杞子50克,料酒、精鹽、蔥、薑、味精、食油各適量。
【做法】①將鱈魚洗淨,入油鍋中略煎片刻。
鱈魚
②將洗淨的枸杞子和佐料放入鍋中,注入清水適量,用中火燉至魚熟爛,揀去蔥節、薑片、加味精調好味即成。
【食法】適量食用,常食有益。
【功效】滋養肝腎,補虛益陰,健脾開胃。適用於肝腎陰虛之糖尿病、肝腎不足、肝血虧虛而致的目昏、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體虛、年老、病後體弱。
⊙雞魚嫩玉米
【原料】魚肚50克,雞脯肉100克,嫩玉米粒25克,香菇15克,胡蘿卜、芹菜梗各10克,鮮湯、黃酒、醬油、精鹽、胡椒粉、濕澱粉各適量。
【做法】①將雞脯肉切小丁,加鹽、胡椒粉、濕澱粉、黃酒拌勻,稍醃5分鍾,入沸水中焯過,撈起瀝水待用。
②香菇、胡蘿卜切小丁。
③芹菜梗切小段,開水焯過待用。
④炒鍋上火,倒入鮮湯,放入已泡發和用沸水焯過的魚肚,煮5分鍾,使其吸收湯汁後盛入盤中。
⑤原鍋中放入香菇丁、胡蘿卜丁、芹菜梗段,稍煮片刻,撈起放魚肚盤中。
⑥原鍋中再放入玉米粒,加精鹽、醬油、胡椒粉、雞肉丁同煮至熟透,用濕澱粉勾成厚芡,使汁收濃,淋在魚肚盤中即成。
【食法】佐餐食用,量隨意。
【功效】雙補氣血,滋陰補虛。
⊙山藥鰻鱺湯
【原料】淮山藥200克,鰻鱺魚500克,水燙油菜50克,料酒、食鹽、蔥、薑、胡椒粉、味精、熟豬油各適量。
【做法】①將山藥洗淨、刮皮、切片。
②將鰻鱺去鰓與內髒,用熱水反複洗去黏液,斬段,切條。
③鍋中放豬油燒熱,烹入料酒,放入蔥、薑,鰻條煸炒片刻,再加入山藥與佐料,注入適量清水,用武火燒沸,後改文火燉30分鍾,揀出蔥薑,淋上豬油,撒上胡椒麵、味精即成。
【食法】吃山藥片、鰻鱺肉,喝湯,可以佐餐,常食有益。
【功效】補虛益脾,補腎固精。適用於脾腎不足、脾胃虛弱、食少體倦、肺虛咳喘、腎虛尿頻、消渴等。亦可作為癌症病人的輔助治療菜肴。易泄、痰濕盛者不宜。
⊙素炒嫩筍
【原料】嫩筍300克,醬油,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將嫩筍削皮切成方片狀,用醬油浸泡一下即撈出,鍋內放入植物油燒至八成熱,下筍片煎炸成黃色即可食用。
【食法】佐餐食用。
【功效】能補益氣力。
⊙番茄豆腐魚丸湯
【原料】番茄250克,豆腐250克,魚肉250克,發菜25克,蔥、薑、精鹽、味精、麻油各適量。
【做法】①將番茄洗淨,切塊。
②豆腐切塊。
③發菜洗淨,瀝幹水,切成碎小段。
④蔥洗淨,切成蔥花。
⑤魚肉洗淨,瀝幹水分,剁爛調味,加入發菜及適量清水,攪至起膠,放入蔥花攪勻,做成魚丸子。
⑥將豆腐塊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放入番茄,再煮至沸,放入魚丸子煮熟,加薑末、精鹽、味精,淋入麻油即成。
【食法】佐餐食用,量隨意。
【功效】健脾消食,養陰潤燥,生津止渴,去脂降壓。適用於糖尿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症。
倉廩之本的脾胃保健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日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化在唇四白,其充在肌。
——《素問·六節髒象論》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是倉廩之本,為營氣所居之處,因為它的功能象是貯藏食物的器皿,所以稱為器,它們能吸收水穀精微,化生為糟粕,管理飲食五味的變化;吸收和排泄,其榮華在口唇四旁的白肉,其充養生的組織在肌肉,其味甘、其色黃,屬於至陰之類,與土氣相通。
胃氣是脾胃功能的總稱,而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功能減弱,則人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就會受到嚴重影響。所以,古代養生家特別強調“胃氣”的重要性。華佗曾說:“胃者,人之根本;胃氣壯,五髒六腑皆壯也”。《內經》說:“人無胃氣日逆,逆者死。”我們要延年益壽,必須要保養胃氣。而脾髒喜燥而惡濕,在長夏季節濕邪最易傷害人體脾髒,一旦脾陽為濕邪所遏,則可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暢,可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溫,口甜苔膩脈濡等症。所以長夏季節尤其要養脾胃。
一、胃病的預防
《素問·四氣調神論》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指出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主要措施如下:
(1)心情舒暢,增強體質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衝內守,病安從來?”因為情誌舒暢,肝氣調達,脾胃旺盛,身體才能隨之強壯。經常參加體育活動,髒腑機能旺盛而協調,就會增強抗病能力,正如漢代醫學家華佗所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能生。譬猶戶樞,終不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