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內經》五髒養生(10)(3 / 3)

肥胖患者的飲食中常有高糖、高脂肪、低蛋白的習慣,容易引起膽堿及維生素複合體相對的缺乏,其結果有脂肪蓄積的傾向,所以對肥胖者,一定要注意飲食偏嗜的習慣。

(2)忌酒

飲酒是造成脂肪肝的重要原因,據統計,我國有長期飲酒者約3億人口,每年因飲酒而造成中毒人數超過千萬人之多。飲酒過量,時間稍長,往往可以發生脂肪肝,並可發展為酒精性肝硬化。國內外的研究均已提示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是一個漸進的病理過程,將三者的發展稱之為酒精性肝病發展的“三步曲”,對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3)治療原發病症

①病毒性肝炎:我國最常見脂肪肝的病因除了肥胖、高脂,另一主要原因是肝炎後脂肪肝,多發生於急性肝炎恢複期和慢性乙型、丙型肝炎者,主要是由於營養調節不當。攝入脂肪過多,活動過少所致,也與炎症肝細胞的變性有關。由於我國是肝炎高發區,這一情況應引起人們的重視。同時也提示,對肝炎後脂肪肝的治療要注意對原發病症的防治。

②糖尿病:糖尿病是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疾病,糖尿病時,糖的代謝紊亂,多餘的糖在肝髒內合成脂肪,逐漸會演變為脂肪肝。對該病的治療,嚴格地控製飲食(限製糖的攝入),適當的運動,充足的睡眠都很重要,還應根據需要選用胰島素或磺脲類(如甲苯磺丁脲,優降糖、達美康、美吡達等)和雙胍類(苯乙雙胍、二甲雙胍)降糖藥物治療。胰島素對糖尿病有特殊的治療作用,尤其是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也適用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經飲食控製或口服用藥無效者,其使用必須在一般治療和飲食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先用普通胰島素,病情及劑量穩定後再使用中、長效胰島素或混合胰島素以減少注射次數。磺脲類和雙胍類均為口服降糖藥物,磺脲類降糖藥物可促使胰島素釋放,對胰島尚有功能的Ⅱ型糖尿病有效。雙胍類降糖藥物無促進胰島素分泌作用,但可以促進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適用於症狀輕、體型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

九、藥物性肝損傷

1.什麼是藥物性肝損傷

藥物性肝損傷是指由於藥物所致的肝髒損害,又稱為藥物性肝病或藥物性肝炎。肝髒是藥物代謝的重要器官,大多數藥物在肝髒內經過生物轉化而被機體清除。一方麵由於藥物本身或其代謝產物對肝髒的作用,造成肝髒的損害和病變;另一方麵,肝髒在病理狀態下又可以影響到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並可以影響到療效以及出現不良反應。近年來,隨著藥物種類的不斷增加,新品種的廣泛使用,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生率有所增高。

2.怎樣預防藥物性肝損傷

藥物性肝炎重在預防,以下是預防重點:

(1)某些毒性較大的藥物,如抗腫瘤藥物,往往具有肝髒毒性作用,使用時應盡量避免2種以上同時使用。

(2)年老體弱、經常飲酒或有肝炎病史、慢性疾病的患者,慎用對肝髒有損傷作用的藥物。

(3)對以往有藥物過敏史或過敏體質的病人,用藥時要特別注意。

(4)一旦在用藥過程中發現肝功能異常或出現黃疸,應立即停用該藥物。

(5)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尤其是可能會損害肝功能的藥物的病人,應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並可以同時服用護肝藥物以減輕損害。

(6)對容易引起肝髒損肝的藥物應謹慎使用或最好不用,尤其是肝髒功能不好者。據統計,能引起不同程度肝髒損害的藥物至少有200種以上,常見的有:

①解熱鎮痛藥及抗風濕藥:如對乙酰氨基酚、保泰鬆、吲哚美辛、水楊酸、別嘌呤醇等。

②麻醉藥:如氟烷、氯仿、甲氧氟烷、三氟乙基乙烯醚等。

③抗結核藥:如異煙肼、利福平等。

④內分泌激素藥:如口服避孕藥、甲睾酮和蛋白同化激素、抗甲狀腺藥物等。

⑤抗腫瘤藥物:如6-巰基嘌呤、硫唑嘌呤、甲氨蝶呤、5-氟脲嘧啶等。

⑥神經安定藥:如氯丙嗪、三氟拉嗪、地西泮(安定)等。

⑦某些中草藥:近年發現某些中草藥本身或使用不當也會產生藥物性肝損害情況。

根據較近的文獻報道,常見的對肝髒損傷的中草藥有:黃藥子、苦楝(川楝)、蒼耳子、菊三七、魚膽、艾葉、五倍子、石榴皮、望江南子、蜈蚣粉等;某些複方製劑及某些中草藥提取物如青黛丸、雷公藤多甙片等也有肝功能損害的報道。

肝病保養宜忌

一、肝炎病人多聽音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