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道德篇(2)(1 / 3)

長大以後,他與幼年的玩伴阿黛爾·傅先產生了感情。兩個青梅竹馬、耳鬢廝磨的夥伴,漸漸變成一對心心相印、情意綿綿的戀人。可是,維克多·雨果的母親囿於門第之見,不願意讓將軍的兒子娶一個書記官的女兒,而阿黛爾的母親又是一位自尊心很強的女人,於是兩家斷絕了來往,也阻止他們繼續交往,但雨果對阿黛爾的感情卻越來越深了。由於兩個人長期不能見麵,雨果便鴻雁傳情,並時常在阿黛爾可以看到的刊物上發表美麗的愛情詩篇,以示自己對阿黛爾矢誌不渝的感情。為了盡快與阿黛爾結婚,雨果以雄獅一般的勇敢投入到創作的激情當中,於是漸漸地取得了經濟上的獨立。1882年,這對苦戀的情人終於在教堂裏舉行了簡樸而鄭重的婚禮。

人生絢麗多姿,美不勝收,然而最甜蜜的還是愛情。

名言

在我們所愛的麵前,我們獲得的僅僅是底片,這張底片有待於我們回家後在心靈的暗室中衝洗。但我們會一再發現,隻要我們與別人在一起,我們就不能進入心靈的暗室。

——馬塞爾·普魯斯特

至於被愛,它不僅不為任何目的服務,而且幾乎總是帶來災難。必須承認,這是當你愛上某人時你冒的風險之一。

——亨利·德·蒙泰朗

名人軼事

1841年,海涅跟巴黎皮貨店的一個女營業員歐仁妮結了婚。歐仁妮根本沒有受過什麼教育,愚蠢無知而且虛榮心極強。海涅對她的愛情也沒有使她克服自己的缺點而變得更為美好一些。於是,海涅在臨死的時候,把所有的財產都留給了她,條件是她必須再嫁一個人。

“這樣,至少會有一個人會因為我的死而感到遺憾。”海涅這樣解釋說。

名言

愛情使有些鳥顯出它們身上最美麗的顏色,使誠實的心靈表現出最高尚的成分。

——羅曼·羅蘭

愛情是一種永久的信仰。

——羅曼·羅蘭

真正的尊嚴產生於尊重自己的人,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是得不到任何人尊重的。

——海明威

名人軼事

維克多·格林尼亞出生在法國一個有名望的資本家庭。在格林尼亞青少年時代,由於家境的優裕,加上父母的溺愛和嬌生慣養,使得他沒有理想,沒有誌氣,整天夢想能當上一位王公貴人。由於他長相英俊,許多家鄉年輕貌美的姑娘都願意和他談情說愛,也就在這時,他受到了沉重的一擊。

在一次午宴上,一位剛從巴黎來的波多麗女伯爵竟然毫不客氣地對他說:“……請站遠一點。我最討厭被你這樣的花花公子擋住我的視線!”這句話如同針紮一般刺著了他的心,他猛然醒悟了。

從此他發奮學習。當他21歲時,他離開了曾使他墮落的家庭,並留下一封信。上麵寫道:“請不要探詢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地學習,我相信自己將來會創造出一些成就來的。”

終於,他到達了裏昂,拜路易·波韋爾為師,經過兩年刻苦學習,終於補上了全部課程,然後進入裏昂大學插班就讀。

在大學學習期間,他苦學的態度贏得了有機化學的權威菲利普·巴爾的器重。在巴爾的指導下,他把老師所有著名的化學實驗重新做了一遍,並準確地糾正了巴爾的一些錯誤和疏忽之處。終於,在這些大量而平凡實驗中,格氏試劑誕生了。

格林尼亞一旦打開了科學的大門,他的科研成果就像泉水般地湧了出來。基於他的重大貢獻,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他1912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

此時,他突然收到波多麗女伯爵的賀信,信中隻有寥寥一語:“我永遠敬愛你!”

名言

真正的愛情,世人能理解的甚為稀少。它能把愛的對象神化,它用忠誠和熱情維持自己的生命;在它看來,最巨大的犧牲便是最甜蜜的幸福。

——雨果

愛是感情的升華,它有如陽光照耀大地,給萬物生長的力量,使其欣欣向榮。

——雨果

愛,衝破了時間的限製,使未來和過去相連。

——繆勒

名人軼事

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是一對相互愛慕而又從未見過麵的戀人。梅克夫人是一位酷愛音樂的富孀,她在柴可夫斯基一生中最孤獨、最失落的時候,不僅給了他經濟上的援助,而且在心靈上給了他極大的鼓勵和安慰。她使柴可夫斯基在音樂殿堂裏一步步走向頂峰。

但他們從未見過麵的原因並非他們二人相距遙遠,相反,他們的住地有時僅一片草地之隔。他們之所以永不見麵,是因為他們怕心中的那種朦朧的美和愛,在一見麵後被某種太現實、太物質的東西所代替。他們太珍惜愛情了。

不過,不可避免的相見也還是發生了。那是一個夏天,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本來安排了他們的日程:一個外出,另一個一定留在家裏。但是有一次,他們終於在計算上出了差錯,兩個人同時都出來了,他們的馬車沿著大街漸漸靠近。當兩駕馬車相互擦過的時候,柴可夫斯基無意中抬起頭,看到了梅克夫人的眼睛。他們彼此凝視了好幾秒鍾,柴可夫斯基一言不發地欠了欠身子,梅克夫人也同樣回欠了一下,就命令馬車夫繼續趕路了。

柴可夫斯基一回到家就寫了一封信給梅克夫人:“原諒我的粗心大意吧!維拉雷托夫娜!我愛你勝過其他任何一個人,我珍惜你勝過世界上所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