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2 / 3)

學校創建於929年,942年成為國立大學,是國內外著名的高等學府,李四光、馬寅安、何魯、柯召等著名專家、學者曾先後在校執教,雄厚力量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重慶大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早期得到陳毅、聶榮臻等國家領導人的關心和指導,近年來,江澤民總書記、李鵬總理、李嵐清副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又親臨該校視察,對學校的教學,科研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學校已於992年通過國家教委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評估,994年被國家教委授予“文明校園”稱號,並被作為全國校園文明建設及學生素質教育的重點研究單位。996年4月,學校通過國家“2工程”部門預審,並被國家列為在“九五”期間優先重點建設的高校,跨入了麵向二十一世紀中國高等教育國家隊行列,極大地鼓舞了全校師生爭創一流大學的熱情,麵向二十一世紀,重慶大學又翻開了新的一麵。

回顧過去,重慶大學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堅持教學與科研並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工科基礎理論研究及應用研究在同類高校中具有較強的優勢,其中“機械基礎”及“電工電子”兩門學科已列入全國工科基礎課人才培養基地進行重點建設。98年以來,學校在取得的近兩千項科研成果中,獲得國家發明獎0項,國家科技進步獎9項,國家自然科學獎3項,部委及省市級獎金62餘項。

學校現設有博士點6個,碩士點4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教委開放實驗室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共6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省級重點學科和省級重點學科9個,有研究所(中心)34個,直屬研究室個,實驗室84個和附屬工廠個,校圖書館目前是西南地區高校中中最大的圖書館之一,藏書8萬餘種20萬冊,中外文期刊000餘種。校園計算機網絡已建成並聯接中國教育科研網和國際互聯網,996年2月開始運行,供全校師生使用。學校共設9個院係,4個本科專業以及成人教育學院和西南地區高校公共外語培訓中心。目前各類在校學生4000餘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000餘人,本、專科學生9000餘人,成人教育學院學生4000餘人。

學校現有在職教師近2000人,其中有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高級專家教授98人,博士生導師7人,國家級有傑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7人,有突出貢獻,享受國家政府津貼的7人,4歲以下的教授,副教授288人,他們在各自的學術領域取得了國內外公認的突出成果。

重慶大學注重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每年要派出十人去國外留學、進修、高訪或參加各種學術會議,目前多數留學人員已學成回校擔任教學、科研工作。學校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和香港地區的20多所知名大學建立了校際關係,邀請了李政道、陳省身、吳家緯等國際著名學者在內的320多位專家、學者來校教學和進行學術交流,聘請了馮無禎、田長霖等60多位國外著名學者任名譽教授或顧問教授。

重慶大學為了貫徹執行《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率先進行了辦學模式改革的嚐試,與十七家大型企業聯合辦學,成立了校董事會,走出了一條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新路。為拓寬學生的知識麵,培養複合型人才,學校從994年開始,實行了按院係或專業大類招生培養,實行了學分製、輔修製和雙學位製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就業意向跨係跨專業跨學科選課。

長期以來,重慶大學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和學風。學校既重視教學質量的提高,也重視學生的政治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質的提高,堅持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開展豐富多采的課餘活動,不斷地完善學生教育管理的激勵機製、約束機製、競爭機製和保障機製。重慶大學的教師隊伍新老交替已基本完成,年齡結構比較合理,擁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目前,重慶大學已成為全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和科學研究的中心。建校以來,學校已培養了近八萬名本科生和近三千名研究生,這些畢業生中,有我國兩院院士,有為我國“兩彈”及人造衛星的研製、測試作出巨貢獻的專家,還有不少畢業生是中央部委、省市及大中型企業的主要負責人。

展望未來,重慶大學麵臨著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學校進入國家“2工程”,國家的重點投入將為學校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重點由東向中西部轉移,長江三峽工程建設以及長江經濟帶建成和發展的需要,重慶市成為中國第四個直轄市等,為重慶大學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重慶大學作為新重慶辦學曆史最悠久、師資力量最雄厚、唯一一所進入國家“2工程”立項建設的綜合性重點大學,一定會抓住設立重慶直轄市所帶來的大好機遇,著力建設,大力發展,實現“2工程”的總體目標;到200年,把重慶大學建設成為適應二十一世紀我國西南地區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管、文多學科協調發展,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管理機製等方麵形成自身特色,居於國內一流大學行列,部分學科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

各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比最高達到:0以上,平均達到:4以上。用人單位中,企事業單位占0%左右,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占20%左右,商貿、金融及其它單位占30%左右,學校成立了畢業生就業服務指導中心,為學生提供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定期組織有關用人單位到校與畢業生洽談等,充分保證畢業生的合理分流和學以至用。

國家重點學科

生物力學

成都理工學院

學校概況

96年0月建院時名為成都地質勘探學院。98年月更名為成都地質學院。993年月更名為成都理工學院。

學校現有教師總數888人,其中教授73人,副教授309人,講師393人,教員29人,助教84人。

國家重點學科

煤田-油氣地質與勘探、工程地質

電子科技大學

學校概況

電子科技大學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隸屬電子工業部,960年即列為全國重點大學,是我國最早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教授任職資格審定權及首批博士後流動站西南地區唯一建站的學校。學校於96年由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華南工學院三所著名院校的電子類學科合並創建,現已發展為以電子信息學科為核心、工科為主,工、理、管、經、文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