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號試驗場的四周修建了6米高的土堤,土堤外又種植了高大的鬆樹和白樺樹。多次的核爆炸就在這裏進行。前蘇聯第一顆原子彈就是在阿爾紮馬斯-16設計的;世界最大當量為1億噸的氫彈也在此設計,並於1961年在此進行了爆炸試驗。前蘇聯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彈頭和第一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運載工具,也都誕生在這裏。
前蘇聯氫彈計劃創始人之一安德烈·薩哈羅夫曾在這裏工作過20年。全俄羅斯約有3000名腦子裏裝有核武器設計思想的科學家,其中有一半是在阿爾紮馬斯;另一半是在車裏雅賓斯克。
被稱為“阿爾紮馬斯-16”的區域有10萬居民,因為有不少猶太核科學家,因而又被稱作“新耶路撒冷”。這是俄羅斯10個絕密城市中最神秘的一個,也是俄羅斯軍界、工業界集團的主要堡壘。
建設阿爾紮馬斯-16的工作是從1946年開始的,
那裏本是俄羅斯的一個叫做薩羅瓦的小鎮。到1949年夏天,他們已經製造出一顆準備在塞米巴拉金斯克試驗的原子彈。
當年在阿爾紮馬斯-16工作的物理學家們認為,如果試驗失敗,他們幾乎肯定會受到嚴厲懲罰。他們的擔心是正確的。
20世紀90年代公開的檔案披露,當時的蘇聯領導人之一的貝利亞已擬好了一份如果原子彈試驗失敗,將被處決或監禁的主要物理學家的名單。但是原子彈爆炸成功了,這些物理學家全都得到了勳章。
前蘇聯科學家們知道怎樣保守秘密。整個20世紀70年代,阿爾紮馬斯-16城所有居民的證件上都是用同一個地址:莫斯科十月大地街1號36號樓。那隻是莫斯科的一座普通的公寓樓。後來,當那裏的居民得知曾有10萬人“居住”在他們的樓裏後都大吃一驚。
實際上,阿爾紮馬斯-16城裏的傑出科學家都住在寬敞的別墅裏。城裏最漂亮的一座別墅是為著名物理學家薩哈羅夫建造的。不過他拒絕住進去。
這裏的居民住在鐵絲網後麵。所有安全措施都像是在國境線上,地上撒了沙子以顯示腳印,邊界哨兵配備著衝鋒槍和軍犬,日夜守衛著這個國中之國。
過去幾年俄羅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而阿爾紮馬斯-16城卻依然如故。
這樣,阿爾紮馬斯-16的處境就很困難了;到了1993年,阿爾紮馬斯-16城的居民有3個月拿不到工資。他們聚集在市體育館,揚言要罷工。後來在政府答應支付部分欠款後,才避免了工作人員的這場罷工。有的科學家說:“太讓人難過了,我覺得我們成了我們國家不需要的人了。”另外一些人則盼望有朝一日權威物理學家能比列車員掙得多。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經濟出現衰退,嚴重地威脅著阿爾紮馬斯的生存,居住在這裏的10萬居民要重新尋求出路。
後來阿爾紮馬斯和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國立實驗室談判,同意聯手共同進行核合作研究。在3號試驗場進行了首次爆炸裝置起爆試驗,結果證明,俄羅斯擁有最好的爆炸裝置,而美國擁有最好的監測設備。雙方已進行了18次聯合實驗。據報道,20世90年代中期,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和美國能源部所屬的其他實驗室已提供阿爾紮馬斯每年運營經費的10%,約500萬美元,雙方合作的領域是反應堆安全和清除汙染等技術。
由於雙方合作順利,使阿爾紮馬斯許多核武器專家能安心留下來。
擁有9500名造詣較高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阿爾紮馬斯市,環境優美,自然條件獨特。近年來,除與美國合作外,也在“軍轉民”上尋找出路,其“軍轉民”產品已占總產值的10%-15%,這個比例今後計劃要提高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