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寬心舍得,才能收獲快樂和成功(1)(3 / 3)

要想和諧地與人相處,獲得交往中的成功,我們必須少些精明,多些糊塗。其實,裝糊塗是一種聰明的處世哲學。正如鄭板橋老先生所說:“難得糊塗”。說是“難得糊塗”,其實是最清楚不過了。正因為他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徹,卻又對個中緣由無法解釋,倘若解釋了,更生煩惱.便裝起糊塗來。

現實人生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確實有許多事不能太認真、太較勁。做人太認真,不是傷了胳臂,就是動了筋骨,越搞越複雜,越攪越亂套。順其自然,裝一次糊塗,不喪失原則和人格,或為了公眾為了長遠,哪怕暫時忍一忍,受點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數(樹),就不是荒山。有時候,事情逼到了那個份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麵上給他個“模糊數字”,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評職、晉級時,某候選人向你麵授機宜,討你個“民意”,你明知道他不夠格兒,可又不好當麵掃他的興,這時候你該怎麼辦?不哼不哈,或嘻嘻哈哈,裝一次糊塗,無疑是一種好的對策。糊塗,是既可免去不必要的人事糾紛,又能保持人格純淨的妙方。

世道不公,人事不公,待遇不公,要想鏟除種種不公,又不可能,那就隻好豎起“糊塗主義”這麵旗幟,為自己遮掩心中的不平。若能像濟公那樣任人說他瘋,笑他癲,而他本人卻毫不介意,照樣酒肉穿腸過,“哪裏有不平哪有我,”專撿達官顯貴“開涮”,專替窮苦人、弱者討公道,我行我素,自得其樂。這種癲狂,半醒半醉,亦醉亦醒,也不失為一種“糊塗”。

這種糊塗真正是“參”透、“悟”透了。所以,麵對殘酷的現實時,我們要學笑容可掬的大肚彌勒佛,“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難容之事”,如此就將進入一種超然的境界。

順其自然,讓心境悠遊自在

投入生活,就會受到來自諸多方麵煩惱的幹擾,這常常令我們身心疲憊、痛苦不堪,然而心病還需心藥醫,隻有我們從內心擺脫這些煩惱的束縛,將它們全部拋開,才能讓心靈得到真正的放鬆。在當今這個所謂呼喚英雄的時代,人們總是在無休止地攀比,在徒勞中垂死掙紮,在擯棄逆來順受的同時也失去了心境的平靜。而在這個以成敗論英雄的社會,我們真的需要一點放下所謂的煩惱的寬心,誰說跟命運抗爭就一定會贏呢,或許命運本身就是對的!所以,我們也該卸下強出頭的煩惱,順其自然,或許,這樣的心境能讓我們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壇經》中慧能禪師一語道破“風動”與“幡動”的本質皆為“心動”。內心空明、不被外界所擾,這是坐禪者應該達到的基本境界,也是人們行事處世的快樂之本。

佛眼禪師曾做過一首名為《無題》的詩偈,正好詮釋了慧能禪師的意思——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此詩偈的前兩句描寫了大自然的景致:春花秋月,夏風冬雪,皆是人間勝景,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然而佛眼禪師將話鋒一轉又說,世間偏偏有人不能欣賞當下擁有的美好,而是怨春悲秋,厭夏畏冬,或者是夏天裏渴望冬日的白雪,而在冬日裏又向往夏天的麗日,永無順心遂意的時候。這是因為總有“閑事掛心頭”,糾纏於瑣碎的塵事,從而迷失了自我。隻要放下俗慮,欣賞四季獨具的情趣和韻味,用敏銳的心去感悟體會,不讓煩惱和成見梗住心頭,便隨時隨地可以感悟到“人間好時節”的佳境禪趣。

隻要我們正在經曆生活,就免不了會有一些事情占據、藏在心問揮之不去,讓我們吃不下、睡不著,然而這些事情卻並非那些重要而讓我們非裝著不可的事情,隻是我們庸人自擾罷了。

有一位成功的商人,雖然賺了幾百萬美元,但他似乎從來不曾輕鬆過。

他下班回到家裏,踏入餐廳中。餐廳中的家具都是胡桃木做的,十分華麗,有一張大餐桌和六把椅子,但他根本沒去注意這些。他在餐桌前坐下來,心情十分煩躁不安,於是他又站了起來,在房間裏走來走去,還差點被椅子絆倒,他心不在焉地敲打著桌麵,這時候他的妻子走了進來,在餐桌前坐下。他說聲你好,於是便接著用手敲打桌麵,直到一個仆人把晚餐端上來為止。他很快地把東西一一吞下,他的兩隻手就像兩把鏟子,不斷地把眼前的晚餐一一“鏟”進口中。

吃過晚餐,他立刻起身走進起居室。起居室裝飾得富麗堂皇,意大利真皮大沙發,地板上鋪著土耳其的手編地毯,牆上掛著名畫。他把自己“投”進一張椅子中,幾乎在同一時刻拿起一份報紙。他匆忙地翻了幾頁,急急瞄了瞄大標題,然後,把報紙丟到地上,拿起一根雪茄。他一口咬住雪茄的頭部,點燃後吸了兩口,便把它放到煙灰缸裏去了。

他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他突然跳了起來,走到電視機前,打開電視機。等到畫麵出現時,又很不耐煩地把它關掉。他大步走到起居室的衣架前,抓起他的帽子和外衣,走到屋外去散步。他持續這樣的動作已有無數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