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概述
剝離強度是皮鞋(線縫皮鞋除外)質量的—項重要指標,國內外皮鞋標準中均列為檢測項目,它是指將成鞋裝上鞋楦,夾持在剝離試驗機上,以剝離刀將鞋尖處的外底與鞋幫剝開,測得剝開時所需力值為剝離力,根據剝離力與剝離刀口寬度計算剝離強度。
通過剝離試驗,可將鞋幫與鞋底剝開,這時表值所代表的是剝開時所需要的外力,這個外力並非全部用於破壞幫底之間的結合(粘合力),其中也有一部分是為了克服鞋底的剛性和彈性。鞋底的剛性則因底而異。例如硬底比軟底剛性大,厚底比薄底剛性大,寬底比窄底剛性大,塑料底一般比橡膠底剛性大。彈性也是因底而異,橡膠底比塑料底的彈性要大。總之,測定結果並非單純反映幫底之間的結合力(粘合力),而是克服多種力得出的綜合結果。無論怎樣,表值所代表的是將幫底剝開所需之力,所以稱其為剝離力,還是很切合實際的。
剝離力是分布在整個刀口上的總的力值,剝離強度則是單位幫底結合長度上的剝離力,以N/cm表示。
5.2.2試驗儀器
為了試驗數據準確可靠,剝離試驗儀必須具有一係列好的技術性能,每台儀器必須進行嚴格的檢定,合格者方能使用,對儀器各項技術要求和檢定方法如下:
(1)最大負荷要求達到最大40kg(400kN)。
檢測時,在試驗儀上裝一隻鞋,刀口搭在鞋底上,開車加載,直至負荷超過40kg。
(2)剝離刀行程要求不少於20mm。
檢測時,先將測力片調到水平位置,然後開車,以分值為1mm的直尺測量刀口在垂直方向的行程。
(3)剝離刀速度可調範圍要求在0~50mm/min範圍內任意可調。
調節刀速,以分度值1mm的直尺測量刀口行程,以秒表測時間,用以計算刀速。
(4)剝離刀刀口寬度要求(20±0.1)mm。
以精度0.02mm的卡尺測量。
(5)定位杆和拉杆間距可調範圍要求最小間距50mm,最大間距不超過70mm,其間可以任意調節。
將定位杆與拉杆間距離調到最大和最小,以卡尺測量間距,然後選各種間距試調。
(6)夾持器調節要求夾持器高度和前後位置可調,能適應各種皮鞋。
檢測方法是夾持各種皮鞋試調。
(7)要求0~40kg(400kN)負荷範圍內,測力片的變形與負荷呈線性關係,其線性偏差小於3%。
將測力片水平倒置固定,千分表調準零位,在刀口上搭寬度稍大於刀口的角鐵,角鐵下邊掛砝碼(經計量部門鑒定過的,精度5g)按5、10、15、20、25、30、35、40、42kg順序加載(進程),記錄表值,重複3次,取各負荷值及其對應的表值的平均值作圖,必須是直線。
鑒定曲線上查得各負荷值對應的橫坐標值——圖示值,由圖示值和上述鑒定過程中所得各表值計算線性偏差,即表值相對於圖示值之偏差,圖示值代表理想彈性體,線性偏差反映測力片與理想彈性體的差距,即測力片彈性的優劣程度。
計算:線性偏差
Px=(B1-BT)/BT×100%
式中:B1——進程的表值(μm);
BT——圖示值(μm)。
(8)示圖偏差即同一負荷所得3次表值相對於平均值的偏差,它反映了儀器的精密度,要求小於3%。
計算:示值偏差
P=(B1-B′1)/B′1×100%
式中:B1——進程的表值(μm);
B′1——進程表值的平均值(μm)。
(9)示值變動值即同一負荷所得最大表值與最小表值的差,以其對於表值平均值的相對值的形式表示,它也反映了儀器的精密度,要求示值變動值小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