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俞敏洪也開始有意識地整合國內培訓資源。口語、電影教學專家杜子華也是被俞敏洪這種“分享”思想打動,而帶著他創辦的“理想”學校,加盟了新東方。
1992年,杜子華研究生畢業,為了更深層次地研究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進一步了解西方社會的文化、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他開始了數十個西方國家的遊曆生活,在國外結交了各色朋友。回國後,憑著對英語的透徹領悟,杜子華創辦了“理想”學校,將他發明的“電影聽力學習法”大範圍推廣,這種愉快輕鬆的學習方式讓學員不僅能夠完全看懂聽懂影片中的所有對白,而且還能夠充分地理解片中的風土人情、民俗民風、方言俚語。1995年,在俞敏洪的力邀之下,杜子華加盟了新東方。
俞敏洪當時給杜子華提供的條件頗為優厚:①新東方教師一節課平均300元,如果杜子華加盟,每節課課費翻一倍,達600元;②口語班可以合並到新東方,交15%的學校管理費,其餘歸杜子華。杜子華一合計,挺劃算,既不掉自己身價,又省去自己辦學的勞心費神,還可以利用新東方的品牌多招生,何樂而不為?於是雙方一拍即合。
“糖紙理論”的激勵效果十分明顯,新東方進入了它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實現了快速擴張。以學生人數為例,1994年新東方擁有學員不足4000人次,而到了2001年,擁有學員人數已經超過了20萬人次。新東方還建立了相對完備的出國考試培訓、基礎外語培訓、出國留學服務教學體係,並迅速擴張到全國多座大城市,真正稱霸於國內英語培訓市場。以前學英語請外教是最好的選擇,但新東方迅速崛起後,這句在當時認為是真理的話被推翻了。國人也可以創辦優秀,甚至比外教更好的英語學校,和外教相比,國人更能把握學生的心態。
說到這裏,難道“糖紙理論”真的就是完全地付出嗎?當然不,作為一個企業,不為自己的利益考慮還做什麼,隻不過俞敏洪懂得如何去“大舍”。對於管理精英人才,俞敏洪根本就沒有在“管”字上下工夫,他認為這是一個誤區。給你兩個選擇,要權還是要利,兩者選其一,你會選什麼?這是個很難抉擇的問題,權與利是相輔相成的。俞敏洪看透了這一點,所以他放得很寬,在無形中,他卻已經贏得了雙豐收。
1.在新東方,骨幹們很容易越過規矩談感情。上市之後,外部規矩比內部規矩更強大、更有力。
2.名次和榮譽,就像天上的雲,不能躺進去,躺進去就跌下來了。名次和榮譽其實是道美麗的風景,隻能欣賞。
3.學會給別人機會。
4.心中平,世界才會平。
5.隻要出於同情心和麵子做的事,幾乎都會失敗。
6.做人要大方、大氣,不放棄!
7.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公平隻在一個點上。
8.蝸牛的殼是自己加上的。
9.人生的奮鬥目標不要太大,認準了一件事情,投入興趣與熱情堅持去做,你就會成功。
10.我這輩子什麼都可以離開,就是不可以離開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