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尹同耀:盡快地,集中精力地走下去(1)(1 / 3)

尹同耀,1962年11月出生於安徽巢湖柳集的一個村莊。1980年考入安徽工學院(後來的合肥工業大學)汽車專業,1983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汽車工程專業。1984年來到長春,成為一汽轎車廠的一名工藝員。1997年3月18日,由安徽省及蕪湖市五個投資公司共同出資17.52億元人民幣興建的國有大型股份製企業奇瑞汽車有限公司正式破土動工。尹同耀擔任奇瑞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2006年,尹同耀入選“全球華商影響力100強”,被評為“中國汽車十大風雲人物”、“最具領導力的50位CEO”。

長期以來,汽車製造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但是在跨國公司的教導下,汽車製造卻成了人們心中不可攀越的高峰。中國人造汽車值得采取“市場換技術”的辦法,但是市場開放沒有換技術,卻換來了市場的壟斷;合資企業沒有帶來中國造車的進步,卻扼殺了自主創新的精神。

奇瑞在尹同耀的帶領下卻用事實證明了中國人不僅可以造車,而且中國人造的車還可以賣到國外去。

1997年3月,由安徽省政府下屬的5家公司共同投資、注冊的安徽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正式成立;同時公司建設工程在蕪湖經濟開發區80萬平方米的土地上破土動工。同年10月,發動機廠房(建築麵積達75600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經過13個半月的安裝調試後,1999年5月,第一台發動機順利下線並以此點火成功。1999年9月CAC478/480發動機一次性通過產品鑒定。而整車廠(包括衝壓、焊裝、噴塗、總裝四大工藝生產線)也於1998年3月開工。

接下來,尹同耀他們開始設計第一款轎車,也就是日後的“風雲”。尹同耀根據自己豐富的經驗,很快就設計出汽車的底盤和車身。尹同耀原來在一汽大眾時就是生產捷達的,對捷達的底盤技術了如指掌。當時的車身是在模仿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模具則是請一家台灣模具製造商福臻公司進行開發的,一位一汽退休的老工程師被請到台灣監控模具開發過程。當模具試驗壓製出第一副未噴塗的白車身時,這位為造中國車而再次出山的老工程師當場熱淚盈眶。

1999年12月,安徽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的首輛轎車下線。看到自己製造的第一輛汽車時,所有的人都非常興奮。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努力,終於有了收獲。

大家在一起慶祝新車成功下線,一起歡呼道:CHEERY。後來就有人提議,就以這個詞的音譯“奇瑞”為名字。“奇”象征出奇製勝,“瑞”象征著銳氣,合起來就是“特別的吉祥如意”;從英文(CHERY)來解釋,“CHERY”是英文單詞“CHEERY”(中文意思是“呼喚地、興高采烈地”)拿掉了一個“E”而來,表達了奇瑞不盲目崇外,不滿足現狀的理念。

大家都覺得“奇瑞”這個名字很好聽,就幹脆將公司的名字改成了“奇瑞”,而那款車的名字則改成了“風雲”。

這樣,中國的自主品牌——奇瑞,就正式誕生了。

2000年,安徽省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生產了2000多輛汽車,但那個時候奇瑞還沒有汽車生產許可證,產品不能公開在市場上銷售。為了讓這個沒有生產汽車許可證的企業能夠生存下去,在安徽省和蕪湖市兩級政府的幫助下,指定奇瑞汽車為蕪湖的出租車用車,並為其上牌照。

但奇瑞造出來的車無論是否達到安全標準,都因為沒有登上國家目錄而不合法,被國家有關部門要求停產。經過多方努力,在國家經貿委的協調下,奇瑞進行了加入上汽集團的談判。最後,奇瑞同意將35040萬元的資產(注冊資本的20%)無償劃到了上汽集團的賬下,但奇瑞也對上汽提出了“四不”原則,即不投資、不參與管理、不承擔風險和不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