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產品都是它的生存之本,而產品的生存之本則是創新。在平板電視產品日益同質化的今天,價格在消費者的決策過程中已經不具備決定性的影響,真正吸引消費者的往往是產品與眾不同之處,也就是特色。
有特色的產品才能吸引消費者的關注,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才能“叫好又叫座”,許多企業都明白這個道理,然而,真正要做到卻不是容易的,沒有背後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沒有雄厚的研發實力,創新就是一句空談。
從CRT到平板時代,國內彩電企業經曆著痛苦的蛻變。由於平板電視從芯片到屏幕、模組,外資企業緊握產業上遊資源,國內企業在技術核心方麵幾乎是一片空白,淪為外資品牌的裝配車間。由於國內彩電企業缺乏對上遊資源的掌控,成本控製成一紙空談,利潤空間也非常有限。
在外資企業技術成熟的條件下進行獨立自主的技術研發,許多人認為這樣的做法不但徒勞無功,反而會加速國內企業的衰落。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放手一搏。海信人堅信技術創新能夠帶領企業走出困境,為企業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值得關注的是,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海信科龍出口業務連續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來自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1~7月,我國冰箱出口總量同比下滑10.26%,總體形勢不容樂觀,而海信科龍冰箱出口卻實現了17.28%的增長,出口量達到144.4萬台,穩居行業第一位。
據了解,海信科龍2009年不斷推出領先同行的新品:3月份,海信禦享360度全直流變頻空調全麵上市,平均每小時省電0.76度,一年可省電859度;5月份,容聲冰箱推出第五代節能明星產品,日耗電僅0.25度,為全球最低紀錄。此外,全球同步推出的海信多門變頻冰箱、科龍直流變頻雙高效空調等產品,也以遙遙領先的技術實力和世界一流的工藝設計水平,受到市場熱烈歡迎。最近推出的海信雙模空調,由於全球首創“雙模”運轉功能,比普通直流變頻空調更省電20%,被權威專家認為是空調技術的重大突破,在業內也引起震動。
技術領先的目的是市場領先,但對於一個曾經的傳統家電企業來說,要實現技術領先必須保持較高的投入,而且必須確保技術回報和市場回報。在這兩個方麵周厚健闡述了自己的理解:“海信一定要保證在把錢換成技術後能用這個技術換來更多的錢。”並將之確定為海信特有的技術孵化產業模式的精髓。
不論是在傳統產業還是在新興產業,海信無疑都是成功的實踐者。海信之所以能夠成功,與他們所倡導的“技術創新”是分不開的,技術的創新成就了海信的品牌,也成就了海信今天的成功。
海信有個目標,即到2010年,在效益優先的前提下,業務收入超過1000億元,使海信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全球互聯網終端與方案製造、提供與銷售服務的企業。
1.技術是桶底,創新是生命。
2.質量不能使企業一榮俱榮,卻可以使企業一損俱損。
3.海信的事業是全體海信人的,海信集團屬於海信全體員工!
4.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企業競爭是“競走”,不是亂跑。競走是有規則的,違規就要被罰出場外。恐怕沒人希望被排除在全球經濟圈之外。
5.海信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為它不像傳統的國企。海信實現國企資產大幅度增值最重要的一點經驗就是把經營者錯位到所有者的位置上來思考國企的改革與發展。
6.小企業靠人,大企業靠文化。企業文化是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隻有文化是無法複製的,也隻有文化才能創造出永遠的差異性。
7.我們是做家電的,在這個行業浸染久了,不看商標我們就能認出是誰的產品,不換名片憑交談就能知道是誰的人。這就是文化這個基因的作用。企業文化就像一種人品,人品一旦出現問題,企業肯定會遭殃,員工也就倒黴了。
8.任何收購都有勝敗兩種可能,不是已經有數據指出中國企業的並購有70%以失敗告終嗎?我的個人體驗是,不能把收購失敗歸咎於雙方的文化衝突,這是管理不到位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