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侯為貴:一萬個想法不如一個做法(1 / 3)

侯為貴:1941年出生,籍貫江蘇,大學學曆,高級工程師。1984年,他創建中興通訊的前身——深圳中興半導體有限公司(後改組為深圳市中興新通訊設備有限公司),並任總經理。1997年10月,他發起成立國內第一家以通信設備製造為主業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總裁,2004年起出任公司董事長。同年入選“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獲“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中國信息產業十大年度經濟人物”、“中國十大科技領袖”等榮譽。

侯為貴在企業創立之初,就在企業名稱裏融入對中華民族的複興期盼。這個名字,也濃縮了中興通訊一直以來努力振興民族通信產業的核心追求。

1984年8月,航天國企691廠派出時任技術科長的侯為貴到深圳籌備合資辦廠,他在特區火熱建設的氛圍中奔走聯絡,6個月後深圳中興半導體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金280萬元人民幣,這家企業便是中興通訊的前身。成立初期,這家公司依靠開展來料加工進行原始積累,先後組裝過電話機、電子琴、冷暖風機等產品。

1987年,侯為貴看到了通信行業大發展的機遇,選擇通信行業作為企業主攻領域,並力主走自主研發之路。1987年7月,該公司第一件自主研發產品——ZX―60模擬空分用戶小交換機通過技術鑒定並獲得郵電部頒發的入網許可證。隨後,具有自主產權的第一台國產化數字程控交換機ZX500也在1989年誕生。

隨後,中興通訊步入快速發展的騰飛階段:1998年,中興通訊中標孟加拉國通信工程項目,是中國通信企業通過國際競標獲得的第一個工程總包項目;2001年,中興通訊獲得聯通110萬線CDMA合同,打破國外壟斷;2004年,中興通訊為雅典奧運會提供全麵的寬帶服務,成為第一家為奧運會提供通信設備的中國通信廠商;2009年,中興通訊在全球電信設備領域躍居前五位,手機終端躋身全球前六名。

在侯為貴的帶領下,中興通訊與國際電信製造傳統巨頭展開激烈競爭,屢次打破中國通信設備製造史上零的記錄。多年來,公司業績和規模保持穩步增長,在履行社會責任、科技創新能力及市場戰略管理等方麵表現突出,成為中國信息產業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之一。

在中興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是在互聯網熱潮消退導致全球的電信市場出現滑坡的大背景下,中興通訊能連續幾年保持高度穩定的增長實屬難得。這其中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中興通訊成熟有效的市場策略,即以市場的需求為出發點,合理調整企業的經營方向,以充分分享市場變化帶來的成果。

按照侯為貴的說法:“緊貼市場就是一個不斷釋放風險的過程,在核心競爭能力方麵,公司在技術和市場這兩塊一直抓住不放,這是公司的主要競爭能力。也有人說是行業的原因,其實行業不是最主要的。緊密結合市場,具備對客戶需求的反應速度,對所有企業來說應該都是最重要的。”事實上正是把技術與市場結合,才使得中興20年間在曆經六次轉型,不斷調整戰略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把握住了機會。

1995—1999年,中國電信市場以高於GDP 4~5倍的速度在增長,這種速度在1999年以後由於電信的分拆而放緩,僅以一位數的速度增長。但這幾年間電信市場有兩個亮點,一個是CDMA,一個就是小靈通。中興恰恰是抓住了市場上僅有的這兩個機會,縮小了與華為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