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真的是賭徒嗎?他真有那麼好的運氣?出賭就贏?史玉柱自己否認,我的成功不是偶然。
史玉柱總有人們應接不暇的奇招。
劉偉說:“讓研發團隊持有新項目49%股份,變‘要我幹’為‘我要幹’。”大家都認為這是史玉柱的怪招。
巨人網絡內部人員透露,征途遊戲的收入目前正以每個月1000萬元的速度增長。如果按照單月利潤700萬美元來推算,史玉柱的網絡遊戲已經躋身國內遊戲運營商前列,甚至已經能夠進入三甲。
眾所周知的“腦白金”,整個渠道擁有超過8000名雇員,300多個辦事處,涉及地域達1800多個縣。采用的模式是,省一級辦事處經理由公司任免,薪金也由公司發放,但是以下的銷售人員,由每一級銷售提取一定比例的傭金,所有費用在這個範圍內自我消化。雖然簡單,但是卻行之有效,基層員工激勵充分,相應公司內控透明有力。劉偉表示,這是激發研發人員創業熱情的“一次探索”。
劉偉認為:研發團隊願意真金白銀出資,說明他們看好項目的前景,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如此一來,以前的同事就會變得斤斤計較,因為涉及的是切身的利益。
這便是“要我幹”和“我要幹”的區別所在。把企業的責任與利益一起分給員工,使員工帶著一種責任感去工作,如此,更有激情,也更加主動,業績便也會隨之增加,公司滿意的同時員工自己也得到了豐厚的報酬,可謂一箭雙雕。這便是賭徒史玉柱的絕招。
其實員工做事的積極程度跟很多因素有關。有很多人認為工作就是為了生存,不得已而為之的苦差事,也就是說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領到能養活自己和家人的薪水。有這樣想法的員工,他工作的動力就是來自客觀環境的生存壓力,是被動的工作,談不上主觀能動性,辦事的效率自然不會高。但是人類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渴望,渴望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財物,員工在公司也有占有欲,希望占有與支配公司的物質與財富,希望自己的觀點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希望能夠支配自己的工作,並擁有勞動成果。而史玉柱恰恰就是抓住了人們的這個心理,給他們自己當家做主人的機會。
2007年7月,武強離開巨人網絡,同幾個朋友組建了一個創業團隊,“當時《征途》已經進入穩定期,公司暫時也沒有新項目,正好當時幾個朋友在杭州成立了一個遊戲公司,找我做研發總監,我就過去了”。武強說,“有項目的遊戲人就是幸福的遊戲人,至於項目是別人的還是自己的,當時倒沒想那麼多”,“畢竟自己還年輕,而遊戲策劃的成長,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在一個一個項目中‘磨’出來的。”
在杭州,武強第一次管理一個項目,“培養新人、激勵士氣、安撫成員、督促進度等,多了很多雜事,頭一次接觸,挫折不少,感觸很多”。2008年7月,武強回到巨人網絡,找回了熟悉的“高速度、快節奏”。“做遊戲要有一個好團隊,單打獨鬥不成事;想做事還要有一個好環境,有技術儲備,有後勤支持,做成的概率才大。”武強說。
2008年11月,武強向公司提出開發新項目的意向,“除了團隊核心的主程序和主策劃,其他都是挑選剛剛加入公司的新人”。一個月後,新項目通過了公司評審,武強成為“贏在巨人”內部創業計劃的第一批創業者。“為自己打工,多了一份責任,也多了一份幹勁兒,團隊士氣和大夥的工作主動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人是一種合群的動物,喜歡在某一個群體中生活。辦公室也是一個交際的平台,在這裏,管理者應該鼓勵員工進行交流,培養員工的團隊精神,讓他們產生歸屬感;幫助員工創造與發掘機會,這種機會能夠幫助員工釋放出自尊的動力,讓員工體驗到工作的意義,感覺到自己這個工作崗位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員工都喜歡向某一個設定的目標發起挑戰,在實現一個目標後,就會向更高的目標前進。管理者要及時地認可與讚揚員工所取得的成就。
一直以來,史玉柱似乎都在努力同員工保持“簡單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