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標,1968年7月生於江蘇泗洪,祖籍安徽。從小就自謀生路,喜歡幫助別人。十幾歲時就開始做生意,初中時已經是“萬元戶”了。1997年3月,陳光標創辦南京金威利電子醫療器械公司,自任董事長。2003年以後,醫藥行業的生意越來越難做,陳光標趁勢轉行,創辦江蘇黃浦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2008年,陳光標光榮當選全國抗震救災模範,10年來向慈善事業捐款捐物累計突破8.1億,被媒體稱為“中國首善”。
江蘇泗洪縣是一個以“窮困”聞名的地方。在陳光標兩歲的時候,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因為家庭極度貧困,先後餓死,這給童年的陳光標帶來了對饑餓的恐懼記憶,這種恐懼的記憶喚起了陳光標“靠自己改變命運,一定要脫貧致富”的想法。
小學三年級時,因為交不起學費麵臨失學危險,他自謀生路,從二三十米的深井中打上水來挑到兩公裏以外的鎮上叫賣,給1分錢隨便喝,一個暑假掙了4塊多錢,不僅給自己交了學費,還替鄰居家的薛剛交了1.8元學費,或許,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做“慈善”。四年級暑假,他背著保溫箱走街串戶賣起冰棍。
五年級,陳光標居然空手做起販糧的生意,沒有本錢就找人做擔保,東家30斤西家50斤先把糧食賒過來,湊夠一板車就拉到糧站去賣,晚上回家再挨家挨戶去還錢,每斤糧食賺取三兩分錢差價。上初一時,他越做越“大”,不僅雇了一輛拖拉機拉糧食,還請了兩個同學幫忙。到了初二暑假,拖拉機增加到兩台,請來幫忙的同學也成了4個人。
初三,陳光標已經在銀行有了1.37萬元存款,成了全鄉第一個“少年萬元戶”。高中三年和大學五年,他也沒閑著,跑到溫州去批發服裝鞋帽,然後拿到淮安、蚌埠、南京等地擺攤叫賣。
1990年從南京中醫學院畢業後,陳光標做過針灸、推拿大夫,在江蘇省社科院應運開發中心當了兩年副主任,後跳槽至南京紅光醫藥公司,任辦公室主任。
1997年3月,陳光標創辦南京金威利電子醫療器械公司,自任董事長。為陳光標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是他自己設計、改造的一個產品:跨世紀家庭CT儀。
沒有廠房,沒有設備,也不需要工人,陳光標做產品,都是自己有了思路後找人設計、改造、代為生產,然後拿去銷售。
2003年以後,醫藥行業的生意越來越難做,陳光標趁勢轉行,創辦江蘇黃浦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有員工4100多人,大型機械設備近500台(套),是全國最大的專業拆除公司。2009年營業收入近百億,淨利潤4.1億元。
大學畢業後,陳光標開過拉麵館,擺過地攤,但一直都不成功。沒有混出名堂的他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回老家,生怕被別人看不起。
一次,陳光標來到藥店閑逛,見一群人圍著一個袖珍式的儀器在反複詢問,他立即上前去看個究竟。原來,這是一個新近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測儀,把兩個電極夾在耳朵上就能測出身體哪個部位有病。
陳光標靈機一動,他想:這個疾病探測儀好是好,就是沒有直觀性,如果能讓患者直觀地看到探測結果,那一定會大受歡迎。決定了就要幹。第二天,陳光標手裏拿著隨身僅有的3000元錢,請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專家和南京師範大學物理係的專家提供指導,按照自己的想法給耳穴疾病探測儀做簡單的改進,安裝上顯示器外殼,輸入生理圖像,患者隻要手握儀器的兩個電極就能在顯示器上直觀地看到自己身體哪個部位有疾病。
這個後來被陳光標命名為“跨世紀家庭 CT”的新儀器,不但獲得了國家專利,而且一上市就廣受好評。就這樣,一個原本簡單的疾病探測儀,經過一番創新之後,立即身價倍增,從原來100多元的樣機改裝後賣到了8000多元。陳光標憑借著自己過人的智慧和艱苦卓絕的精神終於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慢慢地產品打開了銷路,每天有兩三百個人排隊等著看病。瞅準商機的陳光標立即申請了專利,將儀器命名為“跨世紀家庭CT電子疾病探測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