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李書福:讓我們的汽車走遍天下(1)(3 / 3)

“低價=吉利=李書福”,李書福憑借著這一定位,親近了一個巨大的消費群體——中國平民。雖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這樣的一個價格意味著吉利在這個車型上的經營是虧損的。吉利集團的一名高管說,如果僅僅從經營上看——如果用豐田發動機,那麼每銷售一輛豪情車,就意味著吉利集團將會虧損3800元。但是這種虧損對於瘋狂地癡迷於汽車行業、致力於建立一個中國自有品牌和自有技術體係的李書福來說,得到的是投資者看好他和他的吉利汽車的未來。

少花錢多辦事是每一個人的心理,這也是李書福贏得人心的所在。終於在1999年,吉利豪情的情況有所改變,李書福掀起的價格戰開始得到了回應。豪情定於5萬元之下的價位對很多當時的下海者的吸引力太大了。相對於天津夏利8萬元的價格來說,很多人願意進行嚐試。這一年,吉利豪情的銷售量達到了1000多輛,而到了2000年,吉利的銷量又上了一個台階,達到了10000輛。

李書福的價格戰為吉利進入國際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2003年,吉利汽車開始開拓海外市場,2004年出口整車達到了5000輛,占全國轎車整車出口量的63.7%,2005年的出口量超過了7000輛,2006年的出口目標是突破1萬輛。而按照“狂人”李書福為吉利規劃的宏偉藍圖:到2015年,吉利的年銷售量將達到200萬輛,其中三分之二將銷往國際市場。

人們常說李書福是汽車“瘋子”,確實,李書福在造車方麵不是一般的“瘋狂”。剛開始的時候沒有技術,李書福就大膽仿造夏利;沒有資金,又沒有銀行敢於貸款給他,他不得不采用多種方法籌措資金,甚至拖欠供應商貨款;又因為要爭奪“中國最便宜的轎車之最”,他破釜沉舟,不但押上了現在,也押上了他和吉利的未來。

李書福的執著偏於瘋狂,盡管情況艱難,但李書福的吉利豪情仍以價格打入市場,讓更多的人在錢不多的情況下能擁有自己的車。自然而然地,吉利的在眾多消費者的心目中就成了熟悉的品牌。當低價的吉利汽車在中國的道路上跑起來的時候,李書福也獲得了知名度。先機是被李書福和他的吉利占到了,這便達到了李書福的目的。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吉利的豪情都占有著“中國最便宜的汽車”這樣一個地位。有了這樣的一個地位,就算李書福沒有做多少廣告,還是會有一些急切需要交通工具而又不富裕的人去買吉利車的。

還有一點讓李書福很自豪,那就是吉利車的性能並不比夏利差,可能還要好一些。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吉利沒有因為汽車性能出過事故。”

不能不承認李書福放長線釣大魚的低價戰略是明確而又正確的,李書福也是“狡猾”的。

奔馳和吉利,兩輛車來自世界上最老的和最新的汽車公司,雖然兩個汽車公司成立的時間相差了整整一百年,可是這兩個“忘年之交”屢次在清華交手,試比高低。

2002月7月,清華大學迎來了一次很有意思的汽車碰撞實驗。兩輛汽車,一輛是吉利,另一輛則是奔馳。

清華大學的汽車碰撞實驗室是中國四所汽車碰撞實驗室中唯一的高校實驗室,在人們心中也有很高的權威性。由於2001年國家強製規定汽車必須經過碰撞實驗才能通過認證,而清華的第三方性更強一些,所以大量技術力量較強的企業都在這裏進行實驗。

人們聽到這個消息炸開了鍋,吉利這個“無名小卒”怎麼有機會和世界名牌奔馳同台“演出”啊?說起這個李書福難掩心頭得意之色,因為機會總是垂青於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