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個人基本素養(1)(3 / 3)

此外,加州斯坦福大學的研究發現,也證實了忍讓或原諒別人有利於身體健康。在有70名婦女參加的該項調查中,大部分為20~50歲。研究人員想發現,在社會交往中與別人關係緊張時,原諒別人有利於減輕心理壓力並增進健康。

根據試驗結果,研究人員介紹說:“當人們就一件事情長期的耿耿於懷時,往往就會在心理上形成負麵影響。比如憂慮、敵意、與別人關係緊張等等。”這在身體上也能反映出來。比如“會導致一些類固醇等激素的含量持續升高,進而導致一係列疾病,其中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和癌症等等。”

然而,科學家們也發現,原諒別人並不是說到就能做到的,而且需要一個過程才能身體力行。

生活中你善於微笑嗎

笑容是一種令人感覺愉快的麵部表情,它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為深入溝通與交往創造溫馨和諧的氛圍。因此有人把笑容比作人際交往的潤滑劑。

在笑容中,微笑最自然大方,最真誠友善。世界各民族普遍認同微笑是基本笑容或常規表情。在人際交往中,保持微笑,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麵的作用。

1.表現心境良好

麵露平和歡愉的微笑,說明心情愉快,充實滿足,樂觀向上,善待人生,這樣的人才會產生吸引別人的魅力。

2.表現充滿自信

麵帶微笑,表明對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以不卑不亢的態度與人交往,使人產生信任感,容易被別人真正地接受。

3.表現真誠友善

微笑反映自己心底坦蕩,善良友好,待人真心實意,而非虛情假意,使人在與其交往中自然放鬆,不知不覺地縮短了心理距離。

4.表現樂業敬業

工作崗位上保持微笑,說明熱愛本職工作,樂於恪盡職守。如在服務崗位,微笑更是可以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氣氛,讓服務對象倍感愉快和溫暖。

真正的微笑應發自內心,滲透著自己的情感,表裏如一,毫無包裝或矯飾的微笑才有感染力,才能被視作“參與社交的通行證”。

忘掉別人欠你的情

中國有句古話:“雖有兄弟,不如友生。”可見交友之重要。有些同學在交友過程中,往往開頭人緣不錯,但友誼卻往往不持久、不鞏固。這種現象很有代表性。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其能開好頭卻不能結好尾呢?

一個人的待友之心,往往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瑣細事情中。分析起來,這些同學之所以開始顯得人緣很好,主要是因為他們一般都比較隨和、樂於助人,能夠想別人所想,濟別人所難。在這些方麵,這些同學的確做得不錯。但是,在他們幫助過別人之後,內心也就不斷增長期待別人回報的心理。當這種心理得不到滿足時,他們與曾經被幫助過的人的關係便日漸冷淡了……不錯,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接濟,但是這隻能是我們自己的信念,而不能以此強求別人,甚至因別人做不到這一點,自己也就放棄了這一義務。埋怨對方沒有投桃報李,自己吃了虧,說那些“我對他多好,我幫他做了多少事。輪到這次我求他,他卻不管,真不夠朋友”之類的話的同學,在他們看來,“友誼”幾乎成了一種交易。與人交往,施恩圖報,而恩和報之間又難得均衡,那麼,這樣的朋友關係又怎能發展下去呢?斤斤計較的人不但會失去朋友,而且會失去自己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