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進社會得到的第一個大鼓勵,若她先知道我是誰的親戚而讚美,感覺會不一樣的,更何況是我最崇拜的新聞界前輩,”吳涵碧說,有時碰到挫折不想再寫時,“想到徐阿姨喜歡,就一直寫下去。”20年來共寫了1100多個故事連載,出書50本。在《窈窕淑女》原著小說裏,作者蕭伯納安排外表邋遢、談吐舉止粗俗的賣花女,雖獲教授調教,卻跟上校私奔,她說:“你才是真正把我變成淑女的人,我在教授麵前仍忍不住想做粗魯動作,但你的真心讚賞,使我想活出你心目中的樣子。”
2.敏銳認知別人的優點
黑幼龍40歲時是個工程師,有兩個部屬,但在認識了光啟社的丁鬆筠神父後,丁神父告訴黑幼龍,“你有潛能做領導人物,因為你勇於從錯誤中學習,可有所作為,應走出來換行。”點醒了黑幼龍重新思考,“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領導潛力。”6個月後黑幼龍做光啟社副社長,帶領不同部門150個人,還製作了膾炙人口的“新武器大觀”等電視節目,雖然薪水隻有以前一半,卻自覺像找到一塊園地,發現自己許多新本事,以及滿足感與歸屬感,既不覺得累也不覺得苦。這次經驗促使黑幼龍後來走入訓練人才潛能的行業。
當侯文詠還是醫學院學生時,寫了篇《不考試真好》,吳涵碧邊看邊笑,覺得這人真有趣,找他寫故事書,一定叫好又叫座,想辦法得到他的電話,天天打給他,半年後侯文詠的弟弟接聽電話,才知他去澎湖服兵役。吳涵碧又費力打通軍用電話,跟侯文詠說出她對他的讚賞。這番“全省大通緝”後,侯文詠持續替《中華日報》寫文章,後來出書,果然受讀者歡迎。吳涵碧說,當她經過書店,看到不論大人小孩也在邊看邊笑,“我知道自己做對了,看到別人好,就要對他講出來,其實每個人都應如此,做別人的啦啦隊長。”她謙稱她是從徐鍾佩學來的。
3.讚美到靶心要先觀察
讚美像打靶,三個同心圓,從最外圈的外表,到第二層的成就與性格,到第三圈的潛力(連本人都未察覺的潛能),一般人能打中第二圈,就已不得了,丁鬆筠與吳涵碧為何還能打中第三圈,識人所未識?答案就在觀察。丁鬆筠說,他平時就對人感興趣、有關心,就會留意,隻要細心觀察一定可以找出他的優點,當然也可以找出缺點,就看你的方向。會關心別人,會對他留意,源於愛心,或深信不疑的想法。丁鬆筠10歲喪父後,懷疑人生的意義,但從母親對他的愛,以及思索人生方向,終而從聖經得到答案,效仿耶穌,有很多愛的能力,我希望我能在認識一個人40分鍾後,一定讓他知道他特別可愛的一麵,多年下來,成為習慣。在他看來,甜言蜜語固然可以直接講出來,但間接也很重要,看著他,仔細聽他說,重視他說的每句話,注意他的身體狀況,例如他腳痛,表現你的關心。丁鬆筠做到了心理學家所說的原則,專注的傾聽,是我們所能給人的最高讚詞。吳涵碧從小喜歡看故事書,覺得其實大人也有童心,一心想出版大人小孩都愛看的書,但坊間兒童讀物傾向說教,很多大人又不懂幽默,隻會講黃色笑話,所以一看到候文詠的作品,如獲至寶。
4.精確不能多
多了就變成客套話。避免用模糊的字眼、陳詞濫調,否則聽的人會當做社交寒暄應酬語,隨口應付一番,不以為意。
吳靜吉發現,大多數人常以籠統的方法讚美別人,稀釋了讚美的功效。很多人在說別人優點時,常說外表,以及與工作無關的字眼,像酒量很大、很會穿衣服,以及一些籠統的字眼,如心地善良、工作認真、活潑好動——就像讀小學中學時,老師在成績單上的評語一樣泛泛。吳靜吉教大家用“優點轟炸法”,學習如何找別人優點,團體圍坐,一人坐在中間,眾人眼睛看著被讚美的那人,盡量用具體的經驗和實例,直接告訴他你有什麼優點。
“把別人的優點列舉出來,也可以對自己做,每天早上開始記錄自己的優點,不記缺點。一天下來你會發現很多自己的優點,慢慢開始欣賞自己,增加信心。了解自己的優點後,將自己的優點表現出來,別人自然會注意你的優點,你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別人欣賞你的優點。”吳靜吉說。
5.散播二手讚賞
把某人對某人的稱讚,轉述給被讚美的人,三者都成贏家。知道被別人讚美令人士氣大增,因為所聽到的隻是原版的一部分,想象完整版是多麼的讚賞有加,怎能不令人心花為之怒放呢!稱讚的人當然開心且被衷心感激,轉述的人享受到目睹別人開心的愉悅。由企業經營者與專業人士組成的國際扶輪社,各行各業領袖之所以願意輪流被別人領導,合力完成活動,魅力即在扶輪社社友之間善用讚賞,而且不吝散播彼此所聽到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