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無奇型。此類人無特殊習慣,一切動作出於自然。他們生性友善,富自信心,對自己的生活操縱自如,能伸能屈。
接電話的不良行為
1.案例一電話沒回應惹惱客戶一位消費者新買的某品牌電腦出現了故障。她忘了該電腦的維修電話,於是從查號台問到該公司電話後打了過去。一位小姐接了電話後,猶豫幾秒鍾後說道:“我幫你找人來說,你稍等。”誰知這一等就是好幾分鍾,這位消費者能聽到辦公室嘈雜的聲音,但就是沒人再接電話,那位小姐好像也不知去向。她非常生氣,從此對這個品牌印象大打折扣。
2.案例二事情沒說完推說管不了一位市民看到一種社會不良現象,她給有關部門打電話。剛說兩句,對方就打斷說:“小姐,這事不歸我們管,你找別的部門試試。”“你還沒聽我說完,怎麼就知道不歸你們管呀?”“我說的肯定沒錯,你再給其他部門打打試試。”“你們這也不管,那也不管,都管些什麼呀?”市民的熱心受到了傷害,她一下子生氣了。
3.案例三一時口誤遭冷遇
一位先生要找A公司,但拿起電話卻順嘴說成了B公司。A公司的員工一聽對方要找的是自己的競爭對手,馬上說“你打錯了”。“啪”的一下就掛斷了電話。這位先生回過神來,覺得心裏很不舒服。他以前也跟接電話的這位員工聯係過幾次,沒想到對方的溫文爾雅都是裝出來的,實際是這副“德性”,他再也不想和對方合作了。
別讓手機給你的風度打折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和禮儀有關的問題,如果處理得正確,就能很好地體現一個人的風度,反之,則會被人看成是一個沒有教養的人,但是這些有關禮儀的知識由於尚未進入學校的課本,所以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知識的空白點。
前幾天,我興致勃勃地觀看電影的時候,被劇場裏此起彼伏的一陣陣刺耳的手機鈴聲弄得情趣全無,如今不少人在看演出、晚會、話劇的時候也經常有這樣的苦惱,手機雖然給大家帶來了方便,但是在使用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呢?
手機被稱做“第五媒體”,中國有2.1億的移動用戶,放肆地使用手機會成為社會禮儀的最大威脅。所以“現在通話方便嗎?”通常是撥打手機的第一句問話。其實,在沒有事先約定和不熟悉對方的前提下,我們很難知道對方什麼時候方便接聽電話。所以,在有其他聯絡方式時,還是盡量不打對方手機好些。如果在禁用地點使用手機還可能造成災難。怎樣合理地利用手機呢?
在一切標有文字或圖標禁用手機的地方,均須遵守規定。乘飛機時,必須關閉手機,因為手機訊號會幹擾飛機導航係統。在加油站或是醫院裏用手機就有可能釀成火災,或影響醫療儀器設備的正常使用。在駕車時不宜使用手機通話,否則易造成事故。
其次,電影院、嚴肅音樂會、舞蹈演出、開會、聽報告時,不使用手機。公共場所應使之靜音或轉為振動。在一些場合,發送短信息往往比打手機更合適一些。我們建議大家應該多熟悉一下諸如語音信箱、短消息等特色服務功能。
有特別緊急的情況必須使用手機時可以換個房間,走到室外,甚至有人躲進廁所。
打手機時聲音不要過大。尤其在公共場所,使用手機佩帶的耳機與麥克時大喊大叫,別人會感到莫名其妙。特別提示:出於自我保護和防止他人盜機、盜碼,不宜隨便將手機號碼告訴別人,更不應當隨便將別人的手機號碼轉告他人。不宜隨意互借手機。不在不正規的維修點對其進行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