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葡萄美酒(3 / 3)

在正式飲用前還要“醒酒”,說是預先開瓶,讓酒先透透氣,呼吸一會兒空氣,實際上是讓酒稍微氧化,使酒味變得更柔順一些。讀詩念酒,葡萄酒就像是一種藝術品,能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試想,在繁忙勞作了一天後的晚上,倒上一杯葡萄酒,任其在熒光燈下恍惚晃動,然後細細品味,定能從中領略出它的高雅、醇香和浪漫。法國人看重地是葡萄酒平易近人的品性,格外講究一個“品”字。慢慢地喝、一點點喝,才能體會到細微的口感變化,如同把百味人生細細回味。

吐魯番的人則沒有這麼多繁瑣的道道,往往是客人一落座,便迫不及待地打開瓶蓋,既不向客人展示酒標,也不向客人介紹酒性,而是滿滿斟上一大杯,在“感情深,一口悶”聲中勸客人一飲而盡。

這樣的飲酒方式就算是吐魯番的一種文化吧,舍棄了許多含蓄,盡顯豪爽氣概,亦如吐魯番人實在的品性。我也繼承了吐魯番人的這種天性,對來訪的客人一點都不客氣,整瓶整平地開,大杯大杯地倒,直到彼此恍惚方才罷手。時間久了,酒量也練出來了。750毫升裝的,一次能喝三瓶,醉酒的感覺如同飲白酒那樣,揪心的難受。我曾發誓不再喝酒,終經不住酒的誘惑,一次次拜倒在酒的瓊漿裏。

我曾試圖像法國人那樣優雅地品嚐葡萄酒,隻有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方能如願。一個星光燦爛的夜晚,我關閉了電燈,浪漫地點起幾隻蠟燭,伴著房間裏溫柔的燭光,輕輕啟開一瓶樓蘭幹紅,像法國人那樣把酒臨風,聞一下葡萄的果香氣,再含一小口瓊漿置於舌尖,待溫熱使酒香充分地逸出,漸漸地進入佳境。試圖用精神和味覺一同來感受杯中那源於大自然最純潔的生命,收獲蘊藏在酒裏清醇濃鬱的生活情趣,陶醉在“葡萄酒是裝進酒瓶的詩篇”的意境之中。

這樣品嚐葡萄酒時間久了,氛圍就濃了,亦能浮想聯翩。感覺到有時欣賞葡萄酒,仿佛像在欣賞貝多芬交響樂達到高潮時那回繞的短笛聲,每個音符和音調都清晰可辨;有時欣賞葡萄酒,又像是在欣賞一件輝煌的藝術珍品,每個章節和片段都醇美無瑕;有時欣賞葡萄酒,則像是在體味一絲浪漫的情趣,重溫一段悠悠的情懷……那種細膩與典雅,已經不在是一杯酒,而是一種文化,一種品位。

知曉葡萄酒豐厚的內涵之後,我便不再隨意開啟酒塞;懂得葡萄酒真正的意義之後,我不再大杯狂飲。而是盼望在一天奔波終於停歇的夜靜之時,獨坐陋室,伴隨著班得瑞的寂靜的山林低低吟唱,微微閉上眼睛。周圍的空間裏,浩瀚的星空、無邊的草地、潺潺的流水、清脆的鳥鳴、幽怨的蛙聲,遠古的駝鈴,還有終日思念的故人,依次進入夢鄉。

於是,我明白了:為什麼從西方到東方,從塞納湖畔到坎兒井旁,葡萄酒的滋味能綿延伸展千裏;於是,沒有了國籍的界限,沒有了膚色的阻隔,隻要酒杯相碰,盈盈一笑間,就化去了文化和曆史的差異……

於是,我明白了:酒與詩的姻緣,酒與情的纏綿,酒與人的關聯;於是,沒有了性別的界限,沒有了虛偽的客套,隻要酒杯相碰,相對一笑間,就化去了人間的一切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