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庭州多雪火州炎(2 / 3)

大朵的火苗,小朵的火苗,遍布山體。你神情一恍惚,它就幹脆是一堆衝天大火,感到了火舌的燒燎,於是不由自主退下來。這真是一個應該產生神話的地方。傳說當年的美猴王大鬧天宮,一腳踢翻了太上老君煉丹的八卦爐。那爐火正著得旺呢,有幾塊炭火就從天而降。落到地麵時,還在燒著。孫悟空急了,借來芭蕉扇,幾下扇滅了大火。火是滅了,而火的姿態卻保留了下來,冷卻成了這座紅體之山,人稱火焰山。

這神話當然是屬於中原文化了。在當地的維吾爾民間,流傳著另一種神話:

天山深處有一條惡龍,專吃童男童女,為害一方。為除暴安民,一位哈拉和卓,領命前去降伏惡龍。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人龍大戰,惡龍帶傷西走,鮮血染透一座山脈後,死了。留下的這座山,當地人叫它紅山,就是我們麵前的火焰山。

許是因為這地形奇特,所以傳說也就特別多。

司機指著山頂說:“看到了嗎,那,是拴馬樁。當年唐僧西天取經,路過這休息,把馬拴在那個石柱上。”按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一石柱,形同木樁。老磚道:“像不像我們在內蒙古看到的成吉思汗的拴馬樁?”

“天下事情大抵相同。”此話一出如名人名言。

我們沒有找到曬經台。曬經台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

唐僧師徒源人西天取經,曆盡八十劫難,在西雷音寺取得真經。東返之前,佛祖再三告誡:“此經功法不可估量。內有成仙修道之奧妙,發明萬化之奇方,非沐浴齋戒,不可開卷。”

一行5人,叩謝了佛祖,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回歸東土。由於師徒九九八十一難未盡,在他們路過通天河時,沒有舟楫橋梁,乘了一個大癩黿渡河。豈知這獸到了河中央脖子一縮,身子一晃,連人馬帶經書落入水中。

悟空忙著救了師父又撈經卷、牽白馬。所帶經卷全被水浸了,隻好一卷卷鋪在石頭上曬,四人一頁頁地翻曬,把全部經卷攤在一塊平整的石頭上。

這塊石頭,就是留到了今天的“曬經台”,或“聖經台”。

此處無遮無攔地暴曬著,在我們看火焰山的當兒,司機隻好蹲在車屁股的陰影裏,等我們走過來,他說,“你們從這裏看過去,蹲下,水平看過去,看火焰山山腳那片開闊地上,從地裏麵“噌噌”向外冒火。”

老磚聽說,忙單腿跪地,貼著地麵望過去,連連稱是。“對,對,一朵一朵的小火苗,從地表往上躥。”兩老外過來,見此般情景,不明何意,一臉呆相。“上車!上車!”“快走!快走”大家嚷著,此處真不是久留之地呢,待進到車內,溫度又高出幾度來,司機一踩油門,刻不容緩地飛起來,這一飛,熱氣撲麵而來,坐在後麵的老外驚呼:“關窗!關窗!”

怎麼回事?

吹進車內的風,燙臉。這才信了史書上載的“風吹如炮烙”。

進入吐魯番盆地以後,地麵上的河水好像突然就消失了。由火焰山歸來,再走交河故城,遍野赤地,滿目焦黃,赫紅色的岩石上留著燃燒的痕跡,殘牆斷垣的每一粒沙土都燙得咄咄逼人,荒山禿嶺如紅毛怪獸猙獰邪惡,似被那億萬年前的一把天火燒得扭曲變形。誰都不曾真正見過那場遠古的烈焰,但艾丁湖卻仍被火的餘威一日日吸烤幹……

車從容拐彎,穿過大山間魔障般的浮塵燥土,不慌不忙駛入一片平緩的穀底。

那山溝幹癟瘦弱,在陽光下像一條曬幹的醃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