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吐魯番的眼淚艾丁湖(1 / 2)

吐魯番盆地四麵環山,北有博格達山,西有喀拉烏成山,南有覺洛塔格山,東南有庫姆塔格山,盆地總麵積5萬平方公裏,占吐魯番地區總麵積的80%以上,其中低於海平麵的麵積為4050平方公裏,是全國海拔最低的盆地。艾丁湖就座落在盆地腹心偏南的部位。

說來你也許不相信,我在吐魯番生活了40年,竟然沒有拜會過艾丁湖。是什麼原因讓她在我心中積累沉寂了四十個春秋,且不敢貿然觀其容顏?理由隻有一個,那是因為,艾丁湖在我的心目中,是吐魯番灑落的一滴眼淚。為了心中的聖潔,我不願輕易打攪她。

自然界是神奇的,每一個地方都有輝煌的過去,我始終都這麼認為。艾丁湖自不例外,隻是她輝煌的曆史年歲大了些。人生是變幻莫測的,每一個人都有他的軟肋,我亦自不例外,這不,近日有內地的朋友來訪,讓我跟他們一起去尋訪艾丁湖。我雖然有自己固執的想法,但不能再因為自己的私欲而拒絕朋友的盛情。於是,在陽春三月的一個麗日見到了夢寐以求的艾丁湖。

出發前,我找了個導遊陪同。她說去艾丁湖有兩條路可選,一遠一近。近路從吐魯番市區南行40來公裏即可到達艾丁湖,但到不了湖邊;遠路要繞行到托克遜縣城,再向東南行40多公裏便可到達艾丁湖,雖說多行了一百多公裏,但可以直接到達湖邊。朋友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提議走遠路,於是,我們由導遊帶路,乘車先行到艾丁湖鄉,再轉道托克遜縣,然後向東南方向行進。

過了托克遜縣城,便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多少風景。相對平坦偌大的植被上,零星地生長著“駱駝刺”,孤獨地給戈壁增添了一絲生命的色彩。我們在土路上顛簸了三個多小時,導遊指著前方一片有些泛光的地麵說,這就是艾丁湖。

那一刻,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難道我暗戀了四十年一萬四千六百個日夜的艾丁湖,竟是這般模樣?我的心靈一下子空虛了,思維似乎停止了,感覺仿佛斷流了。稍微回過神來時,準備考慮如何向遠道而來的朋友解釋時,不曾想到,朋友那邊卻興奮地發出“太美了”的讚歎聲。我睜大眼睛與朋友的瞳孔對視,他明亮的眼睛裏除了認真的神情,沒有一絲的虛偽。

於是我也開始回憶曾讀過的有關艾丁湖的章節,似乎心靈踏實起來,思維活躍起來,感覺靈敏起來。放眼朝湖心望去,有水但已接近幹枯,湖底裸露,幹燥堅硬的鹽堿與芒硝混合結成的鹽殼覆蓋在上麵,景觀晶瑩但古樸、蒼涼。

我原本就沒有想到今天之行能看見曾經有過的雄偉寬闊的水麵,之所以失望,是來自對資料上“千萬年前這裏是一個寬闊碩大的淡水湖”說法的懷疑。我們幻想著會有清澈的湖水出現,這隻是一種天真的想法而已。不過,艾丁湖近年確實有過湖光瀲灩的景致,我的記者拍攝到了,曾以“艾丁湖有水了”為題製作了電視節目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由此,我相信艾丁湖是一個季節性或臨時性的“蓄水池”,並非“湖泊”的說法。

艾丁湖的水,主要來自西部喀拉烏成山42條現代冰川水彙流形成的阿拉溝河和北部博格達山南坡183條現代冰川水彙流形成的白楊溝河、大河沿溝河、塔爾朗溝河等河流,以及盆地北緣湧出的天山雪水潛流,也可以說艾丁湖是地表徑流的歸宿點。湖的形狀隨湖水補給來源增減而變化,就像月光形狀的盈缺。因此,艾丁湖的麵積就有了3平方公裏、12平方公裏、48平方公裏、75平方公裏、152平方公裏大小的說法。

我向來對這些數字不感興趣,趁朋友與導遊交流之際,我獨自向湖的深處走去。由於擔心陷入泥濘或沼澤地,專找較硬的地方下腳。結了殼的鹽沙土既脆且軟,一腳一個窩,一部一聲響,身後留下一串深深的印痕。

我分明地感到,腳底下的湖麵在緩緩的湧動。湖底皺褶如波,周圍鹽殼晶瑩,沐浴在陽光下的艾丁湖,酷似寒夜睛空的月光,誘人遐想。湖體幾乎全是堅硬的鹽殼,偶爾點綴幾棵紅柳和蘆葦。處在這樣寂靜的曠野裏,頓感自己的渺小。我看著自己身體被陽光遮成的倒影,隨想到了“月光湖”這個美麗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