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吐魯番的黑羊(1 / 2)

新疆人有個共同的特點,一旦說起哪裏的羊肉好吃,阿爾泰人肯定會說氣候冷的地方羊肉好吃;伊犁人肯定會說那拉提草原上的羊肉好吃;哈密人肯定會說東天山下的羊肉好吃;南疆人肯定會說盛產蘋果、香梨地方的羊肉好吃……我生活在吐魯番,推崇本地的羊肉好吃那是必須的。

其實,新疆各地人的說法都沒有錯,隻是產地不同,肉質各異而已。我在這裏不做任何評判,隻說說吐魯番的羊肉為何鮮美好吃的原因。

吐魯番黑羊最早產於托克遜縣,這裏夏季酷熱、冬季嚴寒、四季多風,獨特的盆地氣候,培養了粗纖維多、木質化強、多刺、耐鹽堿、抗幹旱的牧草植物,也就培育出能適應這一生存環境的優良地方綿羊品種,那就是聞名遐邇的吐魯番大尾黑羊。原本不太相信科學配種的當地牧民,竟然在曆史牧羊的實踐中,懂得了引進優良品種的道理。他們從周邊地州引進蒙古係巴音布魯克羊和哈薩克羊、卡拉庫爾羊進行雜交,經過長期自然選育和繁育,培育出肉用型地方名品種吐魯番黑羊。

我在吐魯番生活了四十多年,發現了一個奇異的現象,凡屬於吐魯番地產的優秀物種,隻要離開吐魯番的生活環境,品質就會大大降低,就像吐魯番的葡萄和哈密瓜。內地人把插條和種子從吐魯番帶回去試種,雖然,葡萄也有果實,哈密瓜也能成熟,但品質絕不能與吐魯番產地相比。然而,其他地方的物種一旦引入吐魯番種植,品質都會得到大大的提升。比如日本產的奶油味甜瓜,美國的紅提葡萄等,來到吐魯番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原產地的人怎麼也想不通,最後隻好歸於吐魯番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吐魯番的黑羊自然也繼承了這個傳統優勢,從這個角度說,吐魯番不僅是世界四大文化體係的交彙處,也是世界優質物種的交彙處。

為了探究其中的奧秘,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仲夏日,我跟隨湖南電視台攝製組來到了托克遜縣黑山天然牧場。之前,我曾去過伊犁那拉提草原,去過哈密巴裏坤草原,去過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無論大小,草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一片茫茫無邊無際,氈房點點,牛羊成隊,像天上的星星墜落草原,閃耀在綠色叢中。托克遜縣黑山牧場同樣具有這些特點。草場總麵積300多萬畝,分布在相鄰的幾處山窪間。我們到達的是擁有18萬畝、海拔3500米的天然牧場。我們在木合塔爾場長的帶領下,走進草場的深處。

這裏牧草豐茂,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蕩起伏,像是大海的波浪。奇怪的是偌大的草地上見不到羊兒。問木場長方知這是東草場,專門供黑羊越冬用的。

我們繼續前行在山間,兩邊山坡上長滿短絨絨的牧草,像城市裏的綠草坪剛用割草機修理過一樣,齊刷刷的隨風搖曳。風兒不停地跟隨,有點冷的感覺。我十分不解,草場正值夏季,這裏為何會如此清涼。木場長發現了我的疑惑,隨口告訴我們,這裏年均溫度隻有10度左右。我這下更糊塗了。如此寒冷的環境,黑羊怎麼生活呢?木場長說,這才是黑羊珍貴的地方。

原來,黑羊自雜交成新品種以來,在這裏已經繁殖了200多年,逐漸養成了耐嚴寒、抗幹旱等頑強的能力,適應性極強。黑羊一年一胎,孕育於年末到次年4月份之間,新生羔羊當天就能走路,5到6個月就能長到35到40公斤的個頭。黑羊生命之頑強、成長速度之快,是我先前沒有想到的。而到了成熟期的黑羊就能出售,更是我沒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