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從冷門空檔中發現商機(1)(1 / 3)

雖然說熱門項目市場大,緊跟時尚好賺錢,但這也要根據自己的資金實力、個人條件、周邊環境等而定。尤其對於白手創業者來說,他們缺資金,缺經驗,缺背景,缺關係,在競爭激烈的熱門行業中,很難有立足之地。在此情況下,倒不如另辟蹊徑,從別人瞧不起或者根本沒有瞧過的冷門空檔中尋找商機,從市場競爭的縫隙中挖掘財富。在很多時候,冷門生意由於競爭對手少更好賺錢。

22、冷門生意也賺錢

如果你在一個“冷門”行業中奮鬥,那麼你成功的機會就比較大,甚至可以壟斷這一行業。

兩年前,張濤因幾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於是他和家鄉的青年人一樣,春節剛過,就像候鳥一樣飛向南方。

很早就聽別人說過,上海人非常精明,外地人問路都收費。他想,既然帶路都能掙錢,那地方肯定遍地是黃金。人的生活檔次高,身價自然高貴。這不正是生活在農村的人改變土裏刨食命運的天堂嗎?然而,麵對充滿神秘色彩的大都市,最初,張濤真的有點找不到頭緒,不知道怎麼去掙錢,做什麼工作能掙錢,麵對行色匆匆的人們,他茫然了……

上海的郊外很迷人,清新的空氣,裹著泥土的芬芳,給人一種回歸大自然的真實感覺。憑著鄉下孩子對泥土的眷戀,張濤想到,要是能把郊外這些養分充足的黑土,帶到市區去賣給那些養花的人,不也是很好的賺錢方式嗎?這樣,還不用投入本錢,隻要甘於吃苦,雖然掙不到大錢,但怎麼也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吧。有同伴說,可這不是和土坷垃打交道了嗎?從農村出來,不就是為了能夠體麵地找份工作嗎?這樣將來在家鄉人麵前也能抬起頭,如果出來跑到大上海來賣土,那有什麼意思?但張濤不這樣看,他認為隻要是用自己的雙手掙來的錢,就光榮。於是,第二天他就帶著這些土,並把它冠以“花盆土”的名義,用自行車推著,走街串巷向上海市民出售。還別說,上海人還真對“花盆土”感興趣,一天下來,雖然累點,但也能掙上幾十元錢。這幾十元錢,可是他的純收入。一年後,他憑著“花盆土”這個牌子,在上海竟然站穩了腳跟,同時也擁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店麵。

沒想到,在這個充滿機遇與競爭的都市,僅憑他對土地特有的情感和鄉下孩子純樸的心靈,對未來充滿了無限渴望的激情,竟然使自己擺脫了困境。一步步艱難而有力地跋涉,慢慢地,張濤對上海熟悉了。繁華而忙碌的大上海似乎也張開了雙臂,接受了一個從遙遠的山村走來的青年。在長時間的走街串巷中,他發現有些店鋪,盡管裏麵富麗堂皇,而門口上的招牌都是又黑又髒。一次在與朋友聊天中得知,清潔公司隻是負責樓店裏麵的衛生,而不負責外麵的招牌。張濤立即感到,這又是一個發展的好機遇。於是,他馬上和外地一家清潔劑廠聯係,準備做他們產品在上海地區的總代理。但這需要筆抵押金。正巧,不怕丟麵子賣“花盆土”積攢的錢,派上了用場。經過一段時間的協商,他們同意了。張濤立即往清潔劑廠交了抵押金,就把第一批貨順利地運到了上海。在代理清潔劑的同時,又招了幾名員工,專門負責市區廣告牌及各家門前招牌的清洗,同時他們又能推銷清潔劑。

如今,張濤已從最初的賣花土,逐漸發展成已經擁有一定規模的有限公司,基本實現了自己最初的夢想。現在,他已經有了房子和自己的專車。想想當初,如果張濤不重視身邊的那些別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機會,他能有今天嗎?

如果大家都在同一行業打天下,那麼遭淘汰的是大多數人,而成功者隻有少數,且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獲勝的。但是,如果你在一個“冷門”行業中奮鬥,那麼你成功的機會就比較大,甚至可以壟斷這一行業。

香港的陳銀海就是靠“冷門”而發家的。這個“冷門”就是生產電腦打花機。他當年來港時,僅是“打花”(即機繡)小學徒。後來自己買織機,當老板經營。可是好景不長,在1967年因虧損隻得關門了事。空有一身“打花”本事,卻無用武之地。時來運轉,在1978年電腦熱潮中,他慧眼獨具,認為用電腦取代人手從事“打花”,這個還無人問津的事一定大有前途。盡管此時香港“打花”業難請到人,但他還是投資研究打花電腦,過了幾年,便研究出兩種型號、質量上乘的電腦打花機,受到各廠家的垂青,產品打入大陸、香港、歐美及東南亞許多國家,年營業額達數千萬元,他也成了生產電腦打花機的巨頭。他所經營的這個行業是個“冷門”行業,別人很難插足,產品處於霸主地位,這就為他帶來滾滾財源。

西歐著名蚯蚓大王溫施,19年前曾涉獵到一本《意外之財到處有》的書。書中提到,住在水邊的人如果隨手飼養一些蚯蚓賣給釣魚的人,也不失為一條生財之道。當時溫施並沒有放在心上,因為他不住在水邊。

以後他搬到北大西洋的特雷非島上,有次打掃後院時,忽然發現了兩條小蚯蚓。就在這一刹那,他忽然想到19年前在書中看到的那條“生財之道”。於是,他飼養起這些終日勤勞於地下的小生命來。開始,他隻賣給那些釣魚的人,後來,擴大為飼養場,購置設備辦起“蚯蚓罐頭廠”,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壟斷了中歐幾國的蚯蚓市場。他那強有力的競爭,使得老牌的加拿大“罐頭蚯蚓”也多次敗下陣來,拱手將第一把交椅讓給了溫施。1987年,溫施蚯蚓聯合公司的年銷售額已達到2億美元。

垃圾箱和垃圾公司的誕生、發展,也記錄著一個家族從貧困到富豪的創業曆史。

60多年前,家住意大利米蘭的凱密西登身染疾病,找不到工作。那時他21歲,大好年華卻生活無著似乎已走投無路。餓極之時,他隻能在街頭垃圾箱旁翻尋居民丟棄的可食之物充饑。在這悲慘的尋食過程中,一種現象使他無法視而不見:居民們倒垃圾,要走一段不短的路,有垃圾通道的樓上住戶,傾倒垃圾時又會把周圍環境弄髒。凱密西登暗想,身體有病,雖是職業難尋,但幫助居民收收垃圾,體力尚可。於是他拾來一批大紙箱,改成手提垃圾箱,敲開一戶戶居民的門,開始了一種職業嚐試:“親愛的太太,從明天起,你們將垃圾放在這箱子裏,我幫你們提走,再給你們送上空的箱子。”報酬很少,有吃的給點就行,很多居民都很樂意照此辦理。

不久,願作此等交易的居民越來越多,靠撿來的箱子已經不能應付。凱密西登就和窮兄弟們商量,幹脆聯合起來搞一間專倒垃圾的公司。32名窮小子就這樣聚集在凱密西登身邊,打出招牌“手提箱垃圾公司”。哪知,招牌一亮,三天內就有10萬戶居民報名請公司處理垃圾。於是,凱密西登馬上招來大批雇員,正式注冊營業。垃圾箱也一代一代地改進,越來越實用、美觀,符合市民的要求。

凱密西登當上了垃圾公司總裁,成了富豪。如今,凱密西登垃圾公司已換上了第三代總裁,倒垃圾的用戶已達百萬。23、尋找市場的空白點在市場細分的今天,隻要多方尋找空白點,把握住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商機,賺錢也是很容易的。

在美國,40%的婦女因太胖而有個“特大號”的臀部,她們為此而憂心忡忡,從來不敢穿褲襪,認為褲襪能使身材苗條的婦女更健美,但卻使身材肥胖的婦女更加臃腫。

美國的許多廠家,都認為胖女人不會穿褲襪,也不會去買褲襪,這個市場沒有什麼機會,故長期沒有人去開發。而雪菲德公司通過市場調查的資料分析,卻得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意見:正是由於這些胖女人目前不穿褲襪,是一塊處女地,所以市場潛力很大,有開發的前景。他們認為放棄這個40%的市場實在可惜,決定抓住這個不為他人所重視的領域,開辟新的銷售市場。

於是,公司集中最優秀的設計人員,專門為胖女人設計出一種名為“大媽媽”型的褲襪。接著,該公司為“大媽媽”型褲襪大做廣告。廣告中,三位胖墩墩的女娃娃穿上褲襪排成一線,標題上寫著“大媽媽,你真漂亮”幾個大字。三位胖女孩,麵帶微笑,挺胸仰頭,從側麵看上去不但沒有肥胖的感覺,而且讓人覺得她們很快樂很自信。

廣告發布的一個月內,雪菲德公司就收到了7000封讚譽信,而且商店裏胖女人爭先恐後買褲襪,公司贏利大增。雪菲德根據市場調查資料,從胖女人不穿褲襪的現實中,獨具慧眼地捕捉到極具潛在效益的機遇,為特殊顧客著想,特意為胖女人設計褲襪,奠定了該公司在褲襪市場的新地位。

雖然說時尚潮流中有著許多的商機,但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跟風的多,競爭性大。比如汽車美容時髦起來後,現在大街小巷都是汽車美容店;KTV流行起來後,幾乎所有的賓館都配套了KTV。生意是熱門,但做的人多了,就影響利潤,限製發展。於是,有的人逆向思維,專門從市場的空白點中尋找商機。因為填補市場的空白,同樣是滿足市場的需要,同樣隱藏著許多的商機,並且這種商機往往不易被人發現,容易做成獨家生意。

胎毛筆是一種起源於唐朝的民間手工工藝,歲月消磨,幾近失傳。1996年3月底,一個小剃頭匠帶著製作胎毛筆的創意從上海輾轉來到南京,專門製作胎毛筆。幾年下來,生意越做越大,當年的小剃頭躋身進入了百萬富翁的行列,成為遠近聞名的金陵筆癡。他的成功告訴我們:在市場細分的今天,隻要多方尋找空白點,把握住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商機,賺錢也是很容易的。

這位小剃頭匠叫王書彬,1970年出生在江蘇南通海安縣曲塘鎮一個農民家庭裏,1985年開始打工做油漆工。1993年,在上海打工期間,經老鄉介紹,給一個台灣夫妻開的理發店打工,這個理發店是專門給嬰兒理發的。

進店沒多久,台灣老板從福州請來兩名大師傅,專門製作胎毛筆。王書彬負責幫嬰兒理發。製作一支胎毛筆的利潤比剃一次頭高多了,於是他萌生了自己當老板,雇人製作胎毛筆的想法。南京每年新出生的嬰兒有六七萬之多,還沒有人製作胎毛筆。他認定隻要自己肯吃苦,就一定能挖到金子。

1996年3月底,他帶著3000元的打工積蓄,來到了南京,開了家華茂胎毛筆製作中心。

王書彬是個細心人,為嬰兒製筆的胎毛都裝在特製的發袋裏,專門登記存放,配有華茂胎毛筆的身份證。為了招徠更多的客戶,他還與電信局聯係,開通了愛嬰理發熱線,並在南京婦幼保健醫院內設立嬰兒免費理發室,24小時為嬰兒服務。

胎毛筆一炮打響,王書彬大受啟發。他發現,隻要肯動腦筋,商機到處存在。他根據客戶們的需求,開發出了寶寶成長紀念係列產品。他聘請專業嬰兒攝影師免上門費無閃光燈拍攝嬰兒出生照、百日照、證件照,還推出了寶寶成長VCD。同時,他認為,既然胎毛能製成筆,那麼,成人的頭發為什麼不能製成筆呢?於是他又開發了成人發筆係列產品:如生日筆、老人長壽筆、情侶筆、夫妻結發筆、父子(女)筆、母子(女)筆、同窗好友筆、師生筆等,開發出了一個龐大的紀念業務市場。

黃昌喜也是從剃胎頭這個市場空檔裏找到了商機。黃昌喜8年前賣過水果、批發過衣架、經營過服裝……可做一行虧一行。幾經失敗後,黃昌喜偶然發現了嬰兒理發項目,在與數以千計的寶寶接觸的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事業方向,開創了製作嬰兒胎毛筆、晶足印、嬰幼兒專業攝影、嬰幼兒用品開發等一係列相關項目。現在黃昌喜是武漢市小阿福嬰童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在全國擁有8家分公司,在武漢擁有10家分店。

黃昌喜是荊州人,1996年來武漢創業,嚐試做過很多生意,都因缺少經驗而失敗。不到一年時間連本錢都虧得差不多了,最艱難的時候隻能睡在火車站候車室。

一次,黃昌喜到醫院看望朋友生病的孩子,奇怪地發現小毛毛打點滴的針眼處都被剃成了“光片”,很是難看。黃昌喜繼而了解到,當時武漢中心城區每年有近40000名的新生兒,市場上還沒有針對毛毛的剃頭服務,這是一個空白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