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在一家報館做記者,因與編輯部主任不合辭職。一天,休斯應邀到一個新婚的朋友家吃飯。他吃菜時,感到菜裏有一股很濃的煤油味,礙於情麵和禮貌,隻好把菜硬吞了下去。這時,主人也發現了菜中的怪味。原來,新娘在用煤油爐做菜的時候,不小心把煤油濺到菜裏了。對此,新郎很狼狽,又不便說新娘,隻好拿煤油爐出氣,連連抱怨:“這鬼爐子真討厭!三天兩頭出毛病。你急用時它熄滅,要修又沾上一手油。”休斯邊吃邊想:做飯是家庭主婦最基本的一項工作,如能發明出一種用電的爐子,豈不是又省事,又能避免煤油爐的缺點嗎?
休斯回家後,立即從事電爐子的研究工作。經過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於在1904年研究成功一種新型的家用電器——電爐子。後來,休斯又研究出電鍋、電壺等家用電器,成了一名“家用電器大王”。
哈格裏·沃斯經常在想怎樣提高隻能抽出一根線的紡車的效率。在一次與他的妻子珍尼談話時,把紡車碰翻了一下,輪子帶動那根錠子飛快地轉動著,他從這一現象中受到啟發,立刻停止同珍尼的講話,想到把幾個錠子同時豎起來,其效率不是要比一個橫錠的效率大大提高嗎?於是他發明了效率高8倍的8個豎錠的紡車。
有一位名叫約翰的年輕人,他所在的企業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宣告倒閉,他失業後身無分文。但他盡管手頭拮據,卻意誌堅決,不受環境影響而自暴自棄。
一天晚上,和約翰同事過的一位銷售員說了一個故事:“你曾聽說過有個家夥因可口可樂而致富的消息嗎?早期的汽水飲料是用桶裝,這個家夥認為改用瓶裝頗為可行,於是,他向可口可樂公司提出建議,並要求分取百分之一的利潤。由於這個建議,他成了百萬富翁。”
聽完故事,約翰驅車回家,途中經過一處加油站停車加油。在當時,加油站是惟一提供加油服務的地方。那天晚上,約翰突然靈機一動:“我是不是能夠出售瓶裝汽油,方便駕駛朋友在沒有加油站的地方使用?不!如果玻璃瓶打破了,將會一團混亂。但是……對了!我可用罐裝!”
約翰隨即著手聯絡好工廠和油商製成罐裝汽油樣品,接著又毛遂自薦跑去見一位連鎖雜貨店的經銷商:“我有一個絕佳的主意能夠幫你增加利潤。如果你同意每一卡車汽油付我75美元利潤,我願意提供這個方法。”經銷商同意了,並要求約翰說明構想。“出售罐裝汽油!同時我將供應你們這種產品。”
於是,約翰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以這個絕妙的創意,獲得每一卡車75美元的利潤,由此成為百萬富翁,並且奠定了日後發展龐大企業的基礎。
遇事多動動腦筋吧,財富往往就誕生在你的思考之中!
35、發明創造人人可為
在生活中,隻要我們有心進行認真地思考,每一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潛能。
許多人把發明創造想得非常複雜,非常神秘,認為那是科學家和發明家才能做的事情,一般人是沒有這種能力的。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發明創造並不是科學家和發明家的“專利”,生活中的每一個都有發明創造的素質,隻要善於培養,大膽施展,就能開發出來。關鍵是我們隨時隨地都要有發明創造的意識。
印度的“清潔劑”大王帕蒂爾白手起家,靠的就是這種主動進行發明創造的意識。
帕蒂爾出生於農民家庭,生活很苦,後來當上藥劑師,這是他成功的起點。他刻苦鑽研,積累知識,提高技術,立誌改變家庭的貧困。於是,他把掙來的錢拿出一部分來買化學藥品,利用自己的知識、技術來做實驗,想研製一種新型的清潔劑。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放棄了一切交際活動,終於在1969年的某一個周日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的清潔劑。一開始,他隻在親朋好友中推銷,讓他們試一試。結果出乎大家意料,這種清潔劑非常不錯,效果良好。此時帕蒂爾覺得機會來了,他四處籌款,大量生產這種清潔劑。之後,帕蒂爾把清潔劑迅速推向市場,大造聲勢,以爭取民心,既聘請大量的推銷員去挨家挨戶推銷,又大做廣告,使得他生產的“尼爾馬”牌清潔劑一夜之間成為眾人皆知的名牌產品。由於產品質量上乘,客戶歡迎,銷量大增,帕蒂爾成了印度白手起家的大富豪。
國內也有許多普通人通過發明創造了巨額財富的例子。比如河南省有一位愛動腦筋的工人,一次夜裏乘車激發了他的鑽研興趣:兩輛車在相會時車燈對照大大不利於安全,如能製造出一種消除這種不利因素的東西那該多好。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發明”之路。
等他回家一查資料,發現自己這個奇想算得上汽車曆史上的一個絕想了,確實是史無前例的。就連以精明著稱的日本人,也隻是發明了一種人工操縱的“車燈眼皮”,即在自己的車輛上安裝一個可活動的遮蔽物,發現對麵有車來時,就用手操縱傳動杆,讓“燈眼皮”把車燈的一部分遮住,減小亮度。這位發明家想設計的則是一種新的更好的設備。有了想法,接下來的就是動手去做。不到一個星期他就設計了一種電筒式的裝置,這個裝置前麵的光敏元件能測到對麵車燈的強光,後麵的調控線路係統則可以調節自己的車燈的光強度。如果雙方汽車都安上這個裝置,兩車就可以同時減弱燈光安全通行,等到對方車過後,燈光又自動變強。該裝置盡管貌不驚人,但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解決了夜間會車時照明的難題。當年在深圳舉辦的出口工業品交易會上備受青睞,一舉奪得了2000萬元的訂單,而他從中獲利上百萬元。
杭州包裝裝璜廠一位職工去朋友家做客。主人在沏茶時,由於用力過猛,一下子倒出了半杯茶葉,主人尷尬地笑著,把多餘的茶葉倒回盒子裏。結果杯子裏留下的茶葉又太少了,主人隻得用手伸進盒子裏去取出些。
這位職工邊喝茶邊思考著:用手取茶,多不衛生啊!手上有汗易使茶葉受潮,是否可以改革一下呢?他曾聽人說過,古代有一種酒壺,每倒一次正好是一杯酒。如果這種結構能用在茶葉盒上,豈不解決問題了嗎?可是,古代的酒壺他沒見過,得靠想像去琢磨它的內部結構。要倒出定量的酒,壺必須做成上下兩層,上層的體積應等於酒杯的體積,而且隔板上的缺口必須開在壺把的一邊,這樣才可以每倒一次正好就是一杯酒。可是他又想,酒和茶葉不同,前者是液體,後者是固體,固體怎麼流動呢?
他決定用酒壺的原理,用白紙板作試驗。他用一張紙板把進口和出口分隔開,使用時把小孔出口蓋打開,向杯子裏倒茶葉。傾倒一次正好是衝一杯茶之量,盒子放正後,茶葉流動,又是衝一杯之量。他考慮到各人飲茶的需要量有所不同,在盒子內部裝了上下移動的閘門,可以調節控製出茶的數量。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定量倒茶盒終於製成了。
一天,在天津鋁製品三廠,有位女工上班遲到了。她剛進辦公室,喘息不定,就埋怨開了:“起得挺早,卻來晚了,起早趕晚集!”大家問:“出了什麼事?”她說:“唉,正熱著奶,孩子哭了,忙去照料孩子,結果一鍋奶全漫出來了,爐火也滅了,忙活了半天,孩子還沒喝上奶!”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有位技術員聽完想:現在喝奶的人越來越多,像這樣的事一天不知有多少人能攤上,奶漫得到處都是,實在太不方便了。正是這件小事,啟發他發明了防漫奶鍋。
發明創造的能力是人人都有的,關鍵在於我們要養成勤觀察、愛思考的習慣。隻要愛動腦筋,方法又得當,連一些十幾歲的學生娃也能搞出好的發明來。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一中學王學青同學總覺得地球儀不如地圖拿起來方便,便向地理老師提出這個問題。但老師卻說:“雖然有些不方便,可你們看地球儀不是好懂嗎?”是的,“好懂”是個優點,但“不方便”畢竟是個問題。王學青於是提出地球儀用時圓,不用時扁的設想。怎樣實現這一理想呢?他幾經苦思冥想,終於從兒童的氣塑玩具那裏得到啟發,製成充氣地球儀,用時充氣,不用時放氣,攜帶極為方便。
一天,10歲的王帆去姑姑家,看見姑姑正在繡花。隻見她眼睛盯著花樣,手卻一上一下地來回不停地動著。看到姑姑那副勞累的模樣,王帆心裏琢磨開了,難道不能有可以直接進出的針嗎?王帆一直想著這件事。一天晚上,王帆在看電視,一個漁村姑娘在湖邊編織魚網。漁家女用的是一種竹子做的梭子針,這針兩頭尖,線在中間,織網時,穿上穿下不用翻針。“啊,有了!”由此,王帆發明了兩頭尖,中間穿線的繡花針,提高繡花速度兩倍。這件小發明,獲得了國際發明銅牌獎。
小學生冬天上學困難,別的不說,就說手套吧,每個人要帶兩副,一雙棉手套在室外用;一雙線手套在室內寫字用。有時弄不好丟掉一隻半雙的,實在麻煩。武漢市光華小學的學生鄭穎想,能不能把這兩雙手套變成一雙呢?想了許久,她先在棉手套的指頭前開一個口,安上拉鏈,寫字時就拉開拉鏈,露出手指。試一試,這手套活像個魚嘴巴,太醜了,而且,寫字時手心裏還握著一大塊,太不舒服了。她失敗了,但她並不灰心,繼續思考。她想,要是能把手心的一塊翻到手背上去就好了。
於是,她又用毛線織了一雙手套,並在掌心留下了個斜口,再安上拉鏈,又在大拇指內側留下了個小口,使毛線重疊。再試試,寫字時拉開拉鏈,伸出食指和中指,嗬,大拇指也同時由夾口中伸出來;不寫字時,就縮回指頭,拉上拉鏈,照舊保暖。她成功了,這種兩用手套,既實用又美觀,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科學創造發明賽三等獎。
在當今,發明創造已不再是科學家、發明家的專利,它已經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人人都有發明的能力,人人都有創造的可能,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麵都可以迸發出發明創造的火花。這就要求我們對世界上的事物關心並注意觀察,然後把靈機一動所想出的東西,試著構思出自己的方案。躺在床上也好,上廁所也好,乘電車也好……什麼時候都行,隻要腦海中浮現出方案,就要立刻把它記下來。至於想出來的是妙計還是愚方,放在以後再評價。“槍法再差,多放幾槍也可命中”,在眾多的發明創造方案中,總會有一兩件碰巧是出色的,甚至有可能是改變你一生命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