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賺錢的商機時時都有,處處都有,但真正把握商機獲得了財富的人卻不多。原因就在於有的人麵對商機反應遲鈍,猶豫不決,結果眼睜睜地看著商機從自己的身邊溜走。他們不知道,商機來得突然,走得迅速,可以說是稍縱即逝。隻有反應敏捷,決策果斷,才能真正抓得住商機,獲得到財富,實現自己的發財夢。
49、看球看出一個百萬富翁
隻要你想得比別人早,動作比別人快,你就能夠獲得成功。
歐元,與浙江溫州,二者原本風馬牛不相及。可歐元的使用,卻讓溫州的企業大賺了一筆。原來歐洲各國使用的貨幣的票麵比新歐元短,這意味著加長的新歐元放不進歐洲人的錢夾子,所以使用歐元的同時,歐洲人的錢夾子也要換成加長的才行,這就給精明的溫州人帶來了掙錢的機會。他們立即動手,加班加點地生產能裝進新歐元的錢夾子。結果在新歐元投入市場流通後,歐洲人發現,滿街隻有溫州人生產的錢夾子才能裝進新歐元,你說他們還能有別的選擇嗎?這錢夾子的生意,讓歐洲人的錢源源不斷地流進了溫州人的錢包。人人都知道溫州人會做生意,其實他們的過人之處,就是反應敏捷,決策果斷,能從看似與自己毫不相幹的事情中抓住商機。
長沙的一名打工仔也有這種讓人佩服的特別本領,他本來是到韓國去看球賽的,哪知看完球後竟背回來1億多韓元,折合成人民幣有100餘萬元。
現年30歲的蔣超是湖南長沙市一家電腦公司的銷售員。當了多年銷售員的蔣超想,世界杯這麼盛大的節日怎麼可能沒有商機可尋呢?他分析韓國隊此次肯定能進16強,便首先將目光瞄準了韓國人。
2002年5月29日,蔣超和女友小娜隨旅行團來到了韓國。有心賺韓元的蔣超,果斷決定不同女友一起去西歸浦看中國隊的比賽,而是選擇了韓國隊首場比賽的地點——釜山。
5月30日,蔣超獨自來到釜山。他發現當地商人在出售50000韓元(合人民幣360元)一個的銅製“大力神杯”。蔣超心中一動:這種銅製品又沉又貴,而且賽場保安還不讓帶進比賽現場,自己何不用塑料泡沫仿製呢?這樣,又便宜又能帶入賽場,球迷們肯定更喜歡。
說幹就幹,第二天一大早,蔣超就買回了原料和工具,窩在賓館裏一心一意地做起他的“大力神杯”來,做完後用金粉一刷,嘿,還真像那麼回事!興奮之下,他沒日沒夜地趕工,到6月4日,韓國隊與波蘭隊的比賽開始前,他已經趕製出了152隻漂亮的“大力神杯”。
比賽當天,蔣超將這些“大力神杯”拉到了釜山體育場的入口處叫賣,每隻10000韓元。但無人問津,蔣超在心裏默默祈禱:韓國隊,隻有你們贏了,我的這些產品才賣得出去啊!開賽第25分鍾,韓國先入一球,體育場內頓時歡聲雷動,蔣超憑直覺感到韓國隊今天會大勝,便立刻叫雇來的那個人火速去收購商場裏的韓國國旗,一共買到了1000餘麵。蔣超決心放膽賭上一把,當時他口袋裏剩下的錢還不夠買兩張回國的機票。
比賽的結果韓國隊以2:0幹脆利落地擊敗了波蘭隊,極度興奮的韓國球迷們衝出球場後,開始大肆慶祝。這時,蔣超擺放在那兒的韓國國旗和“大力神杯”頓時成了寵兒,它們被搶購一空。興奮的球迷們甚至連價都不問,拿了東西丟下10萬、20萬韓元就走。當天夜裏,在全城韓國人排山倒海的歡呼聲中,疲憊不堪的蔣超開始盤算他的收益:扣除各項成本,他淨賺1000萬韓元(約合70000萬元人民幣)。
首戰告捷,更堅定了蔣超“賺韓元”的信心。第二天,蔣超立馬趕赴韓國隊第二輪比賽的城市大丘。在他的鼓動下,小娜也改變了原來的遊覽計劃,趕來大丘與他會合。兩人夜以繼日地趕製塑料泡沫“大力神杯”。眼見韓國隊荷蘭籍主教練希丁克在韓國的威信日升,精明的蔣超不僅定製了200麵荷蘭國旗,還特意找當地人印製了5000幅希丁克的畫像。他的成本價才25韓元的“大力神杯”,最高甚至賣到了15萬韓元一隻。
蔣超和女友收獲最大的還是6月14日在仁川,這次他們多了個心眼,賽前僅出售了一半帶來的“大力神杯”和韓、荷兩國國旗,他們決定把另一半生意做到比賽現場。
這次,韓國隊擊敗了奪冠大熱門葡萄牙隊,看台上的韓國人都瘋狂起來了。蔣超和女友僅在現場批發、零售希丁克的畫像就賺了2000萬韓元。
賽後,首次衝進16強的韓國人足足慶祝了三天三夜,而這三天三夜的慶祝又帶給了蔣超和小娜上千萬韓元的進賬!
韓國隊八分之一決賽的對手,是曾三奪世界杯的老牌勁旅意大利隊。除了韓國人自己,幾乎沒有人相信韓國隊能過這一關。這一次連蔣超也猶豫了。他關在賓館裏反複觀看了兩隊在小組賽的錄像。最後,他得出一個讓女友都極力反對的結論:韓國隊很可能爆冷門戰勝意大利隊。他的理由是,開賽以來意大利隊表現並不佳。
蔣超決定再賭一把。他收購了賽場所在地大田市場所有商場的“大力神杯”仿製品,同時,自己雇用工人連夜趕製他的得意之作——塑料泡沫“大力神杯”。最後他又動起了腦筋,聯想到韓鮮隊曾經在1966年以1:0擊敗過意大利隊,而韓朝統一的呼聲日盛,那麼1966Again(意譯為“再現1966年的奇跡”),一定可以贏得韓、朝兩國人民的認可。蔣超當即跑去找人印製了印有1966Again的旗幟。事實證明這一招非常成功!賽場裏,民族情緒空前高漲的韓國人手裏揮舞著從蔣超那兒買來的巨幅旗幟和“大力神杯”,又跳又叫的場麵讓全世界的觀眾都為之動容。
當比賽進行到最後一分鍾,韓國隊奇跡船地打進扳平的一球時,全場觀眾山呼海嘯般地喊起了“1966Again”,他們瘋狂地揮舞著“大力神杯”和韓國國旗,連在現場觀戰的韓國總統金大中,也忘情地揮舞著一隻仿製的“大力神杯”。讓蔣超自豪的是,這隻“金杯”正是金大中總統的侍從賽前臨時以12萬韓元的價錢,從他的手中購得的!
在韓國隊與德國隊進行半決賽時,蔣超又別出心裁地賣起了希丁克的塑像。賽場外,希丁克塑像遭到哄搶,最高賣到80000韓元一隻。最讓蔣超吃驚的是,三四名決賽後,現場大屏幕上韓國總統金大中手中居然又拿著一件他的作品——希丁克石膏塑像!
2002年6月底,蔣超和小娜回到湖南,帶回來的竟然是1億多韓元,折合成人民幣有100餘萬元。看球看成了百萬富翁,真是令人驚歎不已!
蔣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感歎:“其實世界杯為所有的人都提供了商業契機,隻是我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不敢去想、不敢去做而已!通過這次令人難忘的海外淘金的經曆,我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現在的商戰,就是快魚吃慢魚,隻要你想得比別人早,動作比別人快,你就能夠獲得成功!”
50、聞“信”就要動,見“機”就要行
獲得了賺錢的信息,發現了致富的商機,就要果斷決策,迅速行動,任何的遲疑和猶豫,都將貽誤戰機。
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權後,許多企業都意識到這次體育盛事將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的商機,因此都在懷著激動的心情期盼著盛事的到來。然而,山東的一些企業卻更加精明,他們捷足先登,紛紛來到北京近郊,大肆圈地,創辦苗圃。
原來,他們瞄準了北京的“綠色奧運”。根據北京綠色奧運行動計劃,北京市人均綠地麵積至少要增加11平方米,這便給花卉苗木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山東的一些苗木企業正是看準了這一商機,又掂量出自己的實力,憑著山東處於南北過渡帶,他們的苗木進北京適應期短、成活率高,比南方苗木更有競爭力的優勢,在別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便已紮根北京,租地辦起了大型的苗圃。等北京綠色奧運行動正式實施,大量需要花卉苗木的時候,他們便成了理所當然的供應商。
其實,在很多的時候,商機是同時出現在我們麵前的,但總是隻有少數人抓住了,大多數人卻坐失良機。其原因就在於有的人反應敏捷,有的人反應遲鈍。反應敏捷的人發現商機後便果斷決策,立即行動,從而抓住了商機,獲得了財富;而反應遲鈍的人卻優柔寡斷,遲疑不決,最終痛失良機。
1965年的一天,加拿大議會決定,將“楓葉旗”定為加拿大的國旗。第三天,台灣廠商趕製的楓葉小國旗和帶有楓葉旗標誌的各種玩具,已橫渡大洋,到達加拿大。顯然,這些廠商早在決議通過之前,就已掌握了信息,搶先生產了。而其他廠商反應過來時,市場已經被台灣廠商占領了。
原光大實業公司董事長王光英,是一位著名的愛國實業家。他敏捷地利用一條信息賺回2500萬美元,在海內外傳為佳話。
有一天,這位實業家從有關資料中獲悉了這樣一條既引人注目但又模糊不清的信息:有一批二手汽車出售,但所售汽車的型號、數量、價格、產地卻沒說清。為進一步完整準確地把握這條信息,他馬上派業務人員對這一信息線索進行跟蹤追擊,順藤摸瓜,盡快搞清有關情況。幾天後,他收到了關於這一信息的最新報告:在南美智利,一家銅礦新近倒閉,礦主在此以前,已訂購了美國“道奇”牌、西德“奔馳”牌各種類型大噸位卡車、翻鬥車共計1500輛,而且全部是清一色的新車,為了償還債務,礦主決定將這些車折價拍賣。
就在王光英收到這一信息之時,他同時還獲悉香港、智利和世界其他許多地方也得到了這一信息。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條信息的價值——1500輛折價拍賣的名牌新車,當即決定發動一場“閃電戰”,快速組建了一支有業務人員和技術人員參加的采購小分隊,並大膽地賦予他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臨時處置權。采購小分隊受命後,乘飛機火速趕到南美智利,對一輛輛汽車認真進行現場驗貨。在確認質量令人滿意後,又經過一番緊張的鬥智鬥勇,反複地議價磋商,終於達成協議:1500輛7噸以上、30噸以下的載重汽車,由智利銅礦礦主以原價的38%低價全部賣給中國光大實業公司。至此,光大公司一下就賺回2500萬美元。
這一案例告訴我們,商場如戰場,誰出手快誰就能占據主動,誰就能贏得勝利。所以我們聞“信”就要動,見“機”就要行。
台灣某報記者受命采訪著名國畫家李可染,當他興衝衝地來到李寓時,方知李可染已經乘鶴西去。因某種原因,李公辭世的消息尚不被人知。這位記者探得這一情況後,心中怦然一動,馬上趕往尚不知情的榮寶齋等寄售李可染書畫之店堂。一見大喜,李公絕筆書畫仍原價佳在那裏!記者馬上電告家人,傾全家之力,把大筆款項電彙北京,將李可染生前寄售的書畫盡數買下。時隔不久,港台以及海外人士才知李公仙逝。待他們紛紛趕到北京,欲購李可染生前親筆書畫時,李公絕筆墨寶早已黃鶴杳杳了。而購得李可染書畫的這位台灣記者,一念之間就成了巨富。
一天下午5時,三菱商社負責機械出口的外銷員豐田信夫從剛從新西蘭出差回來的一位朋友口中得知,美國一家公司將在澳大利亞某地製造發電站設備。獲得這一信息後,豐田隨即分別給倫敦、紐約、洛杉磯和悉尼發了電傳,要求予以查詢。第二天早晨,豐田來到辦公室,發現桌上堆滿了電報,他根據電報上提供的線索,繪成一幅完整的圖畫,當天,寫出了關於那個建設項目的報告,提交給上司。後來,三菱商社終於拿到了那個項目,把美國擠掉了。
中國銀行的劉金寶,曾被派往中國銀行倫敦分行工作,專門從事風險性很強的黃金交易。1981年3月的一天,劉金寶接到從紐約打來的長途電話。發話人是美國朋友布朗,布朗先生傳遞了一條最新信息:“美國總統裏根遇刺!”劉金寶獲悉後,憑著職業的敏感性,迅速作出反應:立即購進一批黃金。這時路透社卻發出電訊:“裏根遇刺的消息未被證實。”幸好,正在承擔風險的劉金寶又接到布朗先生的電話。布朗先生一方麵證實了裏根確實遇刺,另一方麵告訴劉金寶:“你要抓住時機啊!現在黃金市場比較混亂。”劉金寶對此也十分敏感,毫不猶豫地又購進第二批黃金。當然,劉金寶多購進一批黃金,便多承擔一份風險。因為一旦裏根遇刺的消息失實,那麼他二次購進黃金所造成的損失將無法挽回。過了幾分鍾,路透社又傳來電訊:“裏根遇刺一事已被證實,裏根現已送往醫院搶救!”劉金寶興奮得差點跳起來,便箭一般地衝回辦公室,又立即購進第三批黃金。
此時,裏根遇刺的消息傳遍全球,世界黃金市場價格猛漲。當黃金漲到每盎司800美元時,劉金寶知道時機已到,果斷地把剛買進的三批黃金全部拋售出去。從購進第一批黃金到全部拋售,前後僅十多分鍾。當裏根經搶救脫險的消息傳出後,金價開始下跌;直到回複到原來的水平。短短十多分鍾,劉金寶三進一出,為中國銀行購回大量外彙。
在資訊發達的現代社會,商機稍縱即逝。最先發現商機並立即作出反應的人,自然就能捷足先登,滿載而歸,而後來者則隻能空手而回。正因為如此,我們不但要敏銳地捕捉商機,更重要的還要果斷地把握商機,迅速、及時地作出反應。有的人雖然獲得了商機,但總是遲遲疑疑不敢果斷地作出決策,猶猶豫豫不去及時行動,等到他終於下了決心開始行動,那商機早已是明日黃花,一錢不值了。所以,我們認為,獲得了賺錢的信息,發現了致富的商機,就要果斷決策,迅速行動,任何的遲疑和猶豫,都將貽誤戰機。
51、反應敏捷才能抓住商機
精明的人,一旦發現商機,就會以最快的速度開發利用。
前蘇聯解體,曾經引起了全球政治環境的一場大變革,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同時也為企業界的各路英豪提供了生財良機。
台灣有個精明的商人,他通過深入思考,認為一個有70多年曆史的社會主義大國解體,其中肯定會含有許多生財門道。於是,他從前蘇聯以易貨貿易方式進口了許多便宜而又有特色的消費品,然後開始了他的“傷感商品銷售”。
他打出以“揮別蘇聯”,“再見蘇聯”為宣傳主題的廣告,強調印有“蘇聯製造”字樣的產品將成為絕跡,有可能由一般消費品變成搶手的收藏品。比如從蘇聯政府所用樓房中搬出來的一些廢棄商品,蘇聯最後的郵票、代表證、印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的書籍、地圖等等。於是人們紛紛收集這些“絕版品”,希望將來奇貨可居。這位商人因此大大地賺了一筆。
另外一個商人也加入這場賺蘇聯解體錢的競爭中。他去前蘇聯買了許多望遠鏡等等,這些東西價格相當低廉並且披上蘇聯軍用品的神秘色彩,因而購者踴躍,尤其是“某某王牌軍”曾用過的處理品等。前蘇聯產的“紅星”手表工藝粗糙,但因蘇聯的解體,有許多人專門購買了一整套的“紅星”表,顯然是看中了這些表將成為絕版的價值。
市場風雲變幻,處處都有商機,關鍵是我們要看得到,抓得住。
印度尼西亞有一名頗有名氣的經營能手,名叫哈曼·南德,他是印度尼西亞西部的一家紡織公司的信息員。他有一雙善於審時度勢的銳利眼睛,有一個極其機靈的經營頭腦。有一天,哈曼到南方去公幹,在搭乘的船上發現一位姑娘正在傷心地哭泣,他走過去問她怎麼了,姑娘說,她從瑞士的哥哥那裏得到一件金絲涼衣(睡衣),不知誰給燒了個洞。姑娘說:“這種金絲涼衣,在這裏是買不到的,有很多人千方百計到國外去購買。”哈曼·南德聽了這段話後,深有感觸地說:“小姐,這樣吧!您能否將這件衣服給我做樣品,我給您買回一件新的。”他取出40盾錢對姑娘說:“40盾作為押金,您將衣服給我,3個月後我給您一件新的金絲涼衣,不要您的錢,隻要您將押金還我就可以了。”
姑娘相信了哈曼·南德,將那件燒了洞的衣服給了他。哈曼·南德立即在中途離船上岸,將金絲涼衣寄回公司,通知公司在3個月內將“金絲涼衣”大量生產出來供應市場,並大做廣告。其公司僅用80天,就生產出了20000件金絲涼衣投放市場,沒幾天就銷售完了。那位姑娘同時也得到哈曼·南德送給她的一件新的金絲涼衣,這件涼衣的工樣和質量都比她原來那件還要好。哈曼·南德從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件普通事中發現了商機,並從中開創出一個新產品,獲得了財富。
又有一次,哈曼·南德在一山村看到許多村民用手工編織一種佛教用的香袋,他即問村民這些袋有什麼用處?為什麼男女老少都在從事這項工作?村民說,當地每年都要舉行朝聖活動,需要千千萬萬隻香袋,他們全村人出動也織不了所需的十分之一。哈曼·南德再到另一山村去察看,也發現同樣的情況。他立即趕回公司,按照村民編織的規格,用機器大量投放生產,僅用7天時間,就生產出10萬隻式樣好、美觀價廉的香袋投放市場,不到10天就銷售完了,又賺了一大筆錢。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大地卷起了一股可怕的“黑旋風”——艾滋病!任何藥物都阻止不了性接觸後可能帶來的恐怖後果——死神的光臨。既想保持開放的性觀念又怕見上帝的美國人後來發現,有一種小玩意能有效地抵擋死神的進襲,那就是——避孕套。而當時,美國國內自產的避孕套一時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遠在東半球這一邊,嗅覺敏銳的兩位日本商人立即發現了那座“金山”,立即在極短時間內,開動全公司的機器,加班加點生產成箱成箱的橡膠避孕套,火速運往美國大陸。一時間,美國眾多的代銷店門庭若市,熙熙攘攘,兩億多隻避孕套很快銷售一空。望著那熱鬧非凡的景況,這兩位腰包脹滿的東洋人多麼得意啊!即使以後蜂擁而至的各種避孕套能在質量或售價上優於這種日本貨,但因為他們是捷足先登,已經狠狠撈了一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