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許德祥陸續承接過香港洋行銷往北美的橡膠訂單,但這些都沒有形成規模,純屬小打小鬧,遠不是他所期望的。為此,許德祥考慮許久,決定主動出擊,設計印製精美的產品廣告畫冊,通過港府有關機關和民間商會了解北美各貿易公司地址,然後分寄出去。
很快,北美的多家大貿易商業公司就反饋回了信息,它們對華夏公司橡膠製品的彩照樣品及報價頗為滿意,決定派購貨部經理前往香港,以便“選擇樣品,考察工廠,洽談業務”。收到來函後,許德祥興奮得立即通過人工轉接的越洋電話,與對方取得聯係,表示“歡迎貴公司派員來港”。雙方交談得非常愉快,對方在簡單詢問了香港塑膠業的發展概況後,提出一個要求,即希望許德祥陪同他們的貿易代表到其他廠家走訪一下。
機會千載難逢,這家北美最大的橡膠用品貿易公司,影響頗大,它的銷售網遍布全美國和加拿大。但許德祥還不敢保證這個機會就非華夏公司一家獨有。對方的意思已很明顯,他們將會考察香港整個塑膠行業,從中擇優作為取舍的標準。
這將又是全港範圍內的一次關於規模、信譽和質量的大比拚,許德祥自信他的產品質量可以躋身全港一流行列之中,他的目標是要使自己成為北美公司在港的獨家供應商。但論資金實力、生產規模,他都不敢在香港同業中稱老大。這使許德祥又有希望落空的擔心。
怎麼辦?
一向作風穩健的許德祥這次決定孤注一擲,他立即召開公司高層會議,宣布了一個令人驚愕而振奮的計劃:必須在短暫的一周之內,將生產規模擴大到令外商滿意的程度。許德祥原計劃在北山籌建一座工業大廈,建成後,留兩套標準廠房自用。現在他必須修改這一計劃,他委托房產經紀商代租了一套占地約20000立方英尺的標準廠房。
可以想見許德祥所承擔的壓力,要知道在一周之內形成新規模難度有多大。可用設備的搬遷,購置新設備,舊廠房的退租,新聘工人的培訓及上崗,新廠房的承租和改建,設備安裝調試,工廠進入正常運行……都必須得在一周內完成,而且若有任何一道環節出問題,都有可能使整個計劃前功盡棄。為了搶時間,許德祥和全體員工住在一起,奮鬥了七晝夜,每天隻有五六個小時的睡眠。他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使大家緊張而不慌亂,哪組人該幹什麼,哪些工作該怎樣做,公司以及每人每一天的工作進度,全在日程安排中標得清清楚楚。
設備剛剛調試完畢,外國公司購貨部經理就到達了。許德祥把全部產品生產的事,交予副手負責,親自駕車去啟德機場接客人,他已為外商在港島華倫酒店預訂了房間。但在回程的路上,外商卻要求先參觀工廠。忐忑不安的許德祥隻得調轉車頭,朝北山方向駛去。直到他聽到熟悉的機器聲響以及橡膠氣味,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外商在參觀了華夏公司的全部生產過程和樣品陳列室後,感到非常滿意,對華夏公司的產品讚不絕口。從此,這家北美公司就成了華夏公司的大客戶,每年都為華夏公司帶來數以百萬美元計的定單。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家公司,許德祥還獲得其他海外公司的好感和信任。加拿大交通銀行主動與他建立了長期的業務往來關係,這種合作夥伴關係,進而為許德祥進軍海外架起一道橋梁。經此一役,沒過多久,華夏公司就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廠家,這些橡膠產品為許德祥帶來數千萬港元的盈利,許德祥因此聲名雀起,被冠以“橡膠大王”的美名。
美國雖然商機無限,但隻有少數人是百萬富豪,因為隻有18%的家庭一家之主是自己開公司的老板或專業人士。美國是自由企業經濟的中心,為什麼隻有這麼多人敢自行創業?為什麼許多很聰明又接受過很好教育的人不去想方設法謀求一個高薪水的工作?
許多人都承認自己也問過同樣的問題,也知道這是影響他們成為富豪的重要原因,但卻很少有人去改變這種狀況,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缺乏勇氣,缺乏魄力。希爾博士在他的書中寫道:“我對25000個男女的失敗作出過分析,發覺這些人的失敗有31個主要的因素,而‘缺乏決心’,是為主因。”
在這裏,希爾博士所指的決心就是決策力、決斷力、果敢判斷、“孤注一擲”的精神,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魄力;與之相反的則是拖延,是浮遊不定、優柔寡斷、“不敢下注”的心態。
希爾博士說:“在分析過數百個富豪的性格之後,我發覺一個事實:他們每一個都有果斷下決心的習慣;如果他們決定了的事需要改變,他們會緩緩地改變。相反,無法聚存金錢的人,幾乎沒有例外,全部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決定一件事,而且時常迅速地變更決定了的事情。”
吳旭的大名近年來在中國沿海最大的特區海南省越叫越響,他領導的海南旭龍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八個實力雄厚的的公司組成的,是總股本三個億的聯合艦隊。他的能耐沒有什麼超群之處,1986年他揣著2000元錢獨闖海口做生意,和所有的生意人一樣,他養過雞,做過貿易,幹過運輸,也搞過進出口,小打小鬧地搞了七年,其間幾經波折,才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到1993年,他從眾多的商界高手中脫穎而出,一躍成為海南房地產十強之一,資產劇增到幾個億。在創業的過程中,他沒有雄厚的資金基礎,沒有特殊的背景關係,也沒有特別的運氣,他之所以獲得巨大的成功,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他那果斷決策的魄力,那堅持不懈的意誌。
在1990年海南經濟一度蕭條疲軟的情況下,許多外地公司紛紛撤走資金,打道回府。吳旭卻瞅準了機遇,他創立了海南最大的私營公司——海南吳氏集團,出人意料地頻頻出擊房地產業。此時房地產業極不景氣,許多房地產商都失去了信心,開始放棄海南,但吳旭卻看準海南作為特區,目前的經濟雖然麵臨困難,但其發展潛力依然較大,而房地產業仍將是海南發展中最大的增長點。因此,他一心一意地紮根在海南,一心一意地從事房地產開發。幾年後,事實證明,當時那些曾經為他捏一把汗的擔心是多餘的,他以非凡的魄力,大膽的決策,在海口市最為繁華壯觀的十裏龍昆大道上,一口氣推出了7座金碧輝煌的一流現代化國際大廈和高檔別墅,這些建築分別雄踞在6個黃金地段,拔地而起,矗立雲端。在海南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總建築麵積40多平方米,投資總額20多億,真可謂舉世刮目!總結吳旭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堅持看準了目標,不屈不撓地前進。
敢冒常人不敢冒之險,敢做常人不敢做的事,這就是成功者必備的魄力!
現在已擁有40億元人民幣淨資產的吳一堅,也是靠其過人的膽識與魄力成為一代富豪的。
吳一堅1960年12月10日出生在西安紡織城職工醫院,剛滿月就被接到山西省永濟縣西太平村奶奶家撫養。奶奶家給他留下的印象是石榴樹下拴著的一隻母羊,奶奶管它叫“羊媽媽”,他隻要一看見那隻羊,便高興地直喊“羊媽媽”,他就是喝羊奶長大的。
長大後,吳一堅當過兵,做過工廠裏的普通工人,1984年他毅然辭去西安一家工廠的工作,懷揣600元人民幣隻身到廣州打工。1985年離開廣州,來到海南發展,成為海南的第一批弄潮兒。
經過周密的調查,他著手籌建一座大型的電子工廠。而在當時,很多人無法想像他和他的助手們如何去幹一件令省一級政府領導都重視的大事:建一座年產20萬台電視機的公司。吳一堅這個27歲的北方小夥子搞這樣大的工程被認為不是騙子也是神經有毛病。然而,這正是吳一堅不同於他人之處。他了解當時整個中國市場電視機的緊俏和海南剛剛起步的特點。他認為一個人要善於了解周圍的一切,這樣才能調動周圍的一切有利因素,用100元錢去賺1元錢,叫賺錢,用1元錢去賺100元錢也叫賺錢,但這2種賺錢的內含是截然不同的。經營,就要講求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投入換來高速度與高效益。於是,他以“經營25年之後,廠房設備拱手讓出”的方式圈地,又以“預交3%質量保證金”的方式將廠房建設工程承包出去,以“生產以後80%的電子原件由香港一家公司供給”的許諾,令其先投資。
為了聯係全國大電子經銷商,他親自出馬,幾乎是一天24小時都在趕車談判,餓了買一瓶汽水、一塊麵包了事,到了晚上商店關門,他就隻好餓肚子,常常餓得沒辦法了,隻好拚命喝水。有幾次,皮鞋跑開了幫,但因時間倉促,他用鞋帶一綁竟又湊和了一個禮拜。上帝垂青於真誠的人,全國各大電子經銷企業被吳一堅的真誠和執著所感動,紛紛交足預訂款,提前預訂10個月以後的產品,求人的事就這樣變成了被人求的事。
外部環境理順以後,吳一堅一頭紮進了工地。工資未能及時支付時,工人們怠工,他一個個地去解釋,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錢發給工人。身上沒有了錢便沒辦法吃飯,隻好每天蒸點米飯充饑,一連十多天沒吃菜,工人們知道後,許多人流下了感動的眼淚,吳一堅的真誠,使工人們與他同甘苦共患難,終於以超常的速度建成了一座大型的工廠。第一批電視機就這樣在海南這塊炙熱的孤島上“搖”出來了,時間滿打滿算隻有10個月。投產後,公司資產由他懷揣的600元變成了3億元(包括地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