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果斷決策把握商機(2)(2 / 3)

類似的事情在1895年還發生過一次。一位曾與愛迪生共事十年之久的發明家愛德華特·茲奇遜找到梅隆,手裏拿著一塊閃閃發光的“金剛砂”,由於資金不足,請示資助,梅隆也是憑直覺迅速預感到這一發明的重要商業前景,立即答應艾奇遜的請求,拿出12.5萬美元資助,並取得了相當一部分股份,以後這項生產得到迅速發展。

希臘商人亞裏士多德·奧納西斯,人稱“世界船王”,擁有船隻400多艘,運力達700多萬噸。麵對這樣的巨商大賈,很多人都以為他是靠繼承財產成為富翁的。然而事實卻不盡然,他成功的訣竅就是果斷決策,把握商機。1922年,16歲的奧納西斯,搭乘一艘破舊的貨輪逃難到了阿根廷。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他找了份焊工工作,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省吃儉用,不久便有了一筆積蓄。以後,他辭掉工作,創辦了自己的企業,經營煙草生意。到18歲時,他在銀行的存款有幾千美元,又經過自己兩年的努力,他的財產超過10萬美元。1930年,年僅24歲的奧納西斯被希臘政府任命為駐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總領事。這一特殊的職務使他有機會經常接觸船隻,一種做船東的理想在他的心中形成了。

就在這時,一場席卷世界的經濟危機爆發了,把阿根廷經濟推入了黑不見底的深淵:工廠倒閉,工人失業,民生凋敝,百業蕭條。海上運輸業也在劫難逃,首當其衝。

有一天,奧納西斯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加拿大國營鐵路公司拍賣產品,其中有6艘船,由10年前200萬美元降到20000美元。他興奮地跳了起來,火速趕到加拿大,買下了這6艘船。當時,人們都認為他喪失了理智。因為當時危機不僅沒有過去,反而更加嚴重了。尤其是海運業空前蕭條,海運企業家們避之猶恐不及,奧納西斯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於海上運輸,無異於將鈔票白白拋入大海。但是,奧納西斯卻自有主張,因為他已敏銳地看到,經濟的複蘇和高漲終將代替眼前的蕭條,危機一旦過去,物價就會從暴跌變成暴漲。海運業雖暫時受衝擊,但隨著經濟的振興,必將重新獲得它應有的價值。

果然不出所料,神奇的機會來臨了,經濟危機過後,海運業的回升和振興居各行業前列,奧納西斯從加拿大購買的那些船隻,一夜之間身價陡增。他一躍成為海上霸王,大量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入腰包,他的資產成幾倍、幾十倍、幾百倍地激增。一位世界級的希臘船王從此宣告誕生。

1943年,奧納西斯把企業總部遷到紐約。他預見到二戰後必然會有一個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經濟的大發展必然會大大刺激對石油等能源的需求,而石油消耗量的大幅增加,勢必會使油船的運費猛漲。為此,他立即投資造油船。1951~1955年的短短5年中,他擁有的油船總噸位由戰前的10000噸發展到30000噸;1956~1960年又一個5年中,他的油船已達10萬噸;到1975年他逝世時,所擁有的油輪達到45艘,其中噸位在20萬噸以上的超級油輪就有15艘。奧納西斯因此而成為擁有世界上最大船隊的船王。

奧納西斯的發跡,看似眼花繚亂,撲朔迷離,不可思議。其實,他在偶然成功的背後,支撐著他的是某種必然的因素。他有著天才企業家的某種素質,這就是他在經營中機敏過人,善於在晦暗之夜發現黎明之光。一位很了解奧納西斯的經濟學家對他這樣評價:“這位來自伊茲密爾的希臘人,找到了成功的金鑰匙。”這寥寥數語,準確而精辟地揭示了奧納西斯成功的秘密。實際上,不隻是奧納西斯,世界上許多著名的企業家,都是善於尋找和挖掘致富機會的人。他們眼光敏銳,有膽有識,發現商機後便果斷決策,立即出手,從而能夠捷足先登,獨占財富。

早在上世紀20年代,陳嘉庚在新加坡種植了500英畝橡膠園。這時,由於種橡膠本輕利重,英商、日商紛紛湧來。一時間,橡膠園遍布南洋,市場供過於求,價格開始下跌。陳嘉庚的橡膠廠也因虧損而處在半停產狀態。此時,一些橡膠園主,經不起橡膠廠的暫時虧本,便紛紛出賣橡膠園和橡膠廠。在不利的形勢下,陳嘉庚一直在心裏琢磨:20世紀應該是橡膠的時代,眼前出現的生產過剩和利潤率減少隻是暫時的現象;而且南洋一帶的橡膠業是英國政府的稅收來源,英國殖民者絕不會坐視橡膠價格繼續下跌。他看準這一點以後,就決定把願意出讓的橡膠廠立即承接下來,他到馬來西亞等地,花了30多萬元買下九家橡膠廠,又花十多萬元擴充這些橡膠廠的設備,並整修和擴充自己原有的橡膠廠。

不出陳嘉庚所料,事隔不久,英國政府為了保護自己的稅收利益,強令限製橡膠生產,於是橡膠價格開始回升,橡膠業立即有了很大的發展。陳嘉庚在橡膠生產低迷中,能精確地作市場分析。在別人都爭相放棄種植和生產橡膠的時候,他卻趁機擴大自己的橡膠事業,在橡膠市場有了好轉的時候,他很快就成了南洋巨富。

一個榮獲“北京十大傑出青年”稱號的女人,一個榮獲2004年度亞洲最具時尚魅力的女人,不是模特和影視明星,卻是一位成功的創業女性。她曾以三年時間創造了賺錢1000萬元的財富神話;她在2000多名經銷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被第一個授予寶馬代理權。她的成功經驗,也就是敢作敢為,麵對商機,該出手時就出手。

這位成功的女性叫李瑩,是北大東語係日語專業的高才生。大學畢業後,她縱身一躍——“下海”了。其後,李瑩以敏銳的眼光發現了進口二手車買賣的商機。當時國家有規定,1994年4月前進口二手豪華轎車是免稅的,因此利潤豐厚,國內客戶很青睞這種轎車。於是,李瑩從德國進口了二手奔馳和寶馬,這項生意一時很紅火,因為別人還沒意識到,競爭對手少,往往車還沒到港口就賣完了。

商海中有許多的機會,但隻有少數眼光敏銳、辦事果斷的人才能抓住。1997年4月,建築業的塑鋼窗型材項目開始招標,涉及金額達幾千萬美元。當年5月1日截止投標。李瑩得到這個信息時,正準備和她的丈夫去度假。強烈的直覺和經驗告訴她,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她在國外生活過,中國的經濟發展在許多領域和國外10年前的模式很相似。她判斷,在中國,這種新型材料的出現一定能風靡全國。於是,李瑩和丈夫緊張地忙碌了三天,準備了詳細材料,成功地替投資商拿下了這個項目。

跳躍式的發展使李瑩經商的領域很快涉及醫療設備、卷煙、釀酒、汽車貿易等多個行業,在短短的三年間,已積累了千萬財富,遠遠超越了自己設定的100萬元的目標,創造了一個財富神話。但李瑩沒有就此止步。在二手進口車的買賣中,李瑩漸漸發現,若想在國內長期做汽車行業,就得擁有自己的品牌。經過一番努力,她申請到了奧迪和保時捷的代理權,並成立了百得利公司。品牌在市場競爭中逐漸顯現了優勢和威力,名牌車受到顧客青睞,銷售旺盛,生意興隆。李瑩也從門外漢成了銷售的行家裏手。

2003年下半年,寶馬公司決定在中國市場拓展服務網絡,挑選代理商。李瑩果斷地作出了大膽的決策:參與競爭。這在常人看來似乎很難理解,因為這需要承擔風險和犧牲。百得利公司當時經營的範圍涉及信息產業、汽車業、商業、房地產業的投資管理與投資谘詢,年贏利上千萬元。為了爭取寶馬的代理權,李瑩放棄了百得利,把它賣給家族中其他人去經營。李瑩大有孤注一擲、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

當時有2000多個經銷商參與競爭。這是一場硬碰硬的綜合實力的較量,沒有足夠的儲備資金和銀行存款證明,沒有地段好的夠水平的展廳,沒有對寶馬品牌的深刻理解和一整套勝人一籌的營銷策略,在競爭中是難以取勝的。恰恰在這些方麵,李瑩顯示了優勢。李瑩身上獨特的自信個性和文化氣質得到了寶馬公司的認可。在其後的考察中,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寸土寸金的店址得到對方的讚賞。這使最終如願以償的六家經銷商中,李瑩的“盈之寶”脫穎而出,第一個獲得授權,並於2004年4月17日在京開業。

在政治上,先到為君,後到為臣;在生意場上,則先到賺錢,後到虧本。所以,麵對商機,要當機立斷,該出手時就要立即出手,不允許有絲毫怠慢。這是因為,現代化大生產客觀上使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社會節奏明顯加快,市場環境變化無常。當斷不斷,拖延決策,則會貽誤戰機,失去商機。古人雲: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說明機會難得,看到了就要立即抓住。有的人明明知道麵前的是一個商機,但就是猶豫不決,舉棋不定,遲遲不作決斷,等終於想明白了再作決策,市場已經被別人占領了,結果是錯失良機。具有遠見卓識的創業者,則特別會掌握時機,把握商機,“該出手時就出手”,不猶豫,不遲疑,由此成為市場競爭的大贏家。

61、做生意要有遠見

創業者就要經常思考未來,練就戰略眼光,善於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從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市場之上”。

某省一家橡膠廠接洽了一宗外貿生意:巴基斯坦某公司想加工一種異型輪胎,但數量隻有5套,出價比普通輪胎高一倍。巴基斯坦廠商還表達了這樣一種意思:如果這5套輪胎質量合格,他們可能要大量訂做。

但是,這家橡膠廠一算賬,發現做這樣的輪胎難度很大,必須為這5套輪胎特製模具,投資至少得10萬元,這樣一來,這筆生意需要賠50000元,所以他們沒有與巴基斯坦簽訂協議。另一家中國企業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與巴基斯坦客戶簽定了供貨協議。客戶不太放心,一再叮囑說:“一定要按期交貨。”該廠經理回答:“沒問題。”想起第一家中國廠家的情況,巴基斯坦客戶不禁問道:“你們不怕虧損?”該經理說:“不怕。”協議簽定了,這家橡膠廠如期向巴基斯坦客戶交出了5套質量合格的輪胎。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順理成章——巴基斯坦客戶立刻與這家工廠簽訂了80000套輪胎的訂貨協議,不久又簽訂了10萬套輪胎的訂貨協議。你說,第一個廠家的機遇不好嗎?但他們卻沒有遠見,白白失去了一個極好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