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食品是有保質期的,然而很少有人懂得,其實話語也是有“保質期”的。或者更準確地說,話語具有時效性。不同的話有其不同的時效性,譬如你追究某個人一年前的錯誤,那就很容易讓對方反感,同樣,讚美的話也一樣存在時效性。
譬如當某人做對了某件事之後,你沒有及時地表示認可,而是在三四個月之後的一天,突然當著他的麵大加讚揚,相信這人聽了你的溢美之詞以後的第一反應絕對不是高興,而是雲裏霧裏不知道你到底在說什麼,這就是讚美言語的時效性,過了對方應該高興的時間段去讚美別人,你的話就很難取得預想中的效果。所以我們說,讚美的話一定要趁早說,在這一點上,穆裏尼奧做得就非常好。
對於自己弟子的良好表現,穆帥是從來不吝惜讚美的,而他讚美的話也總是能夠在第一時間送達到對方的耳中,讓對方為自己良好表現而高興的同時更因為主教練的賞識而增加喜悅感。
2006年,由於老板阿布拉莫維奇的幹預,效力於意甲豪門AC米蘭的“烏克蘭核彈頭”舍甫琴科加盟了切爾西。對於這樣一個世界級中鋒的到來,作為切爾西當家中鋒的科特迪瓦人德羅巴自然會備感壓力,而在德羅巴為壓力所困擾的時候,穆裏尼奧正是用他及時的讚美讓德羅巴感到了來自他的信任。
“自從我來到切爾西,就一直爭取上演一次,因此我很高興。”2006年9月,在麵對索菲亞的歐冠比賽中德羅巴連中三元上演“帽子戲法”,賽後穆裏尼奧如此地稱讚道,“即便是舍瓦不進球我也不擔心,因為他(德羅巴)在英超進球,在歐洲賽場進球,而且踢得很好,對他來說這是一個美好的時刻。”
穆帥如此一番話,既讚揚了德羅巴的表現,又承諾了他的主力位置,這對於正處於困擾中的德羅巴無異於一場及時雨。
在自己最需要鼓勵的時候恩師屢屢給予稱讚,這自然會讓德羅巴更加由衷地愛戴穆裏尼奧,因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德羅巴會說出“為了穆裏尼奧,即便我踢斷腿也願意”的話來了。
經濟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邊際效應,其內容是說消費者在逐次增加一個單位消費品的時候,雖然帶來的總效用仍然是增加的,但帶來的單位效用是逐漸遞減的。對於這個效應,用生活中的一個形象的案例也可以解釋:在我們饑腸轆轆的時候,一盤包子出現在我們麵前,這時候我們拿起第一個包子,一口咬下去,這一口帶給我們的感覺一定是最好的,而慢慢地我們吃飽了,這時我們的手裏還有一口包子,這一口對於我們來說就變成可有可無的了。
之所以說這個名詞,我是想借此說明讚美的話語也是同樣如此。曾經有一項調查表明,對於受到讚揚的人而言,在第一時間聽到的溢美之詞是最令人心曠神怡的,而隨著對於自己成就的喜悅慢慢變淡,再聽到別人讚美的話語時,心中的高興度也會慢慢變低,直到最終全然不再發自內心地享受成就的喜悅之後,對於別人的讚美也就再沒有感覺了。
我們不知道穆裏尼奧是否曾經看過這份調查,然而我們能夠知道的是他的讚美之道卻是與這項調查嚴格吻合的,這也許就是深諳說話之道的人本身所具有的天賦吧!我們也許沒有穆帥的這種天賦,然而通過學習穆帥,讓自己讚美的話語變得更具時效性,我們不是也能夠為別人帶去更多的喜悅和成就感嗎?而如此一來對於我們的人際交往也會更有利。
當然,有讀者可能會疑惑,既然說我們在研究時效性,那麼具體的讓話語更富有時效性的辦法是什麼呢?我建議大家從以下幾個方麵去做。
首先,要揣摩到對方的心態。我們所說時效性的讚美一般來講是關於某人的突出成就的。當一個人取得了某項成就之後,我們要揣摩到他的內心是因此而感到高興呢?還是覺得可有可無呢?如此才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決定是否要把讚美的話說出口。可以說,揣摩對方的心態,這是我們實施讚美的前提。
其次,要在話語中帶出所要讚美的內容。比如某人剛升了職,你就可以說“我一看您就是做大事的材料,怎麼樣,這麼快就升職了吧,是金子咱就總會出頭的,而且隻要給機會,肯定能芝麻開花——節節高!”
在話語中把你要讚美的某方麵說出來,給對方更具體的感覺,這會讓對方覺得你更真誠,讚美的言語也會變得更真實、更動聽。
最後,趁熱說的讚美話也要點到為止。點到為止是說話的好習慣,凡事不能把話說盡,讚美別人同樣如此,把話說盡了,最後就沒話可說了,那麼等待你的就隻能是陷入尷尬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