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就煩勞您手下的人了。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困難的,您何必要滅掉鄭國而增加鄰邦晉國的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麼害處。況且,您曾經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築城拒秦,這是您知道的。有什麼能滿足晉國的呢?現在它已把鄭國當作東部的疆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從哪裏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國受損而晉國受益,您好好考慮考慮吧!
我們看看,燭之武這番話就是一個典型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先用鄭國已經要滅亡了來奠定秦軍的勝利,以此讓秦君誌得意滿;其次,表達自己的觀點,鄭國如果滅亡了對秦國也沒有什麼好處;再次,用晉國和秦國早年的齟齬來打動秦君的內線,讓他對晉國產生懷疑;最後點明秦君應該有的行為,“舍鄭以為東道主”。
燭之武一套高超的“組合拳”徹底說服了秦君,而鄭國的國運也就隨著秦君被說服而轉危為安了。
說話之道:做事講究循序漸進,說話也是如此,說服別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才更凸顯有說服技巧的人的能耐,但想要擁有這種能耐,我們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勤加練習。掌握了說服別人的步驟,再加上日常的訓練的話,那相信用不了多久,你也能夠成為一個憑三寸之舌就讓他人言聽計從的人。
8.錦囊妙計——穆帥說服別人的幾個秘訣
在《三國演義》是有這樣一段,劉備去東吳迎娶孫權之妹孫尚香,隨同的趙雲怕劉備誤入孫權的陷阱,於是求助於諸葛亮,諸葛亮給了趙雲三個錦囊,說是一旦主公有事就可以拆開一看,裏麵自然有脫困的辦法,從此錦囊便成了解決問題的秘訣的代表。
在這一章節裏麵,我們一直在探討如何說服別人,有關於說服別人的方法我們介紹了很多,相信讀者應該都有所了解了,那麼在本章的最後,我就想學諸葛武侯那樣,再留下幾個“錦囊”來供讀者參考。當然,我所謂的錦囊並不神秘,不過是一些說服他人的訣竅罷了。然而這些小訣竅,卻也是很多深諳說話之道的人“克敵製勝”的法寶,比如穆裏尼奧,在他說服別人的話語中,就時時刻刻印證著我們要列舉出的訣竅。
錦囊一:以事喻理。要說服別人,你自然要有自己的一番道理,然而大道理是沒有人愛聽的,與其費盡唾沫來回地說理,還不如用事實來說話,俗話說事實勝於雄辯嘛!
“切爾西的足球並不是我想要的那種足球,但卻是最可能在英超取得成功的一種模式,教練員不能隻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戰術,而是要根據所在聯賽的具體特征做決定。”在執教切爾西時,麵對俱樂部對自己足球太過“醜陋”的質疑,穆帥如此解釋。
我們看到,穆帥並沒有長篇大論,而是用成績說話,“醜陋我也不喜歡,但卻能夠帶來好成績”,最終成功地說服了俱樂部接受自己保守的戰術。
聰明人都懂得,理越強就越要注意用事實來做佐證,否則就會因說話對象缺乏感性體驗,影響對“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用事實充實大道理,還可以避免說大話、空話,聯係實際把道理講實。現在一些大道理之所以讓人聽不進去,就在於講得太虛。
錦囊二:以情製勝。有了事實,還要對方能夠聽得進去,那麼如何讓對方在事實麵前心悅誠服呢?這就莫過於感情方麵的溝通了。
因為在歐洲賽場上的成績不佳,再加上自己在俱樂部要和本澤馬分享上場時間,在2012賽季結束以後,皇馬的當家射手阿根廷人伊瓜因一度冒出了離隊的想法,然而在穆帥的勸說下,他最終還是留了下來,穆帥是如何勸說伊瓜因的呢?他靠的就是以情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