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從簡單的觀察到簡單的段落(1 / 3)

第一講:從簡單的觀察到簡單的段落

作家寫作時,往往揮灑自如,洋洋萬言,讓人好生羨慕。但是,即使卷帙浩繁,千頭萬緒,也都是一個印象一個印象積累下來,一個句子一個段落寫出來的。我們就從最簡單的觀察和最簡單的段落開始,從文章的最小單元開始練習,看看對我們的寫作有沒有裨益。

我們所處的環境都是由具體的物象所組成的。現在,請調動我們的感覺器官就地取材去感知它們,具體來說就是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聆聽,用嗅覺來知味,用味覺來品嚐,用觸覺來體驗,用心去判斷。然後把我們觀察或感知到的物象用文字表述出來,力圖描慕出一個真實的世界。通過這樣由抽象到文字的練習,我們會得出一個判斷:感覺是人們認識的來源,是物質的東西作用於感官的結果。由此我們會由衷地對眼前的世界發生興趣,並會有意記憶許多有趣的生活畫麵,儲存在我們的腦海裏以供創作之需。

在練習之前,我有以下要求:

1當堂作業,不許用電腦,必須用手寫。

2堅持獨立作業,但允許與鄰桌同學交流,隻是所寫作業不可雷同。

3采用抽讀的方式,檢查作業質量。這樣,每個學員都有機會在課堂上宣讀自己的作業。

下麵開始練習:

每項練習之前,都有具體說明,依照說明,我們先寫三句話組成一個段落。

1我們身處教室,請閉上眼睛仔細聽聽周圍的聲音,然後用三句話表達這些聲音和聲源來自何處。

例:一陣陣嗤嗤啦啦的聲音響過之後,話筒裏傳出老師的說話聲。隔壁有琴聲傳來,叮叮咚咚像清亮的泉水流瀉過來。鄰桌的同學晚到了一分鍾,我聽到了他急促的喘息聲。

2用2—3分鍾觀察你鄰座的同學,然後用三句話把該同學的特點描述下來。

在這三句話裏,至少用三種形容顏色的詞,三個描繪形狀的詞。

例:一把亂草似的頭發上閃動著紫色的微光。他的眼睛像泛著藍光的湖水,一波一波漫漶而一張扁平的臉上,泛起一陣潮紅。

3請走到窗前朝外看,仔細觀察你所看到的一切,然後用三句話寫出你見到的東西。三句話裏至少要用三個形容顏色的詞,三個描繪形狀的詞。

例:對麵樓層長方形的窗戶上閃動著橘紅色的光焰。片片白雲,無聲掠過灰藍色的天空。像一隻燒餅樣的太陽從我的指縫間露出金黃色的笑容。

4閉上眼睛,精神鬆弛下來,然後把你所觸摸到的物體感受,用三句話寫下來。

例:放在膝上的右手感受到的確良軍褲粗糲的表麵,就像排列均勻的沙礫塗抹在我的腿上。我的眼睛閉了下來,就像夜幕突然降臨。精神鬆弛了下來,感覺身體就像柔軟的水草在水中晃動。

有位研究小說的專家曾這樣說:判斷好小說的標準有若幹,但首要的標準是真實。他說,小說的定義就是“用語言在紙上創作的真實世界”。衡量一個作家是不是好作家,就是看其作品能不能一把將讀者拉入他所創造的世界,如果這個世界讓你如身臨其境,觸手可摸,讀者就會很快融入其中,並會樂不知返……比如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主人公列文有天和農民一同去割草。列文的身份是一個貴族,雖然他是這個草場的主人,卻很少在草場幹活。但今天,他卻整整幹了一天,先是跟在一個割草能手迪特後麵,繼而又跟在一個老頭子和小夥子中間,除了小夥子密希卡割草有點笨外,迪特和老頭都是割草的天才,迪特割草時幾乎不彎腰:“眼前隻看見迪特向前刈割的直挺的姿態,被刈割了的一片草地的半圓形,在鐮刀前麵慢慢地像波浪一樣倒下的草和花穗,以及前麵可以休息的刈幅的終點。”而老頭則是割草的藝術家:“遇到小丘的時候,他就改變他的動作,時而用靠近把手的刀口,時而用刀尖,以短促的突擊從兩側去刈割小丘的草。而當他這樣做的時候,他不斷地觀看和注意呈現在他眼前的事物:有時他拾起一枚野果,吃下去或是給列文吃;有時他用鐮刀口砍下小枝;有時他去看鵪鶉的巢,鳥就從鐮刀下飛走;或是去捉一條路上的蛇,用鐮刀挑起,如像用叉子叉起一樣,給列文看了,然後把它扔掉。”列文起初因不會割草而有些狼狽,但他漸漸適應了這項勞動,最後果然達到了“鐮刀自己會割”的境界。在托爾斯泰筆下的這個草原,讓我們嗅到了青草和花香的氣息,品味到了“帶點洋鐵勺子的鐵鏽氣味的微溫的水”,以及太陽炙烤脊背的感覺和“散發芳香的草被刈割的時候發出的有油汁的聲音”。這是一個活的草原,是一個能走進去的草原,它之所以讓我們感到觸手可及,首要的就是它的真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