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河係列小說”寫的都是熱河人,熱河平民,請諸位讀者女士讀者先生隨便翻一翻本書,便可與熱河街上現代的美女,曾經的大兵,剃頭的,打燒餅的,賣糧食的,搗騰服裝的,下崗的工人,發廊的小姐,老實巴腳的平頭百姓,不安於命運擺布總在不斷折騰的漢子……相見並且進行交流。我相信諸位定會在為他們的命運喜怒哀樂之後,發現這些人物有某種共同之處。一方水土_養一方人。這些人物都具有熱河這片土地養育的一代又一代北方男女與生俱來的勤勞、樸實、厚道熱情的美德,又具有抗爭邪惡的執著精神。每個人物形象都鮮活靈動,好像就在你麵前晃動著,令你看一眼便記住了他們,難以忘記他們。有這樣的效果當然得說是作者的功勞,但不能不說的是同時得感謝生活的恩賜。告訴大家一個秘密:這些人物都有原型,許多原型就是作者的親戚或鄰居。何申的老嶽母家住在承德市的紅廟山上,老人家是個老承德,慈祥善良,廣有人緣,而且會講故事。她家是個大家族,除以紅廟山為根據地外,第二代第三代及他們的親戚裏道分布在市區的四麵八方。老人家先是在不經意地講說自己後代人和鄰居的家長裏短,後來發現何申把自己說的都寫成了小說,並且發表出來,還得了不少稿費,就嗬嗬笑著說,“這稿費可得分給我一半兒。”於是老人家就享受了一種特殊待遇―每逢過生日或節慶日,姑爺就在酒店裏擺上一桌席麵,請她主持這個由大家族裏的男女老少成員全體參加的其樂融融的宴會。我寫這一段兒看似閑筆,其實不閑,是因為我寫到這兒的時候,忽然想起了一個鄭重的話題: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源泉。“熱河係列”的誕生又一次證明了這個真理,對當前及至今後我們的文學創作絕對有益而無害,我為什麼非把自己一直想說的話憋在心裏呢?借題發揮,也算一種意識流吧。

“熱河係列的文化意義”,醞釀這篇“序”之始,我就想到了這個話題。之所以把這節文字放到最後,是想強調一下熱河係列的這個濃鬱特色,並用它做結。

我在《大避暑山莊文化雛說》中曾說過,承德這片熱土的地域文化,不是草原文化,也不是農耕文化;不是平民文化,也不是貴族文化。 由於承德所處地理位置及曆史沿革的特殊性,尤其是自康乾時代以來它的政治地位的獨特性,它的地域文化實際上是一種亞宮廷文化,其文化精神是開拓、進取、吸納、開放。如果概括地講,可以稱之為“大避暑山莊文化”。

何申很讚成我這個觀點。他在《關於“大避暑山莊文化”的思考》一文中說,“大避暑山莊文化”的提法,“對承德及承德人很重要……這一獨屬承德特有的‘文化’,是承德強健的根脈所在。”

他之所以這樣說,是他幾年來用心研究大避暑山莊文化之後得出的結論。實際上,他的研究已進入到一個高級的層次,不然他說不出如下精辟的見解:“避暑山莊是承德的靈魂。 由此逐漸蘊育升華出來的大避暑山莊文化,為承德在九州大地確定了重要的位置。直至今天,當中外遊人來到承德,在未接觸避暑:b莊、外八廟,並感受深浸於其中的文化氣息時,很難對承德有什麼讚許的話要說。畢竟這座城市的容貌還不能與那些經濟發達的城市相媲美。然而當他們隻是匆匆地走上一遭,多看幾眼,情形就立刻大變了,讚美之辭豐富了,喜愛的情感也出來了。他們說承德很美,說承德是中國北方的一顆明珠等等。其實我們都知道,那是透過景物在讚美一種文化,是在褒揚這種文化的內在之美。倘若隻論山水廟宇,全國名山名寺何止萬千,也未必能公推承德為首。然而這裏一山一水一殿一寺,卻有著其他地方不曾有的文化內涵。統一的強盛的祖國,和睦的親密的民族,開放的友善的部邦,包容的多元的理念等等……這些寶貴的大文化範疇裏的豐富內容,在避暑山莊和她身旁這片布滿綠色的山地裏,表現得是如此和諧得體並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