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可以來談論“熱河係列小說”的“文化意義” 了。
首先,這個係列的中篇(因為發表在不同刊物的需要)幾乎篇篇都有類似的交待:“熱河城有座皇家宮苑避暑山莊,避暑山莊裏有條河,名日熱河。熱河來自地下泉水,四季長流,清澈無比,冬季永不結冰……英國《大英百科全書》中稱,熱河是世界上最短的河流。
“熱河雖短,名氣甚大,當年皇上把避暑山莊建在這裏,便是明證。民間傳說就更神了,先是說英武之氣稍弱的皇帝在此都難以存活,有清一代中的嘉慶和鹹豐兩朝天子均段於此。為嗎?皇上是屬‘龍’的,‘龍’入‘熱’河,焉能不亡!再有就是‘熱’水融‘冰’(兵),此地不動刀槍……遍觀史書,甭管哪場大仗打起來,一旦到熱河城下,就堰旗息鼓兵不血刃了。這兩條說明什麼?簡單說就是熱河地脈氣力壯,上敢抗天子,下敢攔刀槍……”(《熱河大兵》)這段文字看上去像是交待熱河的來曆,細細順摸滋味兒,這裏邊蘊涵著多麼豐富的曆史文化!
再看這一段更為精彩的:“熱河城裏的大妞兒長得俊。熱河妞兒長得俊不是空穴來風,溯源追根大有出處。 當年康熙爺不是在這建了座避暑山莊(又稱離宮)嗎? 山莊裏把全國各地有名的景色全攬了進來,依山臨水一一再現。康乾兩朝天子還為此題名,各題三十六處,加起來七十二景。很好分辨的是,皇爺爺題的都是四個字一處,如‘月色江聲’、‘南山積雪’,皇孫題的則是三個字,像‘采菱渡’、‘冷香亭’,正所謂名稱高雅,實物珍貴……大戲樓是上等的好木頭建的,大火起來,紅光滿天,香氣滿城。深更半夜,禦道街二道牌樓旁草市胡同8號正房東屋九十多歲的薑家老太太在家中自言自語,說大戲樓沒了。家人皆驚,到當院一看,可不是咋著,東南方德彙門那通紅一片,似霞光萬道,極為壯觀。後來就有人說老太太要成仙了。薑家老太太一笑道:‘哪的事呀,我年輕時在離宮當‘f鬢,就在大戲樓裏當差,那樓裏有股子特殊的味兒。這熱河城裏,我的不少姐妹都聞出來……’得,老太太一下子把話點明了,熱河城裏妞兒長得俊,是祖傳,按科學的話講,是遺傳,是宮中千挑萬選的美女散落於民間的結果。”(《熱河傻妞》)這段文字用不著細細啞摸滋味兒,隻認真讀_L一遍就可以感覺到那曆史文化氣息的濃烈。
……
用不著更多舉例了,諸位讀者當會在“熱河係列小說”的多篇中經常地感受到這種曆史文化的氦氫、蕩漾乃至衝擊。而綜觀整個“熱河係列”,那濃鬱的曆史文化味兒總在提醒著你―讀此書與讀他書真的不同。
這就是本書的獨到之處。
這就是本書的特色!
何申的“熱河係列小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大避暑山莊文化係列小說”。我為“熱河係列小說”的出現,更為它的即將結集出版興奮得連續三個夜晚不能成眠―我盼望了十多年的“大避暑山莊文化”孕育的第一朵鮮豔的花朵綻放了,難道第二朵、第三朵……還會遙遠嗎?
現在回到本節文字的開頭―“熱河係列小說”的“文化意義”。何申在《關於“大避暑山莊文化”的思考》中有這樣一段話,“毫無疑問,生活在承德的今人,無論從哪裏講,都願意自己這座城市以一種更加強健的精神出現在國人和世界麵前。這裏不光是對曆史文化的回戀與驕傲,還有著迎接新生活的挑戰乃至生存發展的需要。”他的這段話,並不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而說的,但一恰恰對“熱河係列小說的文化意義”做了再好不過的回答。
寫到此處,已是次日早晨5點10分,雖說有一點兒不畏勞苦熱 筍可 留妞的精神差可自慰,但仍覺得惶然―這可以稱之為“序”麼?
愧對讀者諸君一了!
謝謝。
2002年8月27日-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