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掌握平衡的智慧,修習練達的學問(2 / 3)

不管同事怎樣冒犯你,得罪你,或者你們之間產生什麼矛盾,總之“得饒人處且饒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你也許認為,這樣畏畏縮縮,活得未免太累。以為完成分內工作,盡量避免卷入同事之間的是非圈子裏,便能明哲保身,最終有飛黃騰達的一天,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聰明人不會把自己孤立起來,他很明白“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身為公司裏的成員之一,你要想辦法與每人建立良好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氣氛,成為這個小圈子裏的一分子。

若要真正在單位裏獲得好人緣,你要注意自己的表現,千萬不要盛氣淩人,恃寵而驕,做出令人憎惡的事情。

你要學習與每一個你喜歡或不喜歡的人融洽相處,表現出你的隨和與合作精神。麵對同事的時候,不要忘記你的微笑與熱忱的招呼,還有要多與對方眼神接觸,在適當的時機讚美一下他們的長處。

如你不得不對某位同事的表現予以批評,你也要小心你的措辭。先把對方的優點說出來,令他對你產生好感後,他才會接受你的建議,還會視你為他的知己良朋。

當你情緒低落的時候,要努力控製自己的脾氣,切勿把心中的悶氣發泄到同事的身上,這是自找麻煩的愚蠢行為。沒有人會願意跟一個情緒化的人相處,上司更不會對他期望過高。所以,替自己建立一個隨和而善解人意的形象,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明的辦公室人士知道,與同事之間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他們會聰明地將自己的棱角削平,把這種摩擦降到最低限度,因為他們知道,與同事處好關係,也就是在為自己的前途奠定基礎。

學會向對手“投降。”

做人處世不能太“方”,不能太“硬氣”,否則就會在社會上撞個頭破血流。比如,在社會上遇到敵手,你便沒必要和他們硬碰硬,不妨先退一步,這樣也許會有不戰而勝的效果。

一個人在現實中,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敵人,大大小小的敵人;一個人在生活中,也會事出有因或莫名其妙地遇上各種各樣沒有善意的事情。逢著這種時候,人便容易動怒、較真、較勁,大都會拚個你死我活,魚死網破。由此可以說,人有一種天生的對抗情結。遇到敵對或敵意的事情便容易以死相爭。如果針對生命攸關的事情,原則性事情,倒還情有可原,說得過去。若為那些非原則性問題,尋常小事而大動幹戈,殊死相爭,則毫無意義了。很多人卻偏偏難以悟得這種道理,常常為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小事情而打得頭破血流,甚至命歸黃泉。我們其實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來解決這些事情,也許還顯得更省事一些。比如在關乎無所謂的利害時節,不妨放棄對抗,“向對手投降”,就是消除這些敵災的一種優良方式。《射雕英雄傳》中的“老頑童”,就用這種不戰自敗的方式,把他的對手打得七竅生煙。

“老頑童”是金庸所著《射雕英雄傳》中的一個人物,此人武藝精絕,技壓群雄,武林中沒有幾個人是他的對手。但是他立身為人卻很豁達,笑傲江湖,遊戲江湖,不以勝敗論英雄。他常常以“逃跑”的絕招,把對手氣得發抖。遇到高手,不上幾個回合,他便跳出拳腳之外,搓一搓身上的油泥,團成一個小泥球,遠遠地拋給對方,然後扮個鬼臉,說聲:不跟你玩了。便逃之夭夭,把對手孤單單丟在那裏氣得發僵。有時遇上很臭的對手,他也全不認真,有一下沒一下地和對手過招,真真假假一會兒,又抽身自退,一走了之。對手常常被他這種單方麵的投降,氣得渾身冒火,但又找不到出氣的地方。尤其是那些涉世不深,不知道天高地厚,心高氣傲者,更是無名之火不打一處出,幾乎要瘋狂。可是對手早不在了,“老頑童”早忘了這些,不知道他又到別的什麼地方瀟灑人生去了。“老頑童”的“投降”絕招真是高超無比。其實這種“投降”,並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那種喪失骨氣的丟臉行為,而是替換了一種競技尺度,通過價值準則的提升,把那種簡單而意氣用事的英雄對抗,上升到了一種更微妙和更複雜的境地。

在基督教文化中,也有這種不以惡抗惡的“境界”主張。《新約全書·馬太福音》第六章上耶穌說: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不要與惡人作對,要愛你們的仇敵。耶穌說這些看似簡單、矛盾、不能做到的話,但這些話後麵卻蘊藏著十分精深的哲理思辨和境界主張。因為惡不能抗惡,以惡抗惡隻會惡性循環,了無終止。世界必須由善來終止惡,人類才有最終的光明和希望。

從另一個角度說,人一生的時間太有限了,多則兩三萬天,少則千把萬天。而一個人要做的正經事卻太多了,沒有時間和心情陪著他人,更沒有時間和心情陪著敵人。和敵人爭著去做那種惱人和掃興的事情,實在沒有道理。沒準連命也賠上了,那就更加晦氣了。

因此,在人生的競技場上,也應學會有所為有所不為,像“老頑童”那樣,向對手“投降”,讓他們去做“英雄”,我們不做“英雄”。

向對手投降這種單方麵放棄對抗的行為也不容易做到,一方麵你要超越你自己狹小的胸襟,另一方麵你也必須具備單方麵放棄對抗的能力和資格。隻有勢均力敵者,甚至比敵人強大者,才能這樣瀟灑而富有胸襟。弱小則沒有“投降”的可能。這樣看來,向對手投降,更多不是弱小和怯懦者所做的事情,向對手投降,更多的隻是強者與對手鬥爭的另一種選擇。在整個後現代文化中,單方麵撤離戰場是眾多實力人物和集團普遍采用的鬥爭方式和策略。消解敵人或敵意,注重自我發展和自有主張,勝過打擊敵人或消滅敵人。嚐試一下比敵人高一個層次的鬥爭方略吧。

真正的聰明人要懂得“糊塗一點。”

人到40,你就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人太精明了不是什麼好事,即使你是一個明白人,偶爾也不妨做幾次糊塗事。

所謂糊塗,是指一個人頭腦不清楚,不明事理。《宋史·呂端傳》上有這麼一段:“或曰:‘端為人糊塗。’太宗曰:‘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同樣,當我們看見一個人做事不合常理,或者是有什麼錯誤,我們總是不留情麵地教訓人家:“你老糊塗了不成?”

而所謂難得糊塗,是說一個人一生精明過人,從不犯迷糊,這類人則最好犯幾次糊塗,因為對於他來說,太不容易犯糊塗了。

從古到今,除非是那些傻子白癡之類的人,常人都能認識幾個字,知道點人生道理,懂點人情世故,哪個不以為自己是屬於人精那一類別的?說不上絕頂聰明,也該是聰明絕倫的,誰願意承認自己是一個糊塗蛋呢?

就是那些表麵上看著木呆呆的,半天不吭一聲的,人們都不說他們糊塗,而是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所以在這個社會中,人人都精明得像峨眉山上的猴子,隻有玩人的份兒,哪有被人玩的份兒,你找不到一個類似於糊塗蛋的人。

精明有什麼不好?處世精明些才不會吃虧,為什麼大家反要提醒自己“難得糊塗”呢?

《紅樓夢》中的王熙鳳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聰明反被聰明誤。王熙鳳何等的冰雪聰明,簡直就是人中之尖子,恐怕這世上有很多男人都不及她。她八麵玲瓏,九麵處世,外柔內剛;她表麵向你微笑,心裏卻在給你下套子。一個看上她美色的賈瑞被她的計策整得一縷孤魂上青天;一個看上她老公的尤二姐被她的兩麵三刀給逼得吞金自盡;而她的“偷梁換柱調包計”李代桃僵,則送掉了顰兒脆弱的性命。

至於王熙鳳的本事那可大了,整個榮寧兩府在她的整治下服服帖帖,一個秦可卿出殯這樣的大事到了她手裏簡直是小菜一碟。她能說會道,賈府上下沒有不知道她璉二奶奶的。

可王熙鳳卻是一個精明過頭的女人,處處好強,事事爭勝,哪兒都落不下她,因而得罪了大太太,得罪了眾人,加之賈母撒手人寰,她的靠山沒了,終於落到“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地步,最後慘淡收場。

這樣一個精明能幹的女人最終結局如此悲慘,全在於她畢竟是一女流,畢竟沒有看透官場上的處世哲學——難得糊塗。她被她的聰明給害了。

一個人在處世中學會難得糊塗,那麼他才能有個好人緣。

1.避免矛盾和紛爭

生活中的許多小事,如果我們采取糊塗的態度,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很容易小事化了;而如果你一點都不糊塗,一是一,二是二,矛盾、紛爭,甚至流血犧牲都有可能發生。

一對夫妻為爭電視頻道,如果一個糊塗一下,讓著對方,對方看什麼就跟著看,電視嘛,哪個頻道不都是娛樂麼,大家就會繼續看電視,而不是兩個人對打起來。結果丈夫惱羞成怒,用酒瓶砸向妻子的頭,導致妻子傷重不治,丈夫收監候審。

生活中有很多精明的人總是喜歡揪別人的辮子,抓別人的缺點,以為這樣做顯示自己比他人高明,實際上這種語言、行為上的絲毫不糊塗卻是造成兩個人關係疏遠、分道揚鑣,甚至成為仇敵的根本原因。

2.可以使自己心態平和

與人交往、處世關鍵要使心情愉快,而心態平和是心情愉快的前提,難得糊塗就可以使一個人心態平和。

如果你是一個牙尖嘴利、眼尖手快的人,你必然會發現一些別人注意不到的東西,如果你一笑置之,不加追究,不久你就會忘掉這些東西;而一旦你覺得自己無法不指出來,非要給他人一個昭示,既弄得他人滿心不快活,恐怕你自己的心也難以平靜下來。

兩個和尚來到河邊,一個年輕姑娘正猶豫著如何過河,看到和尚們來了便求和尚幫助。

大和尚念了一聲“善哉”,便抱著姑娘過了河,姑娘千恩萬謝地走了。

兩個和尚又走了相當長一段路程,小和尚突然問:“出家人不近女色,師兄你犯戒了。”大和尚哈哈大笑道:“我早就放下了,怎麼你還抱著?”小和尚麵紅耳赤。

很多人在處世時就像這個不懂真諦的小和尚,使自己心態處於不平和之中。

3.讓自己輕輕鬆鬆

人常說:“給人方便,與己方便。”難得糊塗無非就是給人方便,別人就會對你也難得糊塗。兩個過於精明的人就像兩隻正在酣鬥的公雞一樣,非要分出個你勝我敗來,這於健康的身心是沒有什麼益處的。

如果你是一個處處不糊塗的人,總是圓睜雙眼,提高警惕地生活,那你累不累呀?你有沒有身心疲憊的時候?你何不像一個大智若愚的人那樣難得糊塗一下!

要做到難得糊塗,一個人就應具備寬容的美德。有了寬容心,你完全可以對那些雞毛蒜皮之類的小事付諸一笑,你完全可以對並不重要的事糊塗一下,你完全可以對無關緊要的事網開一麵。

如果你這樣做了,你會處於一個快樂的心境之中,正如人們常說的,“原諒使人快活”。

像宋代的呂端一樣“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要分清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如果你是一個檢察官,對於貪汙腐敗、行賄受賄之類的事絕不能糊塗;而對同事的把你一盒煙拿了、不小心碰了你一下這種小事完全可以糊塗一下。

別成為一個過於精明的人。過於精明的人常好為人師,指手畫腳,求全責備,對人苛刻,眼睛裏容不得半點不合他意之處。這種精明人為了顯示其精明處,常常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從來都不會難得糊塗一下的,這種人在現實屬於招人厭的那一類。就像王熙鳳一樣,表麵上大家都對你唯唯諾諾,可在暗地裏,恐怕人人都恨你自以為是的樣子。

當然,你必須遵循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的原則,這樣在社會上你才會少碰到很多阻力,才會生活得更灑脫。

在不得罪人的前提下敢於說“不。”

許多40歲的男人都感歎:“不’其實是最難說出口的一個字。”在社會上混了多年,40歲的你在別人看來是風光無限:有事業,有人脈,有權力,上門求助的人必然不少。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忙你都幫得到,在該拒絕的時候就不要勉強自己。

一個有點小權力的40歲男人應該注意,因為你有權,親戚朋友托你辦事兒的人肯定多。這時你應該講點策略,不能輕易答應別人。有的朋友托你辦的事兒可能不符合政策,這樣的事最好不要許諾,而是當麵跟朋友解釋清楚,不要給朋友留下什麼念頭,不然,朋友會認為你不給辦事兒;有的朋友找你辦的事兒可能不違反政策,但確有難度,就跟朋友說明,這事難度很大,我隻能試試,辦成辦不成很難說,你也不要抱太大希望。這樣做是給自己留有餘地,萬一辦不成,也會有個交待。

當然,對於那些舉手之勞的事情,還是答應朋友去辦,但答應了後,無論如何也要去辦好,不可今天答應了,明天就忘了,待朋友找你時,你會很不好看。

我們在這裏強調不要輕率地對朋友做出許諾,並不是一概不許諾,而是要三思而後行。盡量不說“這事沒問題,包在我身上了”之類的話,給自己留一點餘地。順口的承諾,隻是一條會勒緊自己脖子的繩索。

對待朋友的要求,要注意分析,不能一概滿足。因為不分青紅皂白一概滿足,有可能引火燒身。因此,必須搞清楚朋友的要求是正當的,還是不正當的,是不是符合原則或規範。千萬不能礙於情麵,有求必應,有求必辦。

然而,拒絕朋友一定要講究藝術,如果你的拒絕方式不恰當就很可能會使對方心生不滿,以致影響彼此的交往,更有可能導致關係親密的朋友形同陌路。那麼,拒絕別人有哪些方法呢?

1.坦言相告

對於有些過分或無理的要求,當自己不能給予對方滿足時,我們必須坦言相告,如果遮遮掩掩、拖拖拉拉,反倒令對方心生反感而產生不滿情緒。

李新是某電視台廣告部的業務員,她的舅舅開了一家經銷保健食品的公司。一天舅舅找到李新,讓李新在負責的節目段給公司的產品做一下廣告,廣告費用以產品的形式付酬。李新非常清楚,這種做法違反台裏的廣告播出規定,於是李新直截了當地對舅舅說:“這不行,不付廣告費是不能做廣告的。台裏有明文規定,我沒有這麼大權力。”李新的舅舅知道了這是台裏的規定,也非常理解。

2.陳明利害

在遇到親屬朋友托辦的事而無法辦到的時候,要講清道理,陳明利害關係,明確加以拒絕。這樣,朋友會理解你,而你隻要講清自己的原則,大家以後也不會“麻煩”你了。

小林的伯父是一家石油大廠的廠長。小林同朋友一起合開了一家加油站,想讓伯父給批點“等外品”,這樣可降低成本。伯父誠懇地對小林說:“我是廠長,的確,我有這個權力。但是,我不能為你說這個話,這是幾千人的廠子,不是我廠長一個人的。我隻有經營權力,沒有走後門的權力。你是我的侄子,你也不願意看到我犯錯誤,而讓大家指指點點吧?生活有什麼困難,我可以幫助你,這個要求我不能答應,違反原則的事我從來不做。”

小林聽了伯父的話,什麼說的也沒有了,從此他再也不向伯父提類似的要求了。

3.托他人之口

當別人有求於你,你當前還難以回絕或由自己來說不妥時,便可托他人之口,請一個與雙方關係較好的第三者代勞。

4.另指他路

麵對朋友所求感到力不從心或主觀不願意相幫而想要拒絕時,你可以不表示自己能否幫忙,而是為其介紹另外幾種解決問題的途徑,並表明這比自己幫助要好得多。

老李聽說一家公司需要一名從事文秘工作的大學生,想讓自己的女兒去那裏工作,可女兒是大專畢業,這家公司要求本科學曆。恰巧老李聽說這家公司的經理與同科室的小張是同學,於是請小張從中幫忙。小張怕落下埋怨,不想幫忙,但又考慮到老李的麵子,於是對老李說:“咱們科的小薑跟那個經理最好,上學時形影不離,你找他幫忙,這事準成。”小張這麼一說,不但回絕了老李的請求,還為老李指出一條“捷徑”,讓老李好一番感動。

5.假托直言

直言是對人信任的表現,也是與對方關係密切的標誌。但是,有時直言可能逆耳,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要拒絕、製止或反對對方的某些要求、行為時,可采取假托由於非個人的原因作為借口,而加以拒絕,這樣對方就容易接受。

某報社的推銷員登門要求你訂閱他們發行的報紙,可你不想訂閱。你可以很有禮貌地說:“謝謝。你們的服務很周到,可是我家已經訂閱了其他幾家報社的報紙了,請諒解。”

6.書信傳意

對生活中一些較為敏感的問題,如別人的求愛,戀人間提出的某些要求,朋友、親屬間向你借錢借物等,如果你覺得當麵回絕有點無法開口,則可以借助婉轉的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取得對方的諒解。

7.敷衍含糊

敷衍是在不便明言回絕的情況下,含糊回避請托人,這種方法運用得好會取得良好效果。

有一次莊子向監河侯借貸,監河侯敷衍他,說道:“好!再過一段時間,等我去收租,收齊了,就借你300兩金子。”監河侯不說不借,也不馬上就借,而是說過一段收租後再借。這話含有多層意思:一是目前沒有,現在不能借;二是我也不富有;三是過一段時間不是確指,到時借不借再說。莊子聽後已經很明白了,但他不怨恨什麼,因為監河侯並沒有說不借給他,隻是過一段時間再說而已,給了他希望。

8.轉移話題

當對方提出某項事情的請求,你不能滿足,這時你可以有意識地回避,把話題引到其他事情上。這樣,既不使對方感到難堪,又可逐步減弱對方的企求心理,對方通過你的談話,感覺到你是在拒絕,這樣就達到了你的目的。

總之,拒絕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我們必須委婉地予以回絕,以免不必要地開罪於人。

總之,該說“不”時就一定要大膽說出來,但你應該想辦法盡量降低拒絕給別人帶來的傷害。隻要你選用的方法適當,就一定能達到既拒絕了請求又不得罪人的效果。

太有“骨氣”難成事

有“骨氣”是好事,但在現實生活中,尤其在辦事的時候,太有“骨氣”的人往往做不成事情,很多時候做事情就要有點賴皮臉的勁頭。

世上的人千奇百怪,你要想求人辦事,什麼人都可能遇上。就有那麼一種人,生就一副硬麵孔,死不開麵。遇此情形,千萬不可臉皮太薄,別人給你個冷臉,你立即像遭了霜打的茄子,而應像俗話說的“熱臉貼向冷屁股”,拿出死皮賴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功夫,隻要事情能辦成,一時的卑躬屈膝算不了什麼。說到底,隻有達到目的,你才最終贏得了麵子。

一位“熱臉貼冷屁股”的高手,用一個“貼”字概括了自己的經驗:

“要說熱臉貼冷屁股,咱可是大行家了。有用得著的人,想什麼辦法也能把他貼上。老薛,就是在輕工業局管材料的那個老薛,在咱們那兒號稱‘非金屬大王’,簡直就是我們衣食住行的父母,不‘貼’上關係還行?”

“你看他現在跟咱吃吃喝喝,有說有笑的,當年見到我卻連個招呼都不打。那時候我隻是在辦公室裏和他見過一麵。人家連正眼都沒瞅咱一眼。我可不怕你架子大。我很快就把他的底摸清了。當天晚上,我買了一個高級兒童玩具,就往他們家去了。”

“他還是不理我,臉陰得快要下雨了。我假裝沒看見,拿出玩具和他小兒子玩起來了。他想攆我走,但這句話他硬是沒說出口,他最疼他小兒子,我這叫‘貼’而有法。”

“從此之後,我三天兩頭往他家跑,每次都買點兒玩具,挑比較便宜的買。這時候禮太重了,反而讓他生出防範之心。老薛對我還是愛理不理的樣子,我還是假裝看不見,與他小兒子一起玩兒。我這人最煩小孩,在家裏連自己的小孩都不抱,現在可真有耐心,40歲的人跟個七八歲的小孩泡上了。我那個樣子也夠人瞧的,但我不在乎。”

“我就這樣每次都是跟他兒子玩兒,一句也不提正經事。終於有一天,他耐不住性子,找我來扯閑話。我暗地裏鬆了一口氣,冷屁股總算被我給貼上了。人嘛,都長著心,處長了自然就會有感情,隻要你能熬得住就行。”

“我知道有人說我這叫死皮賴臉,真是書生之見!天下誰能不求人,你能房頂開門、鍋台打井嗎?求人就得低三下四,難道還讓人家反過來跟你說好話不成?我丟了麵子,但辦成了事,掙了錢。你沒丟麵子,但是什麼事也辦不成……”

“我的經驗隻有4個字,那就是‘死皮賴臉’,也可以說隻有一個字,那就是‘貼’。咱不是大官,也沒當官的親戚,所有的關係都得現‘貼’……”

聽起來雖然“惡俗”,卻是日常人際交往中的常理。非但求人辦事要遵此法則,就連求愛,用此鍥而不舍,窮追猛打的“貼”招,也大有收獲。

生活中也有一些40歲男人,他們過分看重麵子,臉皮太薄,經不住拒絕的打擊,辦事略一受阻,他們就臉紅,就氣惱,拂袖而去,再不回頭。

表麵看來這種人似乎很有幾分“骨氣”,其實這是心理素質過於脆弱的表現,隻顧麵子而不想千方百計達到目的的人,很難辦成事情,對事業的發展更是不利。

因此,我們在辦事時,不要抱著自尊不放,為了達到目的,必須增強抗挫折的能力,碰個釘子臉不紅心不跳,不氣不惱,照樣笑容可掬地與人周旋,隻要還有一絲希望就要全力爭取,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有這種堅定的意誌,才能把事情辦成。

另一方麵,辦事需要消耗時間,而時間恰恰是一種辦事武器。時間對誰都是寶貴的,人們最耗不起的是時間。所以。如果你以足夠的耐心,擺出一副“打持久戰”的姿態與對方對壘時,就會對對方的心理產生震懾,足以促其改變初衷,加快辦事速度。所以,你要沉住氣,耐心地犧牲一點時間,這樣就可以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有個拉保險的40歲的業務員,到一家餐廳拜訪餐廳老板,老板一聽到是保險公司的人,臉色馬上晴轉陰。

“保險這玩意兒,根本沒用。為什麼呢?因為必須等我死了以後才能領錢,這算什麼呢?”

“我不會浪費您太多的時間,您隻要給我幾分鍾的時間讓我為您說明就好了!”業務員並不後退。

“我現在很忙,如果你的時間太多,何不幫我洗洗碗盤呢?”

老板本來是以開玩笑的口吻戲謔他,沒想到年輕的保險員真的脫下西裝外套,卷起袖子開始洗了。老板娘嚇了一跳,大喊:“你用不著來這一套,我們實在不需要保險!所以,不管你怎麼說,怎麼做,我們絕不會投保的,我看你還是別浪費時間!”

這個業務員每天都來洗碗盤,老板依舊是鐵石心腸地告訴他:“你再來幾次也沒用,你也用不著再洗了,如果你夠聰明,趁早找別家吧!”

但是這位有耐心的業務員依然天天來洗,10天、20天、30天過去了。到了第40天,這個討厭保險的老板,終於被這個青年的耐心打動了,最後答應他投高額保險,不僅如此,而且還替這位有耐心的年輕業務員介紹了不少樁生意。

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不管雙方認知距離有多大,隻要你耐心周旋,堅持住,不輕易放棄,用行動讓對方感到你十分有誠意,就會促使對方改變初衷,進而理解你的苦心,從固執的框子裏跳出來,那時你就將有希望達到自己的目的了。

按照別人的邏輯做自己的事

每個人都喜歡按自己的意圖做事,強迫別人做事往往隻會起到反效果。因此40歲的男人應該學會一種更加圓通的辦事方法:順著別人的意圖做自己的事。

羅斯福做紐約州長的時候,完成了一項特殊事業。他與其他政治首腦們感情並不好,但他卻能推行他們最不喜歡的改革。

他是如何做的呢?

當有重要位置需要補缺的時候,羅斯福請政治首腦們推薦。

“最初,”羅斯福說,“他們會推薦一個能力很差的人選,一個根本不能勝任這個位置的人。”

“我就告訴他們,任命這樣一個人,我不能算是一個好的政治家,因為公眾不會同意。”

“然後,他們向我提出另一個工作不主動的候選人,是來混差事的那種人。這個人工作沒有失誤,但也不會有什麼很好的政績,我就告訴他們,這個人也不能滿足公眾的期望,我請他們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更適合這個位置的人。”

“他們的第三個提議是一個差不多夠格的人,但也不十分合適。”

“於是我感謝他們,請他們再試一次。他們這時就提出了我自己選中的那個人。我對他們的幫助表示感謝,然後我說就任命這個人吧。我讓他們得到了推薦人選的功勞……我請他們幫我做這些事,為的是使他們愉快,現在輪到他們使我愉快了。”

他們真的這樣做了。他們讚成各種改革,如公民服役案、免稅案等,這使羅斯福工作愉快。

艾登·博格基尼是美國著名的音樂經紀人之一。他曾做過許多世界著名演唱家的經紀人,並且十分成功。

眾所周知,明星是最難相處的,由於輿論和社會的吹捧,他們的身價十分高。這從客觀上使他們養成了一種孤高、不可一世的氣質。他們那種不合作的態度時常令一些音樂經紀人十分頭痛。

卡尼斯·基爾勃格是美國著名的男高音歌唱明星,他那渾厚、激昂的嗓音贏得了眾人的青睞。但就是這種青睞,使他養成了一種壞脾氣。但是,艾登·博格基尼卻成功地做了他的音樂經紀人達5年之久。說到其中奧妙,艾登·博格基尼談了一件令他難忘的事:

一次演出的頭天晚上,卡尼斯·基爾勃格在與朋友的聚會上不小心吃了一塊辣椒,結果可想而知。萬幸的是及時采取了措施,還沒有什麼大的妨礙。

但是當天下午4點,卡尼斯·基爾勃格打電話給艾登·博格基尼,說他的嗓子又痛了起來,無法演出。這下急壞了博格基尼,他立刻趕到了基爾勃格的住所,詢問他的情況。他十分明智,沒有提當天晚上的事,隻是叮囑他好好休息。下午6點,博格基尼又來詢問了一次,基爾勃格看起來仍十分難受,博格基尼隻好壓住焦急的情緒,安慰了他幾句。

晚上7點,仍不見好轉,博格基尼對基爾勃格說:“既然你仍不能進入狀態,那就隻好取消這次演出了,雖然這會使你少收入幾千美元,但這比起你的榮譽來,算不了什麼。”就在博格基尼驅車前往紐約歌劇院,打算取消這次演出時,基爾勃格終於打電話來了,他說他願意今天晚上參加演出,因為,如果他不這樣做的話,他就對不起博格基尼了,是博格基尼的慰藉使他恢複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