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那幅畫,妻子還是一邊一個釘子把它釘在了牆上。
下午再見到丈夫的時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幫木匠從雜貨店裏往外抬一台笨重的電鋸。
工作和生活中有好多種像這位丈夫那樣走不回來的人。他們認為要做好這一件事,必須得去做前一件事,要做好前一件事,必須得去做更前麵的一件事……他們逆流而上,尋根探底,直至把那原始的目的淡忘得一幹二淨。這種人看似忙忙碌碌,一副辛苦的樣子,其實,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起初,也許知道,然而一旦忙開了,還真的不知忙什麼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過一個時期,或每走一段路程。不妨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身後。看看在太陽落山之前是否還能走回去,或幹脆停下來,沉思片刻,問一問自己:我要到哪裏去?我去幹什麼?這樣或許可以活得簡潔些,也不至於走得太遠,失去現在,失掉自我。
為此,需要提倡簡單生活,簡化生活。簡化生活不是完全拋棄物欲,清心寡欲,過一種苦行僧式的清苦生活,也不是要學梭羅帶上一把斧子,走入森林,做一名當代隱士。而是在欲望之上自我設限,鼓勵自己認清生活的真相,學會在人生的各個階段中定期拋開包袱,隨時尋找減輕負擔的方法。比如,有時候簡化生活代表著你會選擇住一間便宜的小公寓,而不是拚命掙紮著要買一間大房子。這樣的決定可讓你的生活輕鬆自在,因為你有能力負擔便宜的租金。另外一種簡化生活的例子是吃得簡單、穿得簡單、生活得簡單。
簡化生活也不是讓人拋棄期望,降低人生的目標,而是盡量悠閑、舒適。你的人生目標盡可以高遠,但要記住的是,人生的目標應該是促進生活的品質,而不是相反。生命裏填塞的東西愈少,你就會生活得更自在、更輕鬆、更簡單。
人生如舟,承載著所有的歡樂與哀愁,在歲月的長河中,能決定命運的隻有你自己,因此別讓太多的重負拖累了自身的生活,試著讓生活更簡單一點吧,把欲望的沉重、失意的惆悵、進退維穀的困惑通通扔掉。
工作中要勞逸結合
40歲的男人,萬慮集於一心,萬勞聚於一身,每天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很多人因此感歎,一個人到了這個年齡就再也輕鬆不起來了。果真如此嗎?未必。從身心健康的角度來說,40歲男人不能讓自己始終繃緊神經,如果工作倦了、累了,就應該放下工作大膽出走,偶爾的“翹班”換來的會是一身輕鬆。
自從走出校園踏上工作崗位那天起,男人便進入了無窮無盡的工作狀態。一周5天,朝九晚五,機械化的工作就這麼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進行下去。日子一長,對工作倦怠的心態便從此而生。
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做高級職員的陸濤,參加工作9年,一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但是從今年春天開始,他突然厭倦工作了,不想上班,特別是在長假或雙休日過後,一想到上班就想哭。早上聽見鬧鍾一響,就覺得心煩,出了門,心就開始發慌,覺得胸悶、頭暈、氣短,覺得上班簡直就是冒險,但一想到還得供房,又不得不打點行裝往公司走。
女人如果覺得倦怠了,隻要條件許可,她就可以在家裏做一個全職太太,這不會遭人非議,更重要的是男人也會覺得這是很正常的。可男人不行,還沒有聽說哪個正當盛年的男人不工作歇在家裏做全職老公的,就是有,長時間如此,估計結果也不會很樂觀,因為沒有一個女人會願意和隻靠老婆的男人生活。更何況40歲的男人往往都已經成家立業,可謂是上有高堂,下有兒女,中間有嬌妻,所以不得不咬緊牙關,硬撐著每天去工作。然而事實證明,如果一個人總是處於超負荷工作的狀態,持續下去,對工作、對自己的身心都是一種傷害。
與其在每天疲累地工作之後,讓不想工作的念頭折磨著心靈,還不如從現在開始,調整好心態,讓不想工作的痛苦離你遠去。因為身處工作、生活方式激蕩變革的“後工作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有更加自主的選擇。
每個人不想工作都有自己的理由,如果你患有這樣的“上班恐懼症”,即在精神高度緊張的工作中,期待著每周兩天的休息日,而每到周日晚上,又會對即將到來的工作日產生恐懼,那你就可以和工作說拜拜了,至少是暫時的。
心理學家告誡我們,不想上班時就不上,可以去讀書充電,也可以請假去旅遊,最終的目的都是放鬆自己。要知道,隻有以飽滿的狀態去工作和生活,人生才是有質量、有意義的。
對於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的男人,可以選擇重新走入校門,久違的校園生活會讓你的心態變好,這樣,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不但自己整個人精神好了很多,還獲得了很多的知識,當你再回到工作中時,你完全可以選擇一份比目前待遇好很多的工作,既調整了心態,又使自己的事業邁了一個台階,豈不是兩全其美。
有一些40歲的男人對於自己的現狀很滿意,就是覺得工作壓力太大了。那也很好辦,外出旅遊好了,流連於山水之間,徜徉在曆史積澱的文化中,又有什麼放不下的呢?如果暫時脫不開身,那就權當目前的工作是為自己攢旅遊費好了,有了那麼動人的目標,工作起來應該不會很痛苦了吧?
不要對自己太吝嗇,總是覺得辛苦賺來的錢舍不得花,因為還要買房子,還要買車。要清楚一點,那就是隻顧向前衝卻從來不加油的車是跑不了多遠的,隻有給自己適時地放鬆,才能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到以後的工作中去,也隻有良好的工作狀態才會給你帶來良好的收入。所以說,一定數量的消費和錢財的積累並不矛盾。
當然,如果你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充分的物質準備的話,完全可以換一種工作模式,做個瀟灑的SOHO吧,40歲的馬先生就是這方式的受益者。這個打過高級工,也曾經當過老板的人現在在網上開了一家小店,不但店鋪經營得有聲有色,還可以每天自由地安排工作、生活和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他說自己對現在的工作是甘之如飴,再也不想過那種每天打卡上班,經常超時工作的夢魘般的日子了。
對於一段時間內還不能放鬆的上班族來說,要克服上班恐懼情緒,可以從生活內容、作息時間兩方麵做出相應的調整。深呼吸是一個最好的辦法,早晨起床時,工作間歇中,總之,感到任何不爽時,都可以做幾次深呼吸,吐故納新有助於緩解緊張的心情。給自己每天的工作做一個安排,每做完一件事,就打一個勾或者圈掉,看著那些工作一點點地被自己劃掉,成就感會油然而生,焦慮感也會逐漸消失。這也算是暫時緩解焦慮的一個小處方吧!
感到疲憊時,就應該主動放鬆,放鬆過後,還要全身心投入工作。40歲的男人要明白,放鬆無罪,但是要把握度,不要讓放鬆變成了放縱。
做事應以心巧製勝
蜘蛛會飛嗎?不會,可是它卻能夠在兩個簷頭間結一張大網。那麼,它拉第一根絲的時候是怎麼拉的?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蜘蛛會走許多彎路,從一個簷頭起,打結,順牆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地翹起尾部,不讓絲粘到地麵的沙石或別的物體上,走過空地,再爬上對麵的簷頭,高度差不多了,再把絲收緊,以後也是如此。
蜘蛛不會飛翔,但它能夠把網結在半空中。這是因為它是勤奮、敏感、沉默而堅忍的昆蟲,它的網織得精巧而規矩,八卦形地張開,仿佛得到神助。這樣的成績,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
聰明人麵對一件事情時,常常不是馬上行動去實施的。他通常會先冷靜思考,尋找一種最好的方法。他們不僅懂得要做正確的事情,更懂得用正確的方法去做正確的事情。所以,盡管很多人看起來並不顯得十分忙碌,卻可以得到非常高的回報。
很多時候,限製自己發展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創新的理念總能改天換地,開拓未來。來看一個為情所逼的亨特發明別針的故事:
在美國,亨特和郝斯達真心相愛了。但是,他倆要結婚並非易事,因為郝斯達小姐的父親表示反對。
亨特站在郝斯達的父親麵前,訴說他非常愛戀郝斯達,並保證讓她得到幸福。
“你能讓我的女兒得到幸福?恐怕你窮得連50美元都拿不出來!”郝斯達的父親相信兩個年輕人真誠相愛,但怎能相信家境貧寒的亨特能給女兒幸福呢?
亨特和郝斯達苦苦哀求,老人仍鐵石心腸。為了擺脫亨特的糾纏,郝斯達的父親以攻為守地對亨特說:
“你若在10天內賺到1000美元,我就答應你和我女兒結婚。”
“爸爸,你怎麼能提出這種條件呢?”郝斯達知道這是父親有意刁難亨特,不高興地跑進房內去了。
亨特沒想到郝斯達的父親如此看重金錢,賭氣之下脫口而出:
“好吧,等我賺來1000美元,你可不能反悔啊!”
郝斯達的父親料想在10天之內,亨特靠正當手段賺1000美元是無論如何也實現不了的事情,便斬釘截鐵地說決不食言。
情勢所迫,亨特為1000美元的事廢寢忘食,絞盡腦汁,郝斯達也為亨特的草率承諾擔心。
第二天,亨特還是想不出一點辦法。
第三天,亨特仍一籌莫展。
怎麼辦呢?到了第四天,一隊迎親的隊伍從樓下通過,亨特望了望那些襟前別著緞花的人們,突然一個主意湧上心頭。
“我可以搞發明出賣!”亨特轉愁為喜。原來,在舉辦喜事時,一般人都要佩戴緞花。
於是,他剪下一截鐵絲開始試驗。他先做出別針的原型,再思考改進的辦法。他想來想去,覺得將別針彎個圈,再用一片薄鐵皮做一個尖套,固定在一端。使用時,先彈出針尖,別好緞花後再將針尖嵌進保護套裏,既安全又保險。僅用了半天,亨特就發明出“安全別針”。
亨特馬上請人辦理了專利申請,接著找到一家緞花店出賣他的專利權。老板看了亨特的發明後,認為設計合理,市場前景廣泛,便表示願用500美元先買下專利權,然後按生產額的3%作為傭金支付給亨特。
“不,我隻要你一次性支付1000美元。”亨特表明自己的態度。
“這樣你會後悔的。”老板還算是開明之士,把心中的話說了出來。
“不,我不後悔。”聽說老板願一次付出1000美元,亨特十分高興地說。
亨特拿到老板給他的現款,三步並作兩步,急忙跑去找郝斯達的父親。
這已是期限的最後一天了。郝斯達的父親正端坐在客廳中,看見喘著粗氣的亨特,問都懶得問。
當亨特從袋裏掏出1000美元,並述說了他賺錢的經過後,郝父臉色大變。但為了不食言,隻好同意他的求婚。
由於亨特發明的安全別針非常實用,問世後深受廣大社會人士歡迎,不多久就暢銷全美國,緞花店老板賺得連嘴都合不攏了。
後來,當郝斯達抱怨他太傻時,亨特卻泰然地說:“我雖然沒有成為富翁,但是我得到了最心愛的你。”
我們為亨特如願娶得嬌妻欣慰,更為他的聰明喝彩。麵對嶽父的刁難,亨特窮極所能,在4天裏發明了別針。這樣的創新給他帶來了嬌妻,給緞花店老板帶來了財富,給人們帶來了便利。忘了是哪位哲人說的:創新的理念能改天換地,開拓未來。然也。
以巧製勝,這是那些生存高手們的法寶。因此40歲的男人要記住,一味地遵循別人的老路而行,無異於自斷生路。隻有突破舊觀念的束縛才能給自己帶來上升的契機,過與常人不一樣的生活。
不斷提升自我
40歲的男人在工作中常會遭遇種種尷尬:有能力,卻往往趕不上變化的節奏;知識結構完善,但在麵對新事物時卻常常不知所措……而要避免這些情況出現,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增加自己的資本。
1.書是40歲的男人的晉身階梯
在研究成功人士的事跡時,我們常常發現:他們的成功一直可以追溯到他們拿起書籍的那一天。在我們接觸過的事業成功人士之中,大多數人都酷愛讀書——自小學開始,經由中學、大學,以至於成年之後。
一項針對成功人士與普通人的調查發現,二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喜歡讀書。大約有3/4的成功人士在小學和中學時讀過的書,是其他人無論如何也趕不上的;60%左右的成功人士在大學時的閱讀量遠遠超過他們同班的人。
時至今日,這些成功人士的年平均閱讀量也在20本書上下,小說與文學傳記各占一半,高出普通人很多。
這些成功人士一年要閱讀的書平均起來每人大概有20本左右,或每三周至少看一本書,他們閱讀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學等各個方麵。
事實上,有19%的成功人士說他們一年至少要閱讀26本書,這些書中小說類與傳記文學類各占一半。
也許一些40歲的男人會反駁說:“工作這麼忙,我哪有時間去讀書啊!”好吧,如果你沒有整塊的休息時間,那麼每天抽出15分鍾去讀書應該不是難事吧?
高中畢業生的平均閱讀速度是每分鍾250字。但是,我們都會時不時地停下來重讀某些句子,或者是停下來想想某些新想法。所以大部分成年人的平均閱讀速度是每分鍾200字,按照這樣的速度來計算,15分鍾之內,你就可以讀上7頁。
一本厚一點的書可能要花1個多月的時間,但總的來說,如果你每天讀15分鍾,你就有可能在1個月之內讀完一本書。
到了年底,你就至少讀過12本書了。10年之後,你會讀過總共120本書!想想看,每天隻需要抽出15分鍾時間,你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讀完120本書,它可以幫助你在生活的各方麵變得更加富有。如果你每天花雙倍的時間,也就是半小時的話,1年就能讀25本書——10年就是250本!還有別的什麼事情能夠讓你得到如此多的回報而花的時間卻如此的少?
那些說沒有時間來閱讀的人所講述的理由,大都是無稽之談,他們是有時間的,他們隻是把時間花在了別的他們認為是更重要的事情上了。
你是怎麼做的呢?你會為你應該閱讀的書籍沒有閱讀而找借口嗎?好了,你幹嘛不找點讓自己讀書的理由,而不是不讀書的理由呢?為什麼不告訴你自己,你應該在生活的各方麵都更豐富呢?為什麼不告訴你自己,沒有什麼事情比眼下就開始讀書更好呢?
告訴自己,你會去應用閱讀的那一點點時間,以獲得生活中的巨大收益。
告訴自己,去翻開那些以前買了卻從未動過的書……然後,再告訴自己每天堅持讀15分鍾。
2.勤奮是40歲男人成功的不二法門
天才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曾這樣評價另一位同樣了不起的天才人物——拉斐爾:“他是有史以來最美麗的靈魂之一,他的成就更多得自於他的勤奮,而不是他的天才。”當有人問拉斐爾怎麼能創造出這麼多奇跡般完美的作品時,拉斐爾回答說:“我在很小的時候就養成一個習慣,就是從不要忽視任何事情。”這位藝術家去世的時候,整個羅馬為之悲痛不已,羅馬教皇利奧十世為之哭泣。拉斐爾終年38歲,但他竟然留下了287幅繪畫作品,500多張素描。其中一些畫作價值連城。對那些懶惰散漫、遊手好閑的年輕人來說,這是個多好的教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