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男人已經進入不惑之年,雖然臉上已有滄桑之感,但更多了些洞察生活的智慧,更能包容世間的風風雨雨。40歲的男人的通達和睿智使他們更能理解生活、創造生活。40歲的男人性格變得沉穩、自信和從容,學會了包容,不再迷信權威,承認一切都有定數,能釋然地對待許多事情,對待任何事情都更加現實了。煩惱都是自尋的其實每個人的心都是自由的,如果40歲的你感歎心太累,那麼一定是你自己鎖住了自己。“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何必做一個自築牢獄的庸人呢?跳出來吧,快樂正在等著你。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點草種子吧!好難看哪!”小和尚說。
師父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
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
“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
撒完種子,跟著就飛來幾隻小鳥啄食。“要命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腳。
“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師父說:“隨遇!”
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晨衝進禪房:“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衝走了!”
“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父說:“隨緣!”
一個星期過去了,原本光禿的地麵,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
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
師父點頭:“隨喜!”
“隨時、隨性、隨遇、隨緣”概括了人生多少自然,多少豁達!不妄求、不貪戀、不慌亂、不躁進,一切自然隨意,人生還會有太多的東西可以讓你寢食難安,愁眉不展嗎?很多東西都是人人想要的。為此,世事紛爭,你恨我怨,但有幾人可以如願?為何不開釋自己的心靈,無私無欲?為何不讓自己跳出心靈的圈子,卸下包袱,心境恬靜一點?
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麼圓圓滿滿,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每個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溝溝坎坎,品嚐苦澀與無奈,經曆挫折與失意。
灑脫一點,得失存乎於世,棄之於心,人生難免看盡落英繽紛,風華早謝。停留與駐足不應該是你人生失意時的選擇。抬眼望天,太陽永遠光彩奪目,月亮永遠以暗夜作幕。生活不可求全責備,披著陽光的色彩前行,生活才會有光明照耀。細細想來,其實你完全可以很快樂。就像下麵的這個煩惱少年的經曆一樣。
有一天,他來到一個山腳下。隻見一片綠草叢中,一位牧童騎在牛背上,吹著悠揚橫笛,逍遙自在。
煩惱少年看到了很奇怪,走上前去詢問:“你能教給我解脫煩惱之法麼?”
“解脫煩惱?嘻嘻!你學我吧,騎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麼煩惱也沒有。”牧童說。
煩惱少年試了一下,沒什麼改變,他還是不快樂。
於是他又繼續尋找。走啊走啊,不覺來到一條河邊。岸上垂柳成陰,一位老翁坐在柳陰下,手持一根釣竿,正在垂釣。他神情怡然,自得其樂。
煩惱少年又走上前問老翁:“請問老翁,您能賜我解脫煩惱的方法麼?”
老翁看了一眼憂鬱的少年,慢聲慢氣地說:“來吧,孩子,跟我一起釣魚,保管你沒有煩惱。”
煩惱少年試了試,不靈。
於是,他又繼續尋找。不久,他路遇兩位在路邊石板上下棋的老人,他們怡然自得,煩惱少年又走上前去尋求解脫之法。
“喔,可憐的孩子,你繼續向前走吧,前麵有一座方寸山,山上有一個靈台洞,洞內有一位老人,他會教給你解脫之法的。”老人一邊說,一邊下著棋。
煩惱少年謝過下棋老者,繼續向前走。
到了方寸山靈台洞,果然見一長髯老者獨坐其中。
煩惱少年長揖一禮,向老人說明來意。
老人微笑著摸摸長髯,問道:“這麼說你是來尋求解脫的?”
“對對對!懇請前輩不吝賜教,指點迷津。”煩惱少年說。
老人答道:“請回答我的提問。”
“有誰捆住你了麼?”老人問。
“沒有。”煩惱少年先是愕然,爾後回答。
“既然沒有人捆住你,又談何解脫呢?”老人說完,摸著長髯,大笑而去。
煩惱少年愣了一下,想了想,有些明白了:是啊!又沒有任何人捆住了我,我又何須尋找解脫之法呢?我這不是自尋煩惱,自己捆住自己了嗎?
少年正欲轉身離去,忽然麵前成了一片汪洋,一葉小舟在他麵前蕩漾。
少年急忙上了小船,可是船上隻有雙槳,沒有渡工。
“誰來渡我?”少年茫然四顧,大聲呼喊著。
“請君自渡!”老人在水麵上一閃,飄然而去。
少年拿起木槳,輕輕一劃,麵前頓時變成了一片平原,一條大道近在眼前。少年踏上大路,歡笑而去。
跳出心靈牢獄的方法在你自己的手裏,沒有人可以左右你的思想,如果你依然用煩惱自擾,別人也不可能幫上你的忙。因為無人可以把他的意誌強加在你的頭上。境由心造,要想快樂,何不自己跳出來?
別中了嫉妒的毒
嫉妒是一種極端的情緒,是內心失去平衡後的一種表現形式。40歲的男人就是被嫉妒情緒困擾的主要人群,而如果無法擺脫嫉妒心理,不但自身無法取得成就,還會讓自己活得疲憊不堪。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所以每一個人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痛苦和煩惱,這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而嫉妒者更是不快樂,他們受到的痛苦比其他人遭受的痛苦都要大,因為他們不是在自己的成就裏尋找快樂,而是在別人的成就裏尋找痛苦,所以,他們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們痛苦萬分。
嫉妒者總是與別人攀比,看到別人的優勢就眼紅,就會產生豔羨,由豔羨又轉化為渴望,由渴望又變為失望、焦慮、不安、不滿、怨恨、憎恨。他們情緒極端不穩定,易激怒、愛感情用事、反複無常、自製力極差,一次次的痛苦循環,使得心理負荷越來越重,終日被自己的嫉妒所折磨、撕裂、噬咬,使得嫉妒者內心苦悶異常。因此,當嫉妒心理侵擾時,嫉妒者會心煩意亂,會痛苦,會憤恨。
嫉妒者懷著仇視的心理和憤恨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成功,而自己卻在這種不良的情緒中受到極大的心理傷害。
一切嫉妒的火,都是從燃燒自己開始的。嫉妒者內心充滿痛苦、焦慮、不安與怨恨,這些情緒久久鬱積於內心,就會導致內分泌係統功能失調,心血管或神經係統功能紊亂,甚至破壞消化係統、血液循環係統的正常運行,會使大腦皮層下丘腦垂體激素、腎上腺皮質類激素分泌增加,使血清素類化學物質降低,引起多種疾病,如神經官能症、高血壓、心髒病、腎病、腸胃病等,從而影響身心健康。所以,“嫉”實為“疾”也。
美國一些醫學專家經過調查發現,嫉妒程度低的人,在25年中隻有2.3%的人患心髒病,死亡率也僅占2.2%;相反,嫉妒心強的人,同一時期內竟有9%以上得過心髒病,其死亡率高達13.4%。據統計,嫉妒心強的人,也容易患頭疼、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病症;而大部分容易嫉妒的人都會出現一些身體上的病症,如胃痛、背痛、情緒低落、行為失控等。
嫉妒,不僅給他人帶來痛苦、損害和災難,而且對自己也是有害的,所以,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嫉妒的人常自尋煩惱,他是他自己的敵人。”嫉妒心強的人,一般自卑感較強,沒有能力、沒有信心趕超先進者,但卻又有著極強的虛榮心,不甘心落後,不滿足現狀,所以看到一個人走在他前麵了,他眼紅、痛恨;另一個人也走在他前麵了,他埋怨、憤怒、說三道四;第三個人又走在他前麵了,他妒火上升、坐立不安……一方麵,他要盯住成功者,試圖找出他們成功的原因;另一方麵,嫉妒又使得他心胸狹窄,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別人的成功,覺得別人成功的原因似乎都是用不光彩的手段得來的,因而便想方設法去貶低他人,到處散布誹謗別人的謠言,有時甚至會幹出傷天害理的事情來。這樣做的結果,不但傷害了別人,同時也降低了自己的人格,毀掉了自己的榮譽,事後又難以避免地陷進自愧、自慚、自責、自罪、自棄等心理狀態之中,為此夜不成眠,晝不能安,自己折磨自己。
嫉妒心強的人,時時刻刻繃緊心上的一根弦,時刻處於緊張、焦慮和煩惱之中。他們不能平靜地對待外部世界,也不能使自己理智地對待自己和他人。他們對比自己優秀的人總是懷著不滿和怨恨之情,對比自己差的人又總是懷著唯恐他們超過自己的恐懼之心。因此,他們終日惶恐不安,心理壓力很大,活得很累很累。而且嫉妒和猜忌有不解之緣,有猜忌必有疑心,有疑心必然胡亂猜測和樹敵、自尋煩惱和痛苦。在某種程度上,嫉妒者到處尋找刺激,到處尋找怨恨,到處尋找包袱自己背。他們的痛苦最多,思想包袱最重。嚴重的嫉妒者終日生活在自我襲擾中,在自找痛苦和煩惱中度日月,煎熬生命,而又無力自拔,這樣很容易引起精神分裂症。
嫉妒的習慣會讓人一生碌碌無為,嫉妒的受害者首先是嫉妒者自己。莎士比亞說得很確切:“嫉妒是綠眼的妖魔,誰做了他的俘虜,誰就要受到愚弄。”嫉妒者經常處於憤怒嫉恨的情緒中,勢必影響自己的學業、工作和生活。生氣是用別人的缺點來懲罰自己,嫉妒卻是用別人的優點和成就折磨自己,因而它就更加殘酷無情地毀掉自己一生的前途和事業。自己不上進,恨別人的上進;自己無才能,恨別人有才能;自己無成就,恨別人獲得了成就。嫉妒者的光陰和生命就在對他人的怨恨中毫無價值地消磨掉,到頭來兩手空空,一事無成。嫉妒者都是庸人,他們自己給自己製造煩惱、痛苦和思想包袱;他們自己給自己製造“敵人”,樹立對立麵;他們自己給自己製造不平靜。所以,嫉妒者都是無事生非和無事自擾的庸人。
在嫉妒心理萌生時,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自覺控製自己的動機和感情,把嫉妒心理消滅在萌芽狀態,做到寬懷大度、寬以待人,盡量克服心胸狹窄、目光短淺的毛病。要依靠自己的真才實學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不要靠關係、權術、後門、整人等卑鄙手段。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人生沒有常勝將軍,要想在所有的方麵都超過別人是不可能的,優勢是暫時的、相對的,被別人超越是很正常的。處於優勢時,不要“沾沾自喜”;處於劣勢時,不要萎靡頹喪。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善待他人,寬容他人,就能真正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對晚輩、對下級要積極推薦、大力扶持,40歲的你要明白長江後浪推前浪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對別人超過自己要抱歡迎的態度,應為別人的進步而高興,為別人得到榮譽而喜悅,這才稱得上心胸寬大、氣度不凡。嫉妒人家無非是怕人家的先進對比出自己的平庸和落後。但是,怕也無濟於事,生氣不如爭氣,嫉妒並不能給自己增添什麼光彩,反而會凸顯出自己的卑劣。
要避免和克服嫉妒,重要的一條是對自己的期望值不要過高。想事事都超過別人,事事都優越於別人、比別人強,是不可能的,也是辦不到的。那種不切實際的奢求,過高的期望值,往往不能達到,反而容易產生嫉妒。每個人都要冷靜而客觀地衡量自己的主客觀條件,掂一掂自己的分量,製定目標,力求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不可過高地要求自己。當經過努力達不到既定目標時,不要氣餒,更不要嫉妒達到目標的人。要認真地總結經驗教訓,把目標修訂得更切合實際一些,使自己穩步、踏實地前進,切不可對超過自己的人妒忌起來。
另外,少一分虛榮就少一分嫉妒。虛榮心是導致嫉妒心理產生的重要原因。虛榮心強的人如果看到別人在某件事上比自己強,就會產生嫉妒。他們死要麵子,追求虛假的榮譽和別人的尊敬,不願意別人超過自己,以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在生活過程中,最好不跟任何人比,你自己不行,就自認倒黴。世界上原本就有得意人生和失意人生,你最好選擇隨意人生,隨心隨意,隨遇而安。如果你覺得自己是最幸運的,那倒真有可能,因為幸運隻是一種自己的感覺,但你千萬別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無論你多麼的不幸,總會有比你更不幸的人。
一個人通過冷靜分析自己的實力和優缺點,慎重對待得與失,強迫自己轉移心理注意,就能使自己從嫉妒的心理中解脫出來。自我抑製對於克服嫉妒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手段。羅馬哲學家及詩人留克利希阿斯說過:“當狂風使大海不斷翻騰時,如果從陸地上看看人們在海上何等艱苦地掙紮,你會感到非常甜蜜,這並非幸災樂禍,而是因為當人們知道自己很安全時,就會感到幸福。”但是,實際生活中,很多時候嫉妒是因為隻看到了別人幸運的一麵而沒看到別人的困境。一個窮人隻嫉妒富人的財富,而一個富人則嫉妒窮人的健康;青年會嫉妒成年人的權力,而成年人則嫉妒青年的活力;一個丈夫事業有成的女人,會嫉妒別人有個關心妻子兒女的好丈夫,而後者則嫉妒別人的丈夫有權有勢。所以,設身處地地想想別人的痛苦,就會減輕自己的嫉妒。
排除煩惱和痛苦心情的纏繞,可以采用情感轉移的方式。當嫉妒心理緊緊纏繞自己的時候,換一種心情,讓痛苦發泄出來,可以減輕嫉妒的危害。首先,可以運用快樂治療法。嫉妒是使人不快樂的重要因素,嫉妒者會給自己帶來極大的不快樂。要想消解這種不快,隻有去生活中尋找快樂。要有一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理狀態。快樂是一種情緒,嫉妒也是一種情緒,在人的心理上何種情緒占據主導地位,主要靠人來調整。所以,用快樂來戰勝嫉妒情緒,能將不公平的、憤懣的痛苦化解得無影無蹤,讓心中充滿陽光和快樂。有了嫉妒心理並不可怕,隻要能微笑著去戰勝它,就能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還應該注意自我宣泄。為了阻止自己的嫉妒朝著更深的程度發展,在嫉妒產生的初始階段,嫉妒者就應該多找朋友傾訴,麵對知心朋友盡可以發發心中的牢騷。朋友的勸慰和開導會使自己輕鬆很多,無形之中稀釋了嫉妒的濃度。當你被嫉妒的惡魔纏繞的時候,如果一時找不到知己,另一個好辦法是通過轉移注意力擺脫產生嫉妒的心境,如去參加勞動、去鍛煉身體或唱唱歌、跳跳舞,或做做自己喜好的活動:如繪畫、釣魚、下棋、旅遊等,還可以去大自然裏散散步,或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這些都可以衝淡內心的怨恨情緒,使嫉妒心理得到情緒上的宣泄。
聰明的40歲男人意識到自己有了嫉妒之心就應該立刻踩刹車,熄滅憤懣的妒火,把嫉妒心轉化為進取的動力,這樣你的人生之路才不會越走越累。
心浮氣躁的人難以享受輕鬆生活
人到中年,你會發現,總有那麼多事情讓你心浮氣躁,讓你煩惱。不要再抱怨生活太混亂,亂的其實是你的心,隻要你保持住寧靜從容的心境,那麼不論周圍環境多惡劣,你就都能做到心境平和,臨危不亂。
每天,當我們打開電視和報紙,都會看到許多令人不安的新聞。歐洲又發現了一例“瘋牛病”,你情不自禁地會想:我今天吃的牛肉漢堡可別有“瘋牛病”……股市又下跌了,你開始擔心自己買的股票……醫生說,坐便馬桶不衛生,會傳染性病。你忽然緊張起來,因為你白天剛剛使用了開會的大樓裏的公共衛生間……
在家中,在單位,甚至走在大街上,你也會遇到許多煩心的事:單位領導莫名其妙地衝你發火,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足足批評了你一個小時;路上,一人嫌你擋了他的道,罵罵咧咧沒個完……
正如古人所說,人麵對著外界的這些混亂幹擾,心情怎麼能夠承受得了?
那麼,該如何辦?保持心情的寧靜。隻要稍微寧靜下來,你眼前的一切就會是完全不同的情形。
讓我們試著用平和寧靜的心情來看待那些曾讓我們心煩意亂的外界幹擾。
世界就是這樣,每天都會有很多壞消息、壞事報道出來,說明人們已經有了警覺。如果自己無力改變,相信會有人去改變,自己以後當心一點兒就是了。孩子讓你操心,但最終要靠他自己努力,你盡到責任就可以了,不必為此鬧心。領導可能是有煩心事,不過是拿你當出氣筒,不要太在意,受點兒委屈,也就過去了。
魏晉時有一個人,特別容易著急發怒,這人叫王藍田。一次他吃煮雞蛋,用筷子夾,夾不住,於是就大怒,拿起雞蛋扔到地上。雞蛋未破,在地上打轉。王藍田更生氣了,幹脆用穿的木屐去碾雞蛋,雞蛋又滾一邊了。這位老兄簡直要氣死了,他一把撿起雞蛋,放到嘴裏狠狠咬破了,又吐出來。
這可能是個極端的事例,但我們在平日裏不也經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破壞了我們的平靜心情和平靜生活嗎?因為外界的幹擾而打亂我們的心境,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快樂,也會打亂正常的生活節奏。
不要因外界的紛紛擾擾而自亂陣腳,亂了自己生活的步子,更不要心生煩躁、憂慮、焦灼,要保持你心情的寧靜。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作詩道:“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居住在嘈雜的人間,卻聽不到車水馬龍的喧囂。為什麼會如此?因為心是寧靜的,身在鬧市也如在偏僻的地方一樣。
要保持平靜心態,就要學會去注意我們的感覺,注意我們生命的質量,注意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這就是快樂、健康、實現自己的美好理想。我們停止擔憂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衣服不太合身,交通又堵塞了,有人好像對自己不友好,這次提升有沒有我,別人買了汽車而自己還沒有,等等。我們還要學會不要昧於事理,讓生活失去了平衡,就是說,不要讓學習和工作上的壓力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
美國《讀者文摘》有篇文章講了這麼幾個事例:布魯斯是一名醫生,他的病人都是患了心髒病的孩子,其中有些急需移植心髒,卻遲遲得不到合適的心髒。他的工作中也有不如意的事,比如病人死了。當他回到家裏後,妻子會問問他工作上的事,他會說說。然後,夫婦倆就會去找自己的兩個小兒子,抱著他們或給他們講睡前故事。安娜·威爾德是一個急難者輔導中心的義工,負責接聽電話。打電話的人往往揚言要開槍或自殺,接著突然掛斷電話。輔導員如果是新手,在以後的幾天裏多半會拚命翻報紙,很擔心看到那個來電話的人自殺的消息。但資深的輔導員一般不會這麼做。威爾德如果某天工作不愉快,下班後便回家去精心做一頓晚餐。她說:“我切肉,剁肉,晚餐色香味俱全,給我補充體力,讓我第二天可以再好好工作。”文章說:“有些人成天都在輔導強奸案受害者、在謀殺案現場調查或潛到水下搜集飛機殘骸,卻還有精力在星期天下午為高中足球隊搖旗呐喊。如此困難的事,他們是怎樣做到的呢……如果問有何訣竅,他們說因為‘明白事理’。”
這個“事理”就是世間的事不是我們都能掌握主動權或隻要努力就能做好的,有許多事我們隻能盡到本分,僅此而已,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因遭遇外界的壓力和痛苦而使自己變得鬱鬱寡歡或煩躁不安。對人世間的痛苦我們都會產生同情,這是正常的合乎人性的反應。但我們也要與它保持適當的距離,隻有這樣,才是處理痛苦的妙方,也是讓自己能繼續把工作做好的惟一方法。
隻要你覺得自己是一個值得一活的人,人生的危機就不會妨礙你去過充實的生活。如此,就會有一種安全感取代焦慮不安,而你也就可以快快樂樂地活下去,把不安之感減低到最低限度。有了這種“安全感”,也就自然會有心靈的平和寧靜。
要保持寧靜的心態,可以在遇到煩心的事時有意識地改變一下想法。比如在乘公共汽車時碰到交通堵塞,一般人會焦躁不安,但你可以想:“這正好使自己有機會看看街道,換換腦子。”如果朋友失約沒來找你玩,你也不必心生煩悶,你可以想:“不來也沒關係,正好自己看看書。”這樣轉換想法,就可以使煩躁的心境變得平和起來。
古時候,一個書生在屋裏悶坐時,忽有一隻蒼蠅飛進來。蒼蠅嗡嗡叫,書生好不煩躁,竟拿起劍,滿屋子追著砍殺蒼蠅。
同樣是一隻蒼蠅,是現代的蒼蠅,它飛到了一位正在花園裏閉目養神的老人的左手上。老人抬抬左手,蒼蠅又落到老人的右手上。老人笑了:“它吻了我的左手,又來吻右手了。”
同是外界的幹擾,書生無法保持平靜的心態,做出好笑的舉動;老人則以平靜的心情對待幹擾,蒼蠅成了生活愉快的點綴。誰更快樂?
諸葛亮有句名言: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
能在一切環境中保持寧靜心態的人,是有高度修養的人,他就是一個快樂的人,也是能成就大事業的人。他能冷靜地應對世事的千變萬化,永遠不迷失自己的目標。我們要努力培養自己的抗幹擾能力。“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這個“台”,就是寧靜的心靈。
不要隻從壞的方麵看問題
總從壞的一麵看問題是一種悲觀心態,它會抑製你的進取心,讓你被憂慮侵蝕,並且身心俱疲。作為成熟的40歲男人,我們一定要戰勝這種不良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