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水衝垮了她家的泥屋,家具和衣物也都被卷走了。洪水退去後,她坐在一堆木料上哭了起來:為什麼這麼不幸?以後該住在哪兒呢?鎮裏的表姐帶了東西來看她,她又忍不住跟表姐哭訴了一番,沒想到表姐非但沒有安慰她,還斥責起她來:“有什麼好傷心的?泥房子本來就不結實,你先租個房子住段時間,再蓋磚瓦的不就好了!”
故事中的女人就是生活中悲觀者的代表,他們遇事總是拚命往壞的一麵想,自找煩惱,死鑽牛角尖,不問自己得到了什麼,隻看自己失去了多少,結果情況越來越糟糕,心情越來越低落。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壞的一麵和好的一麵,如果能從積極的方麵看問題,那麼就會有一個截然不同的結果,做起事來也就會更加得心應手。
有這樣一則民間故事:有位秀才第二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以前住過的店裏。考試前一天他接連做了兩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高粱;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鬥笠還打傘。這兩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高粱不是白費勁嗎?戴鬥笠還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你怎麼今天就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解說了一番,店老板樂了:“咳,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考中的。你想想,牆上種高粱不是高種(中)嗎?戴鬥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是有備無患嗎?”秀才一聽,覺得店老板的話比算命的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榜眼。
角度不同,對問題的看法各有所異,有人積極,有人消極。消極思維者隻看壞的一麵,對事物總能找到消極的解釋,最終他們也將得到消極的結果。而積極思維者卻更願意從好的方麵考慮問題,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一個積極的結果。所有這一切正如叔本華所言:“事物的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是受到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佛教講“無常”,凡事可以變好,凡事也可以變壞。悲觀的人永遠都是為自己隻剩下百萬元而擔憂,樂觀的人卻永遠為自己還剩下一萬元而慶幸。麵對金黃的晚霞映紅半邊天的情景,有人歎息:“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也有人想到的卻是:“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滿天。”麵對半杯飲料,有人遺憾地說:“可惜隻有半杯了。”有人慶幸地說:“尚好,還有半杯可飲。”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必然有不同的結果。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選擇精彩人生的機會,關鍵在於你的態度。態度決定人生,這是唯一一件真正屬於你的權利,沒有人能夠控製或奪去的東西就是你的態度。如果你能時時注意這個事實,你生命中的其他事情都會變得容易許多。
蘇東坡在被貶謫到海南島的時候,島上的孤寂落寞,與當初的賓客如雲相比,簡直判若兩個世界。但蘇東坡卻認為,宇宙之間,在孤島上生活的,也不隻是他一人;大地也是海洋中的孤島!就像一盆水中的小螞蟻,當它爬上一片樹葉,這也是它的孤島。所以,蘇東坡覺得,隻要能隨遇而安,就會快樂。
蘇東坡在島上,每吃到當地的海產,他就慶幸自己能到海南島。他甚至想,如果朝中有大臣早他而來,他怎麼能獨自享受如此的美食呢?所以,凡事往好處想,就會覺得人生快樂無比。人生沒有絕對的苦樂,隻要凡事肯向好處想,自然能夠轉苦為樂、轉難為易、轉危為安。海倫·凱勒說:“麵對陽光,你就會看不到陰影。”積極的人生觀,就是心裏的陽光!
消極的人多抱怨,積極的人多希望。消極的人等待著生活的安排,積極的人主動安排、改變生活。而積極的心態是快樂的起點,它能激發你的潛能,愉快地接受意想不到的任務,悅納意想不到的變化,寬容意想不到的冒犯,做好想做又不敢做的事,獲得他人所企望的發展機遇,你自然也就會超越他人。而如果讓消極的思想壓著你,你就會像一個要長途跋涉的人背著沉重而無用的大包袱一樣,看不到希望,也失掉許多唾手可得的機遇。
將壞心情遠遠丟開
心情的好壞是由自己決定的。良好的心態會讓你笑口常開,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時,你就會換種角度想問題,讓快樂始終陪伴自己。
安徒生童話裏有這樣一個故事:
鄉村有一對清貧的老夫婦,有一天他們想把家中唯一值點錢的一匹馬拉到市場上去換點更有用的東西。老頭牽著馬去趕集了,他先與人換得一頭母牛,又用母牛去換了一隻羊,再用羊換來一隻肥鵝,又把鵝換了母雞,最後用母雞換了別人的一口袋爛蘋果。
在每次交換中,他都想給老伴一個驚喜。
當他扛著大袋子來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時,遇上兩個英國人。閑聊中他談了自己趕集的經過,兩個英國人聽後哈哈大笑,說他回去準得挨老婆子一頓揍。老頭子堅稱絕對不會,英國人就用一袋金幣打賭,二人於是一起回到老頭子家中。
老太婆見老頭子回來了,非常高興,她興奮地聽著老頭子講趕集的經過。每聽老頭子講到用一種東西換了另一種東西時,她都充滿了對老頭的欽佩。
她嘴裏不時地說著:“哦,我們有牛奶喝了!”
“羊奶也同樣好喝。”
“哦,鵝毛多漂亮!”
“哦,我們有雞蛋吃了。”
最後聽到老頭子背回一袋已經開始腐爛的蘋果時,她同樣不慍不惱,大聲說:“我們今晚就可以吃到蘋果餡餅了!”
結果,英國人輸掉了一袋金幣。
看過故事,你可能會發現老婆子的心情一直都很好,不管老頭子用一匹馬換來換去,換到最後隻換得一袋爛蘋果,但她仍然沒有生氣,反而會說:“我們今晚就可以吃到蘋果餡餅了!”是的,就算你隻能得到爛蘋果又有什麼關係?心情好才是最重要的。況且,一種好心情收獲的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幹嗎要讓自己不高興?
有個女人習慣每天愁眉苦臉,小小的事情似乎就引起不安、緊張。孩子的成績不好,會令她一整天憂心,先生幾句無心的話會讓她黯然神傷。她說:“幾乎每一件事情,都會在我的心中盤踞很久,造成壞心情,影響生活和工作。”
有一天,她有個重要的會議,但是,沮喪的心情卻揮之不去,看看鏡子裏自己的臉龐,竟然無精打采。她打電話問朋友該怎麼做?“我的心情沮喪,我的模樣憔悴,沒有精神,怎麼參加重要的會議?”
朋友告訴她:“把令你沮喪的事放下,洗把臉把無精打采的愁容洗掉,修飾一下儀容以增強自信,想著自己就是得意快樂的人。注意!裝成高興充滿自信的樣子,你的心情會好起來。很快地你就會談笑風生,笑容可掬。”她試著按朋友的話去做。當天晚上在電話中告訴朋友說:“我成功地參加了這次會議,爭取到新的計劃和工作。我沒想到強裝有信心,信心真的會來;裝著好心情,壞心情自然消失。”
人要懂得改變情緒,才能改變思想和行為。思想改變,情緒會跟著改變。
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把壞心情抱得更緊;關門不跟人說話,撅著嘴生悶氣,鎖著眉頭胡思亂想,結果心情更壞、更難過。所以,人要學會放下壞心情,擁抱好心情。
我們想擁有好心情,就得從原有的壞心情中解脫,從煩惱的死胡同中走出來。放下心情的包袱,好好檢視清楚,看看哪些是事實,把它留下來,設法解決;哪些是垃圾,是給自己製造困擾的想法,把它扔掉,這就能應付自如,帶來好心情。
負麵情緒不能壓抑
生活中,誰都會有一些不良情緒,如果不斷壓抑它們,你就會越來越消沉,越來越疲累。因此,最好的辦法是找一種不傷人的方式把不良情緒宣泄出來,這樣你就會重新輕鬆起來。
一天深夜,一個陌生女人打電話來說:“我恨透了我的丈夫。”
“你打錯電話了。”對方告訴她。
她好像沒有聽見,滔滔不絕地說下去:“我一天到晚照顧小孩,他還以為我在享福。有時候我想獨自出去散散心,他都不讓;自己卻天天晚上出去,說是有應酬,誰會相信!”
“對不起。”對方打斷她的話,“我不認識你。”
“你當然不認識我。”她說,“我也不認識你,現在我說了出來,舒服多了,謝謝你。”她掛斷了電話。
生活中,大概誰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不良情緒。每一個人都難免受到各種不良情緒的刺激和傷害。但是,善於控製和調節情緒的人,能夠在不良情緒產生時及時消釋它、克服它,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不良情緒的影響。
不良情緒產生了該怎麼辦呢?一些人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克製自己的感情,不讓不良情緒流露出來,做到“喜怒不形於色”。
但人畢竟不同於機器,強行壓抑自己的情緒,硬要做到“喜怒不形於色”,把自己弄得表情呆板,情緒漠然,不是感情的成熟,而是情緒的退化,是一種病態的表現。
那些表麵上看起來似乎控製住了自己情緒的人,實際上是將情緒轉到了內心。任何不良情緒一經產生,就一定會尋找發泄的渠道。當它受到外部壓製,不能自由地宣泄時,就會在體內鬱悶,危害自己的心理和精神,造成的危害會更大,因此,偶爾發泄一下也未嚐不可。
有些心理醫生會幫助患者壓抑情感,忽略情緒問題,借此暫時解除患者的心理壓力。患者便對負麵能量產生一定的控製力,所有的情緒問題似乎迎刃而解了。
壓抑情緒或許可以暫時解決問題,但是,等於逐漸關閉了心門,變得越來越不敏感。雖然你不會再受到負麵能量的影響,卻逐漸失去了真實的自我。你變得越來越理性,越來越不關心別人。或許你可以暫時壓抑情緒,但在不知不覺中,壓抑的情緒終將反過來影響你的生活。
麵對情緒問題時,心理醫生的建議是:如果有人傷害了你,你必須回憶整個過程,不斷描述其中的細節,直到這件事不再影響你為止。這樣的心理治療方式隻會讓感情變得麻木。你似乎學會了壓抑痛苦,但是,傷口仍然存在,你仍會覺得隱隱作痛。
另外有些心理醫生則會分析患者的情緒問題,然後鼓勵患者告訴自己,生氣是不值得的,以此否定所有的負麵情緒。這些做法都不十分明智。雖然通過自我對話來處理問題並沒有什麼不對,但人不該一味強化理性,壓抑感情。因為長此下去,你會發現,你已背負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一個會處理情緒的人完全能夠定期排除負麵能量,而不是依靠壓抑情感來解決情緒問題。敏感的心是實現夢想的重要動力,學會排除負麵情緒,這些情緒就不會再困擾你,你也不必麻痹自己的情感。
如果你生性敏感,當你學會如何排除負麵能量後,這些累積多時的負麵情緒就會逐漸消失。此外,你還必須積極策劃每一天,以積蓄力量,盡情追求夢想,這是你最好的選擇。
所以,聰明的人在消解不良情緒時,通常采取三個步驟:首先,必須承認不良情緒的存在;其次,分析產生這一情緒的原因,弄清楚為什麼會苦惱、憂愁或憤怒;第三,如果確實有可惱、可憂、可怒的理由,則尋求適當的方法和途徑來解決它,而不是一味壓抑自己的不良情緒。
自我激勵會增加動力
生活中,我們難免碰到困難,或易進入低潮期,覺得萬事不順,身心俱疲。這種時候你並不是總能幸運地得到別人的幫助。因此,你一定要學會自我激勵。
中古時期,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曾前後十多年領導他的人民,抵抗英國的侵略。但因為實力相差懸殊,六次都以失敗告終。
一個雨天,戰敗後的他悲傷、疲乏地躺在一個農家的草棚裏,幾乎沒有信心再戰鬥下去了。
正在這時候,他看到草棚的角落裏,有一隻蜘蛛在艱難地織網,它準備將絲從一端拉向另一端,六次都沒有成功。然而這隻蜘蛛並沒有灰心,又拉了第七次,這次它終於成功了。
布魯斯受到了極大的啟發:“我要再試一次!我一定要取得勝利!”
他以此激勵自己,重新拾起自信心,以更高漲的熱情領導他的人民進行戰鬥。這次,他終於成功地將侵略者趕出了蘇格蘭。
蘇格蘭國王從一隻小小的蜘蛛身上,看到再度奮起的勇氣,並以同樣的方式激勵自己,在再試一次中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自我激勵是人生中一筆彌足珍貴的財富,在人生的前行中能產生無窮的動力。一旦你擁有了自我激勵的動力,你就給生命插上了美麗的翅膀,它將帶著你展翅翱翔,創造屬於你自己的人生輝煌。
從某種意義上說,自我激勵就是自我期待。人們激勵自己的目的,就是為達到所期待的目標。
走進美國航天基地的人,會看到一根大圓柱上鐫刻著這樣的文字:Ifyoucandreamit,youcandoit。這句話可譯為:如果你能夠想到,你就一定能夠做到。
不錯,想得到便做得到。一個心存夢想的人便是一個自我期待的人。
能夠自我激勵的人,首先就是一個能自我約束、自我了解的人。他能夠在逆境中從容麵對一切,鼓勵自己,激發自己,讓自己能夠適時忍耐,在黎明到來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英國詩人拜倫在上阿伯丁小學時,因跛足很少運動,身體虛弱,走路都困難。
一天,幾個健壯的同學在操場上踢足球,拜倫在旁邊出神地觀看。他有驚人的想像天賦,邊看邊在自己的腦海裏想:自己該怎樣攔截、搶球、射門,臉上不時呈現出緊張、惋惜、欣喜的神色。就在他自我陶醉的時候,一個健壯而頑皮的同學郎司拉他去踢足球。拜倫不肯,郎司眼珠一轉,想出了個壞主意。他惡作劇式地找來一隻籃子,強迫拜倫把一隻腳放進去,“穿”著這隻籃子繞場一圈。當時拜倫真想撲上去打郎司一拳。但他怎麼打得過高大健壯的郎司呢?無奈隻好忍氣吞聲地把竹籃穿在腳上,一瘸一拐地繞操場走起來。同學們看了笑得前仰後合,郎司更是開心得雙腳在地上跳。
但這次當眾受辱的經曆徹底改變了拜倫日後的命運。他意識到一切不公都來自於自己的體弱。從那以後,他激勵自己,在別人嘲笑他的時候,他會在心裏暗暗較勁。後來,這個意誌堅強的人刻苦參加各項運動。一年半以後,他的體質明顯增強了,手臂上的肌肉也凸了起來。在球場上,他能像三級跳遠的運動員那樣連續不斷地飛跑。不久,他參加了學校運動會,恰巧他在拳擊比賽中與郎司相遇,激戰相持了很久,最後,拜倫一個勾手拳,擊中郎司下巴,把他打倒在台上。同學們為拜倫的意誌、力量和永不服輸的精神深深感染,他們歡呼著將拜倫拋向空中。
有一句俗語:人生都是三節草,三窮三富過到老。而且我們剛到中年,人生還有無限希望,任何人在困難的時候都應自我激勵,讓自己從低潮的疲累中走出來。
斤斤計較會使你活得很累
如果想要活得開心、活得有意義,那麼就不要跟人斤斤計較,這種小心眼的心態會讓你的生活變成一片灰色。作為成熟的男人,何不豁達一點呢,這會讓你活得更輕鬆。
李大媽早年喪夫,且無子嗣,生活困窘,因此脾氣也不怎麼好。
老劉和老吳是李大媽的鄰居。因為李大媽的品性,她和老劉、老吳的關係處得很差勁。老劉和老吳也因為有李大媽這樣的鄰居而心裏別扭。
但老吳和老劉二人的性格截然不同。老吳豁達開朗,凡事想得開;而老劉則有點心胸褊狹,愛走極端。因此,二人雖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中,表現大不一樣:老吳整天樂嗬嗬的,老劉卻一天到晚吊著臉,一副怏怏不樂的樣子,好像誰借了他二鬥陳大麥還了他二鬥老鼠屎一樣。
一天,李大媽的一隻黃母雞不見了,她便在自家院裏跳著腳罵:“哪個老不死的,偷了我的黃母雞?誰偷了我的黃母雞斷子絕孫,死時閉不上眼睛!”
罵聲很大,鄰居老吳和老劉都聽見了。
老吳想:“她沒點名罵誰,咱也沒幹那虧心事。不做虧心事,睡覺不關門,她愛罵罵去,與咱毫不相幹。”仿佛沒聽見罵聲似的。
而老劉則不一樣。他想:“這怕是衝我來的,這婆娘真沒口德,開口閉口老不死的。哎,真氣死我了!”出去就和李大媽吵了一架,但自己不幾天便病倒了。
幾天以後,李大媽在她家的柴火堆中發現了死母雞。原來黃母雞覓食鑽到了柴火堆下麵,它還沒出來,李大媽便在外麵放了一擔柴火,把那個出孔堵住了,以致它餓死在裏麵了。
李大媽有些內疚,便找老吳和老劉道歉。
老吳聽後說:“我沒什麼,一點都沒生氣,你找老劉道歉去吧!”
李大媽極誠懇地向老劉作了解釋和道歉。老劉聽後,心中的怨氣慢慢地消了,過了幾天,就能起來行走,身體慢慢地恢複了。
“哎,都是自己小心眼造成的,咱要像人家老吳,還生哪門子氣呢?”老劉心想。
生活中類似於這樣的小事很多。斤斤計較不但影響了心情也影響了健康。人生短暫,浪費時間和精力在這些小事上實在不是聰明人所為。如果你覺得煩惱,那是你還有時間煩惱,為小事煩惱,是因為沒有大事讓你煩惱。生活中,在學的同時還得悟。悟不為小事煩惱的意義,不斤斤計較的意義。
1943年3月,一名美國青年摩爾在中南半島附近海下270英尺深的潛水艇裏,學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當時摩爾所乘的潛水艇從雷達上發現一支日軍艦隊朝他們開來,他們發射了幾枚魚雷,但沒有擊中任何一艘艦。這個時候,日軍發現了他們,一艘布雷艦直朝他們開來。3分鍾後,天崩地裂,6枚深水炸彈在四周炸開,把他們直壓到海底270英尺深的地方。深水炸彈不停地投下,整整持續了15個小時。其中,有十幾枚炸彈就在離他們60英尺左右的地方爆炸。倘若再近一點的話,潛艇就會炸出一個洞來。
摩爾和所有的士兵一樣奉命靜躺在自己的床上,保持鎮定。當時的摩爾嚇得不知如何呼吸,他不停地對自己說:這下死定了……潛水艇內部的溫度達到攝氏四十多度,可是他卻怕得全身發冷,一陣陣冒虛汗。15個小時後,攻擊停止了,那艘布雷艦用光了所有的炸彈後開走了。
摩爾感覺這15個小時好像有150萬年那樣長。他過去的生活一一浮現在眼前,那些曾經讓他煩憂過的無聊的小事更是記得特別清晰——沒錢買房子,沒錢買汽車,沒錢給妻子買好衣服,還有為了點芝麻小事和妻子吵架,還為額頭上的一個小疤影響容貌發愁……
可是,這些令人發愁的事,在深水炸彈威脅生命的那一刻顯得那麼荒謬、渺小。摩爾對自己發誓,如果他還有機會看到明天的話,他永遠都不會再為這些小事憂愁了!
英國著名作家迪斯累利曾精辟地指出:“為小事斤斤計較的人,生命是短促的。”的確,如果要是讓微不足道的小事,時常吞噬我們的心靈,這種疲憊的感覺會讓人可憐地度過一生。
欣賞自己的不完美
人生確實有許多不完美之處,每個人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憾,強求完美隻會讓自己痛苦疲憊。其實,沒有缺憾我們無法去衡量完美。仔細想想,缺憾其實不也是一種美嗎?
一位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在一張白紙上點了一個黑點,然後問他的幾個學生看到了什麼。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看到了黑點。於是,心理學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人們通常隻會注意到自己或他人的瑕疵,而忽略其本身所具有的更多的優點。是呀,為什麼他們沒有注意到黑點外更大麵積的白紙呢?
一位人力三輪車師傅,四十多歲,相貌堂堂,如果去當演員,應該屬偶像派。當別人問他為什麼願做這樣的“活兒”,他笑著從車上跳下,並誇張地走了幾步給人家看,哦,原來是跛足,左腿長,右腿短,天生的。
弄得問者很尷尬,可他卻很坦然,仍是笑著說,為了能不走路,拉車便是最好的偽裝,這也算是“英雄有用武之地”。他還驕傲地告訴別人:“我太太很漂亮,兒子也帥!”
有這樣一位女子,她喜歡自助旅行,一路上拍了許多照片,並結集出版。她常自嘲地說:“因為我長得醜,所以很有安全感,如果換成是美女一個人自助旅行,那就很危險了。我得感謝我的醜!”
英國有位作家兼廣播主持人叫湯姆·撒克,事業、愛情皆得意,但他隻有1.3米,他不自卑,別人隻會學“走”,他學會了“跳”,所以,他成功了。他有句豪言:“我能夠得到任何想要的東西。”
其實,在人世間,很多人注定與“缺陷”相伴而與“完美”相去甚遠。渴求完美的習性使許多人做事比較小心謹慎,生怕出錯,因此,必然導致其保守、膽小等性格特征的形成。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的人長得一表人才,舉止得體,說話有分寸,但你和他在一起就是覺得沒意思,連聊天都沒絲毫興致。這些人往往是從小接受了不出“格”的規範訓練,身上所有不整齊的“枝杈”都給修剪掉了,於是便失去了個性獨具的風采和神韻,變得幹巴、枯燥,沒有生機,沒有活力。客觀地說,人性格上的確存在著“缺陷美”,即在實際生活中,那些性格有“缺陷”而絕對不屬於十全十美的人反而顯得更具有內在的魅力,也更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