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不惑之年的包容智慧(3 / 3)

不僅人自身是不完美的,我們生活的世界也是布滿缺憾的。比如:有一種風景,你總想看,它卻在你即將聚焦的時候巧妙地隱退;有一種風景,你已經厭倦,它卻如影隨形地跟著你;世界很大,你想見的人卻杳如黃鶴;世界很小,你不想看見的人卻頻頻進入你的視線;有一種情,你愛得真、愛得純,愛得你忘了自己,而他卻視如垃圾,如果能夠倒過來,多好,可以不讓自己再忍受痛苦。世上有許多事,倒過來是圓滿,順理成章卻變成了遺憾。然而,世上的許多事情正是在順理成章地進行著,我們沒辦法將它倒過來。

缺陷和不足是人人都有的,但是,作為獨立的個體,你要相信,你有許多與眾不同的甚至優於別人的地方,你要用自己特有的形象裝點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也許你在某些方麵確實遜於他人,但是你同樣擁有別人所無法企及的專長,有些事情也許隻有你能做而別人卻做不了!

學會欣賞自己的不完美,並將它轉化成動力,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古代哲學家楊子曾對他的學生們說:有一次,我去宋國,途中住進一家旅店裏,發現人們對一位醜陋的姑娘十分敬重,而對一位漂亮的姑娘卻十分輕視。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學生們聽了之後說什麼的都有。楊子告訴他們,經過打聽才知道,那位醜陋的姑娘認為自己相貌差而努力幹活而且品格高尚,因此得到人們的敬重;那位漂亮的姑娘則認為自己相貌美麗,因而懶惰成性且品行不端,所以受到人們的輕視。

其實,做人的道理也是這樣,是否被人尊敬並不在於外貌的俊與醜。美絕不隻是表麵的,而有著更深層次的內涵。如果表麵的美失去了應該具有的內涵,就會為人們所舍棄,那位漂亮姑娘就是最好的例證。勤能補拙,也能補醜,這是那位醜姑娘給我們的啟示。

欣賞自己的不完美,因為它是你獨一無二的特征。欣賞自己的不完美,因為有了它才使你不至於平庸。不完美使你區別於人,世界也因你的不完美而多了一點色彩。

缺陷也有它的優勢

對於一個人來說,缺陷確實是一件非常殘酷的事情,可你不能因此而自卑消沉。既然缺陷無法改變,那麼就要正視它,把它當成前進的動力,而不是沉重的負擔,這樣一來,缺陷也就有了價值。

“假如我能站起來吻你,這個世界該有多美啊!”

這句話是張海迪對自己的丈夫說過的一句話。可是,張海迪不能站起來,命運讓她坐在輪椅上。那麼,在張海迪的眼裏,這個世界就不美了嗎?不是,在張海迪的眼裏,這個世界依然美麗,隻是自己隻能坐在輪椅上欣賞這個世界的美麗。缺憾並不妨礙她笑對世間的心情。她有一個愛她的丈夫,有一個令許多健全人都羨慕的溫馨的家。她不會因為身體的殘疾逃避世人的目光,相反,她更注重與人的溝通。所以,她活得灑脫、活得幸福。

幼時的張海迪與常人無異,愛唱、愛跳、愛玩、愛鬧。但不幸在她5歲時降臨了,她被確診為脊髓血管瘤,經過了多次脊椎穿刺之後,病情仍不見好轉。

1973年,全家人從農村返回莘縣縣城,那時的張海迪最想要的就是工作,她盼望能早日成為自食其力的人,但由於身體殘疾,張海迪一直待業在家。為此,她曾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寫信,請求他們關心一下殘疾人的生活與工作,可是一封封信都像泥牛入海,一點音訊也沒有。深深的自卑感困擾著她,特別是當她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病曆卡,“脊椎胸五節,髓液變性,神經阻斷,手術無效”的字跡赫然映入眼簾時,張海迪萌發了輕生的念頭。

但在家人的幫助下,張海迪的情緒逐漸穩定了下來。

冷靜思考之後,張海迪學起了針灸,診斷並為周圍的人治病。在不斷的學習和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她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並從自卑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最終活出了自信和光彩。

美國的國會議員愛爾默·托馬斯曾說:

“我15歲時,常常為憂慮恐懼和一些自卑所困擾。比起同齡的少年,我長得實在太高了,而且瘦得像支竹竿。我有6.2英尺高,體重卻隻有118磅。除了身體比別人高之外,在棒球比賽或賽跑各方麵都不如別人。他們常取笑我,封我一個‘馬臉’的外號。我的自卑感特強,不喜歡見任何人,又因為住在農莊裏,離公路遠,也碰不到幾個陌生人,平常我隻見到父母及兄弟姐妹。

“如果我任憑煩惱與自卑占據我的心靈,我恐怕一輩子也無法翻身。一天24小時,我隨時為自己的身材自憐。別的什麼事也不能想。我的尷尬與懼怕實在難以用文字形容。我的母親了解我的感受,她曾當過學校教師,因此告訴我:‘兒子,你得去接受教育,既然你的體能狀況如此,你隻有靠智力謀生。’“可是父母無力送我上學,我必須自己想辦法。我利用冬季捉到一些貂、浣熊、鼬鼠類的小動物,春天來時出售得了4美元。再買回兩頭豬,養大後,第二年秋季賣得40美元。以這筆錢,我到印第安納州去上師範學校。住宿費一周1.4美元,房租每周0.5美元。我穿的破舊襯衫是我媽媽做的(為了不顯髒,她有意用咖啡色的布),我的外套是父親以前的,他的舊外套、舊皮鞋都不合我用,皮鞋旁邊有條鬆緊帶,已經完全失去了彈性,我穿著走路時,鞋子會隨時滑落。我沒有臉去和其他同學打交道,隻有成天在房間裏溫習功課。我內心深處最大的願望是,有一天我能在服裝店買件合身而體麵的衣服。”

想想當時愛爾默·托馬斯麵臨的處境是多麼悲慘,生理的缺陷和生活的貧窮同時困擾著他。但托馬斯沒有消沉,在克服了自卑之後,他的人生之路越來越順利,50歲那年,托馬斯成了俄克拉荷馬州的國會議員。

愈研究那些有成就者的事業,你就會愈加深刻地感覺到,他們之中有非常多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開始的時候有一些會阻礙他們的缺陷,促使他們加倍地努力而得到更多的報償。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說的:“我們的缺陷對我們有意外的幫助。”

不錯,很可能密爾頓就是因為瞎了眼,才下決心寫出更好的詩篇來,而貝多芬是因為聾了,發誓作出更好的曲子。

海倫·凱勒之所以能有光輝的成就,很大程度是因為她瞎和聾,才促使她奮鬥。

“如果我不是有這樣的殘疾,”那個在地球上創造生命科學基本概念的人寫道,“我也許不會做到我所完成的這麼多工作。”達爾文坦然承認他的殘疾對他有意想不到的幫助。

在現實之中,我們不能不承認自己在某些方麵“確不如人”,這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這種現實的差距並不代表我們就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低能兒”,更不應把這種差距變為自己失敗的借口。

在成功與失敗之間,在自信與自卑之間,其實僅有一步之遙;任何選擇上的錯誤都有可能造成一種無法彌補的事實——永遠失敗。

所以,40歲的男人要承認自己的不完美,但絕不能讓這種感覺成為控製自己的事實。我們每個人都不會是“十分完美”的,都有各自的缺陷,但也有自己突出的優點。突出你的優點,正視你的缺陷,這就是你要做好的事。

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真滋味

人生的內容很多很亂,人的心思太雜太煩,負荷沉重,誘惑太多。站在繁華的都市街口,東邊是金錢,西邊是名譽,南邊是地位,北邊是權力。於是,人總是東奔西走,南衝北突,想要的東西太多,眼睛盯著浮華世界裏的功名利祿,到死才發現得到的東西很多,丟了的東西更多。生活也有能量守恒定律。追逐的同時,何不找個時間休息一會兒,翻一翻身上的背囊,看你丟了什麼沒有?

有一對青年,婚後的生活美滿幸福,並且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鄰居們都非常羨慕他們。然而,丈夫總覺得自己的家庭與豪門望族相比,顯得太土氣了。於是,他告別了妻兒老小,終年奔波在外,處心積慮地掙錢。年深日久,妻子感到家庭冷清沉寂,盡管有了更多的錢財,卻無異於生活在鑲金鍍銀的墓穴中。孩子長大了,卻不知道叫爸爸。後來,爸爸終於回來了,卻衣衫不整,垂頭喪氣,原來他喜歡擺闊,遭遇匪霸被洗劫一空。

當妻子看到丈夫的那一刻,她什麼都明白了。

丈夫像孩子似的撲進妻子的懷裏,泣不成聲地說:“完了,一切都完了,我的心血全被那幫匪徒榨盡了,我沒有活路了,我的路走完了,我後悔死了。”

妻子滿是憐惜地看著丈夫,仔細地聽完了丈夫的哭訴,然後,她用手輕撫他的頭發,臉上露出了幾年來從未有過的微笑,說:“你的路曾經走錯了,但現在你的心終於回來了。這是我們全家真正幸福生活的開始。隻要我們辛勤勞動,安居樂業,幸福還會伴隨我們。”

從此以後,夫妻二人帶著孩子辛勤勞動,共同經曆風雨,用自己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盡管他們的生活並不奢華,但愛的心願充溢著他們的心房,他們重新找回了昔日生活的美好,也懂得了生活真正的趣味。

生活需要舒適,沒有金錢是不可能達成的,但過分的追逐常會使人喪失理智、感情淡漠、心性冷酷。隻有平淡處事,正確對待這些身外之物,才可活得舒心自然,體會活著的真實意義:人生不是隻為背負不了的沉重而活,而是為了從背負的沉重裏取一點成就讓自己感受快樂和幸福。

海邊小鎮有這樣一家人,女人長得毫無姿色可言,甚至可以稱之為醜,但臉上卻始終掛著開心的笑。清晨,天還沒亮,她就抱著孩子和男人出去接菜、賣菜,黃昏時,她坐在男人推著的木推車上,懷裏不是摟著她的兒子,就是破箱子破膠袋、草席水桶、餅幹盒、汽車輪、大包小包,拉拉雜雜地前呼後擁把她那起碼200磅的身子圍在中心。那男人齜牙咧嘴地推著車子,黃褐色的頭發濕淋淋地貼在尖尖的頭顱上,打著赤膊,夕陽下的皮膚紅得發亮,半長不短的褲子鬆垮垮地吊在屁股上。每次木推車上橋時,男人的褲子就掉下來,露出半個屁股。可那胖女人還坐得心安理得,常常還優哉遊哉地吃著雪糕筒呢!鐵棍似的又黑又亮又結實的手臂裏的小男孩時不時把母親拿雪糕的手抓過去咬一口,母子倆在木推車上爭著吃。臉上盡是笑,女人笑得眼睛更小、鼻更塌、嘴巴更大。

有時她的臉可能搽了粉,黑不黑,白不白,有點灰有點青,粗硬的曲發老讓風吹得在頭頂纏成一團,而後麵那瘦男人就看得那麼開心,天天推著木推車,車上的肥老婆天天坐在那兒又吃又喝。有一次不知怎的,木推車不聽話似的直往橋腳下一棵樹衝去,男人直著脖子拚命拉,褲子都快全掉下來了,木推車還是向樹上一頭撞去,女人手中的碎冰草莓撒了她跟小男孩一頭一臉。誰知那男人一手丟了木推車,望著車上的母子倆人大笑不止,女人一邊抹去臉上的草莓,一邊咒罵,一邊跟著笑,笑得夕陽紅了臉,笑得路人彎了腰。

唉,管什麼男的講風度,女的講氣質,什麼人生的理想,生活的目標,什麼經濟不景氣,一家三口,每天快快樂樂地出去賣菜,每天快快樂樂地撿點破爛,然後跟著夕陽回家。

醜成那樣,窮成那樣,又有什麼關係呢?

40歲的男人人生無須索求太多,口袋裏的票子夠花就行。家裏溫馨就行,追求太高,往往就像打腫臉充胖子,表麵看著風光無限,實際上卻終日勞碌不堪丟了快樂和自由。

內心富足是真正的富足

40歲的你也許並不富有,也沒有他人的無限風光,然而,隻要你懂得享受自己的生活,你就會過得快樂幸福。

有些外在富足的人可能是最痛苦、最不幸的人。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有近200萬的富人正陷在沮喪情緒中,被迫接受醫院的治療。而一些人雖然貧窮,但卻活得瀟灑快樂,很多時候快樂其實是內心的富足,與金錢無關。

在東方的一個國度裏,有一對貧窮而善良的兄弟,他們靠每天上山砍柴過著艱辛的日子。一天,兄弟二人在山上砍柴時,正好遇見一隻老虎在追咬一個老人。兄弟倆奮不顧身地與老虎搏鬥,終於從老虎口中救下了那位須發皆白的老人。而這位老人是一位神仙,他念及兄弟倆的善良和勇敢,於是許願幫助他二人得到快樂,並讓他們每人點一樣物品,作為送給他們的禮物。

哥哥因為窮怕了,想要有永遠用不完的金銀財寶,於是,神仙送給他一個點石成金的手指,任何東西,隻要他用這手指輕輕一觸,就會立即變成金子。哥哥如願以償地成了富人,買了房子置了地,娶妻生子,過著十分富有的生活。

遺憾的是,金手指也成了他的一個負擔。因為,隻要他稍不小心,他眼前的人和物就會在瞬間變成冷冰冰的、沒有生命的金子。朋友們都對他敬而遠之,家人們也小心翼翼地防著他。守著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錢財,哥哥說不出自己是快樂還是不快樂。

而弟弟是一個單純的人,他希望自己一輩子快快樂樂。於是,老神仙給了他一個哨子,並告訴他:無論什麼時候,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隻要輕輕地吹一吹哨子,他就會變得快樂起來。

弟弟還是像以前一樣,過著艱苦的生活,仍然需要與各種艱難困苦進行抗爭,仍然需要靠辛勤的勞動獲取溫飽。但是,每當他感到一些不如意時,他就取出那隻哨子,那動聽的聲音,就像一縷縷和煦的陽光,像一陣陣溫暖的春風,驅走了他的憂傷和愁苦,給他帶來快樂。

快樂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追尋的。這種追尋貫穿了我們的一生。然而,快樂的源泉在哪裏?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找得到的。

當我們沒有房子時,就在想:如果有一間自己的房子就好了,哪怕是一間小小的平房。當我們住進樓房後,又想:為什麼人家有別墅呢?空間又大,又有草地,這個小樓房算什麼?

知足常樂是一項幾乎不可能的美德。為什麼?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滿足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渴求。

而要想活得輕鬆一些,就要凡事豁達一點、灑脫一點,不必把一點點小惠小利看得過重。而要達到這種超脫境界,關鍵是尋求心靈的滿足。如果一心想著個人享樂,貪戀錢欲、官欲,便無異於作繭自縛,不僅自己活得筋疲力盡,還會危害他人。快樂若來自於物欲的滿足,是短暫而不幸的,物欲沒有止境,人生就會永無寧日,為了無休止的私欲,注定得與四周環境為敵。而隻有來自於心靈的快樂,才是永久而幸福的,才有寧靜、恬淡、平和之感,才有欣賞良辰美景的內在之眼。

人們之所以活得累,就是因為眼睛總盯著名利不放,這樣活著會很辛苦。很多時候執著也是一種負擔,何不學著放下呢?放下了貪念,你就可以擁有真正的快樂。

平凡中蘊含著珍貴的幸福

40歲的男人往往將地位、權力看得很重,甚至把它們看成生命價值的體現。然而,在生活中,能身處高位的畢竟是極少數人,於是大部分中年人開始沮喪、悲觀。這是毫無必要的,過分執著於地位,它就會變成生命的桎梏,坦然做個平凡人你會更快樂。

有一天,女王獨自到花園裏散步,使她萬分詫異的是,花園裏所有的花草樹木都枯萎了,園中一片荒涼。原來橡樹由於沒有鬆樹那麼高大挺拔,因此輕生厭世死了;鬆樹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樣結出許多果實,也嫉妒而死;葡萄呢?則哀歎自己不能像桃樹那樣開出美麗的花朵,於是也死了;其餘的花草樹木也都是因為自己的平凡而垂頭喪氣,隻有棵細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長。

女王看了看這根渺小得幾乎不能再渺小,平凡得幾乎不能再平凡的心安草問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別的植物全都枯萎了,為什麼你這小草卻這麼勇敢樂觀、毫不沮喪呢?”

小草回答說:“女王啊,我一點也不灰心失望。因為我知道,如果您想要一株榕樹,或者一株鬆柏、一架葡萄、一棵桃樹、一株牽牛花、一棵紫丁香什麼的,您就會叫園丁把它們種上。而我知道您希望於我的是要我做小小的安心草。”

也許你會認為,甘心做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的想法過於消極。

其實,平凡中有時候也含有一些偉大的道理。或者說是因為平凡所以偉大。

不管多麼平凡渺小,一個能把一家老小的生活都照顧得很好的男人,就已經有足夠的理由值得我們尊敬了。不僅我們需要這樣想,這些默默耕耘的人更需要有這樣的自信。那些不懂得成功藝術的人,通常是那種不懂得從平凡中找出偉大的人。

藝術至上主義者芥川龍之介說過這樣一句話:“希望自己的人生過得幸福快樂,必須從日常的瑣事愛起。”這句話你不用擔心無法理解,隻要照字麵的意思解釋就可以了。人生其實就是由一大堆瑣事堆積起來的。然而,就因為是瑣事,我們大多都不會去在意它,甚至也記不得它。想去愛這些瑣事,並且把它們都做好,必須有相當的努力與能力才能做到。

我們經常可以發現這種人,他們看起來樸素踏實,也沒有什麼過人的能力,可就是能夠把事情做得有條不紊,所以步步高升。

“為什麼像那樣的人也當得上經理呢?”

“也許因為他善於拍馬逢迎吧!”

其實,那是因為這種人善於處理公司中的瑣事才有今天的地位。相反地,那些叱吒風雲於一時的人,往往到了最後都會被遺忘,因為他們雖然相當地搶眼,可是對公司而言,他們的貢獻卻不如那些善於處理瑣事的人。

可以說,平凡是一種十分積極而有意義的心態,因為隻要你把自己對人生的苛求拋開了,你就不會再有挑肥揀瘦的想法而愉快地接受現實中的繁雜瑣事了。

如果你覺得自己並沒有特別傑出的能力,那就盡可能地試著做一個平凡的人物,把瑣事都做好,因為人生的事務有九成以上都是煩人的瑣事。如果你能夠把那些瑣事做好的話,那麼你就可以和那些有能力的人一樣,得到很高的評價。

千萬不可以小看你做的這些瑣事,它有時候也可能成為改變曆史的重要關鍵。到那時候,你可能會在無意中成為人們眼中的英雄。豐臣秀吉之所以被他的主人信長認可,就是因為他把草鞋弄暖這件瑣事而來的。

被人們認為是迄今為止最有智慧的人物之一愛因斯坦曾告訴我們:“不要努力去做一個成功的人,寧可努力去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他不但給我們指明了一個人生發展的取向,而且也教給了我們一種對待人生的方式。這可能也是最有智慧的人生箴言吧!

而事實上,我們都是平凡人,我們的生活也同樣是平凡的。平凡是我們的屬性,即使是在別人看來轟轟烈烈的羅密歐、朱麗葉的愛情,對他們自己來講,實在也是最平凡不過的。台灣著名作家劉墉有一位朋友,非常喜歡登山,國內著名的山峰他幾乎全登遍了。有一次劉墉問他的朋友登山有什麼感覺,他回答:一則以喜,一則以悲,喜的是覺得自己很偉大,悲的是又感覺自己很渺小。當辛苦登上山巔之後,看萬物都在腳下,那種“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偉大感覺是最快樂的。但是,當舉目蒼天、俯瞰大地時,又覺得在宇宙之中,自己是那麼微不足道,而有“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悲哀。

確實如此,身處天地之間,任何人都是渺小平凡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其偉大與平凡之處。所不同的是,平凡的人用平凡掩蓋了偉大之處,偉大的人用偉大擋住了平凡之處。世界上的大多數人並不偉大,是因為這個世界更需要的是平凡人。沒有平凡,也就體現不出偉大。有些人本來也很偉大,之所以顯得平凡,是因為更偉大的人擋住了他們的光芒;而有的人之所以偉大,並不在於他們幹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偉大事業,隻是他們平凡的人生同樣光彩照人。一位哲人說過:任何生命——平凡的生命和偉大的生命,都是從零開始的。隻是平凡的人離零近些,偉大的人離零遠些。

追求平凡,並不是要你不思進取,無所作為,而是要你於平淡、自然之中,過一個實實在在的人生。平凡乃人生的一種境界。膚淺的人生,往往嘩眾取寵,華而不實,故弄玄虛;而平凡的人生,往往於平淡當中顯本色,於無聲處顯精神。平凡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表現為心態上的平靜和生活中的平淡。平淡的人生猶如山間的小溪,自然、恬靜。平凡的人生也無須雕琢,刻意雕琢就會失去自然,失去本性。

身處紅塵之中,應當無寵無辱,自在逍遙,持平凡心,做平凡人,自有享受平凡的妙處。持平凡心,不要總是企望著做偉人。雖無偉人的威儀,但也沒有高處不勝寒,舉手投足左顧右盼的尷尬;保持平凡心態,不要總想著登高位。雖無炙手可熱、一呼百應的威勢,但也不用煞費苦心伺機鑽營,拍馬溜須、見風使舵,也不會一朝馬失前蹄樹倒猢猻散,因貪欲難抑而身陷囹圄;持平凡心,無意經商成巨富。雖沒有做大款納小妾、居華屋坐名車揮金如土的威風,但也沒有終日搏擊商場、勾心鬥角的疲憊,一朝船翻在陰溝,欲捧金碗卻砸了瓷碗的處境。

做平凡人是一種享受:享受平凡,勤耕苦作有收獲,不求名利少煩惱;享受平凡,看海闊天空飛鳥自在翱翔;看山清水秀,無限風光在眼前。既然平凡的生活有如此多妙處,40歲的你何不看開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