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中庸而不平庸(1 / 3)

40歲的男人既要懂得努力進取,又要懂得適可而止。中庸之道不是平庸之道,它鼓勵大家為了理想努力奮鬥,采取各種合法合理的手段達到目標。可是它也使我們懂得應該適可而止,知道在什麼地方該勇往直前,在什麼地方該急流勇退,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

不要堅持所有的夢想

夢想總是美好而絢麗的,很多40歲的男人都在為自己心中的夢想苦苦追尋。遺憾的是,能實現夢想的人很少很少。沒有實現夢想的人,往往是因為一開始就做了一件自己根本就無法做到的事情,最終夢想隻能變成泡影。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有許多事情都是不值得花費太多的時間去完成的,如果一直堅持幹一件於己無益的事,對自己毫無幫助,在這種時候,適時地放棄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國王,後宮的妃子為他生了一群白白胖胖的王子,而他最寵愛的妃子為他生了一位漂亮的公主。國王非常疼愛小公主,視如掌上明珠,從不舍得訓斥半句,凡是公主想要的東西,無論多麼稀罕,國王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弄來。

在國王的驕縱下公主漸漸地長大了,她開始懂得裝扮自己了。一個春雨初晴的午後,公主帶著婢女徜徉於宮中花園,隻見樹枝上的花朵,經過雨水的潤澤,花瓣上掛著幾滴雨珠,越發的妖豔迷人;蓊鬱的樹木,翠綠得逼入人眼。公主正在欣賞雨後的景致,忽然目光被荷花池中的奇觀吸引住了。原來池水熱氣經過蒸發,正冒出一顆顆狀如琉璃珍珠的水泡,渾圓晶瑩,閃耀奪目。公主完全被這美麗的景致迷住了,突發異想:“如果把這些水泡串成花環,戴在頭發上,一定美麗極了!”

打定主意後,她便叫婢女把水泡撈上來,但是婢女的手一觸及水泡,水泡便破滅無影。折騰了半天公主在池邊等得憤憤不悅,婢女在池裏撈得心急如焚。公主終於氣憤難忍,一怒之下,便跑回宮中,把國王拉到池畔,對著一池閃閃發光的水泡說:

“父王!你一向是最疼愛我的,我要什麼東西,你都依著我。女兒想要把池裏的水泡串成花環,作為裝飾,你說好不好?”

“傻孩子!水泡雖然好看,終究是虛幻不實的東西,怎麼可能做成花環呢?父王另外給你找珍珠水晶,一定比水泡還要美麗!”父王無限憐愛地看著女兒。

“不要!不要!我隻要水泡花環,我不要什麼珍珠水晶。如果你不給我,我就不想活了。”公主驕縱撒野地哭鬧著。

束手無策的國王隻好把朝中的大臣們集合於花園,憂心忡忡地商議道:

“各位大臣們!你們號稱是本國的奇工巧匠,你們之中如果有人能夠以奇異的技藝,以池中的水泡,為公主編織美麗的花環,我便重重獎賞。”

“報告陛下!水泡刹那生來,觸摸即破,怎麼能夠拿來做花環呢?”大臣們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哼!這麼簡單的事,你們都無法辦到,我平日何等厚待你們?如果無法滿足我女兒的心願,你們統統提頭來見。”國王盛怒地嗬斥道。

“國王請息怒,我有辦法替公主做成花環。隻是老臣我老眼昏花,實在分不清楚水池中的泡沫,哪一顆比較均勻圓滿,能否請公主親自挑選,交給我來編串。”一位須發斑白的大臣神情篤定地打圓場。

公主聽了,興高采烈地拿起瓢子,彎起腰身,認真地舀取自己中意的水泡。本來光彩閃爍的水泡,經公主輕輕一觸,霎時破滅,變為泡影。撈了老半天,公主一顆水泡也拿不起來。於是睿智的大臣和藹地對一臉沮喪的公主說:“水泡本來就是生滅無常,不能常駐久留的東西,如果把人生的希望建立在這種虛假不實、瞬間即逝的現象上,到頭來必然空無所得。”

公主見狀,便不再堅持這個過分的要求了。

學會放棄,是一種自我調整,是人生目標的再次確立。學會放棄不是不求進取,知難而退也不是一種圓滑的處世哲學。有的東西在你想要得到又得不到時,一味地追求隻會給自己帶來壓力、痛苦和焦慮。這時,學會放棄是一種解脫。

一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遠方去尋找快樂。可是走過了千山萬水,也未能尋找到快樂,於是他沮喪地坐在山道旁。一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富翁說:“我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請問,為何沒有快樂呢?”

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著汗水:“快樂也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呀!”富翁頓時開悟:自己背負那麼重的珠寶,老怕別人搶,總怕別人暗害,整日憂心忡忡,快樂從何而來?

既然放下還可以成就快樂,那麼堅持就更無必要。

生活中,時刻都在取與舍中選擇,人們總是渴望著取,渴望著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麵:放棄。懂得了放棄的真義,也就理解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妙諦。多一點中和的思想,靜觀萬物,體會與世一樣博大的詩意,你自然會懂得適時地有所放棄,這正是獲得內心平衡,獲得快樂的好方法。

堅守錯誤的方向會讓你錯上加錯

固執的心態可以直接影響到你的思維方式,它會讓你變成“一根筋”。因此,我們一定要突破這個心態瓶頸,從容走向成功。

生物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把鯪魚和鰷魚放進同一個玻璃器皿中,然後用玻璃板把它們隔開。開始時,鯪魚興奮地朝鰷魚進攻,渴望能吃到自己最喜歡的美味,可每一次它都碰在了玻璃板上,不僅沒捕到鰷魚,還把自己碰得暈頭轉向。

碰了十幾次壁後,鯪魚沮喪了。當生物學家輕輕將玻璃板抽去之後,鯪魚對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的鰷魚已經視若無睹了。即便那肥美的鰷魚一次次地擦著它的唇鰓不慌不忙地遊過,即便鰷魚尾巴一次次拂掃了它饑餓而敏捷的身體,碰了壁的鯪魚卻再也沒有進攻的欲望和信心了。

為什麼?這是每一個人需要思考的問題。思維一旦成為定式,它就會像一個瓶頸一樣製約著你的行動。人的心態同樣會有“瓶頸效應”,如果放棄你心中固執的一麵,你就可以看到比“瓶頸”更寬的地方。

我們現在用的圓珠筆在當初被發明時,發明者用了一根很長的管子來裝油,但他發現管子裏的油還沒有用完,筆頭就先壞了。他做了很多次的實驗,不是換筆頭的材料就是換筆頭的珠子。結果還是會出現筆頭已經壞了油還剩下很多的情況。這個“瓶頸”他一直沒能突破,一天朋友去找他,他把問題告訴了朋友。朋友一語道破天機,“既然你沒辦法解決筆頭的問題,不妨試試把筆管剪短一點,這樣問題就解決了。”他高興地說:“我為什麼一直都沒想到呢?”是啊,你固執地認為隻有一個方向可以走通,一直堅持下去,結果隻會讓自己徒勞。突破心理的瓶頸,視野才會開闊。

朋友們都認為,吉米總是缺乏自己做老板的勇氣。對他而言,公司的工作更安全,更可以為他的妻子和家庭提供必要的保障。但是後來,經濟蕭條了,他的工作確實不像原來那樣是個永恒的港灣,他不由得驚醒了。

一時間,一種無休止的恐懼闖進他的生活。如果公司開始裁員怎麼辦?如果他苦心經營了多年的地區市場萎縮了怎麼辦?隨著蕭條的加劇,恐懼感不斷地膨脹著。無數個夜晚,他無法入睡,徹夜擔憂家庭的財政前景。終於,這種坐以待斃的恐懼膨脹得令他再也無法忍受。

其實出路隻有一條:采取行動,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企業。下班之後,他開始經營二手醫療設備。應該說,作為一名國際知名醫療設備製造公司的推銷員,他所接受過的培訓足以使他很快發展起來。

由於不像大貿易公司那樣要支出很多管理費用,吉米從一開始就組織了一個有贏利能力的小機構。6個月之內,他創建了區域性公司,辭掉了自己原有的工作。他終於成為自己的財務大臣了。

現在,吉米再也不會有那種依賴每月拿到工資的感覺,他再也不用為他的工作擔心,因為他再也沒工作了。他現在有自己的公司了!

吉米成功地擁有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再也不用去擔心工作的危機給自己造成的心理負擔。這是他突破“心態瓶頸”的成果。現在,許多失業者都無法突破這個瓶頸,而許多麵臨失業的人更是在想方設法地保全自己的工作。他們固執地認為,這份工作可以給他們帶來安全感。於是死死地抓在手裏唯恐丟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他們寧可在一棵樹上吊死,也不願另求他路。這是人性的悲哀。

心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困難,可以粉碎障礙,達成期望。但需要你突破瓶頸,不再固執地堅守錯誤的方向。

360度思維是成功的秘訣

固執地隻向一個方麵努力,就很容易會碰壁,越努力結果就會越離譜。這時如果放棄固執,繞個彎,兜個圈子,那麼就一定能更快地走向成功。

一位失敗者去拜訪一名成功者。他來到成功者麵前,看到了一扇漂亮的旋轉門。他輕輕一推,門就旋轉起來,他夾在兩塊透明玻璃間轉進去,看到成功者正站在麵前。

“你能不能告訴我成功有什麼竅門?”失敗者虔誠地問。

成功者用手一指他的身後:“就是你身後的這扇門。”

失敗者回過頭去,隻見剛才帶他進來的那扇門正慢慢地旋轉著,把外麵的人帶進來,把裏麵的人送出去。兩邊的人都順著同一個方向進進出出,誰也不影響誰。

發明旋轉門的人,看到了360度的妙處,他成功了。生活是同樣的道理,固執地一條道走到黑,也許你會錯過許多美麗的風景,或者更多的生存發展機會。旋轉360度,可能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試著轉變一下你的思路,或許成功就在換角處。

有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兒子大了,一個富翁老了。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讓哪個兒子繼承家產?富翁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時代,他忽然靈機一動,找到了考驗他們的好辦法。

他鎖上宅門,把兩個兒子帶到100裏外的一座城市裏,然後給他們出了個難題,誰答得好,就讓誰繼承家產。他交給他們一人一串鑰匙、一匹快馬,看他們誰先回到家,並把宅門打開。

馬跑得飛快,所以兄弟兩個幾乎同時回到家。

但是,麵對緊鎖的大門,兩個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試右試,苦於無法從那一大串鑰匙中找到最合適的那把;弟弟呢,則苦於沒有鑰匙,因為他剛才光顧了趕路,鑰匙不知什麼時候掉在了路上。兩個人急得滿頭大汗。突然,弟弟一拍腦門,有了辦法,他找來一塊石頭,幾下子就把鎖砸了,他順利進去了。

自然,繼承權落在了弟弟手裏。

這個故事不正說明,按照常規思維,堅持一貫的方法不如換個角度解決的道理嗎?360度思維通常可以在兩種情況下運用。

第一種情況是實現目標的途徑相當明確,原有各種思維方式、思路、方法均可達到既定目標,但由於人的習慣思維,盡管原方法有優有劣,但往往總是死抱住一條路不變,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果斷尋找新途徑。例如要剪一塊圓紙板,通常先在紙板上畫出一個相應直徑的圓,再用剪刀仔細剪下,花費時間較長。有人想到用圓規畫圓,把圓規的筆尖改裝為小刀片,則成為一個很好的切圓片專用工具,不同方法解決了同一問題,還節省了時間。第二種情況是為解決某一問題孜孜以求,朝思暮想,但按常規方法卻難以完美解決,這時不妨轉換一下思路,從與自己研究無關的領域中尋找解決的方法,或者請“外行”來參謀,出點子,或許很容易就能解決問題。例如,大家比較熟悉的魯班發明鋸、莫爾斯發明電報就是這種思維的典範。

《孫子兵法》說:“先知迂直之計者勝。”

秦朝末年,劉邦的部隊首先進入關中,攻進鹹陽。勢力強大的項羽進入關中後,逼迫劉邦退出關中。鴻門宴上,劉邦險些喪命。劉邦此次脫險後,隻得率部退駐漢中。為了麻痹項羽,劉邦退走時,將漢中通往關中的棧道全部燒毀,表示不再返回關中。其實劉邦一天也沒有忘記一定要擊敗項羽,爭奪天下。公元前206年,已逐步強大起來的劉邦,派大將軍韓信出兵東征。出征之前,韓信派了許多士兵去修複已被燒毀的棧道,做出要從原路殺回的架勢。關中守軍聞訊,密切注視修複棧道的進展情況,並派主力部隊在這條路線各個關口要塞加緊防範,阻攔漢軍進攻。韓信“明修棧道”的行動,果然奏效,由於吸引了敵軍注意力,把敵軍的主力引誘到了棧道一線,韓信立即派大軍繞道到陳倉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打敗章邯,平定三秦,為劉邦統一中原邁出了決定性的第一步。這就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詞的由來。

這種計策的運用正是360度思維。修棧道是韓信利用了一般人一條直線的思維習慣,為渡陳倉作掩護,所以成功地贏取了勝利。作為人類和社會的一員,知道適時迂回,放棄固執的直線思維模式未嚐不是人生的智者。

看股市感悟人生

炒股的人也許都有過這樣的經曆:

當初買下的股票一路上漲,本打算到某個價位就出貨,看看勢頭那麼好,就又捂了幾天,誰想後來就開始跌;隻是猶豫了一下,就跌回了買價。想到原本是可以賺到手一筆的,此時出手實在不甘,於是再等等,就這樣套了下去,一路還不停地按股市專家的教導在低位補貨,直至資金全部用盡,直至被深度套牢。看著股市人氣旺盛,一片翻紅,也心儀其中幾隻,無奈資金被占用光了,若將手中的拋出去,總覺得虧損太多,心有不甘,隻好“望洋興歎”。

其實,如果放棄手中的,在別的股票上重新投資,以盈補虧,未必不是一個補救的辦法,何必要一直死守著呢?中國的股市,向來講行情,一輪一輪的,此起彼伏,一個個概念股輪著炒,大勢已去時,及時回頭,該抽手時就抽手,也許早就賺回來了。

生活也如此。人生就像投資。有一個大學畢業高材生,經過一段社會曆練後,以前的那股銳氣和豪情壯誌自然是沒有了,而是被磨煉、被累得一副不堪重負的樣子。他怨自己當初進錯了行業,到了一個不具有自己優勢的陌生行業。

問他為什麼不換換呢?他說,幹了這麼多年,付出了那麼多,放棄這些,再從零做起,覺得虧。“放棄了,以前不是白幹了?”眼裏滿是“何必當初”的絕望。所以堅守,一直堅守,10年前如此,5年前如此,如今更是不甘了。唯有死扛下去,絕不回頭,聽來多麼英雄氣短。何況還有疑慮:放棄了,再做別的,就一定能成功嗎?所以他還是選擇了等待。而他很多熟悉的朋友從零起步,現在已是大有作為。如他的一位同學,5年前辭去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開始創業,現在已做到數千萬元資產的公司了。

其實,放棄之所以難做到,是因為它看來就是承認失敗、就是認輸。在我們所受到的教育裏,強者是不認輸的。所以,我們常常被一些高昂而英雄氣的光彩詞語所激勵,以不屈不撓、堅定不移的精神和意誌堅持到底,永不言悔。是的,人需要百折不回,要有堅強的意誌和毅力向目標而奮鬥。但是,奮鬥的內涵不僅是英雄不言悔、不屈不撓地對原來的目標堅定不移、忠誠不貳。人生的道路還常常需要修正目標、調校方位,在死胡同堅持走到底的並不是英雄,死不認輸隻會毀掉自己。這種人連自己的心結都沒有勝過,怎麼可能成為強者、成為英雄?不過是畏懼失敗、沒有自信罷了。這樣的人生存目標隻是為了撐麵子,但撐得不明智,到最後隻能越走越遠,越背離自己的高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