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告訴我你父親死在哪裏嗎?”
“啊,他在床上斷的氣。”傑克說。
“你的祖父呢?”
“也是死在床上。”
“這樣說來,如果我是你,”水手說,“我就永遠也不到床上去。”
在懦夫的眼裏,幹什麼事情都是有危險的,而熱愛生活的人,卻總是蔑視困難,勇往直前。做任何事都是有危險的,但隻要你熱愛生活,熱愛你的工作,危險反而是一種調味劑,它會讓你的人生更加多滋多味。
水槍下的猴子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6隻猴子關到一個房間,在房間裏放一個可達屋頂的梯子,然後在梯子頂端掛上一串香蕉,當第一隻猴子爬上梯子,在它伸手幾乎要碰到香蕉的時候,實驗人員就用冰冷的高壓水槍衝擊這隻猴子,直到它最終放棄去拿香蕉。如此一段時間後,所有的猴子都放棄了嚐試。接下來進行實驗的第二部分,實驗人員用外麵另一隻猴子替換了房間中原有6隻猴子中的一隻。當這隻猴子進入房間後,它發現了香蕉,於是一下子衝了過去。這時發生的情況很是奇怪,沒等這隻新猴上去,另外5隻猴子早把它按倒痛打,直至它放棄那個念頭。
接著另一隻新猴子被放進來,換走了第一批中的另一隻猴子。同樣的事發生了,隻不過打這隻新猴子最狠的,是剛才那隻先一步進來並挨打的新猴。如此繼續實驗,直到房間中的猴子全部換成了沒有被水槍擊中過的6隻新猴子。接著實驗人員拆除了水槍。但全部猴子居然沒有一隻試著去吃屋頂的香蕉。
是什麼壓製了群猴獲得利益的努力呢?我們的領導是否充當了第一支水槍呢?群猴為什麼視嚐試者為敵呢?受打擊者為什麼更狠地打擊後來者呢?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站在嫉妒的另一麵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幸運地遇見了上帝。上帝對他說:從現在起,我可以滿足你的任何一個願望,但前提是你的鄰居必須得到雙份。那人聽了喜不自禁,但仔細一想後心裏很不平衡:要是我得了一份田產,那鄰居就會得到兩份田產;要是我得到一箱金子,那他就會得到兩箱金子;更要命的是,要是我得到一個絕色美女,那個注定要打一輩子光棍的家夥就可以同時擁有兩個絕色的美女!那人想來想去,不知該提出什麼願望,因為他實在不甘心讓鄰居占了便宜。最後,他咬咬牙對上帝說:“萬能的主啊,請挖去我的一隻眼珠吧!”
如果讓人類的這種心態惡性循環下去,所有美好的東西都將成為嫉妒的陪葬品。這種由偏狹、自私而萌生的嫉妒顯然是消極的,而奮發向上的強者萌生的嫉妒卻是積極的——你好,我要比你更好!為了比別人做得更好,他們把嫉妒當作一種動力,激勵自己努力進取。這是嫉妒的另一麵。
馬鞍藤與馬蹄蘭
馬鞍藤是南部海邊常見的植物。它的花介於牽牛花與番薯花之間,但比前兩者花形更美、花朵更大、氣勢也更雄渾。因此,它盛開的時候就像開大型運動會,比賽似的。
馬鞍藤有著非常強盛的生命力,在海邊的沙灘上暴曬烈日,迎接海風,甚至給它灌溉海水都可以存活,有的根莖藏在沙中看起來已枯萎,第二年雨季時,卻又冒出芽來。
這又美又強盛的花,在海邊,竟少人會欣賞。
與馬鞍藤背道而馳的是馬蹄蘭,馬蹄蘭的莖葉都很飽滿,能開出純白的恍若馬蹄的花朵。它必須種在氣溫合適、多雨多水的田裏,但又怕大風大雨,大雨一下就會淋破它的花瓣,大風一吹又使它的肥莖摧折。
這兩種花名有如兄弟的花,卻表現了完全相反的特質,當然,因為這種特質也有了不同的命運。馬鞍藤被看成是輕賤的花,順其白然生長或凋落,絕沒有人會欣賞采摘;馬蹄蘭則被看成珍貴的花被珍愛著,而它最大的用途是用在喪禮上,它被看成是無常的象征。
人生,有時像馬鞍藤與馬蹄蘭一樣,會陷入兩難之境,不過現代人的選擇卻越來越少,很少有人去選擇馬鞍藤的生活,他們隻好做溫室的馬蹄蘭。
使臣的請求
從前,一個王國有著一項很特別的習俗,任何人在國王的宴席上都不可以翻動菜肴,而隻能吃上麵的那部分。
一次,一個外國的使臣來到這個國家,國王非常高興地設宴招待這個使臣。宴會開始了,侍者端上來一條蓋著香料的魚。這個使者不知道習俗,在吃魚的過程中把魚翻了過來。
大臣們看見了,齊聲喊道:“陛下,您遭到了侮辱!在您以前從沒有一個國王遭到這樣的侮辱,您必須立即處死他!”
國王歎了口氣,對使臣說:“你聽見了嗎?如果我不處死你,我就會受到臣民的嘲笑。不過,看在貴國和我國的友好關係上,你在臨死前可以向我請求一件事,我一定應允。”
使臣想了想說:“既然是這樣,我也沒有辦法。我就向您提一個小小的祈求吧。”
國王說:“好,除了給你生命,什麼要求,我都能滿足。”
於是使臣說:“我希望在我死之前,讓每一個看見我翻轉那條魚的人都被挖去雙眼。”
國王大吃一驚,連忙以上帝的名義發誓說自己其實什麼也沒看見,隻不過聽信了別人的話。
接著在一旁的王後也為自己開脫:“仁慈的聖母在上,我可是什麼也沒看見啊。”
大臣們麵麵相覷,然後一個個站起來,指天劃地發誓說自己也是什麼都沒看見,因此不應該被挖去眼睛。
最後,使臣麵帶微笑地站了起來:“既然沒有人看見過我翻動那條魚,就讓我們繼續吃飯吧!”
最終使臣憑借自己的智慧又回到了故土。
這好像隻是一個智慧故事,可是我們在佩服使者機智的同時,也會有另一些思考。那些所謂不可改變的原則和貌似忠誠的衛道者,其實並非無懈可擊。當觸及他們自身利益的時候,原則便被丟棄了。這個故事正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一些人的虛偽嘴臉。
走出森林,才能看到森林
羅蘭·布什內爾是美國第一家電視電腦遊戲機生產企業——阿塔利公司的創始人。他是個實幹家和幻想家。在談到成功的秘訣時,他說:“我在白天是一個實幹家,要完成沒完沒了的日常瑣事;但到了黃昏,我就會成為一個幻想家。我的許多日後為我帶來巨大商業利潤的思路都是在休息時間和在度假時想到的。在工作時,我的腦子幾乎全部用在那些平凡的事務中。可是,一旦不再工作時,可以有許多閑暇時間去考慮一些平時你所想不到的問題。電話鈴不再響了,也沒有人在後麵催促你忙這忙那了,這樣,你就有了時間思考。”
當你有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判斷力時,你就成了日常工作的旁觀者,就會對昔日你自以為熟悉的一些問題有一種全新的視角和理解,並會就此提出一整套新的設想和創意,所謂“旁觀者清”,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要知道,隻有走出森林,我們才能看到森林。
分解成功
古印度人有個捕捉猴子的神秘妙法:在群猴經常出沒的地方,放上一張裝有抽屜的桌子,抽屜裏放一蘋果或者桃子,然後將抽屜拉開到猴子手能插進去而蘋果卻不能拿出的程度。這種方法使很多猴子成了獵人手到擒來的獵物。
有一天,一個獵人又用這個方法準備擒捉一隻在附近棲息很久的猴子,但這次,那種方法並未奏效。
那隻猴子先將一隻手伸進抽屜裏取蘋果,但任它怎麼努力還是取不出來。於是猴子又將另一隻手也伸了進去,不一會兒,一個又大又圓的蘋果被它用尖利的指甲摳成一堆蘋果碎塊。猴子扔掉果核,用手掏出抽屜裏的蘋果碎塊有滋有味地吃起來。吃完後,它心滿意足地揚長而去。這隻聰明的猴子將蘋果摳成碎片化整為零了,它因此而獲取了整個蘋果,避免了那些貪婪的猴子的失敗的悲劇。
許多人貪戀成功,將自己的一生都緊緊係在一個碩大的成功果實上,結果就像那些緊緊拿住蘋果而束手待擒的猴子一樣,忙碌了一生,結果卻連“蘋果”的皮也沒有嚐到。隻有先將成功一點點分解,雖然每次得到的隻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點,但一次又一次的積累,他們最終獲取了圓滿的成功。巨大的成功,其實是從細微的收獲開始的。
完人
總經理對人事主任說:“調一個優秀可靠的職員來,我有重要的工作交給他做。”
人事主任拿了一件卷宗對總經理說:“這是他的資料,他在本公司工作二十年,沒有犯過錯誤。”
總經理說:“我不要二十年沒有犯過錯誤的人,我要一個人,犯過二十次錯誤,但是每次都能立即改正錯誤,並得到進步,他才是我需要的人。”
謹慎的自愛本是美德,但是倘若過分謹慎,就變成畏縮無能。人生有些痛苦是重要的,有些代價是要付的,有些過失是要犯的——但隻犯一次,不犯第二次。
支撐
在一部叫不出名的電影裏,有一群大象生活在一片荒原中,它們無憂無慮,幸福無比。有一天,病魔卻突然降臨到這個象群。
經過抗爭,象群中的絕大部分都掙脫了病魔的糾纏。可是,卻有一隻小象一直沒能恢複過來,它眼看就要因支撐不住而倒下。
然而,大象是不能倒的。它一倒下,就會因為巨大的內髒彼此互相壓迫而損傷自己。倒下,意味著置自己於死地。就在小象即將倒下的那一刻,大象出麵了,它們兩個一組輪流用自己的軀體夾住小象的身體,支撐住這苟延殘喘的生命,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與命運抗爭。奇跡發生了——在大象群體的嗬護下,小象慢慢恢複了元氣,終於病愈。
很多的時候,艱難困苦還不足以將我們擊倒,可是我們自己卻先支撐不住了,倒在地上,喪失了毅力和勇氣。如果我們再忍耐一下,是不是也會像那隻小象一樣,重新恢複以前的鬥誌呢?
母獅子和獵手
獵手們帶著長予和毒箭悄悄地接近獵物。母獅子正給小獅子喂奶。它嗅到了人的氣味,察覺到了危險。可是,已經遲了,獵手們已闖到身邊,舉著武器正要下毒手!
在這可怕的時刻,缺乏警惕的獅子,在武器麵前,真想逃跑,但是,它轉念一想,如果逃跑,獵手們就會捉走自己的孩子。
母獅子決心保衛小獅子,為了不看見鋒利的鋼尖,它眼睛向下,猛地一跳。也許由於絕望產生了巨大的力量,它竟令人難以置信地跳到獵手們的頭上,把他們嚇跑了。
由於母獅子的膽量,小獅子得救了。
很多時候,生與死的鬥爭本質上就是膽量的較量。隻要我們敢於與之鬥爭,敵人反而會害怕我們。有勇氣作為基礎,我們的力量可以成倍增長,也就有了勝利的保障。
堅持與放棄
約在一個半世紀以前,一艘英國商船沉沒於馬六甲海域。這艘從廣州駛出的船上載滿了中國的絲綢、瓷器及珍寶。
十年前一位名叫鮑爾的人偶然從資料上獲此信息,便下決心打撈這艘沉船,他在海底摸索了漫長的八年,探尋了七十多平方公裏的海域,終於找到了海底的寶物。
但這項搜尋工作的耗資是巨大的。工作剛進行了三十天,就用去幾萬元,可珍寶卻杳無蹤影兩位最初的合夥人認定無望而離去。之後,沒有一個合夥人能堅持得更久,其中有一位鮑爾的好友,幾次加入又幾次離去,並一次次勸說鮑爾放棄這“瘋子”般的念頭。
事後鮑爾說他其實一直有放棄的念頭,每次精疲力竭地從海底潛回時他都想永遠不再幹下去了,他甚至懷疑早年的記錄有誤,而且八年來他已耗盡巨資,債台高築,但他終於堅持到了成功的這一天。
堅持不用多,在人的一生中,有一次堅持到底就算是成功,而放棄一旦開了頭就決不會少,對於曾經認定的事——事業、愛情、友誼,放棄過一次就會一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