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解開你的心靈枷鎖(2 / 3)

得到了另一張支票的許諾,他又把手伸進另一個口袋,談論道:

“陛下,對付那種鋼甲,我還有一種特殊的新方法,這是一種不可抗拒的武器。”“有鑒於此,”國王對手下人說,“請報告他有多少個口袋。”

細察完畢,雜役總管說:“陛下,四十三個”。

“稟告陛下,”聰明的愛國者驚慌地叫道,“有一個口袋裝著香煙。”

“把他倒掛起來,搖一搖。”國王說,“給他一張四千二百萬當當的支票,把他的行為列為一大罪狀。”

(當當《tumtum》:象聲詞,指彈撥弦樂器所發之聲。作者別出心裁,把它當作一種貨幣單位。——譯注)

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被列為一大罪狀實不為過。總把別人當傻瓜的人最終會吃到苦頭的,自以為可以欺騙別人,在貪欲的慫恿下一次次玩著騙人的伎倆,他遲早會露餡的。不要低估別人的智商,誰也不比誰傻。

此岸彼岸

一條河隔開了兩岸。此岸住著和尚,彼岸住著凡夫。和尚每天看見凡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十分羨慕。凡夫每天看見和尚無憂無慮,誦經撞鍾,十分向往。

日久他們的心中便產生了一個念頭:到對岸去,到對岸去!

如此,他們在某一天達成協議。於是,凡夫變成了和尚,和尚變成了凡夫。

成了和尚的凡夫,不久便發現和尚並不好做,以前羨慕和尚的悠閑,做了和尚後,才明白正是這份悠閑,讓他無所適從。從此他又對凡夫的生活百般懷念起來。

做了凡夫的和尚,更不能忍受塵世種種的煩憂、辛勞、困惑,於是他又記起作和尚的好處來。

日久,他們的心中又漸漸地產生了一個念頭:到對岸去,到對岸去。

很多的時候,我們都像和尚與凡夫一樣,站在生活的此岸,目光卻總是盯著另一條岸,因為那一條岸裏,有我們不曾涉及的內容,不曾涉及的,在我們看來總是美好的。而我們涉水而過,有時會猛然驚覺,我們已經失去了屬於自己的那一條生活的河岸。倘若拾到錢有兩個窮人,實在還不了債,趁黑夜外逃了。跑出很遠,天也快亮了,兩人心情也不那麼急迫了,就邊聊天邊趕路。

其中一個人說:“咱們這麼走著,要是撿到一大筆錢的話,你說應該怎麼辦?”另外一個人說道:“如果撿到那麼多錢,甭說,見麵分一半兒,得給我一半兒嘍!”剛才那個說:“你想什麼呢?錢這東西,誰撿了就是誰的,憑什麼我要分你一半呢?”另一個急了:“噢,咱們一同出門,一起趕路,撿到錢了,你獨吞啦!你是個貪財鬼、守財奴,根本不夠朋友,你雞犬不如,純粹是衣冠禽獸!”他越說越激動。那個也急了:“你說什麼?什麼叫衣冠禽獸、雞犬不如?你再說一遍!”“說就說,我怕你呀?”話音未落,兩人就扭打起來,打得不亦樂乎。

這時,從對麵走過來一個人:“喂,你們這是幹什麼呀?到底為了什麼呢?”說著,插在二人當中拉架。一個說:“你看,我們兩人一塊兒出門,這小子撿著了錢,他不說分給我,要獨吞!”又一個說:“我撿到的,就得歸我,我願意給誰就給誰,不願意就不……”話沒說完,另一個伸出拳頭,又打了過來:“我叫你不願意,嚐嚐我這個‘通天炮’吧!”勸架的說:“你們別著急,讓我幫你們倆和解和解。這撿的錢到底在哪兒?一共是多少啊?”這一問,兩個人都傻了,異口同聲地答道:“還沒撿到手哩!”過路的人說:“這不是沒影兒的事嗎?錢還沒到手呢,打的哪門子架呀?”這一句話提醒了兩個人,他們都覺得非常不好意思。

錢還沒撿到就為分錢而大打出手,著實可笑。但這種事在我們的生活中卻很常見,事情還沒發生大家就在算計利益得失,勾心鬥角。提醒這些被貪欲衝昏了頭腦的人們:專心做你手頭的事吧,這是你能抓住的實際利益。

算命

一個瞎子迫於生計,學會了算命。

請瞎子算命的人很多,瞎子漸漸積累了一筆可觀的收入。瞎子異想天開抱著一點點希望到最好的醫院去治眼睛,終於出現了奇跡,瞎子重見光明了。

瞎子恢複視覺後,說:“我能夠看見命運了”。可是人們卻不再找他算命了。

人們之所以相信瞎子能算命,是因為人們認為他的眼瞎了後可以開啟天眼、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東西。而瞎子的眼睛好了,變得和其他人一樣,人們自然也就不再信他那一套了。算命本就是人們在尋找心理的慰藉,滿足他們的心理便是算命者的責任,瞎子要算命就不應該恢複視覺。一隻山羊早晨,一隻山羊在柵欄外徘徊,想吃柵欄裏麵的白菜,可是它進不去。

這時,太陽東升斜照大地,在不經意中,山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它的影子拖得很長很長。“我如此高大,定會吃到樹上的果子,吃不吃這白菜又有什麼關係呢?”它對自己說。

遠處,有一大片果園。園子裏的樹上結滿了五顏六色的果子。

於是,它朝著那片園子奔去。到達果園,已是正午,太陽當頂。這時,山羊的影子變成了很小的一團。“唉,原來我這麼矮小,是吃不到樹上的果子的,還是回去吃白菜的好!”於是,它悵然不悅地折身往回跑。跑到柵欄外時,太陽已經偏西,它的影子重又變得很長很長。

“我幹嗎非要回來呢?”山羊很懊惱,“憑我這麼大的個子,吃樹上的果子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許多時候,人們對自己的優勢視而不見。殊不知,在輕易丟棄自己明顯的優勢、追尋另外優勢的同時,卻發現這一優勢並不完全適合自己。怕隻怕,到頭來,連自己的優勢也消失殆盡了。生命的得失一個嬰兒剛出生就夭折了。一個老人壽終正寢了。一個中年人暴亡了。他們的靈魂在去天國的途中相遇,彼此訴說起了自己的不幸。

嬰兒對老人說:“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這麼久,我等於沒活過就失去了整整一輩子。”

老人回答:“你幾乎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談不上失去。誰受生命的賜予最多,死時失去的也最多。長壽非福也。”

中年人叫了起來,“有誰比我慘!你們一個無所謂活不活,一個已經活夠數,我卻死在正當年,把生命曾經賜予的和將要賜予的都失去了。”

他們不覺到達天國門前,一個聲音在頭頂響起:

“眾生啊,那已經逝去的和未曾到的都不屬於你們,你們有什麼失去的呢?”

三個靈魂齊聲呼喊:“主啊,難道我們中間沒有一個最不幸的人嗎?”

那個聲音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個,你們全是!因為你們全都自以為所失最多。誰受這個念頭折磨,誰的確就是最不幸的人。”

我們的生命中總是有得有失,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得”,我們會覺得自己擁有了許多,非常富有,非常幸福;反之,我們便會不停地為所失去的東西而懊悔、哀歎。其實,生命中的一切本來就不屬於我們,曾經擁有過,我們為之慶幸,失去了,那也沒關係。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

一個人的一生

那時他還年輕,凡事都有可能,世界就在他的麵前。

一個清晨,上帝來到他身邊:“你有什麼心願嗎?說出來,我都可以為你實現,你是我的寵兒。但是記住,你隻能說一個。”

“可是,”他不甘心地說,“我有許多的心願啊。”

上帝緩緩地搖頭:“這世間的美好實在太多,但生命有限,沒有人可以擁有全部,有選擇,就有放棄。來吧,慎重地選擇,永不後悔。”

他驚訝地問:“我會後悔嗎?”

上帝說:“誰知道呢。選擇愛情就要忍受情感的煎熬,選擇智慧就意味著痛苦和寂寞,選擇財富就有錢財帶來的麻煩。這世上有太多的人在走一條路之後,懊悔自己其實該走另一條道。仔細想一想,你這一生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他想了又想,所有的渴望都紛至遝來,在他周圍飛舞。哪一件是他不能舍棄的呢?最後,他對上帝說:“讓我想想,讓我再想想。”

上帝說:“但是要快一點啊,我的孩子。”

從此,他的生活就是不斷地比較和權衡。他用生命中一半時間來列表,用另一半的時間來撕毀這張表,因為他總發現他有所遺漏。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不再年輕了,他老了,他更老了。上帝又來到他麵前:“我的孩子,你還沒有決定你的心願嗎?可是你的生命隻剩下的5分鍾了。”

“什麼?”他驚訝地叫道,“這麼多年來,我沒有享受過愛情的快樂,沒有積累過財富,沒有得到過智慧,我想要的一切都沒有得到。上帝啊,你怎麼能在這個時候帶走我的生命呢?”

5分鍾後,無論他怎麼痛哭求情,上帝還是滿臉無奈地帶走了他。

可後來許多人都說,他其實還在這世間活著。

確實,這樣的人在世上還有很多,他們的一生都是在思索、選擇中度過,而不是確切地去執行某一個選擇。人生無處不是在選擇,既然無法擁有一切,那就會有取有舍;若要貪全,恐怕最後隻能是一無所得。

欲念與需氧量

有位叫蒙克夫·基德的登山家,在不帶氧氣的情況下,多次跨過6500米的登山死亡線,並且最終登上了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裏峰。他的這一壯舉1993年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過去,不帶氧氣瓶登上喬戈裏峰是許多登山家的願望。但是一旦超過6500米,空氣就稀薄到正常人無法生存的程度,想不靠氧氣瓶登上近8000米的峰頂,確實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可是,蒙克夫做到了,在頒發吉尼斯證書的記者招待會上,他是這樣描述的:我認為無氧登山運動的最大障礙是欲望,因為在山頂上,任何一個小小的雜念都會使你感覺到需要更多的氧。作為無氧登山運動員,要想登上峰頂你必須學會清除雜念,腦子裏雜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欲念愈多,你的需氧量就愈多。在空氣極度稀薄的情況下,必須學會排除一切欲望和雜念。

我們都或多或少地在貧困中支撐過,在金錢始終不甚寬裕的日子裏生活過。你是否發現,一旦我們的心中充滿欲望,就會感到需要錢,並且欲望愈大,愈是感覺到需要更多的錢,尤其是沉溺於享樂時更是如此,這樣的人在生活和事業上是登不上頂峰的。窮漢的夢一位衣著華麗的貴婦人住在花園環繞的賓館裏,她的司機每天上午11點鍾前來接她。一天,她正準備上車,注意到馬路對麵的凳上坐著一個衣衫襤褸、形如乞丐的男子,他正仰著頭深情地凝望著賓館。第二天他還在那兒,第三天,第四天……每天如此,這引起了貴婦人的好奇,這天她讓司機稍等片刻,自己穿過馬路朝這個男子走去。

“我隻想知道你為什麼每天這樣凝視著賓館?”窮漢苦笑著說:“夫人,我沒有錢,我活得很不成功,如果警察不攆我,我就睡在這張凳子上。我夢想著有一天,哪怕隻有一次,能在這座漂亮的賓館裏過上一夜。”貴婦人高興地說:“今天晚上你的夢想就要實現,我將開賓館裏最好的房間讓你過夜。”第二天早上,貴婦人邀請窮漢共進早餐。

“昨晚你睡得怎樣?”

窮漢麵帶失望:“我絕不會再來,昨晚還不如我在凳子上睡得好。”

“天哪,怎麼回事?你覺得床不夠舒適,不夠溫暖嗎?”

“不是那麼回事。你知道嗎?睡在凳子上時我能夢見賓館裏舒適的軟床,可是昨夜睡在賓館裏,我一整夜都夢見自己睡在公園的長凳上。”

人們處在窮困狀況時,都會期待現狀得到改善,生活充滿了希望。而處於富有、幸福時,很多人卻因害怕失去這一切而成天憂心忡忡。患得患失,這是許多人的通病,人們也因此而忽略了對幸福的享受。

大胡子

有一個老人,非常喜歡留大胡子,花白的胡子足有一尺長。

有一天,老人在門口溜達,鄰居家五歲的小孩兒問他:

“老爺爺,你這麼長的胡子,晚上睡覺的時候,是把它放在被子裏麵的呢,還是放在被子外麵?”

老人竟一時答不上來。

晚上睡覺的時候,老人突然想起小孩子問他的話。他先把胡子放在被子外麵,感覺很不舒服;又把胡子拿到被子裏麵,仍然覺得很難受。

就這樣,老人一會兒把胡子拿出來,一會兒又把胡子放進去,整整一個晚上,他始終想不出來,過去睡覺的時候,胡子是怎麼放的。

第二天天剛亮,老人就去敲鄰居家的門。

正好是小孩子來開門,老人生氣地說:“都怪你這小孩,讓我一晚上沒睡成覺!”

事情既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然而總有無聊的人在擔憂:事情是這樣,為什麼不那樣?於是便在這樣、那樣間不知取舍。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庸人自擾,為自己找麻煩,問題的解決本是非常簡單的:你隨便選擇一個就可以了。快樂的根源有一個富商,生意做得紅火,每日操心、算計,很是煩惱。緊挨他家住著一戶窮苦人家,夫妻倆以做豆腐為生,雖說是清貧辛苦,卻有說有笑。富商的太太見此情景心生嫉妒,說:“唉!別看咱家裏嵌銀鑲玉,可我覺得還不如隔壁賣豆腐的窮夫妻,他們雖說窮,可快樂值千金呀!”富商聽太太這樣講,便說:“那有什麼,我叫他們明天就笑不出來。”言罷,他一抬手將一隻金元寶從牆頭扔了過去。次日清晨,那對窮夫妻發現了地上那塊來曆不明的金元寶,欣喜異常,都說發財了,再不用磨豆腐了。可是用這些錢幹點什麼呢?他們盤算來盤算去,又擔心被左鄰右舍偷去了錢財。如此這般,夫妻倆茶飯不思,坐臥不寧。自此,再也聽不到他們的笑聲了。一牆之隔的富商對太太說:“你看,他們不說了,不笑了,不再唱歌也不再幹活了——當初我們不也是這樣開始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