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挖開智慧通道(2 / 3)

在場的人們沉默了片刻,接著,掌著、歡呼聲一齊迸發出來。

揭穿謊言的有效途徑就是證明他的話無法自圓其說,這不僅需要嚴謹的思維,還需要以科學的事實作為依據。林肯做到了,他贏得了官司的勝利,也讓人們看到了他的智慧。

花的效應

有一對夫婦開車經過鄉下的一家餐廳。停下來用餐時,太太想去一下洗手間。她一進洗手間,便看見一盆盛開的鮮花擺在一張老舊但卻非常雅致的木頭桌子上。洗手間裏收拾得很整齊,可以說是一塵不染。這位太太使用過有關器皿之後,也主動把洗手台擦拭得幹幹淨淨。太太上車前對餐廳老板說,那些鮮花可真漂亮。

“謝謝,”老板得意地說,“您知道嗎,我在那裏擺鮮花已經有十多年了。您絕對想不到那小小的一盆花替我省了多少清潔工作。”

默契——用一點巧心,就能使我們所處的環境更美好,畢竟幹淨的環境人人都不想破壞;但如果一個地方髒亂,那它隻會變得更加髒亂。讓我們永葆一顆幹淨的心靈,以至沾染一點汙穢都能立即察覺,同時也讓我們和那些心靈高尚的人彼此影響。

棄老山

日本古代某山村有個風俗,人活到六十歲,就要扔下山澗。說是人上了年紀,什麼也幹不了,隻有把他們扔進山澗裏去。

在一個村裏,有個百姓,他的父親正好滿六十歲。按王爺的規定,要把父親扔進山澗。於是兒子背上父親慢慢地向山裏走去。

馱在兒子背上的父親,一路上特意折掉路旁的樹枝,留作標記。兒子見了就說:

“爸爸!爸爸!您這樣做,難道還想回家去嗎?”

“不!我是為了使你不忘記回去的路,才做標記的。”

兒子聽了,動了憐憫之心,又把父親背回了家,放在套廊下供養。這件事還得背著王爺,因為這個王爺是個非常蠻橫的家夥。

一天,王爺召集起全村的百姓,叫他們用灰搓出草繩來。眾百姓知道這根本辦不到,都很憂愁。

那個背父親回家的百姓,來到廊下問父親:

“今天王爺吩咐我們用灰搓出草繩來,這怎麼辦好?”

父親教給他,說:

“這不難,你先把草繩搓結實點,然後經心地把草繩燒成灰拿去就行了。”

兒子大喜,立刻按父親教的辦法燒出了草繩。而其他人誰也沒做成。兒子受到了王爺的讚賞。

這件事剛剛過去,王爺又命令:

“這回你們把海螺貝用絲線穿起來!”

那個百姓又回家問父親,父親教給他說:

“你把海螺貝的尾部朝有光亮的地方放好,再在絲線的頭上放上飯粒,引螞蟻來吃,讓螞蟻從貝口的方向爬進去,這樣絲線就能穿過海螺貝了。”

兒子照這個辦法穿好了海螺貝,拿去見王爺。王爺大為感歎,就問他:

“這樣難做的事,你怎麼做成的?”

兒子如實地回答說:

“老實說,我不忍心把父親扔到山澗裏去,看他太可憐,就又背回家,藏在廊下供養。王爺吩咐下的這些難做的事,都是我問過父親後,父親教給我做的。”

王爺十分感動,才明白老年人知道的事情很多,應該好好供養他們。於是改變了到六十歲就把老人扔進山澗的做法。

人類的智慧是不斷積累和傳遞的,老年人經常承擔傳遞者的角色。老年人的經驗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應該讓他們有發揮作用的機會。多向老年人學習,讓人類的智慧寶庫更加充實。

鄉下人和城裏人一起朝聖

一個鄉下人和兩個城裏人一起到麥加去朝聖。他們非常虔誠地一起朝麥加走去。半路上,他們帶的東西都吃光了,剩下的一點點麵粉,隻夠烘烤一隻不太大的麵包啦。兩個城裏人偷偷地商量道:“我們的麵粉隻夠做一隻小麵包的;而這個鄉下人又特別能吃。得想個辦法,以便咱們兩人分掉這隻麵包。”

眼看麵團捏好了,麵包也做成了,現在,麵包已送進爐子烘啦。兩位城裏人又把頭湊在一起,竊竊私語,商量怎樣才能將鄉下人的那一份弄過來。商量好後,他們對鄉下人說:

“夥計,這隻麵包太小了,不夠我們三個人一塊吃的。現在我們是不是都去睡覺,誰要是做了一個最最奇特的美夢,這隻麵包就歸他一個人吃。”

鄉下人同意了。他們便都躺下睡覺。

過了一會兒,兩個城裏人以為鄉下人早已睡熟了。其中一個便說:

“明天早上我想這樣說:我夢見兩位天使帶我走進天門,來到上帝的寶座前麵……”

另一位接著說:“我想這樣說:有兩位天使領我穿過一個很深的地縫,一直來到地獄裏……這看這個鄉下人肯定想不出什麼奇特的夢的。”

說完,他們倆便放心地睡著了。

其實,鄉下人並沒有睡覺。兩個城裏人說的話全被他聽到了。他偷偷地爬起來,悄悄地摸到烘麵包的爐子邊上,把麵包從爐子裏拿了出來。麵包還沒全部烤熟,鄉下人就把它統統吃掉了。然後,他仍躺回原處繼續睡了。

次日一早,兩位城裏人先醒了,他們叫醒了鄉下人。這個鄉下人故意裝著睡意朦朧的樣子,嘴裏還嘟嘟囔囔地說:“誰在叫我?”兩個城裏人忙說:“是我們,你的兩位夥伴呀!”這時,鄉下人猛地站起來,吃驚地問道:

“喔,好朋友,你們又回來啦?”

“什麼?”兩位城裏人一驚,“我們根本就沒離開過,你怎麼說我們又回來了?”

“喲!我好像看到有兩個天使將你們中一位帶到天上的上帝寶座前去了;而另外兩個天使又領了你們另一位穿過很深的地縫到地獄裏去了。至今為止,我還從來沒聽說過,有誰會重新從天堂或地獄裏返回人間的。所以,我便起床,並將麵包統統吃掉了。”

那些我們所輕視的人卻往往有智慧之舉,而輕視別人讓我們付出了代價。重視周圍的每一個人,把每一個人都當成了不誌的對手和老師,從他們身上學取他們的長處,我們才能不斷進步。

恩惠洗去怨恨

阿拉伯名作家阿裏,有一次和吉伯、馬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3人行經一處山穀時,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拚命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於是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3人繼續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河邊,吉伯跟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跑到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

當他們旅遊回來之後,阿裏好奇地問馬沙為什麼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將吉伯打他的事寫在沙上?馬沙回答:“我永遠都感激吉伯救我,至於他打我的事,我會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而忘得一幹二淨。”

感恩之心會讓我們感受到溫暖,怨恨卻會腐蝕我們的心靈。記住別人對我們的恩惠,忘卻我們對別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程中才能自由翱翔。

受騙的騙子

從前,一位商人,他要於安息日前夕到外地去。他在一座房子附近挖了一個地洞,將自己的錢藏在裏麵。那座房子裏麵住著一位老人。這位老人一向被認為是品行高尚、忠誠老實的人。他正好看到這位陌生人挖洞藏錢,隨後便過去將錢統統偷走了。

幾天後,那位商人辦完事回來取他的錢時,發現錢已不翼而飛了,他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他偶然地走進那位老人的房子,對他說:“請原諒,先生!我有件事想請教你。勞駕,你能告訴我該怎麼辦麼?”老人答道:“請說吧!”商人說:“先生,我是到這裏來采購的。我帶來了兩個錢貸:一個錢袋裏裝著六百塊金幣,另一個錢貸裏是一千裏亞爾。在這座城裏,我舉目無親,找不到一個可以信任的人代我保管這筆錢財。因此,我隻好到一個隱蔽的地方,將那裝著六百塊金幣的錢袋埋在那裏。現在我不知道,我該不該將另一個裝有一千裏亞爾的錢袋仍然藏到那個地方去,還是另找一個地方藏起來;或者還是找一個誠實的人代為保管好。”老人答道:“如果你想聽聽我的意見,那最好別將錢交給人家保管;你還是仍然將錢藏到你第一個錢包所藏的地方去吧!”商人道謝說:“我一定按照你的話去做。”

商人走後,這個老騙子私下想:“要是這個人將第二個錢袋送到老地方去埋藏時,發現原來的那隻錢袋不見了,那他就不會再將第二個錢袋再藏在那裏啦。我必須盡快將第一隻錢袋放回原處。這傻瓜準會將第二隻錢袋再藏在那裏,那我就可以將兩隻錢袋都弄到手了。”

於是,他趕緊將偷來的錢袋放回原處,此時,那位商人也在這樣考慮:“要是這個老頭偷了錢袋,那他為了弄到第二隻錢袋,現在也許已把它送回原地去了。”商人來到原先埋藏錢的地方,真的又看到那隻錢袋子。他高興地喊道:“我的好人,您將丟失的東西又送回原主了!”

貪婪,讓騙子把到手的錢又送了回去,結果他不是得到更多的錢,而是得到了嘲弄。用智慧來對付騙子,不僅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懲治騙子。

樓頂上的瘋子

市區這一角的每個人都感染了這股異樣的興奮——有個瘋子在樓頂上。

好奇的人群聚攏來,消防隊、警察們都到了。瘋子的母親,悲鳴哭著請他下來。

消防隊員汗流浹背地張起救生網。瘋子宣布:“任命我當警長,不然我就要跳了。”

人群中有人提議:“就讓他當警長吧,看他下不下來!”另一個人反對說:“那怎麼成?瘋子怎麼能當警長呢?”第一人說:“我們不是當真的呀。”

一個老人,邊聽他們的爭辯,邊喃喃地說:“沒用的,他不會下來的。”

不管怎樣,有人對上麵叫了:“我們任命你當警長啦,下來吧”,誰知上麵應道:“除非讓我當市議員,不然我還是不下去。”

老人說:“是吧,我說的沒錯吧?”

可是,群眾還是任命瘋子當了市議員,瘋子更高興起來,又提出新的要挾,請求當市長,人們又同意了,於是,瘋子連續地當了市長、內閣大臣、總理、國王……每當群眾給瘋子新的任命,老人就搖頭歎息說:“行不通,行不通的,你們越給他高的職,他越不會下來了。”

人們開始覺得老人的話有點道理,因此,當瘋子宣稱“你們不教我當世界皇帝,我就要跳啦!”時,有人問老人說:“他真會跳嗎?”

老人點點頭,群眾連忙向上喊:“你就是世界皇帝,請下來吧!”

瘋子很快嘲笑說:“高貴如我般的皇帝,下去和你們這些傻瓜一起幹什麼?我既然是皇帝,我愛下去時才下去。”

消防隊長問老人:“到底有沒有法子叫他下來啊?”

老人說:“有的。”

每個人都覺得好奇,想知道老人怎麼辦,這時候瘋子正在七樓,老人大聲說:“皇帝陛下,您願意爬‘上’六樓嗎?”

瘋子很認真地回答:“好的。”然後爬“上”了六樓。

老人又喊:“陛下願意再爬‘上’五樓去嗎?”

瘋子又說:“好的。”於是,一層一層地,瘋子終於爬“上”了地麵。

許多事情,隻是換了一個說法,結果卻完全不一樣。怎樣根據不同的情形來做不同的表達,是需要對當時的情況以及人的心理有個準確把握。

福爾摩斯和華生

著名偵探福爾摩斯和老朋友華生一同在大街上散步。

“華生,”福爾摩斯說,“跟在我們後麵走的,是一個穿著最時髦的美麗少女。”

華生馬上轉頭向後望,失聲說道:“是呀!怎麼你不曾回頭看,就知道後麵跟著的是美女呢?”“這很簡單,”福爾摩斯說,“我們隻消看迎麵而來的那些男士們臉上的表情就知道了。”

智慧不僅來源來敏銳的思維,還來源於敏銳的觀察。世上所有的事物都互為因果,隻是有時我們難以發現它們之間的聯係,因而學會觀察就顯得很重要了。多留意身邊的事物,多進行思考,你也可以擁有一雙慧眼。

換個方式思維

一個坐落在山坳裏的村莊,老是遭受火災,雖然采取了多種措施,仍然改觀不大。一天,一位智者來到村莊,眾人向他討教普渡眾生的辦法。他說,你們何不搬個地方去住?何苦一定要在原地“與天奮鬥”?聽了他的話,村莊喬遷了,付出同樣的勞動,卻過上了完全不同的日子。

一則寓言說,誰能解開奇異的“高爾丁死結”,誰就注定成為亞洲王。所有試圖解開這個複雜怪結的人都失敗了。後來輪到亞曆山大,他想盡辦法要找到這個結的線頭,結果還是一籌莫展。後來他說:“我不能跟在別人後麵亦步亦趨,我要建立自己的解結規則。”於是,他拔出利劍,將結劈為兩半,他找到了解結的新路子,因此成了亞洲王。